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805424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案教案 篇一:新版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 策略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 7173 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从条件 出发展开思考,分析并解决相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 受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发展分析、归纳和简单推理的能 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 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 的信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板贴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有 9

2、个小朋友要过一条河,河边只有一条小船(船上 没有船夫) ,船上每次只能坐 5 个人,小船至少要运几次, 才能使 9 人全部过河? 你们能想到好办法帮助他们过河吗? 一、导入新课 刚才同学们解决生活问题很有策略,其实解决数学问 题也需要策略。 (出示课题)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二、导学探究 (一)理解题意 1、出示条件:“小猴帮妈妈摘桃,第一天摘了 30 个, 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 5 个。 ” 从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数学上把已经知道的信 息称为条件,有了这两个条件就可以提问题了。出示问题: 第三天摘了多少个? 学生口答。 指出:老师刚设了个陷阱。根据这两个条件只能求出 第二天摘的,不能求第三天

3、摘多少个! 2、如果我把其中一个条件改一下, (出示修改条件 “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 摘 5 个” )现在可以算了吗? 看来这条件挺神奇的?一起来看看。以后每天都比前 一天多摘 5 个,什么意思? 预设 1: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 5 个,第三天比第二天 多摘 5 个 同学们看,这个条件看上去很简单,但他却能从中找 到这么多的隐含条件,并把它有序的表达出来。厉害!谁 能像他这样有序的说一说? 指名说,结合多媒体出示: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 5 个第五天比第四天多摘 5 个。 追问:还能往下说吗?(出示:第六天比第五 天)还能再往下说吗?太多了,这么多条件可以用一 句话来概括,一起说(多媒体变换,所有内

4、容整合为“以 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 5 个” ) 。 过渡:同学们真会思考。这句话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 思考吗? 引导出示:第一天摘的+5=第二天摘的, (课件出示) 你们能明白他的意思吗?老师明白了,他是倒过来想的,比 前一天多摘 5 个就是后一天摘的,看得懂吗?谁能继续往 下说。 (结合回答,出示第二天摘的+5=第三天摘的) 这么多条件其实也是一个意思, (所有条件隐去,变 换为“前一天摘的+5=后一天摘的” ) ,一起读一读。 预设 2: (没人能说。 )以后每天可以是第二天吗?如果是第 二天,那就比第几天多摘 5 个?(手指着板贴) ,也就是说: 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 5 个。以后每天可以

5、是第三天吗?如 果是第三天,那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 5 个(板贴) 预设 3: (学生回答 30+5。 ) 30 是第几天摘的?加 5 是想求什么?也就是说第一天 摘的+5 等于第二天摘的, (课件出示)你们能明白他的意思 吗? 过渡:同学们真会思考。 (大屏上留下:以后每天都 比前一天多摘 5 个)这句话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吗? (接预设 1 过渡前的话) 小结:看似简单的一个条件,给大家一挖掘,竟然找 到了这么多连续的隐含 条件,这就是数学的魅力之处。 (二)分析数量关系 有了这么多的条件,能解决我们的问题吗?你打算怎 么解答?先思考,再跟同桌说说。 (三)列式计算 1、都有办法了吗?把你

6、的想法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1)学生自练. (2)交流: 展示 1(列算式):你来说说是怎么想的。 结合学生介绍,相机板书算式。35 指的是什么?这个 5 呢?求的是?你们看,第一步的结果,作为第二步的条件 参与运算,帮助我们求出了下一个问题。数学就是这样, 在已知、未知之间不停地转换。问题解决了吗?齐答一下。 展示 2(出示表格):这个同学的方法,能看得懂吗? 谁来说说。 (生说)他列了个表格把每天摘的个数依次写了 出来。这个方法怎么样? 2、出示问题:第五天摘了多少个? (1)要求:不讨论,自己独立解决。先想想怎么做, 想好了吗?拿出作业纸,第一题,可以填表,也可以列式 计算,时间 1

7、分钟,开始。 (2)学生完成计算,教师巡视。 (3)展示交流。 展示 1:一起看大屏幕。他选择的是填表,看一看, 填的对吗? 展示 2:他是列式解答的。第五天摘了 50 个,对吗? 考考你们,求第四天摘的,用到了哪两个条件?根据第三 天摘的,就能算出第四天摘的,有了第四天摘的,就能算 出 展示 3:(出示:54=20(个) ,20+30=50(个) 预设有个同学是这样做的,这个方法正确吗?54 算的是什么呀? 预设老师是这样做的,你们觉得有道理吗?54 算 的是什么呀? 第五天比第一天一共多 20 个,对吗?怎么想的? 第一天暂时不看,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一个 5,到 了第五天一共比第一天 篇

8、二:苏教版三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 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第 7173 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用 列表、画图、列式的方法整合题目提供的信息,学会运用 “从条件出发”的策略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从而找到解 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数学思考: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信 息提取、发现问题、画图整理条件、解决问题的知识获取 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习惯,发展学生推理的能 力。 3、问题解决: 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 策略意识,获得解决

9、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 心。 4、情感态度: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运用策略的价值, 能自觉运用策略解决问题,获得克服困难带来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用列表的方法解决合适的问题,运用 “从条件出发”来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整理、分析数量关系,从而运用“策 略”来解决实际的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台 、作业纸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积淀素养 课前黑板出示课题: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内容呢? 生齐答: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很会学习,能够从无声的语言中了解到我 们需要的信息,而了解信息一个重要的出发点就是“认真 观察” 。

10、(评析:教师能够从课堂的一个小细节入手,渗透学 习习惯的培养,对处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习惯的培养 尤为重要。 ) 师:那接下来我们要看看需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一、呈现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小猴吉吉家的果园丰收了,吉 吉帮妈妈摘桃但是遇到了问题,想帮助它吗?(课件出示) 出示课本第 71 页的改编题 (评析:将课本的案例进行了改编,把问题置于一个 更具有童话色彩的情境中,活泼生动,增加了学生的学习 兴趣)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1.分析例 1 师:同学们默读题目,找找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生:条件是:第一天摘了 30 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 天多摘 5 个。问题是:小猴第

11、三天摘了多少个?第五天呢? 师:我们把找到的条件摘录下来(课件按照顺序出示) 师:你觉得要想解决题目的问题,哪个条件非常关键? 生: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摘 5 个 师:很好,这表明了 2 个量之间的关系。那我们该如 何将这句话说的解释得更容易明白呢?(评析:让学生寻 找题目中的关键条件并加以解释,发挥了教师的引领作用, 让学生不知不觉中体验到分析题目的方法,学会整合信息, 为解决问题铺路搭桥) 生 1:我想的是,以后每天都比第一天多摘 5 个。 师:大家同意吗?他是意思是第二天、第三天都比第 一天多摘 5 个 生 2:我不同意,我认为是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 5 个, 第三天又比第二天多 5 个

12、. 生 3: 第一天摘的个数加 5 就是第二天的 ,第二天的 加上 5 就是第三天的 师: 刚才第一位同学你同意吗? (同意,师微笑点头示意坐下)按照后面这两位同学的意思, 说明参照物是不断改变的, 符合题意,有道理!就按照你们 的意思办. 师(板书:第四天第五天) 师:条件分析好了,咱 们该怎么入手去解决呢? 要求第三天要先求什么? 生:第二 天摘的个数. 师:求第二天要用到什么条件呢? 生:要用到第一天的天数和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都 5 个. 师:怎么列式呢? 生:第二天是 30+5=35(个) 第三天是:35+5=40(个) 师:大家帮他验证下是否可行? 生:35 比 30 多 5 个,

13、40 又比 35 多 5 个,证明他的做 法是可行的. 师:课本上还为我们提供了两种方法:列表和填算式, 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写在书上.然后我们把成果展示给大家一 起分享!同桌遇到了问题还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师:这位 同学请说说你列表的答案是根据什么得到的呢? 生:根据条件“第一天摘了 30 个”和“以后每一天都 比前一天多摘 5 个”我得到了第二天的,又根据第二天的 个数和这个关键条件求出了第三天的. 师:你很会分析 题目,知道组合条件 师: 实物展示台上展示“列算式”同学的成果。 (师 对照结果让同学们验证是否答案是否正确) (评析:学生在三年级是一次接触策略,无论是列表 还是列式,可以说都是

14、初步的尝试和体验,教师没有强加学 生选择某种策略,而是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不 仅降低了教学的坡度,还给学生铺垫了“策略”的多样 性) 师:同学们:回顾我们刚才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无 论是口答、列表还是列算式,虽然思考的方式是不同的, 有没有找到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是根据题目中的条件 师:是啊,不同的事物背后也许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 系,爱动脑筋的同学一定会“三思而后行” ,领悟其中的奥 秘。 师: 咱们刚才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就可以称为“策略” (教师完善课前的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什么叫策略?谁能说说你认为的近义词? (评析:“策略”一词是学生在数学书上是第一次接 触到,教师此举意在给学生一

15、个心理建设“策略”的概念, 为后续正是引入“策略”埋下伏笔) 生 1:方法(师:很接 近) 生 2:计策(师:俗话说: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生 3:谋略(师:你的回答很霸气) 师:那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是什么呢?从哪里开 始出发思考问题的呢? 生齐答:从条件出发 师:这个策略是你们发明的,看看这个策略可以还可 以解决什么问题? 三:巩固深化,提升策略 师:小猴吉吉不仅非常有孝心,还爱动脑筋,瞧:他 带了一架天平(课件先出示课本第 72 页想想做做第 1 题左 边的图片),同学们,现在天平左右托盘是什么状态? 生:平衡 师:说完整,平衡代表着什么? 生:左右托盘物体的重量是相等的。 师:根据图上

16、的这个条件,我们得到了什么信息? 生:四个苹果的重量是 500 克 师:(课件出示第 1 题右边的图片)现在又发现了什 么新信息呢? 生 1:一个橘子的重量比一个苹果的重量多 20 克 生 2:一个苹果的重量加上 20 克就是橘子的重量 师:都可以,该如何列式解决呢? 生:一个苹果的重量:5004=125(克) 一个橘子的重量:125+20=145(克) 师:你很厉害,思路非常清晰。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 键所在。 课件出示改编题:(小猴吉吉把丰收的水果运到森林 里给其他的小动物们分享,一共运了 3 筐桃子,每筐 10 千 克,妈妈运得苹果比桃子的总重多 18 千克。 ) 师:读完题 目发现了什么? 生:题目不完整 师:怎么补充呢? 生:妈妈运了多少千克的苹果? 学生自行解决,同桌轻声交流答案。 师:下面到了小猴吉吉运动的时间了。 课件出示课本第 73 页的第 2 题。 师:你是怎么理解“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 的一半”这句话? 生 1:如果第一次落下 16 米的话那再次弹起的高度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