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三散文阅读专题复习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6779392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2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高三散文阅读专题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2011年高三散文阅读专题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2011年高三散文阅读专题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2011年高三散文阅读专题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2011年高三散文阅读专题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高三散文阅读专题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高三散文阅读专题复习(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年高三专题复习,高考散文阅读指导,散文就像一座干净的村庄温暖着焦灼的读者,熏陶滋养着一个又一个心灵。 福斯特:假如散文衰亡了,思想也将同样衰亡,人类相互沟通的最好道路将因此而切断。,散文阅读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0709年全国各地高考近60篇文学类文本,散文44篇。 散文阅读是高考考查难点:高考散文阅读得分率不超过50%,08年江苏高考得分率只有49.7%,散文阅读考查主要是对文本的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语言与内容、形象与意蕴、形式与主旨、手法与意图等方面的多元考查。这决定了高考散文阅读是一种精细化的阅读,不是一种泛读或略读。,一、熟悉文体,第一类:记叙性散文 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

2、要表达手段,叙述多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 典型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由实到虚,反映世态,总结感悟,文本示例:,07高考江苏卷麦天:先是记人写事:麦天到了。以前农人麦天辛苦,日月艰难;现在,麦天是节日。女人热闹地走娘家,男人作收麦的准备,虽然辛苦但心里喜悦。麦天过去后,到处都是麦香。其间穿插较多细节描写:女子心疼丈夫做饭上“硬料”等。最后抒发感情:麦天把农家的日子濡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类似文本:,0709年44篇散文中有13篇 09天津老屋、福建阿庆,08上海灯笼红、全国2马缨花,07北

3、京湿湿的想念、宁夏海南叶圣陶在四川、辽宁炉火、湖南忆刘半农君),第二类:状物性散文 这类散文以描写和议论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描写多是景、物的某一突出特征,议论抒情多是在景、物的突出特征上进行人生道理的隐喻。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文本示例:,09年高考全国卷 岳桦:开头引出写作对象岳桦树:第一次去长白山,尽管好景不少,但过后都很模糊,只有岳桦树记忆深刻。然后状物,时空拓展:岳桦树形态,生存环境的恶劣,境遇的苍凉等。中间穿插对比反衬:用养尊处优的白桦树与之对比,突出岳桦的顽强。

4、最后延伸议论,升华主旨:在恶劣的环境中选择了向上,岳桦就成了一种精神。,类似文本:,0709年高考44篇散文中有27篇。 09全国卷彩色的荒漠、湖北卷书房的窗子,08全国阳关古道苍凉美、天津卷敦煌,07安徽乡村的风、天津雪野里的精灵、四川焰火的变奏等 。,第三类:议论性散文 哲理散文。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文本示例:,09年高考江西卷木车的激情:开头

5、是议论由头(触发点):现代人奔走忙碌,但奔走的激情却脆弱、渺小。然后是类似事情的相反联想(联系点):几千年前孔子乘坐一辆缓慢的木车,以执着的激情不知疲倦在大地上往复奔走,谱写了一首中华民族的长诗。再点出结论(感悟点):只有激情才有阔大无边的力量。结尾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告诫人们:高科技时代,如果心灵缺失,没有激情,人会危机重重。,类似文本:,09高考山东记住回家的路、江苏上善若水,08高考湖南谈静、重庆时间怎样地行走,07高考山东灯火的温情、广东泥泞,重要提示:,对一种文体要达到熟知程度,至少要精读3050篇同类文章。建议同学们在复习散文时,先拿出一些时间,把0709年44篇散文分类通

6、读一遍,通过集束式阅读发现文体规律,自己找到阅读捷径。,二、快速读懂,有效方法: 理顺思路,提取勾连,浓缩成文 思路:就是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散文的路径和脉络实际是一个连贯的、有条理的思维过程。只不过散文的形散使得这个有条理的思维过程有些模糊。读懂散文就是要把这个连贯的思维过程梳理出来。思路梳理出来了,文意也就明白了。 强化散文的思路梳理,是散文阅读化难为易、准确解题的前提。,第一步:化整为零,标画圈点 以自然段落为单位,标画圈点领起句段、过渡句段,标志事件阶段过程的时间词,标志段落之间语意因果、转折、并列的关联词,标志层次的总分词语,段落间的指代词,段落中心句,表达主

7、旨的议论抒情句段。,第二步:化零为整,合并提取 合并,对总分段落、前后因果段落、前后并列段落合并归纳,形成几个层次。 提取,以层次为单位,提取主体内容。一般截取原文语句加以组合。,第三步:添加勾连,浓缩成文 把标画圈点和提取的文字进行前后勾连,适当添加关联词,形成一篇逻辑较为通顺的简易小短文(原文本的浓缩版),例文: 07年高考广东的泥泞,(雪)使整个北方沉沦于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中。 然而(雪)在消融的过程中将它的丑陋呈现。 (但)我还是热爱雪。更热爱它们消融时给这大地制造的空前的泥泞。 小巷里泥水遍布这是我童年时常常经历的情景。 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 (因为)泥泞诞生了跋涉者,它给忍辱

8、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气。(而)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泥泞的磨砺和锻炼,它会使人懂得祖国之于人的真正含义。 如今在北方那种久违的泥泞仍然能使我想起北方的人民跋涉其中的艰难的背影,想起我们曾有过的苦难和屈辱。 我们真应该感谢雪,它诞生了单纯、美,也诞生了肮脏和使人警醒给人力量的泥泞。,例文: 09高考江苏的上善若水,上善是最高的善。(总领) 离堆玉垒山,因仰赖杜甫、陆游才名扬天下,而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因为)都江堰,绝不危及生态;能防洪又能灌溉,是人类的神话。(上善之作) 伫立水边,我的心与晶莹和透明合而为一。(过渡) (然而)一想到黄河、长江、淮河(这些)赖以生息的

9、湖泊频频告急,我快要窒息。(对比现实) 好在都江堰有。(只有都江堰还没被污染了) 都江堰干净、持久,李冰使它成为几千万人民的生命甘露。众多后任,(也一直在)追踪李冰的足迹,年复一年地疏浚、修缮。后人有情,给他们立了碑,供人瞻仰。他们与都江堰同辉。(李冰及其后任是上善之人)(希望我们也要像李冰那样做上善之事),表达技巧包括:,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2、布局谋篇:线索设置、过渡、伏笔照应、烘托铺垫、详略主次 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反复、排比、设问 4、表现手法:象征、想像、渲染、烘托、对比、虚实、抑扬 5、写作方法:顺序、人称,布局谋篇,(一)首段的作用 如果

10、开篇即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即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开启或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或者形成首尾呼应。 2010年浙江1、2010全国1、2009年江苏1、2007年广东1,(二)中间段的作用 中间段落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渡,承上启下,前后照应。答题时要交代清楚上文和下文的具体内容。 2010年浙江4、2010全国3、2010湖南2 (三)末段的作用 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 2010福建3,(四)某一物象的作用 文章中的物象,就是倾注了作者的思想与主观情感的

11、生动鲜明的形象,它是作者抒怀言志的凭借与依据,命题者常常从文章的物象入手设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联系全文,指出某物象的含义和它在结构上的作用。某物象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物象的分析宜从文章结构形式到内容主旨再到思想感情,多角度思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对内容的充实作用;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侧面烘托的作用。 2010江苏2、2010江西3、2010北京2,布局谋篇,例题: 2007辽宁卷炉火 金风换成了北风,秋去冬来了。冬天刚刚冒了个头,落了一场初雪,我满庭斗艳争娇的芳菲,顿然失色,鲜红的老来娇,还有各色的傲霜菊花,一夜全白了头。两

12、棵丁香,叶子簌簌辞柯了,像一声声年华消失的感叹。 每到这个季节,十一月上旬,我生上了炉火,一直到明年四月初,将近半年的时光,我进入静多动少的生活。每到安炉子和撤火的时候,我的心里总有些感触,季候的变迁,情绪的转换,打下了很鲜明、很深刻的印记 ,参考答案 起铺垫作用(引出下文)。写“秋去冬来”自然引出下文的“炉火”,由自然环境变化写出了作者的感伤情绪,为下文写“炉火”的意蕴预设了空间。,题目:第一段作者写了“秋去冬来的景色,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表现手法(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衬托,以描述的环境、气氛等烘托主体人事物,凸显中心,表达强烈感情。 铺垫,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进行的环

13、境、情绪、气氛等描写的造势。 对比,在两种互相对立事物的比较中突出主体,凸显正面,使形象鲜明。 象征,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还可使要表达的意思含蓄、深刻。,以下几个以前几乎没考过,09年高考全部出现,托物言志,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绘,深刻生动地表现深层含义。 联想想象,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可使文章内容更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 抑扬结合,为褒先贬,为损先扬,形成鲜明对照和强烈反差,收到特殊效果。 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凸显事物、景物的特点,或人物的性格,更集中地揭示主旨。 以小见大,

14、即从平凡细微的事情中反映重大的主题,可突出中心,有强烈的震撼力。,车行山谷中,远远便听见阵阵低沉的轰鸣,在左右山壁间碰撞,心也随之律动,未见其影,先闻其声,知道壶口到了。 天渐渐成了黄色,水汽丰富得似乎凭空能捏出一把汗来。等真正站在她的旁边,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地竟陷下一层,天也高了一尺,山谷形似壶嘴,水若浊滴,倾泻而下,一仰难尽的气势,充溢胸口,心跳得能蹦出来。耳朵渐渐聋了,只能看见对方开口,却听不见声音;眼也花了,弥漫着的皆是黄色的漩涡,像是从河里蒸腾地上升,又像是奋不顾身地下降。河底升起硝烟一样的股股黄雾,天宇间充涨着黄色带水的颗粒,碰撞在脸上,散发在天上。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敢想,:

15、只看着山被水层层劈开,天也被这股黄流斩断。水从天而降,拍打在谷底,响遏在云里。 肖铁壶口的黄河,题目:第三段中通过主观感受来写壶口的黄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指导:第一步:明确“运用了什么手法(技巧)”。 主观上写人的感受,实际上是为了表现出黄河气势,这叫侧面烘托。 第二步:明确“该手法(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 作者从多个角度来写主观感受,如写心跳、耳聋、眼花、脑子一片空白等。尽管没有正面写壶口的黄河,由人的主观感受却不难体会出壶口的黄河气势。 第三步:明确“某手法(技巧)运用后好在哪些方面”。 侧面烘托能使作者对自己的表现对象的表达意图更明确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增强了文章

16、的表现力。结合具体文段,就在于表现壶口的黄河的气势与生命力,增强现场感,仿佛自己也置身于壶口的黄河。,答:主要是运用侧面烘托(或衬托)的手法。此处通过渲染主观感受(如心跳、耳聋、眼光花、脑子空白等)来写壶口的黄河,好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给人如临其境的现场感,二是从侧面烘托壶口黄河的气势与生命力。,四、表现手法 例题:2006年四川卷乡村的瓦,瓦上的风景只有一种,那就是“瓦松”,我们那里叫“蓝瓦精”。这称呼多气派啊!那些一棵棵站在瓦上的小小生灵,因为听风观雨的缘故,已经一位位聪明成精了。且慢,它们还是“乡间郎中”呢。乡村药谱如是说:瓦松,又名天蓬草、瓦莲草、向天草,清热解毒。我小时候得过恶性疟疾,久不见愈,姥姥就从旧屋顶上采到几棵瓦松,炖汁连服,止住了。 小时候我常在梦里想到,那些瓦松站在我外祖母的屋脊上,跷着脚丫,在我不知不觉的夜半时刻,正一颗颗摘星呢。那一柄北斗七星的长勺低低地垂落下来,一如在汲瓦松上一颗颗透清的露珠。终于,一不小心,有两颗最大的掉下来,缓缓地,落在我的眼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