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抗风设计规范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775894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桥梁抗风设计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桥梁抗风设计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桥梁抗风设计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桥梁抗风设计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桥梁抗风设计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桥梁抗风设计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梁抗风设计规范(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桥梁抗风设计规范桥梁抗风设计规范篇一:dJTGD60-XX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新规范删减列表及疑问探讨JTGD60-XX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新规范删减列 表及疑问探讨 、设计使用年限(新增) 桥涵主体结构和可更换部件的使用年限提出明确要求。1、增加抗风、抗震、抗撞设计要求。 、公路桥涵线形设计:(引用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 、地震状况应做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从偶然状况中剥离) 。 、公路桥梁钢结构部分应根据需要进行抗疲劳设计(通用规范新增内容,对应的钢结构设计新规范执行) 。 、风险评估:初步设计阶段实行风险评估制度(新增,对应交公路发(XX) 175 号) 。 、增加斜交桥梁桥墩斜交正做

2、时,墩台边缘净距的计算简式。 、新增跨线桥桥墩设置及防护要求。 、紧急停车带的设计长度要求修改。 、人行道设置宽度修改。最小宽度有原来或 1 米,修改为 1 米。增加路缘石高度设置的进一步说明。 、增加易结冰、积雪的桥梁纵坡不宜大于 3%的要求。 、第四条,增加逆风、冰冻、漂流物的影响下,提高铺砌高度。 、详细补充桥台搭板设置长度、宽度、搭接以及厚度要求。 、增加桥梁栏杆与桥面板的连接方式描述。 、条纹中补充了盆式支座、球钢支座等支座。 、简化伸缩缝的要求,删除了数模式伸缩缝中钢梁高度的要求。 、增加桥面排水、桥台排水、支挡构造物排水的要求,详见公路排水设计规范 、新增永久观测点的设置要求。

3、(特大桥、大桥) 、修改防雷设计要求。 (参考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高速公路设施防雷设计规范 ) 、新增结构监测设施设置要求(技术复杂的大型桥梁)。 、新增跨线桥设置防抛网要求。 、基本组合中将汽车荷载按照车辆荷载的加载时,车辆荷载分项系数调整为。 、桥涵结构设计安全等级修改,将原不同情况下的大桥、中桥、小桥的结构设计安全等级提高了一个等级。 、偶然组合:修改作用的分项系数。 、取消长期组合、短期组合的说法,改为:准永久组合及频遇组合。 、增加钢结构疲劳设计荷载组合规定。 、增加预加力标准值计算公式。 、第五条,增加水浮力标准值计算公式。 、各等级公路桥涵的汽车荷载等级做了一定调整,将二级公路

4、荷载等级标准提高了一半(由偏向公路二级,改为偏向公路一级) 。 车道荷载中集中荷载 Pk 的起始计算标准提高。 对交通组成中重载交通比重较大的公路桥涵,宜采用与该公路交通组成相适应的汽车荷载模式进行整体和局部验算。 (疑问:这条内容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主动权交给设计人员,汽车荷载模式应该如何理解?具体设计中应该如何处理。 )、汽车横向折减系数改为横向车道布载系数,提高单车道布载系数至。 、离心力计算取消了半径的限制,弯桥均需计算离心力。 、增加疲劳荷载计算模型。 、风荷载标准直接引用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 ,删除原来规范中规定的内容。 、无悬臂宽幅箱梁,宜考虑横向温度梯度引起的效应。(新增内容)

5、 、支座摩擦系数增加盆式支座、球形支座的规定。 、取消内河航道等级为 1-3 级内河船舶撞击作用设计值,要求按照专题研究确定。 、公路桥梁护栏执行标准由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及施工技术规范改为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 。、地震作用直接引用公路工程抗震规范 、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 。 篇二:桥梁设计相关规范1)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D60-XX) 2)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XX) 3) 公路悬索桥设计规范 (报批稿) 4) 公路桥桥梁抗风设计规范 (JTJ/ T D60-01-XX) 5)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G D63-XX)

6、6)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JTJ004-89) 7) 公路钢箱梁桥面铺装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 主编 8)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XX 9) 城市桥梁设计准则 (CJJ 11-93) 10) 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 (CJJ 77-98) 1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XX) 12)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JGJ107-XX) 13) 道路桥示方书 日本道路协会 14) 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 (JTJ025-86) 15)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 (JGJ 82-91) 16) 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 (

7、) 17) 铁路钢桥制造规范 (TB10002-98) 18) 铁路钢桥保护涂装 (TB/T1527-XX) 19) 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 (GB/T 8923-1988) 2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J041-XX) 21)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JGJ107-XX) 22) 公路悬索桥吊索 (JT/T449-XX) 23) 悬索桥预制主缆丝股技术条件 (JT/T395-1999) 24) 斜拉索热挤聚乙烯拉索技术条件 (JT/T 6-94) 25) 桥梁缆索用镀锌钢丝 (GB/T 17101-1997)26)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 (GB/T 5223-1995)

8、27) 钢桥、混凝土桥及结合桥 (BS5400)英国标准学会 28) 合金铸钢 (JB/ZQ4297-1986) ; 29) 桥梁用结构钢 (GB/T 714-XX) 30) 碳素结构钢 (GB 700) 31)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GB/T 1591) 32) 一般工程用铸钢件 (GB11352-1989) 33) 焊接结构用碳素钢铸件 (GB 7659) 34) 合金结构钢(GB/T 3077) 35) 铸钢超声波探伤及质量评级标准 (GB7233-1987) 36) 铸钢件射线照相及底片等级分类方法 (GB5677-1985) 37) 铸钢件渗透探伤及缺陷显示痕迹的评级方法 (GB94

9、43-1988) 38) 铸钢件磁粉探伤及质量评级方法 (GB9444-1988) 39) 合金结构钢的纵向机械性能 (GB3077-1988) 40) 机械设计手册 41) 水工设计手册 42) 与设计有关的其他标准、规范、手册 篇三:中国桥梁结构抗风研究进展 中国桥梁结构抗风研究进展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桥梁设计和施工水平的不断提高,桥梁的跨度也在不断增加,现代桥梁的跨度纪录不断被刷新。进入 21 世纪后,桥梁跨度将突破 XX 米,甚至可能达到 5000 米。而在桥梁跨度增加的同时,结构免不了采取措施减轻自重,也使得桥梁结构对于风的作用更加敏感,风也成为了桥梁设计中不可避免的问

10、题,因此桥梁结构的抗风研究也愈来愈被人们重视。本文将对中国桥梁结构抗风研究的现状与进展做出简要概述。 1.引言 21 世纪中国的桥梁工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XX 年 6月 30 日,世界第一大跨径斜拉桥苏通长江大桥正式通车;XX 年 5 月 1 日,世界第一跨海大桥杭州湾大桥正式通车;XX 年 6 月 28 日,世界第一钢拱桥上海卢浦大桥正式通车;XX 年 10 月 29 日,世界第一座公路轻轨两用桥重庆菜园坝长江大桥正式通车;XX 年 8 月 29 日,世界上最大的跨径 V 撑梁式大桥广州琶洲大桥正式通车而不论是世界第一大跨径的斜拉桥亦或是世界第一跨海大桥,风力作用都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也是不

11、可不考虑的因素,这就对我国的桥梁抗风研究有了很大的要求,而为了建成更长的桥、更稳固的桥,也要求桥梁的抗风研究取得更大的进展。 2.中国桥梁结构抗风研究进展 概述 风对桥梁结构的作用机理十分复杂,是一种时间、空间变化的作用。它受到风的特性、结构的动力特性和风与结构的相互作用三方面的制约。 静力作用对桥梁的影响 如结构刚度较大因而几乎不振动,或结构虽有轻微振动。但不显著影响气流经过桥梁的绕流形态,因而不影响气流对桥梁的作用力,则风对桥梁的作用可近似地看作为一种静力荷载。 桥梁在风的静力作用下有可能发生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对于强度和刚度问题,如现行桥规中所规定的那样,主要需考虑桥梁在侧 向风载作

12、用下的应力和变形。另外,对于静升力较大的情况,也需要考虑竖向升力对结构的作用。对于柔性较大的特大跨度桥梁,则还需要考虑侧向风荷载作用 下王梁整体的横向屈曲,其发生机制类似于桥梁的侧向整体失稳问题及在静力扭转力矩作用下主梁扭转引起的附加转角所产生的气动力距增量超过结构抗力矩时出现的扭转失稳问题。 动力作用对桥梁的影响 大跨度桥梁,尤其是对风较为敏感的大跨度悬索桥和斜拉桥,除需考虑静风荷载的作用外,更主要的需考虑风对结构的动力作用,即风致振动。大跨度桥梁的风 致振动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在一定临界风速下结构振动振幅急聚增大因而结构所 承受的荷载效应急聚增大而会导致结构毁坏的发散振动,如颇振和驰振;二是

13、振幅有限但因经常出现而可能导致结构疲劳损伤或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以及引起过桥者不适或不安的限幅振动,如涡激振和抖振。 抗风的设计要求结构抗风设计要求可以归结为风振安全可靠性、风振舒适可靠性、风振疲劳可靠 性和风振稳定可靠性。对于桥梁结构而言,桥梁各主要组成部分受力上的特殊性,主要一般需要进行全部四项可靠性分析,拉索需要分析风振可靠性和风振稳定性,桥塔需要进行风振安全可靠性和风振疲劳可靠性。桥梁抗风除注重安全性外还注重耐久性和舒适性。研究亦要考虑到设计要求。 桥梁抗风的研究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们把风对结构的作用仅仅看成是一种由定常风所引起的静力作用,1940 年秋,美国华盛顿州建成才 4

14、个月的塔科马悬索桥在不到 20m/s 的 8 级大风作用下发生强烈的风致振动反对称扭转振动,而导致桥面折断和桥梁坍塌,这才开始了以风致振动为重点的桥梁抗风研究。定常风的静力作用下,人们主要关心桥梁结构强度和稳定性问题;在不定常风的动力作用下,问题则要复杂得多。因风致振动的桥梁反过来又可能改变气流流场和气动力,必须考虑风与结构的相互作用。当气动力受结构振动影响较小时,它作为一种强迫力将导致桥梁结构的强迫振动随机抖振;当气动力受结构振动影响较大时,它表现为自激力作用,导致桥梁结构的自激振动单纯扭转模态或弯曲和扭转祸合模态的桥梁颤振、顺风向或横风向弯曲模态的桥梁驰振以及气流流经桥梁断面产生的涡旋所激

15、发的桥梁涡振。 桥梁风环境 桥梁结构的离地高度一般不超过 300m,这一范围内的近地风主要受大气边界层内空气流动的影响,其流动的速度和方向具有随时空随机变化的特征。在研究风对桥梁结构的作用时,通常把近地风分解为平均和脉动风速,并且要着重研究对结构设计和受力分析起控制作用的强风,主要包括:平均风剖面或风廓线。平均风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期望风速和重现期,脉动风的特性是湍流强度、湍流积分尺度、功率谱密度等,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和完善上述风环境特性的风洞模拟试验技术。 1)强风平均风速剖面特性 桥梁抗风设计主要关心近地层强风的作用,除了极值风速之外,强风结构特性至关重要。所以采用大气风廓线仪和超声风速仪对强风

16、进行了跟踪测量.大气风廓线仪是一种垂直指向的晴空多普勒雷达,这种技术以及与其组合使用的无线电探测系统代表了大气探测领域里的先进水平。 2)极值风速风向统计分析 在桥梁结构的抗风设计中,采用风速分布概率模型,统计推断最终要确定的也是重现期内的(最大)期望风速.在实际应用中 3 种极值分布概率模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此外任何地点的极端风速沿各个方向分布一般都是不均匀的,大多数工程结构,特别是大跨度桥梁结构在空间各个方位上的尺度也具有显著差异,结合极值 I 型分布概率模型提出了风速风向双参数联合概率分布模型。 3)强风湍流特性观测分析 桥梁抗风研究还关心与脉动风相关的湍流强度、湍流功率谱密度函数和湍流积分尺度等特性.以往气象部门进行的近地层湍流特性研究,主要是针对非台风气候模式风环境,对于台风等剧烈大气及复杂下场地情形的观测研究极少。从1999 年起,在上海、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