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与发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6786022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9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与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与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与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与发展(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与发展,周爱光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广州 510631,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技能与习惯。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1995.6国务院,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1999.6国务院,各类学校要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把具有健康体魄作为青少年将来报效祖国和人民的基础条件。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

2、见 2002.7 中共中央 国务院,上述重要文件中关于学校体育的论述,明确了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新一轮的学校体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在我国教育全面实施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过程中,学校体育的改革也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2001年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200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相继出台。,这三个有关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举措,对整个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影响深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在学校体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肩负着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的重任,因此高校体教专业与整

3、个学校体育的改革具有密切的关系。,一、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背景,(一)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改革,我国的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改革起步比较早,1989年原国家教委体卫艺司根据改革精神,在天津和湛江进行了九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试验。经过三年的试验和总结,1992年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委员会通过了试验大纲,同年,国家教委颁发供实验用。1995年,体育与健康教育课本经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由国家教委批准试用。,1997年原国家教委又在天津、山西和江西试验了全日制普通高等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经过三年的教学实验,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此基础上,经过对大纲修改、完善,2000年扩大到在全国10个省市进行实验。

4、,为了适应教育改革和学校体育的新发展,教育部于2000年12月颁发了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和普通高级中学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极大地推动了体育课程的改革。,教学大纲的不断变化,反映了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不断完善的体育教学大纲,推动了学校体育改革的前进,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谈到我国以往的教学大纲的不足之处时,王占春先生总结了以下8点:,1.“健康第一”的思想不够鲜明。 2.反映以学生为主体不够。 3.只考虑到大纲体系的完整性,对开放性 和现代性重视不够。 4.选修教材过分强调不同地区差异的选择性,忽视了学生自选内容,并且选择的幅 度不够。 5.大纲的教学内容偏多,在规定的教授时数里很难教完。

5、6.大纲教材内容规定过死。 7.大纲的教材内容,没有很好的体现教学目标。 8.考核与评价比较强调指标和结果评价,对过程评价不够。,2001年7月教育部出台了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标志着我国中小学体育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新课标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课程的性质、课程的价值和课程的理念中可以明显地反映出来。,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

6、途径。,课程价值: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课程的基本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2、以目标统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新课标改变了传统的按照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课时数的框架,根据三维健康观和体育自身的特点,确立了五个领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 ),三个层次(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的课程目标体系。根据课程目标体系构建课程的内容体系和教学方法体系。,运动参与,运动

7、参与是学生发展体能、获得运动技能、提高健康水平、形成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的重要途径。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关键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培养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基础上,还应使学生懂得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运动参与,小学阶段,要着重让学生体验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 初中阶段,要注重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初步养成; 高中阶段,要注重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以及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运动技能,运动技能学习领域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的基本特征,学习运动技能也是实现其他领域学习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

8、运动技能的学习,学生将学会多种基本运动技能,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兴趣爱好,并有所专长。同时学会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的知识和方法,并获得在野外环境中的基本活动技能。,运动技能,小学阶段,学生将学会多种游戏和身体活动方法 初中阶段,应注重学生基本的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的掌握和应用,不过分追求运动技能的系统和完整,不苛求技术动作的细节 高中阶段,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不同需要,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一至三种运动项目进行较系统的学习,发展运动能力,身体健康,少年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身体状况对他们身体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影响。体育活动是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和健康的重要手段,因此,本学习

9、领域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发展体能的同时,注意使他们了解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并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身体健康,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与其体能状况紧密相关,而良好的体能是通过持之以恒的锻炼获得的。根据学生体能发展敏感期的特征,本学习领域要求学生在某一水平学习时侧重发展某些体能;同时,在小学阶段还应要求学生着重了解营养卫生和青春期卫生保健常识,初中阶段要求学生知道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高中阶段要求学生注意良好生活方式的形成。,心理健康,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也有助于增进心理健康。此学习领域十分重视通过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品质

10、和调节情绪的能力,使学生在掌握基本运动技能的同时,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在教学中,要防止只重视运动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心理健康目标达成的现象;要注意创设专门的情景,采取有效的方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小学阶段,应侧重使学生了解和体验体育活动对心理活动的影响,敢于展示自我; 初中阶段,应侧重使学生了解身心之间的关系,增强体育学习的自信心; 高中阶段,应侧重发展学生运用体育活动等方法改善心理状态的能力。,社会适应,体育活动对于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本学习领域注重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交往能力以及对集体和社会的关心程度。在体育教学中应特别注意营造友好

11、、和谐的课堂氛围,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适应,小学阶段,应侧重帮助学生了解一般的游戏规则,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表现出合作的意识和行为; 初中阶段,应注重学生对运动角色和体育道德行为的识别,初步了解几种体育传播形式; 高中阶段,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掌握在现代社会中获取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技能。,3、加大了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放弃了对具体教学内容的规定,而只是规定了各学习领域、各水平的学习目标以及根据目标体系选择学习内容的原则和范围。这就加大了各地、各校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自由度。,4、建立了新的

12、评价体系,传统的体育课程评价过于注重用运动成绩指标来衡量学生的体育学习结果,集中地体现了体育课程的竞技化倾向,它更多的是一种终结性、甄别性的评价,对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促进作用不大。新课标从有利于促进学生和教师发展、有利于体现“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目的出发,建立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的新的评价体系。,评价内容:采取多维度评价。把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均纳入学习成绩评定的范围,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评价方式:采取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 评价目的:使评价内容与课程目标相一致,

13、充分发挥评价的促进作用。,(二)高校普通体育课程的改革,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不少大学开始尝试学校体育的改革。清华大学的高水平运动队、深圳大学的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南京体院和吉林体院的体教结合模式等等为大学体育的改革提供了借鉴。,教育部在总结全国普通大学体育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于2002年8月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明确了大学体育课程的课程性质、基本目标、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课程评价等内容,是目前指导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文件。,1 课 程 性 质,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

14、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2 课 程 目 标,课程目标分为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基本目标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发展目标是针对部分学有所长和有余力的学生确定的。两种目标均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来设定,但内容和要求不一样。,纲要明确规定普通高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四个学期144学时。修满学分达到基本要求是学生毕业,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对三年级以上学生可以开设体育选修课。,4 课 程 结 构,纲要指出,为了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应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的体

15、育活动有机结合,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要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校外活动、运动训练等纳入体育课程,形成课内外、校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因此,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面向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可以打破原有的系别、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同时,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应具有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自由度,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5 课 程 评 价,课程评价包括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教师教学的评价和课程建设的评价。在课程评价中要实行三个转变。 第一,由终结评价

16、向终结与过程结合转变; 第二,由内容单一评价向多元评价转变; 第三,由教师评价向师生、同行评价转变。,二、高校体育教育专业面临的挑战与改革,目前,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已经从小学到中学,从高中到大学蓬勃兴起,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这场学校体育改革的大潮中,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并不是一个安定的绿洲,已经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一)扩招加剧了就业难问题,就业难的问题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据今年8月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表明,今年中国城镇新增劳动力约1000万人,其中包括212万刚刚毕业的第一批高校扩招生。统计表明,截至今年6月份经登记的城镇失业人口达到近800万,登记失业率为4.2。由于扩招,毕业生人数增多,加剧了毕业生就业的困难。,(二)体教专业的课程设置不适应社会的发展,社会在变革,经济在发展,科学在进步,社会对体育人才质量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体教专业的课程设置适应社会的发展,为社会需要提供合适的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