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规范化培训资料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782039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9.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规范化培训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浙江省规范化培训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浙江省规范化培训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浙江省规范化培训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浙江省规范化培训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规范化培训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规范化培训资料(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规范化培训资料浙江省规范化培训资料篇一:浙江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XX 版)浙江省住院医师规范化 培训标准 (XX 版) 浙江省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 目 录 浙江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总则(1) 内科 (2) 外科(18) 妇产科(26) 儿科(31) 急诊科(38) 神经内科(60) 皮肤科(66) 眼科 (76) 耳鼻咽喉科(82) 精神科(92) 儿外科 (99) 康复医学科(114) 麻醉科(120) 医学影像科(126) 医学检验科(140) 临床病理科(158) 口腔科(163) 全科医学科(171) 浙江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 总 则浙江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总

2、则 依据卫生部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制定本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总则。 一、培训要求 政治思想:坚持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热爱祖国,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贯 彻执行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具有较强的职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际沟通能力。尊重病人的 合法权益。热爱临床医学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 专业理论:根据住院医师培养相关专科标准细则要求,学习有关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本 学科基本理论,了解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 临床技能:掌握本学科基本诊疗技术以及本学科主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 断和鉴别诊断、处理方法、门急诊处理、病历书写等临床知识和临床技能。掌握

3、重点传染病基本防 治知识,能及时、正确报告传染病病例。 掌握循证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具备阅读和分析专业性期刊的能力,可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 文献综述或病例报道。 专业外语能力:掌握一门与本专科有关的外语常识,能基本阅读本专业的学术论文和文献 资料。具有基本的外语交流能力。 科研写作能力:了解基本的临床科研方法,有能力者结合临床实践,能写出篇文献综述或 读书报告。 经考核考试证明能胜任与其相对应的专科医师临床工作。 二、培训内容 (一)公共科目理论学习内容 有关法律、法规: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侵权责任法等。 循证医学与临床科研。 临床思维与人际沟通 (包括医患沟通) 。 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 (包

4、括传染病防治法) 。 公共科目的教学以住院医师自学为主、基地教学为辅。 (二)临床实践培训内容按照各专科标准细则的要求实施 -1- 浙江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 内科细则内科住院医师培训细则 内科学是一门涉及面广、整体性强的临床医学,它与临床各科关系密切,更是临床各科的基 础。内科医师不仅要掌握呼吸、心血管、消化、泌尿、血液、内分泌等六大系统以及感染、代谢与 营养、风湿免疫、理化因素等导致的疾病,还应对其他相关学科 (如神经与精神学科等)所涉及的 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一、培训目标 本阶段为二级学科基础培训,培训目的是通过 年时间的培训,使住院医师打好内科临床工作 的基础。要求能准确询问病史、规

5、范体格检查、正确书写病历,熟悉各轮转科室诊疗常规 (包括诊 疗技术) ,基本掌握门、急诊常见疾病的诊断和处理,学会正确的临床工作方法,培养缜密的临床 思维,具有一定临床科研能力。 二、培训方法 在内科范围内的各三级学科 (专业)及其他相关科室轮转。必选科室的轮转时间合计 31 个月, 可选科室的轮转时间合计 5 个月。 (一)必选的轮转科室及时间 轮转科室 心血管内科 (含心电图室) 呼吸内科 消化内科 感染科 风湿免疫科 内科门诊 医学影像科 (含超声和核医学室) 时间 (月) 轮转科室 肾脏内科 血液内科 内分泌科 神经内科及精神科 急诊科 重症监护病房 时间 (月) - 2 - 浙江省住

6、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 内科细则 (二)可选择的轮转科室 轮转科室 临床检验科 病理科 基层实践 轮转科室 皮肤科 肿瘤内科 (含放疗科) 三、培训内容与要求 (一)心血管内科 (4 个月,含心电图室) 。 轮转目的 掌握:心血管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心脏传导系统的解剖和功能特点;心律失常的机制和分类; 常见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及处理;心血管急、重症的诊断和处理; 心血管疾病常用药物的合理应用;常见心脏病 线诊断;常见典型心电图诊断;电复律技术。 了解:心脏电生理的基本知识、心包穿刺术、心脏起搏术、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超声心 动图。 基本要求 ()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7、 例数 ( ) 病 种 例数 ( ) 心力衰竭 高血压 心肌炎与心肌病 血脂异常 常见心脏病急诊的诊断与处理 常见心律失常 常见瓣膜病 冠心病、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 要求全程管理住院病人数不少于 60 例。 ()基本技能要求: 操作技术名称 常见心脏病 线图像的诊断(不含 )电复律 十二导联心电图操作及常见典型心电图诊断 (包括:左右心室肥大、心房肥大、左右束支传导阻滞、心肌梗死、低血钾、 例数 () (能正确描述) (独立写报告) 高血钾、窦性心律失常、预激综合征、逸搏心律、房室传导阻滞、期前收缩、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 - 3 - 篇二:浙江省

8、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传染病学_总结_重点_笔记_复习资料总论 概述: 传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s)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造成流行的疾病。 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指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传染病学是一门研究各种传染病在人体中发生、发展、传播、诊断、治疗和预防规律的学科。 感染与免疫 一. 感染(infection)是病原体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机会性感染(opportunistic infection)当某些因素导致宿主的免疫功能受损或机械损伤使寄生物离开固有

9、的寄生位置而到达不习惯的寄生部位,平衡不复存在而引起宿主的损害则产生机会性感染。 首发感染(primary infection )人体初次被某种病原体感染。 重复感染(reinfection)人体在被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次被同一种病原体感染。 混合感染(coinfection)人体同时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感染。 重叠感染(superinfection)人体于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被别的病原体感染。 继发性感染(secondaryinfection)在重叠感染中,发生于原发感染后的其他病原体感染。 二. 感染过程的表现: 1. 病原体被清除: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2. 隐性感染(c

10、overt infection):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大多数病原体感染都以隐性感染为主。结局:大多数获特异性免疫,病原体被清除;少数人转变为无症状携带者,病原体持续存在于体内。3. 显性感染(overt infection):又称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而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结局:病原体被清除,感染者获较为稳固的免疫力;免疫力不牢固,再受感染而发病

11、;小部分成为慢性病原携带者。 4. 病原携带状态(carrier state):无明显临床症状而携带病原体。 按病原体种类分:带病毒者,带菌者,带虫者 按发生和持续时间长短分:潜伏期携带者,恢复期携带者,慢性携带者 按携带持续时间分:急性携带者(3months) 5. 潜伏性感染(latent infection)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于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 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以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则可引起显性感染。在此期间,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外(系非感染源,不同于病原携带状态) 。 注意:1) 隐性感染最常见,病原携带

12、状态次之,显性感染所占比重最低 2) 上述五种表现形式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变。 三. 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 1 侵袭力(invasiveness): 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机体内生长、繁殖的能力。 2 毒力(virulence):内外毒素和其他毒力因子。 3 数量(quantity):同一种传染病中,入侵病原体的数量一般与致病能力成正比。4 变异性(variability): (1)境、药物、遗传等因素(人工培育多次传代使病原体的致病力减弱;在宿主之间反复传播可使致病力增强 (2)原体的抗原变异 可逃逸机体的特异性免疫作用而继续引起疾病 四. 感染过程中免疫应答的作用: 1.有利于机体抵抗

13、病原体入侵与破坏的保护性免疫应答 (1)非特异性免疫: a. 天然屏障 b.吞噬作用 c.体液因子 (2)特异性免疫: a.细胞免疫 b.体液免疫 2.促进组织损伤和病理改变的变态反应:、(免疫复合物型) 、(细胞介导型)四型超敏反应,后二者最常见。 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五. 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具有疾病发展的阶段性(入侵门户、机体内定位、排出途径) 六. 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直接侵犯、毒素作用、免疫机制 七. 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发热、代谢改变、内分泌改变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八. 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1.传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1) 患者(2) 隐性感染者 (3) 病原携带者 (4) 受感染的动物2.传播途径(route of transmission):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 (1) 呼吸道传播(2) 消化道传播(3)接触传播(4)虫媒传播(5)血液、 体液传播 3.人群易感性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susceptible person),他们对病原体都具有易感性(susceptibility)。当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达到一定水平,若又有传染源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