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高考制度改革方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777466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如高考制度改革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比如高考制度改革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比如高考制度改革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比如高考制度改革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比如高考制度改革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比如高考制度改革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如高考制度改革方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比如高考制度改革方案比如高考制度改革方案 篇一:高考制度改革方案,供教育人士参考 如何彻底突破高考体制的难题和困局,实现真正有 效的人才选拔 现在教育改革可以说已经喊了许多年,可以说是亿 万民众千呼万唤,可是教育应该怎样来改,如何才能找到 最佳的教育改革和人才考试评价方式? 我这几年通过多方面的了解情况,许多省市地区的 教师、校长普遍反映,在当地实行的新的高考制度方案还 是以增加一些的新的考试,放到原来的考试基础上,考试 项目越来越多,比如说有的省,最终还是应试教育考试体 制,没有实质性突破应试教育模式和框架。 我认为高考制度的改革应明确真正要改革的思路, 高考制度的改革不应是在原来的高考基础

2、上,继续增加更 多的考试或测试,这等同于碗里的旧药不换,再放入更多 的旧药,并未改变本质。 首先我们应明确改革的实质是什么,真正应该解决 的问题是什么。 当前的高考制度的本质的,真正的缺陷是只考基础 知识记忆能力和卷面理解能力,只考表面看不到学生实践 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只看卷面解答,看不到深层技能 和综合能力。评价方式过于片面。 而且当今时代需要的人才多种多样,特别是有创新 思维能力的人才。 这类人才例如美国著名软件奇才比尔盖茨、 google 创始人佩奇、布林等,所以对升学体制的改革应着 重发现有创新、创意能力并极具活力与智慧的人才。 Google 创始人 诺贝尔科技类奖项获得者 教育体

3、制改革的关键核心任务,就是要发现人的综 合实践能力、素质与技能,特别是发现有创新、创造能力, 智慧与活力的人才。 那么如何才能让有创新能力、有特长、有创造天赋 的人,被发现出来?让出类拔萃的人有展示特长的机会? 古代智者常说:“相马不如赛马。 ”喻意就是要选良 才,与其用眼睛看来挑选,不如让他们通过竞赛比试,发 现各自的实力,以此选出最杰出的人才。 “选良将,与其纸上谈兵,不如实战验证。 ”也是同 样的道理。 有效的人才评价方式最关键、最重要的就是要看到人 的实际技能、综合能力以及特长。避免陷入以增加更多的 考试,放到原来的考试之上。继续加剧应试教育。 改革高考的切实有效方案: 高考制度改革方

4、案之一:学生创新能力大赛评测 积分 + 全国统一考试 + 综合素质与表现日志升学制 本方案的基本介绍: 本方案的评价原则是:高校根据学生参加全国创新 能力大赛所获得的积分,再加上高考分数,所得的综合能 力分数,并参照学生在校期间的由高中学校方记录的高 中学生综合素质与表现日志选拔录取学生。 本方案的评价特点是:根据学生的科技、文化、艺 术实践创新能力、基础性的课内知识和答题解题技能、在 校综合素质与表现,三个方面共 同评价学生,实现全面衡量与评价每一个学生,有助 于发现在科技和文艺方面有创新力特长、创造性天赋的人 才。 具体步骤是: 首先教育部门根据对所有进入高中的学生建立计算 机档案,名称为

5、高中学生档案 。 所有高中学校,在每一个学期期末,班主任教师对 每一名本班学生表现的进行一次记录。记录的名称为高 中学生综合素质与表现日志 (以下简称为高中学生日志 ) 。 通常配有校园计算机系统的学校使用计算机记录学生 日志,没有计算机系统的使用文本记录,记录的内容包括: 课堂综合表现,校内文明素养与纪律遵守情况、学生在学 校里获得的荣誉,学生参与学校组织的课外实践活动的情 况。 篇二:中国高考制度如何改革 中国高考制度如何改革 高考制度存在的弊端,究其本质,其实并不是出在高 考本生。高考制度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是综合我国各 方面国情而诞生的,因此把所有矛头都指向高考,显然是 不合理的。

6、如果说高考真的是百害而无一利的话,它也不 可能屹立在教育史 上那么多年而岿然不动。 高考改革的方向: (1)保留高考,增加平时考试。高考制度不合理之 一在于它“一考定终身”制度,无形的给广大考生增加了 不少压力。那么各省市可以在高三一年里增加几次全省范 围内的考试,这些考试的成绩都记录在案,最后与高考成 绩加权平均,作为高校录取的依据。 (2)强化自主招生。其实自主招生这一形式本人认 为还是非常好的,只是目前自主招生存在着“不公开”的 弊端,致使这种方式有失公平性。国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 加大拥有自主招生权的学校个数,同时专门设立一个监管 自主招生的部门(可以隶属教育部) ,并且不同高校的自主

7、招生考试时间错开,让每一位考生都有多个参加自主招生 考试的机会。 (3)改变高考科目的设置。目前大部分地区高考采 用的是“3+X”的形式,即语文,数学和外语必考,然后是 理综(理化生)或文综(史地政)任选一组。虽然考生有 自主选择文科还是理科,但是这种“自主”有着极大的限 制。以后的高考可以这样,语数外三门任然必考,然后从 理化生和史地政六门课中任选三门(文理可以混选) ,这样 就可以避免某些考生学习理科但是历史很好,却无从发挥 的窘境。 当然,以上这些改革虽然思想很好,但是操作起来是 十分困难的,在中国这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实行一项制度 的改革是相当不容易的,而且高考作为一个长存于我国的 考试

8、制度,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社 会问题。因此,高考制度的改革之路注定是艰难的,也是 漫长的。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高考制度一定会变得 更加完美。 文理不分科后高考制度将改革 教育部:方案即将出 台 文理不分科后 高考制度将随之改革 首先,现行的文理分科制度主要是基于实用的考虑, 而从人类发展的角度来看,一些出色的人物都是贯通文理 的大家,因此支持文理不分科。 其次,文理不分科会加重学生负担的看法是在过去的 高考制度下做出的判断,例如山东、江苏等省区都曾经在 文理分科和文理不分科之间“徘徊” 。 过去之所以出现文理不分科之后效果不佳,是因为课 程设置已经发生变化,但高考制度没有

9、跟上变化。高考作 为指挥棒,学生“一心为高考” ,因此课程改革的效果也就 大打折扣。 由此看来,未来在实现文理不分科之后,高考 制度会随之改革,高考的定位会发生变化,由考查知识变 为考查综合素质。 “比如考查学生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对 一个问题进行分析,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那个时候考试 可能也就没有标准答案了。 ” “在各项改革中,高考改革是最复杂、最敏感的一件 事?”北京青年报记者从教育部公开资料中发现,自 XX 年 开始,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眼中“最复杂、最敏感”的“高 考改革”已经连续三年被明确写入教育部年度教育工作要 点。今年 1 月,教育部明确 XX 年将“研究制定高考改革的 总体目标和

10、基本框架” 。其中,高中学业考试改革、高考综 合评价改革和异地升学等均出现在工作重点中。 我国高考考试制度改革的基本方案 上述目标模式的真正实现,有赖相应的社会环境和制 度条件,是一个值得追求的理想。 作为过渡模式,现实的高考改革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考试科目多轨化 目前的高考改革集中在考试科目的改革上,形成目前 以 3+X 为主的不同模式。这一模式的基本问题,是将学生 分为文、理两类进行识别和选拔。以一张考卷考所有人的 评价过于粗疏,难以按照不同类型高校的需要、不同学科 的特点,更加有效地识别、选拔不同类型的人才。 建议按照高校分类管理的概念,将高校划分为研究型 大学、地方性高校和高职院校

11、三大类,再分为文科、理科、 工程技术科、生物和医学科、艺术和体育科等不同科类, 确定不同的考试科目和内容难度,形成能够适应不同学生 需要的多种“套餐” 。 2、考试内容以能力水平测试为主 现行的高考内容,基本是知识水平测试,其特点是考 题紧扣“大纲” ,以记忆性知识和解题技巧为主,可以通过 强化训练的方式提高成绩。它引导和强化了中学教育中死 记硬背、题海大战之类的应试训练,不仅难以为学生“减 负” ,也难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独立思 考能力。 世界各国的选拔性考试,以美国的 SAT、GRE 为例, 主要是能力水平考试,测试学生更为基本的分析、判断、 逻辑思维等能力,是一种更为科学

12、、基本的评价。我国的 公务员考试,也已完成由知识水平考试到能力水平考试的 转变。需要确定高考内容改革的这一方向,逐渐增加能力 试题的比重(例如每年增加 10%) ,目前,在高考中可以加 入一定比例的能力水平测试题,在内容设计上把考察基础 知识和能力水平、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起来, 并以此来改变整个基础教育中应试教育的倾向。 3、改变“一考定终身” 以一次性高考成绩作为学生改变命运的评价,其弊病 和局限性显而易见。近年来实行的春季高考,是改变这一 弊端的有效尝试;但由于参加春季高考的高校太少,成绩 与夏季高考不通用,成为高职院校的高考,而失去吸引力 和逐渐萎缩。 增加高考次数的改革,首

13、先是强化春季高考,增加高 校的数量和提高招生层次,使之成为与夏季高考同样规格 和分量的考试,从而使学生获得两次高考机会,择优选报 高校。考试多次化的另外一个思路,是某些科目实行社会 化考试。英语可首先实行社会化考试,由专门机构每年设 立若干次考试,考生提供个人的最高英语成绩作为高考成 绩。 4、探索综合素质评价 由于一次性的书面考试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状态, 因而必须改变以高考分数作为惟一标准的评价方式,将学 生的高中成绩和综合素质作为重要参考。综合评价可以包 括学生高中三年的平均成绩、学生成长记录、教师评语记 录、实践活动记录、社会公益活动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 记录等资料。此外,还可通过高

14、校对考生的面试进行评价。 高考招生和录取制度改革 比较而言,我国近年来的高考改革主要集中在考试科 目上,而对招生录取制度改革较为忽视,而大面积影响高 考公正的,主要是在这一环节。 1、均衡各地招生名额的差异 我国长期沿袭的录取名额分配,缺乏地域公平的考虑, 由于各地的录取名额不是按照考生人数制定的,致使各地 的录取率差异极大,山东、湖北等人口大省的分数线比大 城市高出 100 多分,造成“倾斜的高考分数线” 、 “高考移 民”等不合理现象。 形成这一现象的基本原因是历史形成的地方高等教育 资源的巨大差异。根本解决的方案是人口大省加快地方高 等教育的发展。在地方高教资源差异未能根本改变的情况 下

15、,中央政府应通过宏观调控,使新增的招生机会主要向 那些人口大省倾斜,将缩小各地的录取率差 距作为重要的政策目标。 2、改变重点高校招生本地化 在 90 年代末以来高等学校新一轮调整、合并的过程 中,一些著名的研究型大学采取与地方政府共建的方式扩 大学校资源,从而造成高校招生本地化的严重现象。XX 年, 部分研究型大学本地生源的比例分别是:北京大学 17%,清 华大学 1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3%,北京理工大学 11%; 复旦大学 44%,上海交通大学 47%,武汉大学 50%,南京大 学 55%,浙江大学 61%。 研究型大学招生本地化,不但减少了外地优秀生源获 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有违

16、教育公平;也在一定程度上 降低了生源质量,有违创建一流大学的目标。按照高等学 校分类管理的原则和研究型大学的宗旨,国立的研究型大 学必须主要面向全国各地招生,本地生源的比例应控制在 一个合理的水平上。可以通过研究确定这一水平,例如不 高于学校经费中地方财政支持的比重;不高于扩招之前本 地生源的比重,等等。 3、减少和废除某些特殊政策 高考录取制度中,在分数面前的平等之外,还存在许 多特殊政策。这些政策有的具有照顾弱势人群(如少数民 族学生) 、特殊群体(如港澳台学生)等重要价值,有的是 为了保障特殊行业的人才供给(如定向生制度) ,有的是为 了打破单一的分数评价,为特殊人才开辟通道,如保送生、 文体特长生、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加分等政策。但在 社会腐败风气的影响下,这些政策许多已经有违初衷,甚 至成为某些权势阶层、既得利益阶层的腐败温床,直接向 教育公平挑战,引起社会强烈不满。 应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区别情况,减少和取消定 向生、保送生、文体特长生、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等 类特殊政策,堵塞导致高考腐败的制度通道,净化公平竞 争的考试环境。 4、扩大高校的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