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植被恢复中的误区及植被恢复技术探究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6797328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8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植被恢复中的误区及植被恢复技术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我国植被恢复中的误区及植被恢复技术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我国植被恢复中的误区及植被恢复技术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我国植被恢复中的误区及植被恢复技术探究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我国植被恢复中的误区及植被恢复技术探究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植被恢复中的误区及植被恢复技术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植被恢复中的误区及植被恢复技术探究(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植被恢复中的误区及植被恢复技术探究,报告人:张秀华,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植被被大规模的破坏和消失,导致了一系列的环境失调问题。全球生物多样性在不断丧失,生态系统在逐渐退化,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基础受到了极大威胁。在我国植树造林工作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50多年来植树造林所覆盖的范围很广,涉及的人和单位很多,以致我国被誉为世界种树最多的国家。植被覆盖率从50年前的8.6%上升到2000年的16.55%。现在,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以及,前 言,防治沙漠化等工程亦在我国大范围内开展。毫无疑问,这个覆盖率还会增加。不过这样的数字变化,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植被状况令人乐观。因为在我国的植

2、被恢复过程中存在很多误区,在植被恢复中并没有采取切实可行的植被恢复技术。鉴于此,我查找了这方面的资料。,目 录,1 天然植被的重要价值; 2 我国植被恢复中存在的几种误区; 3 植被恢复技术。,1 天然植被的重要价值,(1)保持水土和营养; (2)防止水灾、旱灾、火灾、暴风雨、虫害; (3)防止污染; (4)防止水土流失和沙漠化; (5)调节地区与全球气候; (6)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可再生能源等。,2 植被恢复误区分析,2.1 大量使用外来物种所谓外来物种是指对于一个生态系统而言,原来并没有这个物种的存在,它是借助人类活动越过不能自然逾越的空间障碍而进来的种类。外来入侵种的最主要危害是采用各种

3、方式杀死或排挤当地土著植物物种。 下面举几个例子,当初为进行植被恢复目的而引进的物种,现在已成为极为头疼的外来入侵种。,原产于澳大利亚的桉树是经常被大量引种的外来物种之一,却屡屡引起诸如土壤贫瘠、地下水位下降和生物多样性降低等严重的生态问题。,互花米草被引进 后成为沿海地区影响当地渔业产量,威胁红树林的一个严重问题。,禾本科,米草属 (Spartina alterniflora ),水葫芦问题。水葫芦给昆明滇池造成损失的案例是入侵物种危害的经典案例之一。,2.2 忽略了健康生态系统要求的异质性天然的生态系统具有多种多样的异质性 或称多样性,包括:1物种组成上的异质性;2空间结构上的异质性;3年

4、龄结构上的异质性;4资源利用上的异质性等等。而人工林的特点是均一,不能满足健康生态系 统要求的异质性,这样会导致“绿色沙漠”的出现。,2.3 忽略了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个生态系统之所以具有自我更新和维持的能力,因为其中的物种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作用,物种间的这些相互作用关系是维持生态系统健康的基础。,2.4 忽略了农业区的植被恢复农业区是生物多样性扩展和连通的重要障碍。我国典型的农业生产方式是大面积连绵不断的农田,农业区已经成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障碍之一。,2.5 覆盖率常被用作唯一的评估标准,对植被恢复工作是否成功,我们需要有一定的指标进行衡量。我们还需要了解正在进行的植被恢复工作是否按照我

5、们预计的目标进行。这些目标包括环境效益、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经济可持续能力等。,而不仅仅以覆盖率作为唯一评估标准。,2.6 对当地濒危物种的需要缺乏考虑,植被恢复中使用的物种和恢复的规模应根据当地动植物的需要进行考虑。濒危动植物的保护是当前自然保护的重要目标之一。如果从当地濒危物种的需要去考虑选择适当的物种和适当的方法,一方面可以有利于这些濒危物种的生存,也会极大地有利于当地其他物种的保护和恢复。,2.7 城市绿化忽略了植被的生态功能,城市中的花园、公园和绿地过于强调观赏性而忽略其生态价值,大量种植一年种一次的花卉、四季常绿物种,却没有考虑到:种植的这些植物究竟对这个地区有多少生态方面的价值;能

6、否养育当地的各种动物;这样的植被能否不依赖于人类的帮助正常生长,并给人类带来好处。,3 植被恢复技术,3.1 环境改善技术主要通过人为的帮助协调环境使植物顺利生长。环境改善技术是指一切改造环境的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1豆科植物的种植;2地面覆盖技术;3造林整地技术;4施肥技术;5节水技术;6水土流失治理技术等。,3.2 封山育林技术封山育林的技术措施应做到对象适宜,及时封护,积极培育和育种结合,灵活应用造林、经营等有关技术,要包括诱导针阔混交林的技术措施、幼林抚育措施、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措施和改造措施等。 3.3 坡地农业技术Sloping Agricultural Land Technolog

7、y或称SALT,是国际山地中心在东南亚和中国等山地环境治理中推广应用的持续混农林业技术,具有保持水土、增加土壤肥力和生产力的优势。,具体操作方法是在坡地顺坡沿等高线建造一定宽度的生物篱,篱与篱间作为农林业种植带。 3.4 生态农业和生态林业技术 生态农业是生态上能自我维持、低投入、经济上有生命力、在环境、伦理和审美方面可接受的小型农业。生态林业是森林生产经营的战略选择,主要是围绕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生物能的转化,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而采用的技术。,3.5 生态规划技术,生态规划就是在全盘考虑全部或多数因素,并在无任何有害或多数无害条件下,确定最合适的土地利用配置,最佳的林农牧群落布置,使其结构合理,

8、功能正常发挥。3.6 坡面生态工程这是一套利用植被进行坡面保护和侵蚀控制的综合技术。植被的水文效应和机械效应具备抗蚀护坡的工程性能,在山地生,态环境整治、斜坡农耕地侵蚀控制和流域治 理中已得到充分应用。结合坡地退化现状,实 施植被生态工程的应用,具有不少优越性,比如 自我修复和持久作用、低能耗低物耗、费用 效益综合优势、环境兼容性、劳动技术密集 型等 。 3.7 土坑法植被恢复土坑法是利用地形挖掘长1m,宽0.5m,深,0.5-1m的沟槽,可以通过收集地表雨水并经下渗,使土层的涵水量大大提高,抵御旱情。彭少麟等(2006)在对澳门函仔岛和路环岛两个离岛的植被成功恢复过程中,土坑法这一技术的应用

9、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并对土坑法在澳门植被恢复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应用价值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在林地中挖掘的土坑,无坑区(a)与土坑区(b)杭被对照,利用土坑法进行植被恢复后对土坑区和无坑区样点和土壤剖面各层次的土壤容重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土壤容重是坑底比坑上小。土坑区土壤剖面各个层次的容重比对应无坑区土壤剖面的容重小。这说明挖掘土坑之后,整个土坑区的土壤通气透水性加强,土壤物理结构有明显改善。自然含水量坑底比坑上大。这样更有利于植株根系对土壤水分的吸收。土坑区的保水性比无坑区强。,对土坑区及无坑区生物生长效应,结果显示:土坑区植株胸径无坑区植株胸径。在利用土坑法进行植被恢复时需要注意的是,土坑挖掘的深度应该根据林地情况而定。土坑过深可能会对植物根系产生伤害,从而影响林地的恢复;同时要注意挖掘的时间,通常来说不宜在冬季挖掘 。,在对不同类型不同地区的植被进行恢复时,我们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的适宜的植被恢复技术。 植被恢复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有效恢复技术的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