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地质调查设计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786373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地质调查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环境地质调查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环境地质调查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环境地质调查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环境地质调查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地质调查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地质调查设计(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地质调查设计环境地质调查设计篇一: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报告 2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报告 目 录 第一章 序言 .1 项目概况 .1 以往工作程度分析与评述 . 2 本次工作概况 .3 第二章 城市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概况 . 6 自然地理概况 .6 社会经济概况 .9 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对地质工作的需求 . 11 第三章 城市环境地质背景 . 13 地质条件 .13 水文地质条件 .15 工程地质条件 .16 土壤环境特征 .18 小结 .19 第四章 城市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20 集中开采区地下水水位下降 . 20 城区垃圾及固体废物堆埋场环境问题突出 .21 建成区部分地段地下水污染严重 .

2、25 环境地质问题经济损失评估 . 26 小结 .34 第五章 城市地质资源 . 37 地下水资源 .37 吉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1 应急地下水源地及评价.40地热及矿泉水资源.43 小结 .48 第六章 城市地质环境评价 . 50 地下水环境评价.50 垃圾处臵场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 . 61 小结 .63 第七章 城市环境地质问题防治对策建议 .65 城市环境地质问题防治的原则与要求 .65 城市环境地质问题防治的方法措施 . 65 城市环境地质问题防治的重点区域 .66 地质环境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支撑作用及对策 . 68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79 结论 .79 存在问题与不足.81 今后

3、工作建议 .82 1 附图 地下水资源分布图 地下水污染状况图 城市建设与规划地学总建议图 今后城市环境地质工作建议图 2 附表 潜水防护性能评价表 地下水水质评价表 地下水污染评价表 规划垃圾及固体废物堆埋场适宜性评价表 地下水应急水源地可开采量计算表 2 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报告第一章 序言 项目概况 项目来源 吉林市是吉林省第二大城市,全国甲级开放城市和 32个特大城市之一。近年来,随着各项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在迅猛发展,人口也在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一些较为突出的环境地质问题已逐渐显露出来,如:地下水位下降而形成的区域降落漏斗,地下水遭受了污染,城市垃圾及固体废物堆埋场污染周围环境等环境地

4、质问题,已不同程度影响和制约了吉林市各项经济建设的发展。 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地调函XX71 号下达地质调查工作项目任务书,决定在 XX-XX 年开展吉林省主要人口密集区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工作,项目任务书编号:水 XX009-05;项目编码:121XX740105;实施单位为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承担单位为吉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目的任务 工作目标主要是查明吉林市环境地质问题,分析其产生原因、发育规律、机理、发展趋势等,评估其造成的危害、社会经济影响和损失;查明城市地质资源状况,建立环境地质调查数据库;提出环境地质问题防治对策建议,为国土规划、开发整治、环境地质问题防治,以及城

5、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主要工作任务是: 搜集了解吉林市地质、地貌、气象、水文等条件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等资料; 查明地下水资源衰竭、地下水质量及水质污染、土壤污染、软土地基等环境地质问题及其对城市环境的影响,评估其所造成的危害、社会经济影响和损失; 查明垃圾处臵和固体废弃物堆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垃圾填埋场选址和固体废弃物处臵的建议; 基本查清地下水、热矿水开发利用现状,进行水资源保证程度与应急地下水源地论证;论证地质资源对城市发展所起的作用; 进行地质环境评价,提出环境地质保护的措施与对策建议;提出城市规划(建设规划、国土规划与管理)的地学建议; 吉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1 按统一

6、要求建立城市环境地质调查数据库。工作区范围 由于吉林市城市总体规划尚未进行,所以调查工作区以现有建成区为中心,向四周外延,涵盖了吉林市各经济开发区。行政区划属于吉林市昌邑区、龙潭区、丰满区的大部分地段与船营区的部分地段,其地理坐标为东径 1261220-1264140,北纬 434116-440522,见工作范围图。工作区图幅号为土门岭幅L52E024001、乌拉街幅 L52E024002、大口钦幅L52E024003、桦皮厂幅 K52A001001、九站幅 K52A001002、吉林市幅 K52A001003、一拉溪幅 K52A00XX、冯家屯幅K52A00XX、丰满幅 K52A00XX。调

7、查区包括了吉林市城区地下水的主要开采区。 工作依据 根据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规范 (报批稿) ,中国地质调查局,XX 年 12 月;吉林省主要人口密集区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总体设计 ,吉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XX 年 6月。调查评价技术标准采用相关行业标准。 以往工作程度分析与评述 吉林市以往做过许多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工作,为城市地质环境评价与分析积累了丰富的历史资料,特别是正在开展的“吉林市建成区水文地质勘查工作”对开展本次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现将以往主要环境水文地质工作简介如下并见研究程度图: 1983 年:吉林环境水文地质站提交了 1:5 万比例尺吉林市及郊区地下水水质状况、成因及保

8、护改造的研究报告,对城区内地下水污染机理进行了研究,并划分了地下水污染范围,污染程度。 1995 年:吉林省地勘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查所提交了 1:5 万比例尺吉林市城区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对城区内的地下水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划分了水质级别。 XX 年:吉林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与吉林地质环境监测站提交了吉林市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文件 ,对自来水公司管辖内地下水饮用水进行了保护区划分,建立了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提出了保护措施及建议。 1980 年XX 年:吉林地质环境监测站在城区内开展了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建 2 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报告立了水质连续监测点 1135 个,水位连续监

9、测点1545 个。 XX 年:吉林地质环境监测站在建成区内开展了地下水污染调查工作,提交了吉林市建成区地下水污染调查报告 。该项成果划分了地下水水质级别,调查了主要污染源(工业污水渠、生活垃圾堆放场、工业固体废物堆埋场等)对地下水的污染,提出了进一步开展环境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建议。 XX 年 2 月,吉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提交了吉林市伊舒槽地区桦皮厂-九站地段地热资源调查评价报告 ,对调查区西北部地热资源的赋存规律进行了研究,积累并丰富了地热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等方面资料。 XX 年: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与吉林地质环境监测站开展了吉化双苯厂厂区地下水污染调查及污染防控工作,查明了厂区附近

10、地下水的污染源、污染范围、污染程度,确定了污染的防控措施。 但是,以往工作范围局限,城市远景规划区的水工环勘察资料相对较少,同时,区内不断变化的人为环境条件也使城市环境地质问题具有复杂性。所以,为了对城市远景规划区进行地下水供水保证程度论证,需要进行必要的补充勘探、调查工作。 本次工作概况 调查工作部署、方法 调查工作总体部署思路是在充分利用收集已有资料和实际调查资料地基础上,对于城市规划区内环境地质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筛选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起控制作用的环境地质条件要素,通过数学处理方法对规划区域进行环境地质评价,并建立城市环境地质调查数据库;依据城市规划区域环境地质状况,从地学角度提出城市发

11、展的建议和措施。根据城市特点,突出调查评价重点,在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地段,布臵必要的勘查或专门调查测试工作,投入相应的实物工作量。 工作方法中采用的技术手段以基础地质学、工程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城市环境科学为基础,充分利用GRS、GPS 和 GIS 等地理信息处理的新手段全面实现调查成果数字化。 完成的工作量及质量评述 外业实物工作量 XX 年 5 月 5 日12 月 31 日,完成 1:5 万环境地质调查 1232km2 ,野外调查吉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3 篇二:区域水文工程环境地质调查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 GBT 1415893 综合勘查规范 (比例尺

12、150 000) Synthetical survey code for regional hydrogeology,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environmental geology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 150000 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的设计编写;综合勘查精度要求;综合勘查技术要求;环境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评价;城市发展规模地质论证及预测;报告编军、成果验收和提交等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以及国家重点项目,国土综合开发重点地区的 150000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工作。其他比例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也可参照使

13、用。 2 引用标准 GBJ27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ZBT D10004 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150 000) DZ 44 城镇及工矿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ZB D14 003 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25000150 000) DZ 55 城市环境水文地质工作规范 3 总则 150000 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以下简称 150 000 综合勘查)是地质工作中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区域性,综合性的基础工作。应在 1XX00 区域水文地质勘查的基础上进行。150000 综合勘查目的是:提高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研究程度。为城市地区、国家重点项目和国土综合开发的重

14、点地区专门性勘查奠定基础;为国土整治、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现代化管理提出地质依据与建议: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科学发展提供资料。 150000 综合勘查基本任务是:在查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与人类工程经济活动有关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问题,研究不良环境地质现象(灾害)的诱发因素、活动规律以及提出相应的防护和整治措施。 根据国土整治、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管理的需要对地质环境作出评价,从地下水资源、地质环境出发,论证工作区适宜的建设发展规模、布局及产业结构。 150 000 综合勘查区的确定,必须服从国民经济建设的战略布局,近期主要部署在城市及其周围地区

15、,重要经济区,国土综合开发区,农业综合开发区。 勘查区范围应根据查明地质问题的需要,考虑行政单元的完整性以及与城市有联系的地区。同时亦要顾及 150000 图幅的相对完整性。 勘查工作内容应针对工作区的特点、需要和问题,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工作内容应包括: 基本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及各类含水层(组)的富水程度,并圈出具有集中供水前景的富水区范围。 基本查明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与运动规律,并掌握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与控制因素。 计算与评价地下水资源,地下水富水区范围内,地下水可开采量的计算精度应达到 D 级以上储量要求。并论证开发利用条件。及开采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预测。

16、 基本查明地下水的水化学成分及时空变化规律。 初步了解地热、矿泉水的形成、分布及埋藏条件,并论证开发利用条件。 调查工作区地质构造,特别是活动构造,地震活动等,对区域地壳稳定性作出评价。 基本查明地貌形态特征及外动力地质现象的分布规律,发育程度与规模,对区域地表稳定性进行评价。 基本查明各岩土体岩性、成因类型、地质时代、空间分布规律以及工程地质特征,划分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分别对地基稳定性进行评价。基本查明自然地质作用与人类工程经济活动所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对区域环境质量作出综合评价与趋势预测。 初步调查天然建筑材料,旅游景观资源的分布,对开发前景作出估价。 对适宜于生活和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场地的地质条件进行评价。 150000 综合勘查应采用综合手段,尽量使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从综合研究已有的地质资料入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