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政治(不看别后悔)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6786077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261.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不看别后悔)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不看别后悔)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不看别后悔)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不看别后悔)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不看别后悔)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不看别后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基础知识-政治(不看别后悔)(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治之马哲政治之马哲 一概述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哲学一、哲学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 的统一。 2、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具体科学 是哲学的基础,并随其他科学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哲学给具体科学以世界 观、方法论指导,使之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二) 、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 1.马克思主义哲学 德国的古典哲学(直接来源: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2.政治经济学 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3科学社会主义 英、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

2、真题-单选】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D.德国古典哲学 二、哲学基本问题 恩格斯: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它包括两 个方面的内容: 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是否存在同一性问题,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真题-多选】 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应包括,物质与意识。 A.谁具永恒性,谁具可变性 B.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 C.是否具有同一性 D.是否具有相似性 BC 三、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一)唯心主义(一)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看成看成是世界的本原; 典型观点: l.“万物皆备于我。 ”(孟子) 2.“心外无理、心外无物

3、、 ”(王阳明) 3.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客观”精神精神当成是世界的本原。 典型观点: l.道是天地之根,万物之母。 (老子) 2.万物皆是一理(程颐) 3.世界是绝对观念绝对观念的异化 (黑格尔) 4.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柏拉图) 5.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 【真题-多选】 下列说法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 A.万物皆备于我 B.吾心即宇宙 C.C.理在事先理在事先 D.D.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CD 【真题-多选】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啥也能 办到。 ”这是() 。

4、 A A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B唯心主义“精神万能论”的表现 C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D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BC (二)唯物主义(二)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把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水、火、气等视为世界本原世界本原。 局限性:非科学性、直观性、猜测性的,并有可贵的辩证法思想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把基本粒子的构成、物质结构、物质结构的某种属性即原子作为世界的本原世界的本原。 主要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无辩证辩证法) 、不彻底性(历史观是唯心的不彻底性(历史观是唯心的)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

5、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五、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 社会历史条件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经济的高度发展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充分 暴露。 阶级基础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无产阶级 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自然科学依据与前提自然科学依据与前提:19 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三大发现即细胞学 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直接理论来源直接理论来源:19 世纪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哲学和费尔 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 (2)马克

6、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意义 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结束了社会历史领域中唯心史观的统治地位,结 束了旧唯物主义缺乏能动原则的状况,为无产阶级解放提供了思想武器。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唯物主义与辩证法辩证法的有 机统一, (2)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 (3)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科学性和革命性革命性的统一。 科学性是指它坚持科学的实践观点,全部理论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 检验。 革命性在于它是“改变世界

7、”的科学,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 级的革命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由它的实践性所 决定的,也是它的阶级性所要求的。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 理论特征理论特征。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 大思想武器。大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科学的最主要最根本的特征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科学的最主要最根本的特征在于它的它的实践性实践性。 六、六、马克思主义哲

8、学的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四、唯物论 (一) 、物质 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 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世界是物质的: (1)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2)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人类社

9、会 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3)物质世界先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 2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 (1)(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2)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关系: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物质会陷入形而上学形而上学的错误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的主体是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的主体是物质 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运动会陷入唯心主义唯心主义 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 【真题-多选】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B.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C.思维运动的主体是思维 D.静止是一种特殊的

10、运动状态 ABD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1)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2)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运动是绝对的,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 静止是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3)相互统一、相互包含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注:静止是认识的基础和起点注:静止是认识的基础和起点 【真题-单选】 “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这一诗句体现了: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B 3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 (1)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 的伸张性、广延性。特点是三维性。 (2)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

11、分离的: (3)时空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人的时间观念既有相对性又有可变性 【真题-单选】 人愉快时感觉光阴似箭,痛苦时感觉度日如年,这说明了() D.D.人的时间观念具有相对性,可变性人的时间观念具有相对性,可变性 二、意识 1意识的产生、本质和能动作用 (1)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劳动(社会实践)在意识的产生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2)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 2)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二、意识二、意识 (1)意

12、识的产生 意识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经由无机物的反应特征进化为低等 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进化为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动 物心理进化为人的意识。 意识也是社会的产物。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与劳动一起,成为意识产 生的决定力量。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劳动在意识产生的过程中起到决定性劳动在意识产生的过程中起到决定性 作用。作用。 (2)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 (3)意识的作用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对人体生理活动具 有重要影响作用;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4)人工智能与意识的区别 人们制造电脑,模拟人脑

13、的部分功能,形成人工智能。本质上本质上:是对人的是对人的 思维的模拟思维的模拟,并不就是人的智能本身,更不会超过人的智能。人的思维是生理 的、 心理的过程;人工智能不具有社会性, 而人的思维则具有社会性;人工 智能只能受人类的支配, 而人的意识则具有能动性、 创造性。电脑代替不了电脑代替不了 人脑。人脑。 三、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三、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同时,意识又具有能动 作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 起阻碍作用。 四、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实际应用四、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实际应用 1、一切从实际出发 (

14、1)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 (2)想问题办事情从中国国情(实际)出发; (3)客观看待周围的人和事; (4)正确对待和估价自己; (5)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2、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 1主观能动性的内容 (1)人类认识世界的活动及能力 (2)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及能力 (3)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具有的心态 人的心态对人类改造、认识世界的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即 意识的反作用: 心态对认识、改造世界有 导向 激励 抑制 作用 控制 调节 3、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 (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 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要正

15、确发挥意识能动性,就必须把正确的思想付诸实践。 (3)意识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 【练习练习】世界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爱因斯坦指出:“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这说明了 A、 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物质 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人的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 C、意识本身具有创造可观事物的能力 D、意识是人脑主观自生的东西 .当前,我们要认真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是因为() A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B 社会意识决定于社会存在 C 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有预见作用 D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与其相适应,并为其服务 【真题

16、-单选】在人类意识的产生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人脑的形成 B.语言的思维的形成 C.能够使用工具和制造工具的劳动 D.自然界的变化 【真题-单选】宋朝画家文与可住宅周围有很多竹子。他一年四季注意观察竹子 的变化,对竹子的形状、姿态有透彻的了解,因而画出的竹子生动逼真。有诗 云:“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这一事实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B 3)3)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目的性、计划性; 意识活动的创造性创造性; 意识活动对人体活动的控制人体活动的控制。 意识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 【真题-单选】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这说明,这说明()()。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受主体状态的影响 C.意识不受认识客体的制约 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 【真题-多选】 现实生活中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