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阅读之新闻(含访谈)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56784946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2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新闻(含访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新闻(含访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新闻(含访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新闻(含访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新闻(含访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新闻(含访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类文本阅读之新闻(含访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闻类阅读 之 解题技巧点拨,点拨(一)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导语的作用:概括事实;激发兴趣(悬念);情感基调(全文);情感态度(作者);引出下文(铺垫) 标题、主体及背景的作用(见第一考P124-125),点拨(二)分析文本的主要表现手法,1、叙述方式的作用 (1)顺叙: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连贯性强。 (2)倒叙: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对叙事起补充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2、引用的作用 (1)有助于增强新闻的真实性,(2)有助于新闻报道的权威性,(3)使报道更客观,从而增强了说服力,(4)增强艺术感染力和情感冲击力,增强感染力。,点拨(

2、三)分析新闻的语言特色,客观平实(新闻的真实性) 主观倾向(手法)点拨(四)分析新闻中的时间 (1)渲染了紧张气氛,现场感强, (2)时间对新闻人物的作用, (3)时间对情感表达的作用, (4)时间对文章主题的作用。,课堂演练 完成用年轻生命播下爱的种子,1、这篇报道采用了哪些叙述方式?采用这些叙述方式各有什么好处? 这篇报道采用了顺叙、倒叙和插叙的叙述方式。 从赵小亭来到支教学校到她做社会调查途中遇难,采用了顺叙的方式,使整个事件条理清楚; 报道开头叙述悼别赵小亭,采用了倒叙的方式,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奠定悲伤的感情基调; 对赵小亭2009年的支教情况的介绍,采用了插叙的方式,使人物形象更加

3、丰满。,课堂演练 完成用年轻生命播下爱的种子,2、报道中引用了赵小亭校友的话,这对报道有什么作用? 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说服力和准确性; 突出了赵小亭的影响力; 能更好地展示赵小亭的思想情操和精神世界。 3、这篇报道最后以一首歌的歌词结尾,有什么内涵? 还原了赵小亭生前的活动场景,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和情感冲击力; 歌词映衬了赵小亭乐于奉献的人格精神; 表达了大家对赵小亭的不舍和对她的奉献精神的赞美。,点拨(五)探究,一般技巧: 观点+理由(内引外联,总分总) 这个能力点包含有两个层面的命题指向:一个侧重于对人物个性语言行为心理折射出的性格、思想、品质的分析;(人生价值)一个侧重于对人物具有时代特

4、征的精神风貌的分析,揭示人物的性格、思想及精神风貌代表的时代意义。(时代精神) 解答这类问题一是要结合文本,分析人物,探讨有个性色彩的性格、思想和品质特点;一是要联系时代,把人物放到时代的大背景中进行分析,揭示其性格、思想及精神风貌代表的时代意义。,课堂演练 完成珍贵的50分钟,1、文章开头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采用倒叙的写法,交待了事件的结果,留下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营造了感人的氛围,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2、文章涉及到的人物语言不多,但很有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人物语言大都使用短句,话语短促、果敢、坚决;符合当时救人的急迫氛围;突出了人物一心救人的急切心情;有利于突出人物高尚的精神品

5、格和无私的内心世界。 3、这篇特写特别突出了时间这一新闻要素,有什么好处? 文章主体部分行文以时间为序,诠释了“50分钟”对小寒松生命的珍贵,既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也突出了救人的急迫。,课堂演练 完成珍贵的50分钟,4、结合文章最后记者的感叹,探究这篇新闻的社会价值。 危难时刻大家都伸出自己的手,献出自己的爱心,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集结起社会各界对生命的敬畏之情,社会才能更加美好。 记者的感叹是对当代中国社会道德价值体系的大力褒扬,具有积极的舆论导向作用。 对那些逃避责任、道德沦丧、冷漠无情等等社会现象提出了委婉的批判,具有深远的警醒意义。,访谈类阅读,1、何为“访谈”?主要指的是对个人或某一

6、事件或者某个问题,进行专题性访问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可以是对新闻人物或时尚人物的报道,可以是对某一新闻事件或者历史事件的采访和记录,也可以是对正在发生的或人们所普遍关心的某种社会问题的访谈。而在这几种类型中,最常见、报道得最多的是人物专访。,2、基本特征: (1) 针对性。由于访谈主要是通过对一定的对象、一定的事件或一定的问题,在现实的情景中提问的,因此它的针对性是十分明确的。 (2) 专题性。对要访谈的问题需要经过高度的提炼,突出某一方面的问题,集中在某一个点上,不能求大求全,否则会影响问题的深入,体现不了新闻的价值。专访的问题多半是带有现实意义的,突出了一定的主题思想内容。 (3) 典型性

7、。访问的对象、设定的问题、谈论的事件当有一定的典型性,也就是说访谈的内容必需具有代表性。它应该是在一定的起点或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对可以成为“话题”的、新鲜的事实的报道,对大众普遍关心的、能引起共鸣的问题而进行的专访。,3、主要提问方式 (1)一般提问方法: 要么直接问,要么旁敲侧击。可以细分为: 趣问:采用一些诙谐有趣、形象生动的话题或提问方式进行发问,以消除陌生感,拉近双方的距离。 直问:不转弯抹角,把想了解的问题直截了当地提出来。 推问:运用逻辑推理,提出问题。 旁问:有意岔开,先谈点别的事情,以此来制造轻松的气氛。,(2)访谈对象的回答有时会出现一些新情况,访谈要及时抓住新情况,调节控制

8、好访谈过程。使访谈访谈顺利、深入地进行下去。 追问:对访谈对象刚刚陈述的疑点或没有充分说明的地方进行追问,使访谈顺着自己的思路继续予以回答。 延伸:对访谈对象没有涉及的领域进行引导,可以拓宽领域,避免片面性。 对比:有时侯,访谈对象就某一问题在回答时的陈述不尽相同,如果发现这样的疑点可以进行对比提问。也可以引入一些其他人同一问题的观点进行对比提问。,4、注意采访者提问方式的变化 提问方式的变化往往是采访内容变化的标志。使用的不同的提问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直切主题,直接发问。 (2)紧接上文,用提示性的话语引导采访对象进入新话题。 (3)用推测的方法,引导采访对象说出真相。 (4)用请教

9、的方法,引入一个重要的新话题。 (5)欲擒故纵。 (6)适时地应和,拉近与采访对象的感情距离,自然延续话题。,课堂演练 完成范曾与杨澜的对话,1.请概括范曾关于中国绘画艺术的主要观点。 中国画用线条来表现,有一种四维的运动感,一种时间的感觉; 中国画有自己的独特风格,不要轻易借鉴西方艺术; 中国画本着以真为美的原则,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 中国画应该吸收其他艺术里的东西。 2.怎样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很多借鉴西方艺术的作品,只是学习到了形式上的东西,而没有真正做到中西艺术本质上的融合。,课堂演练 完成范曾与杨澜的对话,3.请简要分析杨澜在这篇访谈中的提问的特点和作用。 (1)特点:针对性强,非常了解采访对象的情况,围绕绘画和人物的特点进行提问;提问中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启发性强;提问思路清晰,逻辑性强。 (2)作用:有针对的提问,拉近了自己与被采访对象间的距离,使访谈能够顺利进行。 4.有些人认为范曾“恃才傲物”,范曾说“其实说狂,是对我的一种表扬”,又说“我觉得我还得进一步提高”,你怎么看待他的这种狂,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范曾认为,艺术家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风格和成就,才有狂的资本,这是艺术家艺术个性的表现。我觉得我还得进一步提高,说明范曾对艺术的追求无止境,对自己的要求更高更严。,谢谢光临指导,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