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中考数学知识点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779296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中考数学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江苏中考数学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江苏中考数学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江苏中考数学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江苏中考数学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中考数学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中考数学知识点(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中考数学知识点江苏中考数学知识点 篇一:江苏 XX 年中考数学题型分析及知识点复习(含 练习和答案) 江苏 XX 年中考数学题型分析及知识点复习(含练习 和答案) 考试范围: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初中数学课本标准规定 的范围。课本:苏科版七至九年级初中数学六册。考试题 型:选择、填空、解答三类。分值分布:一、选择题八到 十题(2430 分) ;二、填空题十到八题(3024 分) ;两 类型试题合计十八题,共 54 分。三、解答题十到十一题, 合计分值 76 分。其中十九至二十二题为基础题;二十三至 二十六两题为中档题,二十七至二十九题为提高题(压轴 题) 。 一、选择和填空题: 主要考查学生基础

2、知识掌握情况,最后一到二题有一 定难度。 试题知识点及范例: 考点 1、实数概念:数轴、相反数、非零实数、绝对 值、科学记数法、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简单的实数运算 等 练习: 12?(?1 2 )的结果是( ) A4B1 C?1D3 42 2已知地球上海洋面积约为 361 000 000km2 ,361 000 000 这个数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 A106 B107C108D109 32 的相反数是( ) A 2 B 2 C? 12 D12 . 4计算:23 = 5已知太阳的半径约为 696000000m,696000000 这 个数保留保留两个有效数字可表示为 6 (XX?苏州)世界 文

3、化遗产长城总长约为 6700000m,若将 6700000 用科学记 数法表示为10n (n 是正整数) ,则 n 的值为( ) 整式:单项式(系数和次数)和多项式(项数和次数) ; 整式:同类项(合并同类项) ;幂的运算性质:因式分解: 分解因式要进行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因式分 解的方法及一般步骤;易错知识辨析:(1)注意因式分解 与整式乘法的区别;(2)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中字 母,不仅表示一个数,还可以表示单项式、多项式. 7若 m2326,则 m 等于 ( ) A2 B4 C6D8 8已知 1a?1b?12,则 ab a?b 的值是 ( ) A12 B1 2 C2D2 9分

4、解因式:a2?9? 10函数 y? x 的取值范围是。 11.分解因式 ab2?2a2b?a3 ? 12将 1 4 x?x3?x2 分解因式的结果是 考点 3、分式:分式的基 本性质、 约分、通分 13、 (1) 当 x 3 1?x 无意义; (2)当 x x2 ?9x?3 的值为零. 14、已知 x? 1x?3,则 x2?1 x 2 15、 (08 芜湖)已知 112x?y?3,则代数式 x?14xy?2y x?2xy?y 的值为 . 分式运算时要因式分解,并进行通分和约分。求值时 要注意所取值使分式有意义。 考点 4、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的有关概念 式子 a(a?0) 叫做二次根式注意被开

5、方数 a 只 能是 并且根指数 2 省略。. 最简二次根式 被开方数所含因数是 ,因式是 ,不含能的二次根 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3) 同类二次根式 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被开方数 几个二次根式,叫 做同类二次根式 2二次根式的性质 ; a? 2 ?(a0) a2?; ab? (a?0,b?0) ; a b ?(a?0,b?0). 16、x 的取值范围是 ( ) Ax2 Dx2 17、若 3?9m?27m321 ,则 m 的值是( ) A 3 B4 C5 D6 18、若式子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 x 的取值范围是 ( ) 19、已知 x=3,则 4x2 +x 的值为( ) 考点 5、方程与不等

6、式:重点一元二次方程和分式方 程。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 解法:配方法(注意步骤和推导求根公式)(2)公 式法:x?b?b2?4ac1,2 2a (b2 ?4ac?0) (3) 因式分解法(特征:左边=0) 。说明:用配方法和公 式法,都要先将方程化为标准形式才行。对于不规则的方 程首先要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标准形式。 分式方程:定义:分母中含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 方程。如: 12x?21x?3?2 基本思想: 分式方程 整式方程 如何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答:去分母去括号 移项合并同类项降幂排列. 基本解法:去分母 法换元法(如, 3x?6x?1?2x?2

7、x?2 ?7) 验根:将求出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公分母,若 分母不为 0 则是原方程的根,否则,是原方程的增根。 (5)解分式方程的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 合并同类项降幂排列求出未知数的值检验 *(6)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b2 ?4ac ?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0?方 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0?方程无实数根 ?0?方 程有两个实数根。 ?0?0 反之: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等实根?a?0? 一 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实根?a?0 ?0?0 一元二次方程无实根?a?0? 一元二次方程有两 个实根? a?0 结论:(1)若二次三项式 ax2 ?bx?c 是完全平方式,则方程 ax2 ?bx

8、?c?0 的判别式?=0。 (2)方程 ax2?bx?c?0 有实数根,包括两种情况:a?0 有两个 实数根,a?0,只有一个实数根。 说明:根的判别式最常见的用法有:不解方程判别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由方程根的情况确定某些字母 的值或范围 *(7)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韦达定理): 如果 ax 2 ?bx?c?0(a?0)的两个根是 x1,x2,则 x1?x2? ba ,xc 1?x2?a x2 11x2?x1 1 ?x2 2?(x21?x2)?2x1x2 x? x1?x2? 1x2x1x2 a (8)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即通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把不等式 化为

9、 ax?b(或 ax?b)(a?0)的形式,再把系数 化为 1 得出不等式的解集 说明:在去分母和化系 数为 l 时,需特别注意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 负数,要将不等号改变方向,其解集情况如下: b当 a?0x? 时, ax?bx?bx?b (或 a) 当 a?0 时,a(或 a) 当 a?0 时,若 b?0,不等式无解(或不等式的解集为 一切实数) 当 a?0 时,若 b?0,不等式的解为一切实数 (或不等式无解) (9)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即先求出不等式组中 每一个不等式的解集,再利用数轴求出这些不等式的解集 的公共部分,即为不等式组的解集 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所组成的不等式组

10、的解集的一般 情况可见下表(其中 a?b) 20、 (XX?苏州)方程 = 的解为。 ?x?321、不等式组? ?0, ?x 的所有整数解之和是() ?2 ?3A9B12C13 D15 22、下列四个结论中,正确的是() A方程 x? 1 x?2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B方程 x?1 x?1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方程 x?1 x?2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D方程 x?1 x ?a(其中 a 为常数,且 a?2)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3、已知 a、b 是一元二次方程 x 2 ?2x?1?0 的两个实数根,则代数式?a?b?a?b?2?ab 的值等于 24、 (XX?苏州)已知二次函数 y=

11、x2 3x+m(m 为常数)的图象与 x 轴的一个交点为 (1,0) ,则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x2 3x+m=0 的两实数根是( ) 重点: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 一、反比例函数 ky? k 的几何意义:设 P(x,y)是反比例函数 x 图象上任一 点,过点 P 作 x 轴、y 轴的垂 线,垂足为 A,则 (1)OPA 的面积?12OAPA? 12xy?1 2 k (2)矩形 OAPB 的面积?OAPA?xy?k。这就是系数 k 的 几何意义并且无论 P 怎样移动,OPA 的面积和矩形 OAPB 的面积都保持不变。 矩形 PCEF 面积=4 k,平行四边形 PDEA 面积=2k 说明:k

12、 决定双曲线的位置 (1)k0?图象在一、三 象限内 (2)k 二、抛物线位置由 a、b、c 决定 (1)a 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a?0?开口向 上a?0?开口向下 (2)c 决定抛物线与 y 轴交点的位置c?0?图象与 y 轴交点在 x 轴上方c?0?图象过原点c?0?图象 与 y 轴交点在 x 轴下方 (3)a、b 决定抛物线对称轴的位置(对称轴:x? b 2a )a、b 同号?对称轴在 y 轴左侧b ?0?对称轴是 y 轴a、b 异号?对称轴在 y 轴右侧(4)顶点坐标 (?b4ac?b2 2 )(5)? ?b?4ac 决定抛物线与 x 轴的交点情况 、 0?抛物线与 x 轴有两个不同

13、交点=0?抛物 线与 x 轴有唯一的公共点(相切) (6)二次函数是 否具有最大、最小值由 a 判断当 a0 时,抛物线有最 低点,函数有最小值当 a (7)2a?b、a?b?c、 4a?2b?c 的符号的判定: 表达式,请代值,对应 y 值定正负;对称轴,用处多, 三种式子 a 相约;y 轴两侧判 a、b,左同右异中为 0;1 的 两 侧判 2a?b,左同右异中为 0;-1 两侧判 2a?b,左异 右同中为 0. (8)函数图象的平移:左右平移变 x,左+右;上 下平移变常数项,上+下-;平移结果先知道,反向平移是 诀窍;平移方式不知道,通过顶点来寻找。 (9)对称: y?ax2?bx?c

14、关于 x 轴对称的解析式为?y?ax2?bx?c, 关于 y 轴对称的解析式为 y?a(?x)2?b(?x)?c,关于原点轴对称的解析式为? y?a(?x)2?b(?x)?c,在顶点处翻折后的解析式为 y?a(x?h)2?k(a 相反,定点坐标不变) 。 (10)结 论:二次函数 y?ax2?bx?c(a?0)与 x 轴只有一个交点?二次函数的顶 点在 x 轴上?=0; 二次函数 y?ax2?bx?c(a?0)的顶点在 y 轴上?二次函 数的图象关于 y 轴对称?b?0; 二次函数 y?ax2?bx?c(a?0)经过原点,则?c?0。 (11)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一般式: y?ax2?bx?c(

15、a?0),用于已知三点。顶点式: y?a(x?h)2?k,用 于已知顶点坐标或最值或对称轴。 (3)交点式: y?a?x?x1?x?x2?,其中 x1、x2 是二次函数与 x 轴的两个 交点的横坐标。若已知对称轴和在 x 轴上的截距,也可用 此式。 25、如图,已知 A 点坐标为(5,0) ,直线 y?x?b(b?0)与 y 轴交于点 B,连接 AB,a=75,则 b 的 值为 ( ) A3 BC4 D 26、二次函数 y?ax2 ?bx?c(a、b、c 为常数且 a0)中的 x 与 y 的部分 对应值如下表: 给出了结论: (1)二次函数 y?ax2 ?bx?c 有最小值,最小值为-3;(2)当? 1 2 ?x?2 时,y ?bx?c 的图象与 x 轴有两个交点,且 它们分别在 y 轴两侧。 则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3B2 C1 D0 27、若点(m,n)在函数 y2x1 的图象上,则 2mn 的值是 ( ) A2 B2 C1 D1 28、已知点 A(x2 1,y1 )、B(x2,y2 )在二次函数 y?x?1?1 的图象 上,若 x1x21,则 y1y2(填“” 、 “ = ” 或 “ 29如图,已知第一象限内的图象是反比 例函数 y? 1 x 图象的一个分支,第二象限内的图象是反比例函数 y?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