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实习区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总结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779187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3.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山实习区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江山实习区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江山实习区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江山实习区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江山实习区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山实习区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山实习区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总结(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山实习区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总结江山实习区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总结篇一:08 江山实习区域地质调查报告第一章绪言 实习区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概况 实习区位于江山市郊,属浙江省衢州地区管辖。填图区在西郊,离城区 2 km,东径 1183345 1183820 ,北纬 28436 284550 。江山有浙赣铁路直达杭州、南昌,与闽北、皖南有公路相连。实习区有公路直通市内,交通十分方便。 图 1-1 江山交通位置图 实习区属典型的丘陵地貌,山势走向北东,蚱蜢山、江山岗一带的山前地带,山丘呈北西延展(见封底) 。区内较高的山峰有老虎山(279m) ,西山高地() ,方家山() , 龙王山() ,区内最低海拔。

2、切割深度最大 150m,一般 50 m70m。区内水系主要为江山港,河面度 200m,水深最大为,一般小于 1m。流向北东,向北东注入钱塘江。流量随季节变化较大,8-9 月份可因干旱出现暂时性断流。 实习区属亚热带温暖潮湿气候,具海洋型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 16-18,89 月份气温最高,平均为36,最高可达 40;12 月份气温最低,平均 1-2。年降雨量 1800 mmXXmm,34 月为梅雨季节,4 月份开始出现雷阵雨。年蒸发量 700 mm800mm。 按中国岩石地层区划,江山地区属华南地层大区,实习区主要位于扬子地层区江南地层分区江山-临安地层小区内。实习区内前震旦系、白垩系出露零星

3、,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广泛分布,层序齐全,化石丰富。实习区内基岩的出露状况良好,各个地层之间的分界线也较为明显。对于新生掌握地址填图方法起了重要作用。但填土区域部分地区植被发育,使得一些地质界线无法确定,故只能用追索法找出其分界线。 江山一带农业以水稻为主,工业以水泥工业为支柱,食品、针织等小型厂矿较多。近年经济发展较快。 地质调查简史浙江江山地区地质研究开展较早,过去多以生物地层研究为主。多年来,一些地质学家先后来此进行地质调查,对地层作了划分。抚州地质专科学校在江山建立实习基地,之后经过 30 多年来地学类专业师生的共同努力,对江山的地质构造特征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教学任

4、务 初步掌握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学习野外观察和收集资料的基本技能;促进课堂知识和野外实际的结合;培养对地质现象的综合思辩能力;掌握剖面的野外测量,室内整理与计算,绘制剖面图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内容本次实习分野外实习和室内整理两个阶段。野外实习的实习时间为期 2 周左右,室内整理的时间为期4 周。实习内容分三大类:一是学会如何实测剖面;二是如何野外踏勘;三是进行初步野外地质填图。实习时每个班分为 7 个组,每个组 6-7 个人。每个组独自进行实测剖面和野外地质填图。实习指导老师是吴仁贵老师。实习期间本小组基本完成实习任务和实习要求。此次野外填图区域的面积为平方公里。两条实测剖面的长

5、度分别为 500 米(江山岗-上横塘)和 551 米(吴家弄-何家山乡政府) 。此次实习的观测路线有 10,地质点记录了 76 个,样品及标本采集数量达 27,笔石化石 2 块。 第二章地层 岩石地层单位及其厘定说明 按中国岩石地层区划,江山地区属华南地层大区,实习区主要位于扬子地层区江南地层分区江山-临安地层小区内。实习区内前震旦系、白垩系出露零星,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广泛分布,层序齐全,化石丰富。 岩石地层单位的建立,应当考虑宏观岩性、岩相特征及其区域稳定性。就其时代而言,普遍具有横向穿时性,纵向跨时性。根据这一原则,将江山实习区岩石地层厘定出了 1 个群(未分组) 、1

6、6 个组。下面介绍上述 17 个岩石地层单位以及江山-绍兴断裂东侧的陈蔡群及磨石山组的基本特征。 (一)前震旦系 上墅组(Pt3s) 系浙江区测队(1969)建,命名地点在衢县上墅村。本组伟一套轻微变质的陆相中酸性-酸性火山喷发岩,岩性主要为凝结火山角砾岩和角砾岩屑凝灰岩,流纹质玻屑凝灰岩,夹流纹斑岩及少量沉凝灰岩。时代属新元古代。本组分布于河东及上余一带,露头良好,厚度800m (二)震旦系-奥陶系 (1)志棠组(Z1z) 下段岩性为紫红色.灰红色块状砾岩.含砾粗砂岩夹灰紫色.紫红色砂岩。顶部见紫红色层状凝灰质砂岩;底部有一层灰色.灰绿色块状砾岩,砾石多呈棱角.次棱角状,以火上岩为主,与下伏

7、上墅组岩性一致,具底砾岩特征。本组发育不连续的斜层理.平行层理.块状层理,下部冲刷底蚀构造发育。偶见波痕,厚本组主要分布于新塘坞,上余,四都丰足一带,江山城关西山及须山公园也零星出露。与下伏上墅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呈暗色调。 (2)雷公坞组(Z1l) 下部为冰碛含砾砂岩、含砾泥砂岩、含砾泥岩夹少量砂岩,中部为黑色页岩、含锰砂岩、页岩、白云岩、硅质岩等,上部为含砾冰碛砂岩夹少量泥岩、粉砂质泥岩。厚 。自东向西,厚度不断增大。本组主要分布于新塘坞.黄泥塘一带,城关西山也有零星出露。与下伏志棠组呈假整合接触,本组特征清楚,层位稳定,分布广泛,是震旦系划分对比的标志层之一。属于早震旦世晚期沉积,沉积相

8、为兵法筏海洋沉积。 (3)西峰寺组(Z2x) 下段下部为青灰色灰质白云岩,含白云石.燧石团块微晶灰岩,含灰云岩夹灰黑色粉砂质页岩。有时呈 不规则互层。中部为一层厚度不大,但层位稳定的紫红色含泥白云岩夹白云岩扁豆体,具水平纹层,可作为下段划分对比标志层。上部为浅灰色,风化后呈土黄色的 白云岩。偶夹黑色页岩,厚约。上段灰色.灰白色风化为黄灰色白云岩,块状叠层石白云岩,上部有时见燧石团块 ,水平纹层发育。厚约。本组主要出露在大陈.新塘坞.城关西山也零星出露,与下伏雷公坞组呈假整合接触。(4)荷塘组(1h) 岩性主要为灰色.灰黄色页岩,硅质页岩,底部见石煤层,含胶磷矿砾屑白云岩,结合状磷块岩。产三叶虫

9、,底部还见小壳动物化石。厚。本组主要分布于荷塘.碓边一带。与下伏震旦系西峰寺灰岩呈假整合接触。在地貌上位于山脊一侧,植被生长茂密。 (5)碓边组(1-O1d) 岩性主要为灰黑色薄层微晶灰岩,含泥微晶灰岩夹钙质页岩条带,底部见白云岩 条带,顶部泥质含量增多,水平纹层发育,底部见鸟眼构造。产三叶虫化石及腕足类化石,厚。本组主要出露与碓边,大陈岭,杨柳岗及黄泥塘等地,江山市西山有灵性出露。横向变化不大,与下伏荷塘组呈假整合接触。 (6)印渚埠组(O1y) 本组岩性为黄绿色页岩夹少量钙质页岩、瘤状泥灰岩,顶部见紫红色页岩。页岩风化后呈火柴棍状。产大量化石,包括三叶虫。本组分布于碓边、黄泥岗、江山底一带

10、,底部多因断层而出露不全,仅在碓边一带出露完整,与下伏碓边组呈整合接触。 (7)宁国组(O1n) 本组岩性为灰黑色页岩夹微薄层状粉砂岩、硅质岩,水平纹层发育,底部有时夹微晶灰岩。本组产三叶虫:腹足类及介形类化石,底部灰岩中产牙形刺。厚 m 。本组分布于江山底、黄泥岗、碓边一带,西山、荷花塘等地也有零星分布。本组与下伏印渚埠组呈整合接触。值得注意的是宁国组命名地点无灰岩出现,故以黑色笔石页岩命名。而江山地区宁国组底部出现透镜体,并非单一的笔石页岩,与宁国剖面不同,而更接近于中南地区的大湾组。考虑到江山地区宁国组与下伏印渚埠组呈整合接触,故可认为江山地区相当于标准宁国组下部三个笔石带的笔石页岩已相

11、变为印渚埠组顶部的黄绿色、紫红色页岩。 (8)胡乐组(O1-2h) 本组岩性为灰黑色薄层硅质岩、页岩、粉砂岩碳质页岩,风化后呈黄褐色至浅黄色。产笔石:。产腕足类。厚 m 。本组分布于江山底、黄泥岗、碓边一带,荷花塘等地也零星出露。地形上多为低地,常为第四系覆盖。本组与下伏宁国组呈整合接触。 (9)砚瓦山组(O2y) 本组岩性下部为灰黑色微晶灰岩夹钙质页岩、灰绿色瘤状泥灰岩,中部为紫红色瘤状泥灰岩,上部为灰色瘤状泥灰岩、灰色砾屑灰岩夹钙质页岩。产三叶虫:。本组出露于砚瓦山、莲塘、黄泥岗、金目坞等地,伍家弄一带零星出露。本组与下伏胡乐组呈整合接触。 图 (10)黄泥岗组(O3h) 本组岩性为砖红色

12、页岩、泥岩、粉砂质页岩,下部含较多钙质、硅钙质结核。其中钙质结核中心一般为保存完整的化石,硅钙质结核中未见。本组产丰富的化石。本组在江山分布广,主要出露于大桥、郑家坞、黄泥岗、弄里、江山底一带。大致呈北东向分布,与下伏砚瓦山组整合接触。本组分布广泛,厚度不大,岩性、岩相稳定,特征明显,化石丰富,是本区良好的标志层。 (11)长坞组(O3c) 本组岩性为灰绿色、灰黄绿色页岩、钙质页岩夹粉砂岩、细砂岩,构成韵律层。斜层理、水平层理、包卷层理、透镜状层理、波痕及槽模发育。本组化石稀少,主要产于非韵律层中,本组是江山地区出露最广的地层,主要分布于仕阳尾、雪坑尖、 ,祝家坞、伍家弄、长坞一带。长坞组厚度

13、变化较大,自东向西,厚度增大,至淳安一带厚度超过 XX m 。在衢州三衢山至江西玉山鸡头山,本组相变为 厚层灰岩,珊瑚、腕足类等底栖生物发育。与下伏黄泥岗组呈整合接触。(三)石炭系-二叠系 (1)叶家塘组(C1y) 本组岩性下部为灰色、灰白色高岭石粘土岩、碳质页岩夹薄煤层,呈不稳定的透镜体产出;中部为灰色、灰褐色复成分砾岩、含砾粗砂岩、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夹土黄色、黄白色粉砂岩;顶部为一层厚约 1020 m 的紫红色粉砂岩,厚 m 。本组主要分布于何家山、方家山、黄泥岗一带,与下伏长坞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2)藕塘底组(C2o) 本组岩性可分为上、下两段。下段下部为灰白色、灰色石英质砾岩、灰白

14、色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上部为白云岩、骨屑灰岩与砂岩、紫红色、灰绿色泥质粉砂岩、泥岩组成韵律互层。厚 m 。 上段下部为黄白色砾岩、粗砂岩及紫红色泥质粉砂岩组成不规则韵律,韵律厚数 2-30 m ;上部为黄白色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含砾粗砂岩夹黄白色生物碎屑硅岩,厚 m。本组分布于何家山、马宅塘、上余、坛石一带,与下伏叶家塘组呈整合接触。 (3)石头山组(C1-P1s) 岩性主要为深灰色厚层状,块状微晶灰岩,骨屑微晶灰岩,下部见微晶核形石灰岩,核形石微晶灰岩,底部夹细晶白云岩,上部销量带状.团块状燧石。本组主要分布于何家山,石头山.老虎山.花坟头一带,岩性稳定,与下伏藕塘底组呈整合接触,在老虎山被衢

15、江群角度不整和覆盖,厚,与下伏地层界线清楚。 (4)丁家山组(p1d) 岩性为黑色薄层状硅质岩,硅质粉砂岩,粉砂岩夹微晶灰岩。本组分布于何家山-马宅塘等地,与下伏石头山组整合接触,界线较清楚,厚度70m。未见顶。 (四)白垩系 衢江群(K2qj) 本组岩性为棕褐色、紫红色砾岩、砂岩、泥质粉砂岩,砾石成分复杂,可见下伏丁家山硅质岩、石头山灰岩及其燧石结核的碎块。1977 年江山市淤头镇陈塘边金交椅衢江群砂岩中发现恐龙骨骼化石,1999 年江山市环城西路扩建时挖出一窝近 20 枚恐龙蛋化石(博文,钱华,1999) 。产状近水平。厚50 m 。本组分布于新塘边、贺村等地,老虎山、西山一带也有出露。以

16、角度不整合覆于石头山组和丁家山组之上。 图 (五)浙东南区 (1)陈蔡群 本群仅分布于石达河一带,为一套变质岩泵。岩性主要为灰白色,黄褐色黑云斜长片麻岩,二云斜长片麻岩,浅粒岩,黑云石英片岩,角闪岩,大理岩等,底部出露不全。 (2)磨石山组 见于石达河碗窑一带,为火山碎屑岩系。由紫褐色晶屑玻屑凝灰岩,弱熔接晶玻屑凝灰岩夹褐色层状凝灰岩组成。碗窑剖面以层状凝灰岩顶面为界可划分出两喷发旋回。(六)第四系(Q) 岩性上部为黄色粉砂质粘土,粉细砂及中粗砂,下部为松散砂砾石.砂卵石层,厚度一般为 8-14m,平均为11m。与下伏地层界线清楚。 第三章 构造 江山位于江山绍兴深断裂西侧。受深断裂控制,浙江东、西的区域地质面貌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浙东变质基底称陈蔡群,由黑云母斜长片麻岩、云母石英片岩、变粒岩、斜长角闪岩夹大理岩组成。变质相属角闪岩相和绿片岩相,锆石 UPb 年龄 1438XXMa(水涛,1988) ,时代为中晚元古代。其上为上三叠统下侏罗统河湖相煤系、中侏罗统下白垩统火山沉积岩系、上白垩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