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赦工作总结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785923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赦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特赦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特赦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特赦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特赦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特赦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赦工作总结(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特赦工作总结特赦工作总结篇一:年度考核登记表(XX) 2年度考核登记表 ( XX 年度) 篇二:反腐研讨会总结 研讨会总结材料 经过此次研讨会的积极讨论,与会人员总结出了对反腐败工作的一致看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坚决反腐刮骨疗毒、壮士断腕。坚决反对腐败是我们党始终如一的目标和任务,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反腐败的态度更加鲜明。在十八大后中央政治局常委与记者的首次见面会上,就明确表示,要下大力气解决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腐败问题。在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会上,他又语重心长地讲到“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我们要警醒啊!” 。在十八届中纪委二次全会上,要求全党必须把党

2、风廉政建设反腐败斗争提高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在中纪委三次全会上,他再次强调,要“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这些重要论述和要求,再次重申了我们党在反腐败问题上的鲜明立场,充分彰显了新一届党中央在反腐败问题上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反腐成效充分表明,我们所说的无论什么人,不管其职务有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决不是一句空话。社会上的那种“反腐败影响发展”的 “影响论” , “清廉为官与事业有为相矛盾”的“矛盾论” , “干部查的过多了、作风抓的过严了”的“过头论”等等

3、反腐败杂音,无疑是低估了中央的决心和信心,是对反腐败形势的严重误判,必须予以坚决的反对。彻底反腐对腐败零容忍。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明确表示,要“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 ”这既是中国共产党人反腐败的基本态度,也是当前反腐败斗争重要指导原则。以零容忍反对腐败,就是对腐败现象毫不忍受、毫不宽容,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就是对腐败分子绝不手软,绝不放过,发现一个查处一个,就是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零容忍意味着腐败没有“特区” ,反腐败没有“禁区” ,意味着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意味着我们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预防和惩治腐败。从、苏荣等国家级官员,到蒋洁敏、李东生等省部级中央委员,再到一些

4、无行政级别、名不见经传的村官老板,这些腐败分子纷纷落马表明,无论权大还是权小,无论官大还是官小,无论皇亲还是国戚,无论在位还是退位,只要发现一起就要坚决查处一起,党内决不能有腐败分子的容身之地。一些人提出的所谓“有条件地特赦贪官”的“特赦论” , “把腐败控制在民众允许程度”的“适度容忍腐败论”等观点,违背了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违背了法治精神和治党必严的反腐理 念,是对公平正义这一社会主义价值原则的践踏,必须予以坚决摒弃。全面反腐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打老虎,又拍苍蝇,是习近平总书记反腐败战略思想的一大亮点。按照总书记“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

5、题”的要求,一场全面深入、声势浩大的“打虎拍蝇”雷霆行动在华夏大地迅猛展开。从中央到地方,从高层到基层,从高官到村官,从官场到商场,从党政机关到事业单位,从国企高管到民企老板,从权力大、资源多的关键领域和关键岗位到权小位轻的“冷门行业”和“清水衙门” ,从大权在握的一把手到做具体工作的办事员,包括以前难以监管的纪检监察系统,不好监督的政法系统,涉及不多的新闻媒体、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以及关注不多的军队系统,也都成为反腐败的重点对象。反腐败所涉及的层级之高、领域之宽、覆盖面之广、影响力之大、成绩之显著前所未有。真正做到了“零容忍” ,全覆盖,不做选择,不留死角,集中体现了党纪面前没有例外,法律面

6、前人人平等,有力回击了社会上所谓的“选择性反腐”的错误论调。 长期反腐在“常” 、 “长”二字上下功夫。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劳永逸, 不可能一蹴而就。面对反腐败斗争依然严峻的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关键在常 、 “长”二字上下功夫,一个是要经常抓,一个是要长期抓” 。 “常” 、 “长”二字体现了我们党对反腐倡廉复杂性和艰巨性的清醒认识,宣示了从严治党的决心、长期作战的恒心和坚持不懈的耐心,强化了全党和全国人民反腐败的信心。当前一些媒体和网络上推出的反腐败将会自然“降温”的所谓“运动风暴论” ,以及认为当前势头

7、过猛的反腐败斗争就是一阵风,刮一刮就会过去了的“刮风论” ,只是一些仍然不肯收敛、不肯收手而心存侥幸的腐败者的一种幻想。中央持续反腐战略是坚定不移的。正如总书记在谈到贯彻落实八项规定时所强调的“我们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决不能搞一阵风,一阵子” 。抓八项规定如此,抓反腐败斗争同样如此。制度反腐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加强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从根本上预防和遏制腐败,是习近平总书记反腐倡廉的重要战略思想。在中纪委二次全会上,明确指出, “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这一重要论述突出了权力运行和监督

8、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止腐败,从 根本上遏制腐败提供了科学指南,使反腐败的方向更加明确。从中央八项规定到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 ,再到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 ,从实行市场负面清单制度到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十八大以来出台的一系列制度、条例和改革措施,都是旨在从制度上限制官员权力,规范权力运行机制,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败、不能腐败、不想腐败的良好政治生态。责任反腐勇于担当,守土有责。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如果不讲责任,不追究责任,再好的制度也会成为纸老虎、稻草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到责任担当,在党风廉政建设

9、和反腐败斗争中,特别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好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在中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 “党委、纪委和其他相关职能部门都要对承担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对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领导不力、监督不力、严重失职的党委、纪委主要负责同志要强化责任追究,坚决查处那些不担责、不负责、不尽责的人员和行为。 ”各地相继出台的“一岗双责” 、 “一案三查”等规定,就是把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具体化,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篇三:应用文理论知识公务文书基本知识 1、公务公文的定义 广义的公文是泛指各级各类机关、组织、团体、单位在处理公文时所用的文字材料;狭义的公文是特指国家行政机关

10、公文。 2、公务公文的特点 (1)政策性和权威性;(2)法规化和格式化;(3)实用性和时效性;(4)准确性和简练性。 3、公务公文的种类: (1)命令;(2)决定;(3)公告;(4)通告;(5)通知;(6)通报;(7)议案;(8)报告; (9)请示;(10)批复;(11)意见;(12)函;(13)会议纪要。 4、公务公文的格式 (1)公文的文头部分:公文版头、秘密等级、紧急程度、发文字号、签发人。 (2)公文的行文部分:公文标题、主送机关、正文、无正文说明、附件、成文时间、文件生效标志。 (3)公文文尾的组成:主题词、抄送机关(抄报、抄送、抄发) 5、公务公文的作用 (1)领导和指导作用;(2

11、)发布政策和法规的作用;(3)互通情报,联系公务的作用;(4)宣传教育作用;(5)依据和备查作用。一、命令 各种公务文书知识整理 一、命令 1、命令的定义 命令作为一种公文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领导人对下级机关发布的带有强制执行性的指挥性公文。 2、命令的分类:按其具体内容和不同作用可分为公布令、行政令、任免令和嘉奖令以及戒严令、特赦令、动员令等。 3、命令的结构:由标题、发文字号(或令号) 、正文、发文机关(或发文机关领导人职务后跟姓名) 、时间等组成,有的命令还有主送机关。 4、命令写作的注意事项 (1)命令的写作应注意严肃性,不能滥用,只有特定机关才可以使用命令。 (2)命令的写作应行文严

12、谨,落笔有据。 (3)命令的语言必须简洁准确,语气必须坚定庄重。(4)公布令在正文中提到的法律法规的名称也是命令的主要内容,因此须带附件,同时注意各自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二、决定 1、决定的定义:是指国家机关对某个重大问题,某项重大工作任务、工作行动等从政策、制度、措施等方面作出安排时使用的公文。 2、决定的种类:指挥性决定和知照性决定两类。 3、决定的特点:规范性;严肃性;稳定性;准确性。4、决定的写作要点:(1)标题:(2)通过日期。 三、意见 1、意见的含义:意见是党和政府颁布方针政策的一种形式。 2、意见的写作要点:(1)标题;(2)主送机关;(3)正文:一般分为前言、主体、结尾、 落

13、款四部分。四、公告 1、公告的含义 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和法定事项,公告往往是在先知某个重大事项时使用,一般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向国内外传播。 2、公告的格式:一般包括标题、正文、发布日期三部分。 3、公告的写作要求 (1)公告要与通告区别开来; (2)公告的语言庄严、简明、精略,文字通俗易懂,较少使用深奥难懂的专业术语,以满足不同知识水平的公众的需要。 五、通告 1、通告的含义:在国家机关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应周知事项时使用的一种下行公文。 2、通告的格式:一般由标题、正文、印发机关和日期等几部分组成,有的还包括文号、主送机关、印章和尾栏等。 3、通告的写作要求:

14、(1)通告事项的表达应具体清晰,注意其内容的政策性、规范性; (2)通告的行文应简明扼要,严肃准确; (3)为适应通告的大众化要求,避免使用难懂的专业术语; (4)正确把握通告的使用范围,应与“公告”区别开来,切忌互相混淆。 六、通知 1、通知的含义:是一种下行公文,其目的在于使被通知对象了解需要知道的事项,明确行动的准则和具体办法,沟通部门之间的联系。 2、通知的格式:由标题、文号、主送机关、正文、发文机关和日期等组成。 3、通知的写作要求: (1)正确使用通知文种 (2)正确写作通知的标题; (3)通知的事项必须明确。 七、通报 1、通报的含义: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

15、者情况,是一种下行文。 2、通报的格式: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日期等组成。 3、通报的写作要求 (1)通报的材料应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真实性,切忌虚假与失真; (2)通报的议论与评价应客观,不能随意拔高,也不能随意贬抑; (3)通报的语言应简明扼要,用词准确 八、请示 1、请示的含义: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属于上行文。3、请示的格式:一般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签署和成文日期等几部分组成。 2、请示的写作要求 (1)请示的主送机关只能有一个,如需要其他机关了解情况,可采用抄报形式; (2)请示的发文机关不得越级请示;在遇到重大灾害等特殊情况不得不越级请示时,应当抄送被越过的上级

16、机关; (3)请示的正文应当一事一文; (4)请示一般不得交送领导者个人,但领导直接交办的事项除外。 九、报告1、报告的含义: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是一种上行文。 2、报告的格式: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成文时间、机关印章等几部分组成。报告的正文由报告事由、报告事项和报告结尾三部分组成。 3、报告的写作要求 (1)报告与请示的区别: 性质与目的不同。报告是陈述性公文,不要求上级答复。请示是请求性公文,一定要进行答复; 行文时间不同。报告在事前、事中、事后都可以行文,请示一定要在事前行文; 内容与篇幅长短不同语气不同。 (2)报告的内容要真实可靠,材料的运用应该准确,切忌夸张失实; (3)报告的写作应该突出中心,处理好点与面、事与理、详与略的关系。 十、批复 1、批复的含义: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属于下行公文。 2、批复的格式: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成文日期等部分组成。 3、批复的写作要求 (1)应注意其时效性; (2)应注意做到观点鲜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