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心得体会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792536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7.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心得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心得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心得体会(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心得体会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心得体会篇一: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学习感想学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有感 物理工程学院,物理三班,张海鑫,XX2XX33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中国共产党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基础上领导的中国革命必须分两个步骤,这是中国革命的一个基本问题。毛泽东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正式命名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认为新民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是新的民主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然后再在这个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础,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把中国进一步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两三年内,虽然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已经被推翻,但是大量的民主革命的任务还未完成,中国国

2、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残余的矛盾。1952 年以后,这种状况才发生变化,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才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第一阶段,其性质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因为:第一,经济上,是以国营经济为主导的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混合经济结构,除国营经济外,还有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非社会主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很大比重,是主体经济成分。第二,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还存在,并在国家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新中国

3、建国之处的人民民主专政属于新民主主义的政权性质。第三,文化上,实行马克思主义知道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种文化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及现代工业的初步发展,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基础。特别是没收四大家族的官僚资本,等于消灭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和中国资产阶级的主体部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是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条件。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治保证。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勃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及其对中国建设的支援,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有利的国际因素。归纳起来说就是

4、国内国际条件已具备。资本主义因素是在经济领域中,有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在政治领域中,民族资产阶级参加国家政权;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存在资产阶级思想和其他非无产阶级思想。社会主义因素:社会主义因素在经济上有国营经济与合作社经济为主导,政治上有工人阶级的领导;文化上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社会主义因素保证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民主革命胜利后,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必须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来解决;从国际环境看,中国也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 改

5、造原则: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毛泽东主席“关于合作化问题”的报告传达到农村农民积极报名入社农民报名参加农业合作社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教训我国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基本上是成功的,五亿多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资本主义改造的途径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用和平赎买的方式实现的。国家资本主义,是指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它标志着我国基本上已经消灭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资产阶级,这就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这个胜利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关于资本主义工商

6、业改造的理论和政策是正确的。我们实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提出但都没有做到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学说,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个创举,也是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一个重要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标志着新型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在中国形成,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成为新中国一切进步和发展的基础;资产阶级作为阶级已经被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被消灭,实现了解放生产力的变革,中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创造性地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在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国家,

7、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不但根本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改变了世界的形势,是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性巨变;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篇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重要特点是 A从属于资本主义社会 B从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过渡性质的社会 D独立的社会形态(C) 【解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性质的掌握。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社会,而不是一个独立社会形态。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去的过渡性质的社会。因此,备选项 C 符合题干要

8、求,为本题正确答案。 2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 A封建主义体系 B资本主义体系 C社会主义体系 D共产主义体系(C) 【解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性质的掌握。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社 会,而不是一个独立社会形态。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因素和非社会主义因素彼此斗争着。由于 社会主义因素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加上有利的国际形势,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取得最 后胜利。因此,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去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因此备选项 C 符合题干要求,为本题的正确答案。 3新中国成立后头三年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

9、、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残余的矛盾 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c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 D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不能满足这种需要的矛盾 (A) 【解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掌握。新中国成立时,虽然国民党反动统治 已经被推翻。但是大量的民主革命任务还未完成。三大敌人的残余还是当时中国社会前进的主要障碍。这说明建国后头三年,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残余的矛盾是国内的主要矛盾。因此,备选项 A 符合题干要求,为本题的正确答案。备选项 B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

10、路的矛盾是 1953 年到 1956年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备选项 C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备选项 D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不能满足这种需要的矛盾是 1956 年以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因此,备选项 B、c、D 均不符合题干要求,不是本题正确答案。 4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 A党的三大优良作 B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袭 C 不要四面出击的方针 D过渡时期总路线 (C) 【解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七届三中全会的掌握。建国头三年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残余的矛盾,为此毛泽东在七届三中全会上提出

11、了“不要四面出击”的方针,提出要集中力量肃清国民党残余、特务、土匪,推翻地主阶级,解放台湾、西藏,跟帝国主义斗争到底。因此备选项 C 符合题干要求,为本题正确答案。备选项 A 是在中共七大上提出的,B 是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D 是在毛泽东亲自修改审定的中宣部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中完整表述的,都不符合题干要求,不是本题正确答案。 51953 年以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A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残余的矛盾 B无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矛盾 C落后的农业国与先进工业国之间的矛盾 D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不能满足这种需要的矛盾 (B) 【解题分析】此

12、题考查考生对 19531956 年中国国内主要矛盾的掌握。到 1952 年国内阶级关系发生历史性的变化,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已经成为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内部阶级斗争的主要形式,因而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矛盾;在国外是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备选项 B 符合题干要求,为本题正确答案。备选项 A 是建国头三年的主要矛盾,C、D 是 1956 年以后的主要矛盾,都不符合题干要求,不是本题正确答案。 6,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性质是 。 A新民主主义 B社会主义 C共产主义 D资本主义 (A) 【解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新民主主义社会政治

13、特征的掌握。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政治上的特征是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还存在,并在国家政权中占有一定地位。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 。这是因为:第一,建国初期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任务是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镇压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势力和地主阶级的反抗,所以这时是新民主主义国家。第二,由于我国历史的特点,这时民族资产阶级不仅存在而且还参加国家政权,虽然他们不能当领导者,也不在国家政权中占主要地位,但他们的代表人物还参加了政府。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统一战线政权。第三,人民民主专政在全国范围

14、建立既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也是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根本政治保证。因此备选项 A 符合题干要求,为本题正确答案。 7正式批准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在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共七届三中全会 c中共七届四中全会 D中共七届六中全会 (C) 【解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过渡时期总路线形成的掌握。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是有一个过程的:1952 年 9 月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一次会议上,提出用 10 年到 15 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这是酝酿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开始。1953 年 6 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形成比较完整表述。1953 年 12 月,在毛泽东亲自修改审定的中宣部关于过渡时期

15、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中,形成了对这条总路线的完整准确的表述。1954 年 2 月,中共七届四中全会正式批准中央政治局提出的这条总路线。因此备选项 C 符合题干要求,为本题正确答案。备选项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是在 1949 年召开的,主要是对迅速夺取中国革命胜利和新中国建设的重大问题作出了历史性的决策。B中共七届三中全会是在 1950 年召开的,主要是为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完成各项战略任务。D中共七届六中全会是在 1955 年召开的,毛泽东初步提出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因此,备选项A、B、D 均不符合题干要求,不是本题正确答案。 8把过渡时期总路线正式写入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用法律形式确定下来是在 A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 B全国人大二届一次会议 C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 D全国人大四届一次会议 (A)【解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过程的准确掌握。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将过渡时期总路线正式写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用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因此,备选项 A 符合题干要求,为本题正确答案。 9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D) 【解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过渡时期总路线内容的掌握。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化三改” 、 “一体两翼”的总路线。 “一化”即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当时中国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是全党工作的中心,这是主体,因此备选项 D 符合题干要求,为本题正确答案。备选项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