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信任度调查报告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792539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信任度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社会信任度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社会信任度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社会信任度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社会信任度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信任度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信任度调查报告(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信任度调查报告社会信任度调查报告篇一:关于社会信任度的实践调查报告关于社会信任度的实践调查报告 一、 实践背景 当今社会, “小悦悦事件” 、食品安全问题等频繁发生,我们的社会信任度明显下降,社会信任问题不断冲击着我们的眼球,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 二、 实践目的 德国社会学家卢曼所说:“当一个人对世界完全失去信心时,早上甚至会没办法从床上爬起来。 ”可见信任对我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当你打开水龙头,要相信里头流出来的水没有毒;过马路,要相信所有汽车都会在亮红灯的时候停下来;坐高铁、地铁,要相信它不会突然追尾;遇事报警,要相信警察不是盗贼的同伙;就是你睡觉,也要相信这屋不是“楼脆脆”

2、 。当这些都成为我们所担心的事时,社会信任问题已经进入了我们的视线。我们在担心,在怀疑,我们能不能完全相信我们所看到的这个世界。信,还是不信,这是一个问题。 从 XX 年“彭宇案” ,到今年的小月月事件,越来越多事件的报道已经使我们伤心难过,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是道德问题,还是信任危机?是人本自私的显现,还是大氛围的影响?是社会发展难以避免的结果,还是教育的缺失?是什么使我们的社会变成一个人人猜疑的悬疑剧? 当传统的信任在市场经济面前遭遇了尴尬,当不安全感充斥着我们周围,当良心在利益面前低了头,但法律已不能保护善良的人,我们又该如何走出不信任的阴云,重建社会的信任? 结合社会现状,我们实践队对

3、此作了较全面的调查,统计和分析。 三、实践过程 调查前期,我们进行了充分的准备,经过小组讨论,制定了完善的方案,准备采取问卷、采访、网上调查、时事分析等一系列形式进行各方面的调查,同时在不同的地区和人群中展开调查,使结果更具有说服力。首先是问卷的制作。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在个人信息方面设置了所在地区、年龄段、职业、学历这些基本信息,主体部分从对身边的人和陌生人的信任程度及其原因入手,由浅入深到人们对信任和利益的关联认识,受骗后信任的变化,和对未来对社会信任问题的一些看法进行设置,较全面的覆盖了关于信任调查的角度和范围。 接下来是问卷的分发。我们印制了大量的问卷,分别在各自所在的地区进行了调查。小

4、组的成员走到街上,对过往的行人分发问卷,其中,一部分人对我们的工作给予大力的支持,但同时我们也也遇到了诸多困难,有一部分人对我们不予理睬,并且避而远之。但是我们坚持不懈,终于收到了多份问卷。返校后,我们向老师和同学进行调查和询问,并且深入到一些企业事业单位收集了这些在工作岗位上人的看法。为了扩大年龄的范畴,我们又辅以电话访问的形式,询问家中的一些长辈,包括年长的老人,收集这类人群对信任问题的看法。我们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问卷星上注册了账号,邀请更多的人来为我们填写问卷,收到了极好的反响。最后,我们在商场和街上对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了采访,并邀请他们填写了问卷,听取了他们对社会信任问题的看法。 经

5、过较长时间的调查后,我们对问卷的结果进行了汇总,针对于不同年龄段和不同职业的人对社会信任问题的看法分类进行了统计,并比较得出了结论。 为了验证大众对陌生人的信任度,我们又上街创设了一个情景,小组中的成 员扮演一名忘记带手机却有急事要给家里打电话的大学生,向路上的行人借手机,虽然第一个人抱着怀疑的态度,但是第二个被询问的阿姨对她很信任,借给了她。又一名成员也创设类似的情景,也成功地借到了手机。为了得到专业人士对此问题的看法,我们还联系了天津大学学工部知名教授杨燕老师,经过电话联系和说明,得到了她的大力支持,为我们的调查提供了大力的帮助。杨老师表示,造成社会信任危机,是因为人们的内心都很敏感、脆弱

6、,大家都害怕自己受到伤害,内心缺乏安全感,于是听到类似报道后就变得冷漠了,这样,便形成了恶性循环,出现了现在这样的状况。杨老师说要想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从自身做起,我们要始终相信社会的主流还是正义的。其次是政府部门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对于见义勇为等行为要褒奖,对于讹诈别人的行为要严惩不贷。之后是媒体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就像现在每年的感动中国。从对杨老师的采访中,我们收获颇多。 四、 实践结果 从问卷的统计和采访中,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大多数人认为身边的人是可信的,但不愿意相信陌生人。 2、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对这个社会的不信任度也随之增加。 3、多半数人有过上当受骗的经历,骗子的手段也

7、多种多样,有卖假冒伪劣产品,有电话欺诈,甚至有人打着公益组织的名义进行诈骗。 4、人们普遍表示不会第二次相信欺骗过自己的商家组织。 5、人们不信任他人主要由于自身上当受骗经历、舆论导向、社会氛围等多方面原因。 6、大多数人认为信任是建立在利益基础上的,在他们眼中,没有利益关系的陌生人是不值得信任的。7、青少年对于社会的信任与否受到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影响。家长们会把自己的经验讲给孩子们听,也会直接告诫孩子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 8、我国的社会信任度在近几年处于下降趋势。 经过讨论和分析,我们认为社会信任的缺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不法商家片面追求利益使人寒心。 毒奶粉、毒鸭蛋事件的发生

8、,令人们失望。许多商家为了利益而不顾人们的安全,使得整个社会处在一个不敢轻易相信他人的大环境下。人们担心商品的质量是否合格,害怕接到陌生的电话,不敢轻易相信搭讪的陌生人。如此种种,都是社会上存在太多欺骗现象的结果。且人们一旦被骗,信任很难重建。失信容易得信难。 2、媒体的负面影响 1 月 8 日下午,一位 85 岁的老爷子在杭州南宋御街上不慎跌倒。老人在地上躺了近 20 分钟,临街商铺和街上众多围观者,无一人主动上前将老人扶起,有人说是“怕扶他起来还要负责任,赔钱” 。杭州当地媒体在报道此一事件时,无一例外地“链接”了“南京彭宇案”与“郑州李凯强案” 。 “彭宇案”后,老人倒地没人扶。 本来是

9、个例,但经过媒体的报道后,老人故意倒地骗钱的行为被无限放大,使得人们纷纷不敢相信他人。 3、社会转型带来了信任模式变化。 在传统社会里,人际交往主要在血缘和地缘基础上展开,其特征是熟人信任,实质上是关系信任。随着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人们的交往范围日益扩展,交往频率逐渐加大,交往对象不断更换,从而导致了一个现象,即人们将与越来越多的陌生人进行交往,而且与有些人的交往可能仅此一次。这使得在现代社会中信任模式的特征变成普遍信任,实质是制度信任。处在急剧转型中的中国社会,传统的信任模式逐渐失效,现代的信任模式还在生成,在这种新旧交接的情势下,社会信任呈现一种空白状态。4、法律制度的不完善。 我

10、国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使一些不法商家钻了空子,他们侵犯社会大众的权力却得不到惩罚,从而继续欺骗,如此恶性循环,只能导致我们无法完全相信这个社会。 那么,如何重建社会信任就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对此,我们从三个角度提出建议: 1、我们应该真诚的对待他人。每个人都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可信的人,这样别人才愿意相信我们,才能构建一个和谐的可信的社会。 2、舆论发挥积极的作用。媒体从积极的方面引导我们,让我们看到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好人好事,还有许多人可以相信,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3、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健全法律制度。要让人们彼此信任,首先政府要值得信赖。而法律失去权威,社会信任也就失去了保

11、障。所以,国家制度上的改革是提高社会信任度的根本。 篇二:关于社会信任度调查的调查报告关于社会信任问题的调查报告 信任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自从人类脱离了他与自然及动物的那种植根关系,实现了族类的提升并开始社会交往以来,就始终存在着社会信任问题。古希腊圣哲亚里士多德说,人是一种天性合群的动物,唯如此才能组成社会。其实在许多群居性的动物那里,就可以看到信任的萌芽,比如植根于血缘关系并以之维系的动物种群或群落,对外群的动物表现出相当的疑惧和戒备,而在本群内则能够相互照应,其间就存在着信任和依赖的问题。当然这种信任的自然血缘成分大于其社会成分,最多只是人类信任的自然前提。人类构成了社会之后,一方

12、面生存和生产中相互合作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群落内部和外部的交往活动,都对信任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使得原来源于自然血缘性的依赖关系发展为社会性的信任关系。换句话说,没有基本的信任,人与人之间就失去了相互联系的基本纽带,社会组织就无法形成,社会就不能正常运行。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也说过这样的话:“被人尊重和信任的欲望是人类天性最深刻的冲动。 ”信任在人类社会生活中起着如同空气和水分对人体生命般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作用,因为如果每一项交易中,在社会的共同活动中,都缺乏或不存在信任,那么社会共同体就会瓦解,共同活动就无法组织和实现。实际上,从人类学的材料我们可知,原始人对部落领导如酋长、长老的信任和尊重,远远

13、高于现代人对国家领导人的信任和尊重。正是这种信任,保障了原始氏族和部落之间的内部团结。在当今结构复杂的社会有机体中,社会信任的作用不仅没有衰减,而是变得更为重要了。社会规模越是扩大,交往活动越是多样,社会结构越是复杂,就越是需要各个环节之阿间保持相应的合理衔接和配合,而没有一定的相互信任,这是很难实现的。可以说,信任渗透于一切社会交往活动中,是社会团结的道德基石、社会关系的润滑剂和社会中最重要的整合力量之一。从发展的角度看,社会信任既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同时又是文明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对文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社会信任包含了两个层面,一是人与人之间的互信,二是对维持社会信任机制的信任

14、。缺少了其中任何一部分,都是不完全的。 “莞户担保”的现象既显示了人与人之间互信的缺失,同时也体现了社会信任机制的缺位。 社会秩序始终是社会学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在探讨“社会秩序何以成为可能”的问题上,信任进入了社会学家的视线。信任作为一种减少社会交往复杂性的机制,可以使社会个体增加其行为的确定性。信任正是通过对人们行为的一定程度的控制,才成为建立社会团结、稳定社会秩序的主要工具之一。信任总是与社会个体之间的关系相联系,作为社会关系交往的润滑剂,它渗透于社会交往之中,折射出社会个体对人类本性的基本信念。信任的存在,可以抑制“机会主义行为” ,避免“囚徒困境”的现象,促进社会高效率的交易与合作;

15、信任也有利于实现社会控制,维护社会团结,整合社会资源。 社会是无数人们交往活动的产物,而信任则渗透于一切社会交往活动中,是社会团结的基石、社会运行的润滑剂及社会整合为有机整体的重要因素。人作为社会的细胞,一方面作为个体性存在,需要维护自己的身体、财产、家庭、名誉等的安全,另一方面作为社会性存在,则必须与他人建立交往和合作的关系,需要获得他人的认同和帮助。合作和交往有利于克服个人在能力、信息等方面的局限性,但同时在社会性活动中也给个人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这就构成了信任和不信任之间的矛盾:不信任他人就无法与之交往,而信任又必然包含着一定的风险。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就构成了人类生存过程中的一个基本

16、性问题。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以及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人类交往的时空约束被弱化,国家和地区间的隔离状态被打破,全方位的联系、沟通和相互影响日益增强,从而对信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社会成员之间、各种社会组织之间建立基本的必要的信任。然而事与愿违,大量事实表明,社会信任资源短缺造成了人际关系紧张、社会秩序混乱、交往成本提高、效率损失严重,成为阻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因。 所以信任对于我们不仅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很重要,而且对我们的生存和发展也有至关重要 的作用.如果我们的社会是个充满信任的社会,那我们的生活是什么样子是可想而知的.想想我们现代社会因不信任而衍生出的各种新的事物,以及一些令人难以接受的现象,我们就知道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可悲。也许你已经不知不觉的使适应了种生活,适应了每天和你不信任的人打交道,但是,你回头想想,那是有多累,你又因此而承受着多大的压力,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信任的社会里,也许我们会轻松很多呢?所以信任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不管在任何时代。信任资源严重匮乏已成为时下全球社会面临的最无奈最痛心的客观现实,也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和谐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