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扶贫帮困摸底调查报告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778198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营企业扶贫帮困摸底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民营企业扶贫帮困摸底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民营企业扶贫帮困摸底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民营企业扶贫帮困摸底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民营企业扶贫帮困摸底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营企业扶贫帮困摸底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营企业扶贫帮困摸底调查报告(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营企业扶贫帮困摸底调查报告民营企业扶贫帮困摸底调查报告篇一:关于帮扶中心的调研报告大名县总工会 帮扶中心工作的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的转型,改革的深入发展,下岗失业后的困难职工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一大问题,由此引发的社会稳定、人员流动等一系列问题必须要由政府来化解。工会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在承担这一工作任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果仅使帮扶工作停留于“节日慰问型”阶段,不仅难以治本,也使帮扶工作失去应有的意义,所以工会帮扶工作应在主动融入上着力。因此当前工会帮扶工作的重点是由节日活动型向长效机制型的转变,由抓典型向全域覆盖的结构型转变,由单纯办实事向帮监促全方

2、位保障转变,实现帮扶工作经常化、社会化、制度化,必须在思路、载体、方法上等进行不懈地探索。为此,围绕我县特困职工、困难职工生活上存在的问题及工会组织应采取的帮扶对策、建立完善帮扶体系等方面进行调查,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我县困难职工的基本情况。 我县共有困难职工 978 人,其中因企业改制、停产、破产致困的有 380 人;因身患大病、重病致困的有 321 人;因子女上学致困的有 236 人;因单亲家庭收入低致困的有41 人。 二、从本次调查的困难职工群体来看,其形成困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因企业停产半停产所致。 困难职工所属企业绝大部分是停产或半停产企业。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工业

3、发展模式的演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带动传统行业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新兴行业转变,逐步淘汰了那些高耗能、高污染、和低附加值的产业。企业改制工作的进行,使得许多职工除少部分能在岗工作以外,大部分由于无法和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又因企业困难无法领取工资,成了“无岗位、无名分、无保障”的“三无”人员,并且大都是“4050”人员。 (二)因下岗失业所致。 部分企业在改制过程中,为了求生存、谋发展,不得不走出了“减员增效”的路子,职工也不得不接受了下岗的命运;还有部分企业因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而惨遭淘汰,导致职工收入大幅度减少或下岗,这就意味着他们的生活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收入来源中断,导致生活困

4、难。 科技创新对劳动力的代替以及对职工素质要求的提高,促使企业减员增效。一方面导致大量劳动力被不断更新的生产设备所取代,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对高科技、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和对低技能、低素质人员的淘汰。科技成果的应用与劳动力富余现状的碰撞,不可避免地造成部分职工下岗失业,而“4050” 人员由于历史原因成为了被淘汰的主力。(三)因患大病所致。 部分职工或家人患病,成为沉重的负担。现在医院的医疗费用十分昂贵,不用说下岗职工,就是有稳定收入的职工也难以承受。患伤风感冒之类,到医院也需要上百元治疗费,如果患大病、重病,尤其是尿毒症、恶性肿瘤等,其治疗费用对于职工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可望而不可及。由于困难职工

5、收入低、消费水准低,营养不良状况比较普遍,心理压力往往也很大,因而他们的患病几率往往高于非贫困者,形成了“因困致病”“因病致困”的怪圈。调查结果显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者在困难职工群体中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并还处于恶性循环之中。 (四)因子女上学所致。 子女就学费用使困难职工家庭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学费高涨,教育收费项目增多,使每个家庭为子女教育投入的成本不断增加,给普通职工家庭带来了不小的经济负担。由于困难职工大多是困难企业下岗失业人员,没有足够积蓄来支付子女高额的教育费用,远远超出了困难职工家庭的承受能力,使困难职工家庭不堪重负。一名大学生一年的费用需要上万元,对于他们本身来说负担太沉重。

6、但是为了子女的未来,东拼西凑借来了学费,家里也就一贫如洗。 (五)因单亲收入低所致。 部分职工家庭遭遇不幸,离异或丧偶形成单亲家庭。在单亲家庭中,一个人收入有限,不但要承担子女的抚养费,还要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生活上更是雪上加霜,难上加难。这也是导致困难职工贫困的原因。三、困难职工帮扶工作主要做法。 党委、政府对困难职工帮扶工作高度重视,不断加大政策帮扶,资金帮扶,就业帮扶力度。自开展帮扶工作以来,站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把扶贫济困工作,作为民心工程,为困难职工办好事和实事,树立了党和政府的良好的形象。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建立组织领导机制。 县总工会明确

7、提出了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将帮扶、服务工作贯穿全局,并把它当成一件日常大事来抓。提出了帮扶工作的思路,成立了帮扶领导机构,强化了机制建设和组织领导。 (二)加强管理,建立档案管理机制。 为保证对特困职工的情况了如指掌,开展了全覆盖的调查摸底,对全县特困职工的自然情况、家庭人口、经济来源、困难状况及家庭人口构成、经济收入、就业意向、劳动技能、子女就业、家庭成员身体状况、困难原因及困难程度等基本情况进行了登记,摸清底数,建立健全了困难职工档案,实现了对特困职工的动态管理,做到了“一人一底一策” ,实现了掌握动态指数最新,掌握困难情况最新的目的。 (三)强化指导,搭建平台,建立就业救助机制。 再就业是

8、困难职工脱困解贫的根本,因此我县帮扶中心采取措施,加大力度,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帮助困难职工再就业。1、集中帮助零就业家庭、 “4050”人员重新上岗。协调有关部门为特困职工提供公益岗位,就业培训,创业指导,困难帮扶,维权服务等工作。 2、联合就业局开展培训服务再就业。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网络优势,举办职业培训班,制定培训计划,面对下岗、失业职工,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以培训促进再就业。 3、利用职介拓展再就业。完善职介组织,为困难职工群体提供及时、快捷、高效的服务。 4、及时为符合条件享受政策减免、社保资金减免的困难职工提供高效、便捷的认证服务,最大程度把党和政府的政

9、策和关心传达到困难群体当中。 (四)雪中送炭,建立“送温暖”机制。 每年积极做好走访慰问工作,每逢春节、元旦、国庆等重大节假日,工会都要走访困难职工,今年以来,共救助特困、困难职工 489 人,发放救助金 21 万元。使他们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温暖。 (五)金秋助学,建立就学救助机制。 针对特困职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帮助特困职工子女圆大 篇二:关于贫困村帮扶单位扶贫调研报告关于贫困村帮扶单位扶贫调研报告 根据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作为自治区“十二五”时期整村推进贫困村的 xx 市 xx 区 xx 镇 xx 村今年继续被确定为自治区安监局的帮扶对象。受党委、政府的重托以及自治区安监局领导的信任

10、,我于今年 3 月底到 xx 镇 xx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为确保各项帮扶目标的实现,一到任以后在 xx 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在 xx 村“两委”的积极配合下,很快融入新的环境,扎实开展调研工作。通过实地察看了 xx 村的人畜饮水、村屯道路、水利设施、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深入农户家中,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与 xx 镇党委、政府领导和 xx 村“两委”班子座谈,具体了解 xx 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研究今后发展的思路和办法,对切实帮助 xx 村“理思路,出点子,供信息,找资金,抓管理” ,积极谋划定点扶贫工作新举措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基本情况 xx 村位于 xx 镇南部,

11、面积 xxxx 平方公里,距 xx 市xx 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 5 公里,东与集合村相连,南与那银村接壤,居住着壮、瑶两个民族。全村辖那母、百秀、六合、百拿、那幸、那户、百苗、平利、六烟、那华、那马等 11 个自然屯,17 个村民小组 652 户 2745 人,其中瑶族 6 个自然屯,瑶族人口 1402 人,占全村总人口的 51%,均为农业人口。全村目前共有五保户 14 户,88 人享受政府低保。全村土地总面积万亩,耕地 4031 亩,其中水田 1201亩,旱地 2830 亩;有经济林面积 6000 亩,其中油茶成林面积 3000 亩、八角 800 亩,杉树成林面积 1000 余亩,退耕还林

12、面积 1000亩。农作物以种植甘蔗、水稻、玉米为主,主要经济林有油茶、八角、桐果、杉木等。全村有农资商品服务部 3 个,小型茶油加工厂 8 家。村属地界内无矿产资源开发项目。去年开始有区直单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指导员驻村。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经济发展情况。XX 年,xx 村人均纯收入 xxxx元。经济结构较为单一,还是以传统的种养业为主,主要经济来源为甘蔗、油茶、八角、杉木种植、家庭养殖、劳务输出等。一是种植业,以水稻、玉米作为口粮只能解决全村的吃饭问题,XX 年全村进厂原料蔗约 9100 吨。二是养殖业,全村现存栏生猪 800 多头,耕牛 90 多头,有年均一万元以上收入的养殖专业户

13、15 户;三是运输业,全村从事运输业的 6 户,大小运输车 6 台(含 1 台客运车) ;四是劳务输出,富余劳动力长期外出务工 310 人。另外,有部分村民在农闲时到 xx 或附近地区临时务工。 (二)教育事业发展情况。xx 村在那户屯设有一个村中心小学和在六合屯的一个教学点(仅一年级) ,全村一至五年级在校生 199 人,六年级学生全部送往 xx 镇中心小学完成 6 年级教育,并在 xx 镇第一中学上学,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全村义务教育适龄青少年、儿童共 304 人,入学率100%,没有辍学现象,均享受国家“两免一补”政策,目前在校大学生 18 人。另外,在村部和六合屯内各有一民办幼儿园,入园

14、入托人数分别为 30 人和 18 人。 (三)社会保障发展情况。全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2605 人,参合率达到 97%;XX 年开始在全村范围内推广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适龄参保对象 1321 人,参保率 75%。全村 60 岁以上老人 219 人全部享受养老金。(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情况。村部综合楼是集学习文化、教育培训、办公接待、医疗卫生于一体的村级活动场所,建于六烟屯,处于 xx 至 xx 镇公路路边,为一栋两层建筑面积为 160m2 的砖混结构建筑,内设办公室、计划生育室、培训室、医疗卫生室、文化室、会议厅等,卫生医疗室配备了基本的医疗救护药品。 (五)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一是交

15、通基础设施有待提高。全村主要通屯道路共 7 条公里,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现村部至百苗屯 650 米通屯路已完成硬化工程,进一步是屯内道路的硬化及美化工作。六烟、那幸屯的屯内道路硬化工程已完工,xx 至 xx 公路到六合屯的通屯公路基础实施以及扩建工程基本完工,到百拿屯的通屯盘山公路已开通并铺上砂石,新建桥梁一座,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群众的出行。其余村屯道路无硬化、 ,路面凹凸不平,弯曲狭窄,宽度均为 2-3 米,部分路基常年失修,雨天难以出行。二是水利灌溉设施还相当薄弱。全村共有水利渠道 8条 12 公里,灌溉面积 1200 亩,主要水源来自平禄水库,只有 1 条 4 公里水利渠道达到“三

16、面光”标准;其余包括那母、百秀、六烟、那马、六合、那华等屯的水渠还是许多年前依田埂开挖的水沟,日积月累了大量淤泥,大大限制了灌溉水流量。三是通讯设施不完善。全村 11 个自然屯均通电、通电话、有手 机信号网络覆盖,约三分之二的农户安装有卫星电视接收设备,但遇雷雨大风天气时常伴有短时间的停电和手机、电视信号中断现象。(六)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政策落实情况。村民的文明程度和民主意识、法制观念有待加强。村容村貌、群众精神面貌、卫生面貌较好,猪、鸡到处跑的现象较少,遍地猪牛粪的不卫生状况和群众砍树烧火的习俗在该村有较好的控制。 (七)村级组织和党组织建设情况。一是村“两委”班子成员情况。现党支部班子有成员 5 人,其中支部书记1 人,副支部书记 1 人(兼任村委主任) ,支部委员 3 人(2 人兼任村委副主任) ;村委会 6 人,其中村委主任 1 人,副主任 2 人,村委委员 3 人。平均年龄 40 岁,其中初中文化程度 4 人,高中、中专文化程度 2 人。村“两委”班子成员是各村民小组的经济能人,能吃苦耐劳,在群众中具有较高的威信和较强的“双带”的能力。二是村“两委”班子开展工作情况。目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