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薄膜的回收利用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56785128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用薄膜的回收利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农用薄膜的回收利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农用薄膜的回收利用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农用薄膜的回收利用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农用薄膜的回收利用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用薄膜的回收利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用薄膜的回收利用(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远离白色污染,我们在行动。,白色污染,农村地膜污染与防治,一、概述,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 地膜即地面覆盖薄膜,通常是透明或黑色PE薄膜,也有绿、银色薄膜,用于地面覆盖,以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水分,维持土壤结构,防止害虫侵袭作物和某些微生物引起的病害等,促进植物生长的功能。,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农村使用地膜已成为确保农业高产稳产的重要手段。但是随着地膜覆盖栽培年限的延长,残留地

2、膜回收率低,土壤中残膜量逐步增添,极易形成地膜污染。 地膜覆盖是一项成熟的农业栽培技术,保水保肥、保持湿度,有效地增添和延长作物生长期,确保了农作物产量的提高。然而,塑料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熔融指数(MI)高,极难降解,既不受微生物侵蚀,也不能自行分解,其降解周期一般为200300年,降解过程中还会溶出有毒物质。据统计,我国农膜年残留量高达三四十万吨,残膜率达40多,也就是说,有近一半的农膜残留在土壤中,这无疑是一个极大的隐患。随着使用地膜栽培年限的延长,残留地膜若得不到及时回收,必然给后人带来难以解决的污染危害,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我们每年都使用大量地膜,二、残留农膜对环境的危害,

3、1、对土壤环境的危害。水分渗透量因农膜残留量增添而减少,土壤含水量下降,削弱了耕地的抗旱能力,甚至导致地下水难下渗,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等严重后果。另外,残农膜影响土壤物理性状,抑制作物生长发育。,2是对农作物的危害。由于残膜影响和破坏了土壤理化性状,必然形成作物根系生长发育困难。凡具有残膜的土壤,阻止根系串通,影响正常吸收水分和养分;作物株间施肥时,有大块残膜隔离则隔肥,影响肥效,致使产量下降。3是对农村环境景观的影响。由于回收残膜的局限性,加上处理回收残膜不彻底,方法欠妥,部分清理出的残膜弃于田边、地头,大风刮过后,残膜被吹至家前屋后、田间、树梢、影响农村环境景观,形成“视觉污染”。,4是对

4、牲畜的危害。地面露头的残膜与牧草收在一起,牛羊误吃残膜后,阻隔食道影响消化,甚至死亡。总之,从地膜污染对环境和作物产量产生的危害可以看出,地膜栽培农田中残留地膜量,大都接近或达到了能使作物减产的临界值。因此,防治地膜污染已经是一项十分紧迫而又有重要意义的工作。,三、残膜处理存在的问题,1是农膜质量较差。 2是残膜的环境管理薄弱。 3是法规体系不健全。 4是污染面扩大,污染量增添。,四、防治农膜污染的几点建议,1是加强宣传教育。防治地膜污染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行业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共同努力、支持和参与。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和农民群众对地膜污染危害的长远性、严重性,恢复困难性的

5、认识,提高回收地膜的自觉性。,2是加快制定有关回收残膜的经济政策。要制定一些优惠政策以鼓励回收、加工、利用废旧地膜的企业的发展,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了不增添政府负担,同时体现“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应要求地膜销售部门和地膜消费者自行回收利用。不能自行回收利用的企业或个人要交纳回收处理费,用于对回收利用者的补偿。,3是建议制定残膜残留量标准。 要制定必要的农田残膜留量标准和残膜留量超标准收费标准,使农田地膜污染早日纳入法制管理轨道。,表三级土壤中地膜残留标准值 kg/667m2(亩),4是大力推广适期揭膜技术。所谓适期揭膜技术是指把作物收获后揭膜改变为收获前揭膜,筛选作物的最佳揭膜期。具体的

6、揭膜时间最好选定为雨后初晴或早晨土壤湿润时揭膜。地膜棉花应在头水前揭膜。,5是采取人工和机械回收相结合的措施,加大残留地膜回收力度。除头水前揭膜措施外,还可组织人力和劳力通过手工或耙子回收残留地膜,在翻地、平整土地、播种前及收获后可采用地膜回收机回收也能得到较好的效果。如辽宁省农机化研究所研制的ISQ-20型地膜消除机,新疆麦盖提县研制出的环形滚动钉齿式残膜清除机,推广使用效果很好。,6是增添地膜韧性,以利残膜回收。 目前,农村普遍使用的农用地膜都为超薄膜,厚度为0.007cm易破碎,难回收。而国外及内地一些省市使用的地膜都较厚,兄弟省区使用的地膜厚度为0.015cm,它不易破碎,因而易回收。

7、建议增添地膜厚度以加强地膜韧性利于残膜回收。,7是研究开发新材料,寻找农膜替代品。实践证明,研制出易降解,无污染的新材料才能根除地膜污染。目前使用的地膜都为聚乙烯农膜,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和降解,因而形成土壤环境的污染。故应鼓励开发无污染可降解的生物地膜,替代聚乙烯农膜。目前,生物农膜强度不够或成本较高而难以推广,应进一步改进和优化生物农膜的性能,逐步降低成本,以利推广和应用。,8是优化耕作制度。进一步加强倒茬轮作制度,通过粮棉、菜棉轮作倒茬减少地膜单位面积平均覆盖率,进而减轻残膜污染危害。,9制定监测方法 采样方法:在农用耕地中,每块田按梅花状取样,667m2(亩)和667m2(亩)以下的

8、田每块田取3个点,667m2(亩)以上的田每块田取5个点。 测定方法:用铁锹或锄头,在每个点开挖2m2,深度为20cm,边挖边清检残留地膜,并将清检出的残留地膜洗净,晾干称重,然后计算出每667m2(亩)地膜残留量。,五、新型地膜,液态地膜为了解决地膜污染的难题,有专家引进了一种能自动降解的液态地膜,并在不同作物上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液态地膜能自动化解,解决了塑料地膜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而且液态地膜具有增温、保墒、保苗、促进农作物早熟、高产、高效益的作用,与传统地膜相比,还具有省工、省时、降低生产成本等优点。 据测算使用液体地膜,每亩比使用传统地膜省钱10%,液体地膜比人工覆膜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并提高了劳动效率。生物可降解液体地膜有极好的浸润性,能把所有的土壤表面全部覆盖,有保水增湿的作用,极有效地防止土壤水分蒸发,水分蒸发抑制率在之间配合吸水材料,就能长时间保持土壤水分植物的幼苗长出时,可自行将膜顶破,膜会自动降解,变成腐植酸肥料,翻压入土后,具有改良土壤团粒结构的作用。,六、结论,1、目前,正大力推广使用的是适期揭膜技术,使地膜回收率达到95%以上,基本消除残留地膜污染。2、研究开发新材料,寻找农膜替代品如前所述的液态地膜。,施用液态地膜,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