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语文第一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805462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9.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语文第一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语文第一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语文第一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语文第一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语文第一知识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语文第一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语文第一知识点总结(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语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语 文第一知识点总结文第一知识点总结篇一: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单元知识点总结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7) 1本学期培养的良好学习习惯:读书有选择,读书做记号,留心观察事物。 2学写读书做记号的方法有: ? ? 。 1老师,您好! 1 老师,您好!这是一首现代抒情诗,赞美了教师事业的崇高和美好,抒发了孩子们对老师感激、热爱的思想感情。诗中“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和“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这两句诗最能体现老师工作的崇高。诗歌把老师比作春蚕,我想把老师比

2、作园丁、蜡烛、铺路石。 2 “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中“浸透”“蕴含”两词充分说明了教师工作的伟大意义:传播知识,教书育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 “古今中外” “地北天南”从时间和地域两方面突出强调了教师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为社会、人类作贡献。 “心血” “辛劳”两个词也可以体会到教师为了孩子们的成长辛勤工作,表现了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 3 老师,您好!中,老师用真理和智慧把人才塑造,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读了这首诗,我想对老师说:“老师,你真伟大!。 ” 4全诗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描写、赞美教师事业

3、的崇高和美好;另一条是孩子们对教师的无限感激和真诚祝福。 5 “昨天” “今天” “理想”这是两个比喻句中的词语,诗句中“昨天”指过去的历史。 “今天”指现在;“理想”指未来。诗人用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历史,现状和未来,还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走向幸福的明天。 6 “春晖”:比喻教师的关心和爱护;“朝霞”:比喻教师的教学像早晨的霞光,给学生带来光明、美好的一天;“春蚕”:比喻辛勤的老师;“理想的丝线”:比喻教师心情劳动的工作成果; “甘露”:比喻教师付出的心血;“茁壮的新苗” “幸福开放的鲜花”:比喻幸福成长的学生。 2但愿人长久 1 但愿人长久的题目中:“但”的意思是只

4、。“愿”是希望、祝愿的意思。 “长久”的意思是长久地活着,心怀美好的情感。题目的意思是:但愿大家都能健康生活,美好的情感常留心间。苏轼由中秋圆月想起(手足情深,分别七年)的弟弟,在深深的思念中体会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的人生哲理,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表达自己的美好祝愿。课文中表现苏轼情感变化的词语是先“心绪不宁” ,接着“埋怨” ,后来“宽慰” 。2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可以用课文中的“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来解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可以用课文中的“但

5、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来解释。词中的“此事”指的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婵娟”原指美好的样子,词中指美好的月色。这些词句表达了词人热爱生活、积极奋发的宽大胸怀。3古诗两首 1 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写的,作者借助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描绘了秋月映照下的洞庭湖的美景,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诗的前两句是: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相”:相互。 “和”:和谐,协调。 “镜”: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 “未”:没有、未经。 “镜未磨”:形象地表现了月光下洞庭湖面风平浪静的景象。这两句的意思是: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

6、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可以用成语水平如镜来形容此时的洞庭湖。后两句是: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远望。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在明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诗中描写了白、银、青三种颜色,将洞庭湖的秀丽娴静刻画得恰到好处。 这首诗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把洞庭湖水面比作未磨的铜镜;后两句把洞庭湖比作了白银盘,把君山比作了青螺。 2 峨嵋山月歌是唐代诗人李白初离四川时写的。诗人在(秋天的晚上)乘船远行,从(清溪)出发,驶向(三峡) ,最后到达(渝州) 。

7、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读了古诗,我的眼前出现了(峨眉山、月亮、平羌江)等景物。诗人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诗人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前两句是: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影”:月影。 “流”:流动。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秋高气爽,峨嵋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江水,又伴随着“我”顺流而下。后两句是: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发”:出发。 “夜发”:连夜出发。 “向”:驶向。 “思”:思念。“下”:顺流而下。这两句的意思是: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驶去。渐渐地,那半轮明月也看不到了,而船已经顺将而下驶向渝州了。途中见到月亮,勾起了诗人思念(故乡和

8、友人)的思想感情。 4秋天 1 秋天课文主要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全诗压的是 ao 韵,课文中表现拟人的词语有很多,如:“嚷着”“举着” “穿红袄” “披紫袍” “红着脸”等。这首诗描写秋天迷人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为什么要“捡一片黄叶悄悄地珍藏”?“黄叶”是秋天的象征,因为作者喜爱秋天的美丽景色,喜爱秋天的丰收景象,他想让醉人的景色永留心田,永驻人间。 练习 11文思敏捷 聪明过人 青出于蓝 一鸣惊人 桃李争妍 后继有人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2李峤的风这首诗中,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使人感受到风很大。我能默写一首描写自然景物的诗:(碧玉妆成一树高

9、,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第一单元练习 一、照样子写词。 1ABCC 式:白发苍苍、凉风习习、笑语盈盈、生机勃勃、书声琅琅、喜气洋洋、小心翼翼 2四字并列:阴晴圆缺、悲欢离合、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笔墨纸砚、衣食住行、亭台楼阁 3赞美老师的成语:废寝忘食、呕心沥血、夜以继日、谆谆教诲、孜孜不倦 4描写秋天的成语:秋高气爽、硕果累累、天高云淡、瓜果飘香 5带有“人”字的成语:一鸣惊人、后继有人、聪明过人、百年树人 6形容关系好、情意深的词语:亲密无间、情深义重、手足情深、形影不离 7描写夜空晴朗的词语:皓月当空、万里无云、月明星稀、群星闪耀 二、选词填空。 文思敏捷

10、聪明过人 青出于蓝 桃李争妍 后继有人 一鸣惊人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1王小芳是个(聪明过人)的孩子。 2他平时不声不响的,可在这次联欢会上的表现真是(一鸣惊人) 。 3班会课上,班主任徐老师自豪地说:“我们班人才济济,竞争激烈。 (文思敏捷)的小作家张雨晴下笔如有神, (聪明过人)的速算能手刘泉敢跟计算机较量我看到这(桃李争妍)的班集体,为建设北上海(后继有人)而感到高兴。但愿那些默默无闻的同学能(一鸣惊人) ,也让同学们刮目相看。 ”听了老师的话,我暗下决心,一定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 5、天安门广场 1 天安门广场是一篇说明

11、性的课文。天安门广场位于首都北京的中心,它是世界上最宽广、最壮观的城市广场。课文二、三自然段按方位顺序介绍了天安门广场上的建筑物:广场北端是天安门,天安门前是金水河,河上是金水桥,广场中央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南端是毛主席纪念堂,东侧是中国国家博物馆,西侧是人民大会堂。由于天安门广场举行过开国大典,所以它是全国各族人民无比向往的地方。 2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1949 年 10 月 1 日,北京 30 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人民领袖毛 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祖国妈妈今年迎来了她 60 岁生日,我国的开国领袖是毛泽东,现任主席是胡锦涛。3描写

12、建筑物的词语:富丽堂皇、金碧辉煌、雄伟壮丽、雕梁画栋、高楼大厦、鳞次栉比 描写人高兴的词:兴高采烈、欢呼雀跃、喜气洋洋、欣喜若狂、眉飞色舞 描写花多的词:花团锦簇、万紫千红、百花争艳、五颜六色 描写欢庆场面的词:欢天喜地、热火朝天 6、徐悲鸿励志学画 1 徐悲鸿励志学画讲述了年轻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时,为回击外国学生的嘲笑,励志勤奋学画,以优异的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的故事。赞扬了他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课文紧扣课题,围绕“励志学画”这个重点来逐层叙述。 2 “功夫不负有心人”指做事只要舍得下功夫,最终会取得成功的。 “功夫”指时间、精力。 “有心人”文中指徐悲鸿。 “有眼不识泰山”指长着眼睛辨不

13、出泰山,比喻无知。 徐悲鸿省吃俭用,潜心学画,终于成为一名杰出的画家,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那位嘲笑过他的外国学生承认自己有眼不识泰山。 3形容人学习努力、勤奋的词:夜以继日、闻鸡起舞、只争朝夕、废寝忘食、悬梁刺股、凿壁偷光 7、虎门销烟 1 虎门销烟记叙了 1839 年 6 月在广州虎门举行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虎门销烟整整持续了 23 天,二百多万斤鸦片化为烟渣。 2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是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壮举,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3成千上万的人来观看虎门销烟,海滩上可热闹啦

14、!此时此景,我想到了很多成语:(水泄不通、热闹非凡、人流如潮、摩肩接踵、熙熙攘攘、人山人海)。 4在本单元中,我认识了两位杰出的爱国人物:励志学画的著名画家徐悲鸿,为中国人争了气;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令世人震惊。我还道精忠报国的岳飞和收复台湾的郑成功都非常爱国。像这样的爱国英雄还有:文天祥、董存瑞、钱学森、孙中山、毛泽东等。 练习 2 1表现爱国主义的词:以身许国、碧血丹心、疾恶如仇、大义灭亲、敢怒敢言、忧国忧民、横眉冷对、浩气长存(精忠报国、舍生取义) 2南宋的爱国英雄文天祥在他的过零丁洋一诗中有这样的豪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诗中“汗青”指的是书籍或史册。 明朝顾宪

15、成给我们留下了这样的名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告诉我们在读好书的同时还要关心国家大事。与此相对的一句俗语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 8泉城 1 泉城一文介绍了泉城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赞美了泉水的奇丽,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所以人们称济南为“泉城” 。 说到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 ,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 ,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 ,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 ,听起来如秋雨瀟瀟。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珍珠泉、五龙潭、黑

16、虎泉和趵突泉了。 (趵突泉)被誉为“第一泉” 。课文先后介绍了四座具有代表性的泉水:珍珠泉“神奇” ,五龙潭“泉多” ,黑虎泉“水声喧腾” ,趵突泉“大、清、美” 。 2描写泉水流动的样子:珍珠泉涌、五龙潭汇注、黑虎泉喷吐、趵突泉冒。 “涌”是说泉水相对少而急;“汇注”是说泉水从几个方向流入;“喷吐”强调泉水流量多流势猛;“冒”是说泉水相对多而缓,并形象地表现出“三股清泉”高出泉池的水面。 3描写泉水样子的词语:银花盛开、明珠散落、晶莹剔透、白浪翻滚 描写泉水声音的词语:水声喧腾、虎啸狮吼、秋雨潇潇、咕嘟咕嘟 描写水的词语:波光粼粼、碧波荡漾、水平如镜、波涛汹涌、惊涛骇浪、清澈见底 9九寨沟 1 九寨沟一文以生动的笔触,饱蘸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这一自然段在全文中起总结全文的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