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德设计面试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787354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瑞德设计面试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瑞德设计面试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瑞德设计面试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瑞德设计面试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瑞德设计面试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瑞德设计面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瑞德设计面试(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瑞德设计面试瑞德设计面试篇一:面试中的微反应论文题目:面试中的微反应 学 院: 管理学院(旅游学院) 专业年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XX 级 学 号: 091150082 姓 名: 苏伟强 指导教师、职称: 张紫琴讲师 XX 年 5 月 25 日 目 录 摘要-1 关键词-1 一、面试中的微反应解读-1 (一)垂头丧气-1 (二)防卫反应-2 (三)逃离反应-3 二、测谎理论-4 (一)谎言的分类-4 (二)测谎的基础理论-5 (三)非言语行为与谎言识别-6 三、识别谎言的技巧-6 (一)眼睛-7 (二)呼吸-7 (三)多余动作-7 (四)逃离反应-7 (五)基线问题-7 (六)内疚反应-8 (

2、七)音调-8 (八)眼睛与手指方向-8 (九)目光接触-8 (十)安慰反应-9 四、如何提高识谎能力-9 参考文献-9 面试中的微反应 XX 人力资源管理(2)班 苏伟强 091150082 摘要:面试是一种经过组织者精心设计,在特定场景下,以考官对考生的面对面交谈与观察为主要手段,由表及里测评考生的知识、能力、经验等有关素质的一种考试活动。面试是公司挑选职工的一种重要方法。面试给公司和应招者提供了进行双向交流的机会,能使公司和应招者之间相互了解,从而双方都可更准确做出聘用与否、受聘与否的决定。微反应的全称,是“心理应激微反应” 。它是人们在受到有效刺激的一刹那,不由自主地表现出的不受思维控制

3、的瞬间真实反应。如果要为“微反应”这个心理学领域的新词找个外国前辈词汇来对应的话,那它的英文原文应该是“Micro-expressions” (通常译为“微表情” ) 。全球通用,因为人进化都一样。把微反应运用在面试当中是近几年出现的,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面试;心理学;微反应;测谎 微反应是美国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博士提出的,并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其研究内容被改编成剧本Lie to me掀起了全球范围内的测谎和微反应热潮。国内目前这方面书籍主要有姜振宇博士。 面试是极其考验面试官的眼力的,面试官要在通过对面前做的几乎不了解的人进行几个小时甚至只有几分钟的观察做出去留判断,这个判断

4、影响企业未来几个月乃至几十年的经营,小则影响某个单子大则影响企业战略发展。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应聘者也应聘技巧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会伪装自己,这就需要面试官有更强的洞察能力能撕开面试者的面具,找到真正的面试者。 一、 面试中微反应解读 微反应观察其实从等候区就开始了,在等候区,不同的面试人员有不同的表现,有的双腿叉开,有的跷二郎腿,有的焦急不停看表,有的侧面对着其他的的面试人员,有的则坐立不安等等各种不同的表现都可以为即将到来的面试提供参考依据。 (一)垂头丧气 如下图所示,图中人物坐在等候椅上垂头丧气,把腹部和头部包裹在四肢中,形成极强的保护反应。这样的说明该面试者很没信心,不适合挑战性和难度

5、较大 的岗位,即使面试时他对答如流也很有可能是背了很久的“台词”。(二) 、防卫反应 如下图所示,侧面对人,脸朝向另一边,红线部位形成心理盾牌,经常伴有急躁呼吸叹气,这样的人往往领地意识较强,交际能力有所不足,较难与人深交。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分析较有说服力:自然界中动物与动物之间关系紧张剑拔弩张的时候,处于弱势的那一只个体就会以侧面对着实力强的个体,一方面防止实力强的个体攻击它的背部,一方面随时准备逃跑,侧身面对既可以直视对方也可以眼神逃离,防守姿势。所以,若是招聘公关,业务员,客服人员等岗位则应该多加考虑。 再如下图所示的面试者在面试时不时地双手交叉于胸前。很多人以为这就是自信的表现,甚至以为

6、他自大,其实恰恰相反。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行为。这个动作使人的腹部感到温暖,使双手外侧韧带处于拉伸状态。这二者结合,使此时人的心理感觉回到母体内的婴儿期,要知道人在母体内的安全感是最足的。(三) 、逃离反应 到了面试区域,微反应就更加无所遁形了,不仅在是否会关门,是否会捡起扫把,是否会把纸团扔到垃圾桶会表现出来细节。在坐姿、表情、眼神、甚至呼吸都能提供这个人的信息。 如下图所示,该面试者双脚放置在椅子腿后面,这是典型的“逃离反应” ,说明面试者很不适应(至少现在还没适应)这里的环境,这样的人就不适合经常出差,经常出入陌生场合的岗位,天天坐在办公室写程序之类的工作倒不影响。 篇二:案例题案例题 1

7、 在每周的产量需要由、某设备制造公司因为产品需求的增加,现 400 台增加到 1000 台设备,生产一台设备需要一名工人花费 10 个小时的工作量。该公司的工人每周工作 5 天,每天工作 8 个小时,该公司原采用 100 名工人,为了能完成增加的生产任务,公司需要进行员工招聘。 1.充规划公司目前出现的工人短缺最有可能是)问题导致的 (B 补 2.名工人该公司为了完成生产任务需要招聘( C150)220、B 公司的发展战略是 XX 900 亿元,XX 年达到 100 亿元,年年收入达到 XX 对人力资源的支配与运用进行规划,为此他亿元,为了配合该扩张战略,B 公司决定年达到们采用德尔菲法来预测

8、劳动力需求。 1.合对于人力总额的测算;关于德尔菲法的陈述,正确的观点是(B 是一种定量预测的 A 适方法;D专家意见的可靠性取决于他们对影响组织内部因素的了解程度) 2.名的方式让专家们了解彼此的意见;采用德尔菲法应当遵循的原则有(AB 采用匿尽量全面地给专家提供已收集的历史资料及有关统计结果) 3 力资源问题,决定实施工作分析,并且以人、A 公司为了解决公司发展中出现的很多人力资源部的王经理为首,加上几个主管,成立了工作分析小组。 首先,在阅读了国内目前流行的基本工作分析书籍之后,他们从中选取了一份工作分析问卷并发放。一个星期之后,人力资源部收回了问卷。但问卷填写的效果不太理想,一部分问卷

9、填写不全,一部分答非所问,还有一部分根本没收上来。与此同时,人力资源部也着手于选取一些职位进行访谈。但谈了几个职位后,发现访谈的效果并不好。访谈结束后,信息的收集情况很不理想,访谈人都反映对该职位的认识还是停留在模糊的阶段。 这样持续了两个星期,访谈了大概 1/3 的职位。王经理认为时间不能拖延下去了,决定开始进入项目的下一阶段-撰写职位说明书。尽管参照了许多其他企业的职位说明书,但由于信息收集的不完整和不准确,以及缺乏撰写经验,最终的成稿质量并不高。许多部门职责其完全符合实际情况,人力资源部门遭到了一致批评。最终工作分析项目不了了之。 人力资源部的员工在经历了这次失败的项目后,对工作分析彻底

10、丧失了信心。他们开始认为,工作分析只不过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东西,真的是这样吗? 1.门并没有进行必要的(在确定了工作分析的目的之后,B 背景信息的收集;人力资源部 C 关于工作分析的宣传教育工作)工作,就直接进行了工作信息的收集,这些都是导致工作分析失败的原因。 的人力资源部门,公司的工作分析主体选择的是公司自身这种主体选择方法的缺点是(A 实施人员缺乏经验;B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这也是 A 公司工作分析工作失败的原因之一。 4 评价表上沉重地写下自己的意见:不能胜任、技术部王经理拿起笔在一份新员工试用期软件开发工作职责,不予转正!回忆最初面试的情景,这名员工却是他最喜欢的一位-本科毕

11、业,具有两年软件研发工作经验,穿着得体,人很精神,和自己一样喜欢下围棋,并且还是老乡,面试中言谈话语很是投缘,草草地又问了两个专业问题便当即决定录用。同样的情景最近已经是第三次发生了。 1.较随意;王经理面试错误的原因是 C 面试前没有分析与掌握职位对应要(B 面试的进程比求的能力) 。 2.过程中只要考察的内容有对该公司的软件开发工作而言, (A 动机与岗位的匹人员筛选的配性;B 专业知识和技术性能力) 5 质量好、价格低,销量逐年上升,产品现在、瑞德公司是一家设备制造公司,由于产品已经是供不应求,公司领导预计今年的销售量还会增加 30%,为了应对不断增加的市场需求,公司计划大规模招聘产品装

12、配线上的技术工人,被录取的工人将马上被安排到生产线上。 1.人,为了在短时间内筛选出大量合格的装配工最适合采用下列(B 对应聘者统一进行专业技术知识和装配技能的考试)方法 2.注意力对于装配工人的筛选, )是有必要考察的(A 手眼协调能力;C6 年了,这家公司在以前不是很重视绩效考评。 、小王在一家私营公司做基层主管已经有 3 去年公司从外部引进了一名人力资源总监,至此,公司的绩效考评制度才开始在公司中建立起来,公司中的大多数员工也开始知道了一些有关员工绩效管理的具体要求。在去年年终考评时,小王的上司要同他谈话,小王很是不安,虽然他对一年来的工作很满意,但是不知道他的上司对此怎么看。小王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除了工作上的问题,他不是很经常地和他的上司交往。在谈话中,上司对小王的表现总体上来讲是肯定的,同时,指出了他在工作中需要改善的地方,小 王也同意此看法,他知道自己有一些缺点。整个谈话过程是令人愉快的离开他上司办公室时小王感觉不错。但是,当小王拿到上司给他的年终考评书面报告时,小王感到非常震惊并且难以置信,书面报告中写了他很多问题、缺点等负面的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