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艺术手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6785240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5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的艺术手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诗歌的艺术手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诗歌的艺术手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诗歌的艺术手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诗歌的艺术手法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的艺术手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的艺术手法(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专题辅导 古代诗歌鉴赏之三,鉴赏古诗的艺术手法,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也就是表达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作品中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四个方面: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篇章结构。,一、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古讽今、托物言志、咏物抒怀等。 3-1,二、修辞方式(反复、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对比、互文等 ),表达技巧

2、表现手法,在了解概念的基础上用具体例子加强印象: 赋:铺陈,叙物言情,直陈其事,随物赋形 比:比喻,借物托情,有显有隐 兴:联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因物 起兴,触景生情 对比衬托、虚实结合、以动写静、欲扬先抑、点面结合、想象联想、象征寄托、渲染烘托、卒章显志、用典、语序倒置,4、结构形式: 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5、写作技巧: 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6、艺术风格: 包括雄浑、旷达、豪放、俊爽、冲淡、沉郁、悲慨、婉约 3-3,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

3、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句开门见山, 直叙登上高台后,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怆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直接抒情,表达方式(1)抒情,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间接抒情:寓情于景(或物),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

4、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 ,融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诗中不作一句议论却是怎样怀古的? 选取了野草、斜阳、飞燕三种景物进行描写,而把对历史盛衰兴亡的感慨,寓情于景,让人思而得之,含蓄有味。,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拿电影来说,情与景配合的例子如:当灾祸将发生时,电影中常使我们看到雷电和暴风雨,为观众作心理准备,预感未来的灾祸。当电影中男女二人热恋,或夫妇新婚,他们会在公园里散步,天气晴

5、朗,春暖花开,一片令人欢喜的景色。这样的情景配合,在电影或其他艺术中与写诗时相类似。这叫做“情景陪衬”或“情景交融”。 2-2,谢亭送别唐代 谢诨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间接抒情:托物言志,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

6、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例题:下列诗歌采用什么抒情方式,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借物喻人,咏物言志。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写人、写自己。,借古讽今。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绝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作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练习1,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

7、什么好处?,答: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春行即兴 李 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从景的角度看,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从情的角度看,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练习2,在诗歌欣赏中,虚

8、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表达方式(2)描写虚实结合,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2、已逝之景之境。这

9、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

10、残月高挂柳梢。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中崔莺莺送别张生唱词很多是设想的未来之境。今夜 中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

11、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阅读杜甫的赠花卿“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回答问题问:诗在前两句实写的基础上,后两句又采用了怎样的写法?,答: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因实而虚,虚实相生,将乐曲美妙赞美到了极致。,练习,14.(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

12、度赏析这首诗。,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和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们自由来往的渴望。,表达方式(2)描写动静结合,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全国卷三)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槛。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练习4,(1)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槛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2)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槛”等写出了荷花池

13、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想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表达方式之细节描写,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江西卷) 绝 句 吴 涛 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 径来一夜蛙声歌,又作东风十日寒。 此诗体现了怎样的季候特点?钱钟书称此诗表现了某种“情味”,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春夏之交乍暖忽寒的季候特点。至于钱先生所说的“情味”,通过典型细节和景物描写,表现游子对季候变化特别敏感的某种心理。,这首诗因眼前景物起兴

14、,以抒发感慨。淮河两岸舟船背驰而去,了无关涉;一过淮水,似乎成了天造地设之界。这里最幸运的要数那些在水面翱翔的鸥鹭了,只有它们才能北去南来,任意翻飞。两者相比,感慨之情自见。“波痕交涉”之后,著以“亦难为”三字,凝聚着作者的深沉感喟,藏锋不露,含思婉转,颇具匠心。,5.(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画堂春 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1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1捻(nin):持取,捻弄 (2)“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2)这两句词

15、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写动作描写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二、修辞方式(反复、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对比、互文等 ),闺意献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注释这是朱庆馀参加考试前呈献给考官水部员外郎张籍,以试探底细的诗。,比喻,巧借新妇拜见公婆前的忐忑不安而又充满希望的心理,写自己应试前紧张而又希望得到赏识的心态。,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

16、半夜鲤鱼来上滩。 “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安徽卷)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泛菊:饮菊花酒。 吹梅:吹奏梅花落。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此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