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防林设计规范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782309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4.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防林设计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海防林设计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海防林设计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海防林设计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海防林设计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防林设计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防林设计规范(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防林设计规范海防林设计规范篇一:生态公益林建设 技术规程生态公益林建设 技术规程 发布时间:XX-08-21 13:50:43 访问次数:322 次 浏览字体: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生态公益林营造、经营、林地配套设施建设,以及生态公益林档案管理等技术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全省范围内的生态公益林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 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577

2、6-1995 造林技术规程 GB/T 15163-1994 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 GB/T 15162-1994 飞机播种造林技术规程 GB/T 15781-1995 森林抚育规程 GB/T 16621-1996 母树林营建技术 GB/T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LY 5104-1998 林区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LY/T 1186-1996 飞机播种治沙技术要求 LYJ 127-1991 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 LYJ 1000-1991 容器育苗技术 DB 33/176-1994 主要造林树种种子等级 DB 33/177-1994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等级 DB 33/178-1994 林木种

3、子检验方法 DB 33/179-1994 林业育苗技术规程 DB 33/T 216-1998 公路绿化设计标准 铁道部198993 号铁路林业技术管理规程 3 总则 为规范全省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提高建设质量和成效,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满足人类社会对生态、社会需求和可持续发展,根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和国家关于林业分类经营的总体要求,特制定本规程。 营造和经营生态公益林活动应有利于增强森林的生态和环境保护功能,维护生物多样性,提高森林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 按生态公益林不同林种的建设要求,确定生态公益林建设模式和技术指标。 生态公

4、益林营造要因地制宜,封山育林、飞播造林和人工造林相结合,以乔木树种为主,乔、灌相结合,多林种、多树种、多层次、多功能相结合,营造混交林,增 加生物多样性。以优良乡土树种为主,合理利用外来树种,适地适树适种源。禁止使用带有森林病虫害检疫对象的种子、苗木和其它繁殖材料。 生态公益林经营按照自然规律,分别特殊保护区、重点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等三个保护等级确定经营管理制度,优化森林结构,合理安排经营管护活动,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森林群落的正向演替。 生态公益林利用以不影响其发挥森林主导功能为前提,以限制性的综合利用和非木资源利用为主,有 利于森林可持续经营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4 生态公益林营造 防

5、护林营造 水土保持林 树种选择 选择适应性强,生长旺盛,根系发达,固土力强,抗风、寒、旱强,耐瘠薄,耐水浸,易平茬,易根孽和压条繁殖,枯枝落叶丰富,可增加土壤养分,恢复 土壤肥力,能形成疏松柔软、具有较大容水量和透水性死地被凋落物的树种,参见附录。 营造方式 以封山育林为主,人工造林为辅,结合飞播造林。 营造模式 模式设计:采用混交造林模式,见附录。 a) 混交类型:针叶树种与阔叶树种混交;深根系树种与浅根系树种混交;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混交;阴性树种与阳性树种混交;乔木与灌木混交;保留、诱导能与更新树种共生的幼树形成混交林等混交类型; b) 混交方法:采用带状、块状、行间、株间等混交方法。带状

6、混交适用于大多数立地条件的乔灌混交、阴性树种与阳性树种混交;块状(局部)混交适用于树种间竞争 性较强,或地形破碎、不同立地条件镶嵌分布的地段;行间混交适用于树种间竞争性不强且辅助作用较大,地势较平缓的地段;株间混交适用于瘠薄土地和水土流失 较严重区,在乔木间栽植具有保土、保水的灌木; c) 混交比例:混交比在 30%以上。立地条件越差,能改良土壤或护土力强的树种比例应越大。 模式配置:以小班为单位配置造林模式。地形破碎的山地提倡采用局部造林法,形成人工林与天然林块状镶嵌的混交林分。 种苗 种子执行 DB 33/176 的规定(要求 1-3 级合格种子) ;裸根苗执行 DB 33/177 的规定

7、; 容器苗执行 LYJ 1000 的规定; 飞播造林执行 GB/T 15162 的规定; 检验林木种子质量执行 DB 33/178 的规定; 林业育苗技术要求执行 DB 33/179 的规定。 未制定地方或国家标准的苗木类型和树种,以及有条件或需特殊处理的种子、苗木另行规定。 营造技术 封山育林 封山育林地类选择、封育方式、封育年限、育林措施在满足下列要求的同时,具体执行 GB/T 15163 的规定: a) 宜封地类:具有封育条件的荒山荒地、疏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灌木林地; b) 封育方式:采用全封形式; c) 封育年限:每轮 5 年,一般 23 轮; d) 育林措施:为了充分发挥封育

8、地类的土地潜力,加快封育成林,根据不同封育地类和条件,应采取必要的育林措施; 1)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对有较充足下种能力,因植被覆盖较大而影响种子触土的地块,应进行带状或块状除草、整地,使种子能够顺利触土发芽; 2) 人工补植:对自然繁育能力不足或幼苗、幼树分布不均的间隙地块,应按封育要求进行补植; 3) 平茬复壮:对有萌蘖能力的乔木、灌木,应根据需要进行平茬复壮,以增强萌蘖能力; 4) 培育管理:在封育期间,视具体情况,可重点采取除草松土、除蘖、间苗等培育措施。飞播造林(含人工撒播) 飞播造林的适宜飞播地类选择、植被处理、播后育林措施在满足下列要求的同时,具体执行 GB/T 15162 的规

9、定:a) 适宜飞播地类:大面积的宜林荒山荒地、疏林地、火烧迹地、松材线虫发病区等采伐迹地、以及郁闭度的低效林分; b) 植被处理:为有利于种子触土发芽,对原植被盖度较大的,应进行植被处理; c) 播后育林措施:播后应采取封山、补播等育林措施; 1) 全面封山:播后应全面封禁 5 年以上,严禁砍柴、放牧、割草、开荒种地(药)等人为活动; 2) 补植、补播:由于飞行作业、播种设备、气候因素以及鼠、鸟、虫害等原因,造成种子发芽、幼苗分布不均匀,常出现带状或块状的林间空地。对林中空地可采取植苗、点播、撒播、过密飞播幼苗就地移栽等措施进行补植、补播。 人工造林 人工造林地类选择、整地、造林密度、幼林抚育

10、在满足下列要求的同时,具体执行 GB/T 15776 的规定: a) 宜造地类:宜林荒山荒地、疏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用于生态公益林地建设的其他土地;b) 整地:具体视造林地的立地条件、造林树种等情况确定适宜的局部整地方式,山地禁止采用全面整地方法,一般采用: 1) 穴状整地:适用于山地坡度在 25以上、土壤立地条件较差、水蚀严重地带造林。挖穴的口径,大苗移栽整地规格应适当大些; 2) 鱼鳞坑整地:适用于陡坡、沟头或沟坡造林。为半圆形坑穴,外高内低,半径不小于; 3) 带状整地:适用于山地、丘陵造林。沿等高线进行,带宽视坡度大小而定,一般.6以上,带与带之间保留自然植被

11、带,山顶和山脚不整地。俗话称“山顶带帽,山脚穿鞋,山腰扎带” ; c) 造林密度:根据造林地立地条件、树种生物学特性确定水土保持林的适宜密度,不同造林树种的适宜造林密度见附录。同一地区立地条件较差地段可比立地条件较好地段大些;针叶树种比阔叶树种大些; d) 幼林抚育:根据杂草、灌木是否严重影响幼树、幼苗的生长而定。一般带状或块状整地的可每年进行 12 次局部的劈草或松土除草抚育。 水源涵养林 树种选择:选择树体高大、冠幅大,林内枯枝落叶丰富和枯落物易于分解,具有深根系、根量多和根域广、长寿、生长稳定且抗性强的树种。参见附录。 营造方式:按的要求。 营造模式:以营造混交且垂直郁闭好的复层群落结构

12、模式为主。混交类型、方式和混交比基本同水土保持林,但应根据具体情况尽可能增加阔叶树的比例,主要造林模式见附录。 种苗:按的要求。 营造技术:按的要求,但造林密度要比水土保持林的密度大些。 防风固沙林 树种选择 选择能抗风、抗寒、耐沙压、耐瘠薄,海岸线上能耐水浸、耐盐碱,能改良土壤特性的树种。参见附录。 营造方式 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相结合。内陆沙滩沙丘,以人工造林为主。沿海风沙区一般分为沙滩沙丘、盐碱滩地、农用地和丘陵山地四种类型,前三种类型以人工造林为主,后一种类型以封山育林为主。 营造模式 内陆沙滩沙丘防风固沙模式营造以乔木树种为主体、乔灌相结合的防风固沙林带,主要营造模式见附录。 沿海风沙

13、区防风固岸模式 在沿海风沙危害区,实行田、路、河、渠、堤、林配套,带、网、片相结合,建设以沿海基干林带为主体的综合防护林体系,主要营造模式见附录: a) 沙质、泥质海岸:沿沙质、泥质海岸线,为减缓海风的流速,以及保护农耕区,采用人工造林的方式,结合农田防护林营建海岸防护林带; b) 海岸沙地:沿沙质海岸线,选择耐水浸、耐沙压、耐瘠薄的固沙树种,采取人工造林方式营造防护林带; c) 海岸盐碱地:沿盐碱质海岸线,选择耐水浸、耐盐碱、耐瘠薄的乔灌树种,采取人工造林方式营造防护林带; d) 沿海淤泥滩涂:在沿海滩涂,以消浪、促淤和护堤为主要目的,采取封滩育林与人工造林相结合的方式营造生物防风固岸林。

14、营造技术 内陆沙滩沙丘造林 主要的营造技术有:穴状整地,大苗移栽,客土施肥,合理密植,乔灌结合。主要树种造林密度见附录。 沿海风沙区营造林 沿海风沙区营造林的主要树种造林密度见附录。造林包括: a) 海岸防护林带造林: 1) 林带方向与结构:垂直于主害风方向设置,也可与附近农区的农田林网、村镇绿化林带的方向一致,海防林带应采用疏透结构,对保护果树林为主的防护林网(带) ,可采用紧密结构; 2) 林带宽度:海岸基干林带宽度视沿海地区地形和风沙危害程度而定,农田区林带宽度要求 10以上;在沙岸地段,从海水涨潮的最高限,向岸上延伸 200范 围;在泥岸地段,从海滩能植树的地方起,向陆地延伸 100;

15、低湿地或盐碱地林带宽度 200;其它地段 50100; 3) 带距及网格面积:采用窄林带小网格,以利于抗强台风,一般主带距 150,副带距 250400,每个网格面积 48hm2; b) 海岸沙地造林:随整地随造林,适当深栽,合理密植,客土施肥,改善立地; c) 海岸盐碱地造林:修建排水的主干河道,挖沟起垄,抬高地面形成台地;种植绿肥或耐盐碱植物,改良土壤;对台田深翻细耙,细致整地;选择耐盐碱树种营造混交 林,并合理密植,尽快郁闭覆盖地面;采用植苗造林,植苗不宜过深,植后苗周不宜堆土,以减轻盐分对幼苗危害; d) 沿海淤泥滩涂造林:利用秋茄、苦槛兰等营造红树林、亚红树林防风固岸林。带状造林,合

16、理密植,一般或; e) 沿海丘陵山地造林:按的要求。 农田防护林 树种选择 选择根深、树冠较窄,不易风倒、风折;速生尤其高生长快、干直;具有较强的抗寒、抗旱、抗高温、抗病虫害、耐水湿、耐盐碱等能力;与防护对象协调共生关系好,不能与作物有共同病虫害或是其中间寄生的树种。参见附录。 营造方式 采用人工造林方式。 营造模式 农田林网 按照田、林、渠、路、坡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使农田、果园能得到林网的有效保护。a) 林带结构:根据外部形态和内部树种配置与树冠结构分为紧密结构、疏透结构和通风结构三种类型,其适用范围见表 1; 表 9 不同林带结构特点与适用范围表 类型 主要特点 适用范围 紧密结构 由带幅较宽,行数较多,造林密度较大的乔灌木树种组成,透光度 疏透结构 由行数较少,带幅较窄的乔灌木树种组成,灌木只在林带外侧或内外两侧配置一行。透光度,透风系数 用于平原和沿海农区的防护 通风结构 行少带幅窄,一般由乔木树种组成。透光度,透风系数 广泛用于平原农区的防护 b) 林带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