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用字调查报告400字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792790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用字调查报告400字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社会用字调查报告400字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社会用字调查报告400字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社会用字调查报告400字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社会用字调查报告400字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用字调查报告400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用字调查报告400字(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用字调查报告社会用字调查报告 400400 字字篇一:关于社会用字调查报告关于社会用字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二零一一年十一月十二日 调查地点:时代广场里的一些小店铺、市民大道边的广告牌匾 调查目的:发现社会上的错别字,故意写错的字,向有关单位提出改进意见或发表建议。 调查方法:观察、拍摄。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错别字,有的出现在报刊杂志上,更多地出现在一些商业场所牌匾上。有的是不小心写错,也有的是故意为之。为了解上虞商业场所的用字是否规范,我走访了时代广场和市民大道,对一些店铺和广告牌匾进行了观察拍摄。 走进时代广场,观察一家家的店铺,我发现很多店铺名用字错别字现象严重。有一家的店铺名是“

2、衣依布舍” ,可能是店主想让顾客对她所售衣服“依依不舍” 。一开始我还以为这样的情况会不多,可接下去我又发现有很多店铺名故意写错了字,什么“梯酷” 、 “潮桩” 、依慧” 、 “佐鞋佑穿”啦,都是取其谐音造字,存在滥用汉字现象。回家时,还看见市民大道的广告牌上写着“醉好的来了” ,我看了半天,才明白这个“醉”字在这里用作动词而非“最”字,好费劲呀! 街头错别字,这真是个不小的危害呀,因为这会误导小学生。如果现在一个一年级的小同学看到了那“衣依布舍“这几个字,会以为真是 那样写的,就容易把这个错误的成语当作正确的来识记,会导致他习惯写这两个错别字衣和布,这会对他的教育带来很大的麻烦。如果人们一直

3、都这样故意写错字,就会使学生不知道某些字正确的写法,误导他们写错别字,就算知道错了,也很难改了。因此,这种改换谐音字的做法是不应该提倡的。写错别字,也有损于我们上虞的形象。如果外地人来了,会让他们觉得上虞广告牌匾的错字居然这么多,会被他们谴责,笑话的。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我要向写错别字的店主倡议:为了下一代的用字正确,请规范用字。同时,我们要向有关部门建议,推动社会用字的规范化。 教改实验课题及方案 21 世纪是以知识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这对我国教育的改革和人才培养,特别是对基础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课程改革,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结合县教育

4、会议精神和我校实际,今年教改实验课题定为“新课程探索与实验” 。 一、总体设想与实施方案如下: 1、提高教师对参与新课题改革的认识。组织教师采用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形式。了解改革形势,明确改革任务,确定实施方法。让教师有参加改革的积极性和紧迫感。 2、新课改要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3、引导教师为适应教改的需要而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努力提高个人素质。 4、建立督促机制。教师参加学习、研讨等要

5、实行点名制,定期写新课改心得 体会。5、指定班级和教师尝试进行新课改实验。选择有经验、肯钻研的骨干教师参与这项改革活动。 6、建立激励机制。学校对在新课程改革中积极参与、效果明显的教师和班级给予奖励,优先评优、评先。 二、各教研组教改实验课题及方案 1、语文教研组 教研课题: 新课标与常规语文课堂教学 新课标与作文教学 新课标与课外文学名著 课题组及负责人: 第一课题小组负责人:张成员: 孟 李第二课题小组负责人:李成员:王 李 付 马李董 第三课题小组负责人:冯成员:李研究方向及目标: 新课标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改革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作文教学着重培养学生能力,勤观察、

6、勤读书、勤思考、勤写作,提高作文水平。 加强课外十大名著阅读的指导,开阔视野、博览群书,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措施及方法: 围绕以上课题,我们拟采取以下措施及方法: 以课题小组为单位,加强教学研究,把新课标精神渗透于语文教学活动中,精心备课,设计教学方案,人人上好一节汇报课,且有单行教案,在此基础上评选出优质课,进行展示,然后讨论制订下一轮汇报课方案。 作文教学要求着重培养学生动口、动手能力,让学生大胆联想、精心构思、写出有创意的好文章。每个教师先准备一节作文示范课,且有作文教案,有下水作文,评后有记录。第一轮过后,共同终结交流,进行下一轮教学方案。 课外文学名著阅读,教师力求向学生推荐教育

7、部规定的十大名著,且学校购置一套名著样本,每班广泛发动,鼓励学生购买、借阅,以不同形式建立图书角,供学生借阅、阅读大量书籍,涉猎群书学生才能开阔视野、积累知识,增长才智,同时发动学生自愿订阅语文学习报,多渠道充实知识,营造良好的阅读空间。 方案及实施步骤: (1).创设一个较好的问题情况。 (2).组织设计好每一个课堂教学活动。 (3).积极增加课堂上的师生 交流。 (4).及时进行适当的评价。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十则教学案例分析 一、导言 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到底应该如何教?是不是都按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 80 篇。 ”来做,读一

8、读、背一背、理解大意就行了?我个人认为,这得依据所选文言文文本的特点来定,标准里的要求是总体要求,是基本要求,是最低要求,这不应成为语文教师从事单篇文言文文本教学的桎梏。语文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在“思考”这面超验的旗帜下借助语言文字进行“聚会”的活动,这思考拒绝以某个在先的目的的名义而结束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教学要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文言文教学如何让学生进行大量实践呢?最为有效的一条就是把教学的触角伸到文本所提供的场景或文本作者所处的时代去,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交际场中,进行场复原。这与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是一致的。只不过,这种联系,是一种特殊的方式

9、,我把它称之为场复原(回到原始状态) 。 场复原,说简单一些,就是把教师与学生的 “思考”通过时光隧道送到文本所提供的场景或文本作者所处的时代之中,让这种“思考”接近更为原始的状态,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完全融合,进而让教师、学生在这种状态下进行交际,实施教学行为,实现教学目标。对十则的教学,若能采用这种方式,其教学必将产生特效。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所记多口语,文辞简古。其篇章虽有记事,但却简略;记言虽多,但却只是片言只语,且多为自言自语,有问语又有答语的少之又少。是不是孔门弟子的疏忽呢?在论语中将一句话的来龙去脉都记录下来的也有。这说明,他们是有意给后人留下空缺的。这个空缺,就是后人

10、理解论语要旨的所在,也是后人思考的所在!我们知道:一个词语,如果离开了句子,就很难确定它的意义;一个句子,倘若离开了段落篇章,往往得不到正确的分析;一篇文章,要是不弄清其写作背景等特定的环境,便谈不上理解了其真正的文义。一句话,如果仅知道其字面意思,不弄清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为什么要这样说,那对这句话的理解也仅仅是走马观花。在对十则的教学中,我们如果能用 “场复原”的方法,把教师、学生置身于这句话产生的原生态中,进行听说读写思的训练,是不是更有利于学生对言语的理解呢?二、设计思路 文本教学的基本策略是 “个性解读,对话生成” 。文言文教学要把握好“度”:太浅,学生学得皮毛;太深,学生无法

11、理解。对十则的教学,这个“度”以场复原为标。具体地说,就是要让学生在理解文本字面意思的基础上,穿越时光隧道,完成对原文本的修改或再创造;学生、教师这个复原的“场”中,对言语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实现平等对话。 三、精彩教学片段实录 师:论语写作体例为语录体,语录体一般由问语和答语两部分组成。下面,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你能找出既有问语又有答语的一则吗? 生:第十则。 师:是谁问谁答? 生: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答。 生:我认为子贡问的这个问题是关于修身做人的。他这样问,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回答,“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 师:你能结合问语和答语的意思给大家以解释吗? 生:可以

12、。用现代文翻译这一问一答,子贡问的就是 “有一词可以用来一生践行吗?”孔子说, “大概就是恕了。自己所不喜欢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这告诉我们,做人要有“宽恕”之心。所以,子贡的问题是关于修身做人的。 师:是呀!你的思考严密,也很正确。谢谢!请坐! 师:同学们,孔子对弟子的教育正是通过他与弟子的问答式对话进行的, 论语记录了孔子和弟子的言 语。课文十则中的其余九则仅有答语,没有问语。假若你是孔子,你能回想起当时你给学生提的问题吗?假若你是孔子的学生,你能回想出你当时向老师提的问题吗?(教师依据全班同学自然分组情况,由第一大组完成第一、三则,由第二大组完成第二、八则,由第三大组完成第四、五、

13、六则,第四大组完成第七、九则的问语设计。先独立思考,再前后四个同学一组讨论修正,形成统一意见。由中心发言人汇总讨论结果,准备发言。 ) 师:下面,我们来听听大家学习的成果。 (第三大组多人举手,我点了一人发言。 ) 生:第四则,仅有孔子的答语,我们经过讨论认为,答语回答的是学习方法中学习与思考的关系这一问题。所以,问语应这样设计, “先生,学习与思考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师:那你能如同第十则那样,把你加入到问语之前吗?(生有点不理解。师提示:第十则中是谁提问的?学生答,子贡。师提示,这时是你提问,你应将自己的名字加到问语之前。是不是?生笑了。 ) 生: XXX 问曰:“先生,学习与思考的关系是

14、怎样的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师:大家同意他的意见吗? 生(齐):同意! 师:下面,请让我们回到春秋时期,我当孔子,你做学生,全班同学担任旁白,我们来进行问答对话。 (学生旁白: XXX 问曰。 ) 生:先生,学习与思考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学生旁白:子曰。 ) 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注:师生逐一完成其余八则的问语添加,学生、师生之间采用古人问答时的语气语调进行问答训练。在对话过程中,师生对第一则,做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即认为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的是学习方法中温习的快乐, “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说的是会学友,后一句则讲人的修养问题。三句话三

15、层意思,层层递进。 ) 四、教学反思 笔者曾多次执教十则 ,先前由于思想未认识到这个层面上来,也就是采用“读一读、背一背、理解大意”的思路,把这节课“忽悠”过去了。在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之后,我对我以前的做法进行了反思,认为联系生活不够。如何联系生活呢?笔者结合自己提出的“语文交际场教学理论”进行了再思考。我发现,我过去在处理文本的时候犯了两个错误。一是对论语中话语产生的背景缺少关注。二是联系生活的方式不对。如果运用语文交际场的观点,我就应该让学生、教师穿越时光隧道,置身于文本所提供的场景或文本作者所处的时代之中,在这个特定的场中进行语用交际!如何做呢?选文的第十则刚好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范例。于是

16、,我大胆地实施了我的设想。没想到,取得了空前的成功!这种教学,将传统的逐句析文义、师生的机械分析变为教师与学生的对文本之象的个性解读。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之中完成对十则中每则的个性化修改和创造,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达到了传统教学所不能达到的境界。 篇二:社会用字情况调查报告社会用字情况调查报告 调查人员:庙西中学全体学生 调查时间:XX 年 11 月 1 日11 月 25 日 调查路线:东方红,文卫路,西韩路,南新街 调查内容:招牌、广告、海报、张贴品、宣传品、菜单、商店摊点、书店、杂志、报刊、书籍等处的用字情况。调查结果分类:1.错别字频繁出现 调查记录表 错别字 往反 规范字 往返 出现地点 车站牌 杂志 体育场 东方红路 错别字 规范字 出现地点 一代酸奶 一袋酸奶 牛奶店 全套家俱 全套家具 路旁 薄大精深 博大精深 西韩路 连系电话 联系电话 西韩路 免费冶疗 免费治疗 西韩路 望阳兴叹 望洋兴叹 东方路 坚巴 明鑫 千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