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表格反映出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哪些特征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773455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7.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一表格反映出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哪些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材料一表格反映出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哪些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材料一表格反映出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哪些特征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材料一表格反映出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哪些特征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材料一表格反映出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哪些特征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材料一表格反映出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哪些特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一表格反映出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哪些特征(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材料一表格反映出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材料一表格反映出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 的哪些特征的哪些特征篇一: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一、选择题 1(XX湛江二模)作为苏联建国初期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同的是( ) A都是为了保证军事斗争的胜利 B都由于对农民的剥夺破坏了工农关系 C都起到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作用 D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解析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确是为了保证军事斗争的胜利,而新经济政策不是,排除 A 项。B 项符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不是新经济政策的影响,排除 B 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

2、的正确途径,排除 D 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起到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作用,新经济政策改善了工农关系,恢复了经济,也起到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作用。所以正确选项为 C项。 答案 C 21928 年,苏联政府决定采取非常措施,强迫富裕农民把多余的粮食按固定价格卖给国家,违抗者的粮食和农具被没收,并被判处徒刑。这种做法直接违背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精神 B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C农业集体化的精神 D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精神 解析 根据题干中的“粮食按固定价格卖给国家,违抗者的粮量 和农具被没收,并被判处徒刑。 ”可知该做法违反了市场规律,即违反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故选 B 项。A、C、

3、D项都是以行政命令取代了市场体系,故应排除。答案 B 3(XX宁波质检)斯大林在苏联执政时期开创的经济建设模式,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这一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是( ) A政府用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 B权力高度集中,缺乏群众监督 C忽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D否定价值规律和商品市场关系 解析 B 和 C 两项反映的是斯大林时期的政治体制,应排除;A 项是斯大林经济体制的表现,应排除;只有 D 项揭示的是斯大林经济体制的规律,故选 D 项。 答案 D 4有一则前苏联笑话:农夫伊万抓到一条大鱼,回家对老婆说:“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有锅!”伊万说:“那

4、就烤!”老婆说:“没有柴!”伊万气得走到河边把鱼扔回去。鱼在水里划了个圆,举起右鳍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话主要针对斯大林时期的(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农业集体化运动 B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 D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解析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是为了为工业化提供资金和粮食,当农业集体化完成时农民被剥夺的一无所有了,故选C 项。答案 C 5(名师原创)列宁被称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他在苏俄经济 好转之时,即派人到中国( )A帮助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 B帮助中国人民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帮助中国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D帮助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 解析 根据题干的意思可推出苏俄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即 192

5、11924 年之间,在此期间只有 A 项是可能的,因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于 1921 年,且确实得到了列宁领导成立的共产国际的帮助,故选 A 项。B 项发生于 19371945 年的抗日战争时期;C 项发生于 19531956 年的三大改造时期;D 项发生于 1911 年,故 B、C、D 三项都应排除。 答案 A 6(XX浙江金丽衢十二校联考)1913 年1926 年苏俄的工农业生产情况 A战争造成了经济的巨大破坏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加剧了经济危机 C新经济政策使国民经济基本恢复 D五年计划的实施造就了工业强国的地位 解析 根据所学,为使苏联成为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强国,1927 年 12 月联共

6、(布)召开第十五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19281933 年)的指示。故选 D 项。 答案 D 7(名师原创)1921 年,新经济政策通过后,共产国际里的一名革命者尖叫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此人( )A没有弄清楚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B认为列宁在俄国恢复了资本主义 C存在严重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D与列宁有阶级利益的冲突 解析 新经济政策实质是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新经济政策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 项是表面原因,C 项的叙述

7、与史实相反,此人既属于共产国际的革命者,自然不会与列宁有阶级利益的冲突,故排除 B、C、D 三项。 答案 A 8(名师原创)罗斯福新政时实行了国家资本主义。新中国成立后,也曾实施过国家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的最早创始人是( ) A罗斯福 C列宁 B毛泽东 D邓小平 解析 1921 年列宁提出的新经济政策中,就包含国家资本主义的内容,故选 C 项。答案 C 9(名师原创)“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口号的出现,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在农业集体化过程中出现了右倾现象 B确立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水平还有距离 C苏联搞农业集体化运动时机已经成熟D农民加入集体农庄的积极性很高 解析

8、题干中的口号说明了存在强迫农民参加集体农庄的情况,这说明了农业集体化强行推进生产资料公有制,脱离了当时苏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故选 B 项。 答案 B 10(名师原创)在庆祝十月革命胜利 40 周年时,赫鲁晓夫提出 15 年内在人均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1961 年他又声称苏联将在“20 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他犯了( ) A右倾错误 C左倾错误 B反革命错误 D保守错误 解析 不顾客观现实盲目冒进为左倾错误;畏于困难停滞不前为右倾错误或保守错误;故选 C 项。赫鲁晓夫不是反革命分子,不可能犯反革命错误。答案 C 11(XX丹东一模)有学者认为“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改

9、革是苏联历史上最为稳妥的改革” ,此观点得出是基于( ) A摆脱了斯大林体系的束缚 B当时苏联经济较快发展 C “发达社会主义”的建成 D继续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 解析 A、C 两项表述均与当时史实不符,D 项赫鲁晓夫改革重点在农业,勃列日涅夫改革重点在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因此 D 项表述也欠妥切。最为稳妥应该是基于其改革的效果而言,故选 B 项。 篇二:高三历史人教版二轮复习学案测试题:必修 2 专题 5 第 25 课时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Word版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1(原创题)图片反映了苏俄某一时期农民上缴全部余粮,对这一事件正

10、确的评述是( )。 A苏俄正式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B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C取得了内外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政权 D确立了相对独立于资本主义的经济体系 解析 注意关键信息“苏俄” 、 “上缴全部余粮” ,图片反映的是余粮收集制,这是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它的实施,使苏俄取得内外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新生政权,故选 C 项。A、B、D 三项均发生在斯大林时代,皆排除。 答案 C 2(XX杭州模拟)1920 年瞿秋白到苏俄考察,其后在俄乡纪程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俄罗斯现在是共产主义实验室?在苏维埃的玻璃管里颠之倒之实验两下,就即刻可以显出社会主义的化合物 ” 。下列关于这一做法的表述,

11、符合史实的是 ( )。 “化合物”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它是适应当时苏俄国情而实施的政策 它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按劳分配 后来出现的经济问题与此政策有关系 A B C D 解析 回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判断瞿秋白到苏俄考察后所描述的“社会主义的化合物”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年,以后实行新经济政策),联系各选项,项符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第项“按劳分配” 说法错误,实施“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答案 B 3(XX厦门六中月考)“(二战前)苏联的工业已经迅速向前发展,因为政府提取了大约 40%的国民收入用于再投资;相比之下,美国只提取了大约 20%的国民收入。 ”材料强调的是 ( )。

12、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有效性 B新经济政策提高了人民的积极性 C二战前苏联的体制促进了工业化进程 D国民收入水平低是苏联解体的原因 解析 材料强调了二战前苏联工业化的发展,而这时苏联工业化的实现是由于斯大林体制完成的,因此 C 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4(改编题)影响下图曲线变化的因素是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斯大林经济体制 B新经济政策 D农业集体化的实施 解析 19211923 年期间,实行的是新经济政策,故选 B 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时间是 19181921 年,排除 A 项;斯大林经济体制中的工业化开始于 1925 年,农业集体化开始于 1927 年,排除 C、D 两项。

13、 答案 B 5 (XX黄山模拟)“务实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不过,列宁仍然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 ”对上 述言论最准确的理解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了高度公有的管理,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B新经济政策在掌握经济命脉的基础上,对生产关系做了适度调整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现土地公有的同时,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让步” D新经济政策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化,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解析 从材料中的“让步是不可避免的” 、 “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 ” ,可知新经济政策在掌握经济命脉的基础上利用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此即让步)发展生产力,故选 B 项

14、。 答案 B 6(原创题) 骆晓会教授在陈独秀对苏俄革命和建设模式的反思与批判中谈到:“陈独秀始终是一个社会主义者,他的目标或他主张的先发展资本主义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这是他吸收了列宁的?思想?” 。这一“思想”是指 (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国家工业化政策的推行 D农业集体化政策的推行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先发展资本主义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 “列宁”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只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暂时恢复资本主义发展以促进社会主义的发展,故选 B 项。 答案 B 7(XX烟台模拟)西方一经济学家认为:国家必须有计划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

15、经济政策原则。在这个意义上,国家的主动性就是而且应该是无可辩驳的,进而避免了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避免了毁灭一切人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与这一理念相悖的经济模式是 ( )。 A斯大林模式B日本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 C美国凯恩斯经济模式 D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解析 从材料信息可知,该经济学家主张,通过国家制定经济目标,有计划地实施计划,会造成企业成为官府意志的奴隶,企业家缺乏自主性,剥夺了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这是对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批评。斯大林模式是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体现,故 A 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8在所有制问题上,列宁提出俄国存在五种经济成分:(1

16、)宗法式的,即在很大程度上是自然的农民经济;(2)小商品生产(包括大多数出卖粮食的农民); (3)私人资本主义;(4)国家资本主义;(5)社会主义。这种经济思想表明 ( )。 A俄共(布)认为无需过渡即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B当时俄国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占据绝对优势 C把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 D俄国国民经济恢复并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到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在俄国占有一定的比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这应为新经济政策时期,俄国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通过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恢复国民经济,进而使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答案 C 9(XX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