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中的制度是谁首创的材料二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773417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3.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一中的制度是谁首创的材料二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材料一中的制度是谁首创的材料二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材料一中的制度是谁首创的材料二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材料一中的制度是谁首创的材料二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材料一中的制度是谁首创的材料二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材料一中的制度是谁首创的材料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一中的制度是谁首创的材料二(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材料一中的制度是谁首创的材料二材料一中的制度是谁首创的材料二篇一: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试题1、 (20 分)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历史学家田余庆教授在论文中国古代史上的国家统一问题中对中国历史上的三个统一时期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材料一 统一的第一个时期,大体上是西周到秦。西周有一个中央政权,在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的范围之内发号施令,让自己的功臣、周室宗亲等等各种各样的人到东方去开辟土地。与周代的制度相比,秦汉所形成的统一否定了周的这个政治制度,但是又不是绝对否定。 材料二 秦汉以后到元是第二个阶段,秦统一以后,对开发国土做过一件大事,就是迁徙 50 万身份低下的或犯了罪的人,到岭南去戍守,把中国南方

2、的国土一直推进到南海边上。这对中国以后逐步开发南方起了很大作用。当然,南方处在落后状态,又有很多民族存在,跟北方交融不那么容易完成。历史为 此付出了 1000 多年的时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西周政权依靠什么政治制度开发了黄河流域的东部地区?秦朝统一后否定了这个制度,在全国推行什么制度?(4 分) (2)材料二涉及了南方的开发过程。请问南方为什么这个时候得到开发呢?(8 分)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为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在边疆地区的开发上采取的主要措施。 (6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哪些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历史经验值得汲取?(2 分)2、 (9 分)物久则废,器久则

3、坏,法久则弊,改革创新历来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请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三则史料依次反映了我国古代史上哪三次政治改革,其中第一次改革有何历史影响? (2 )概括第二、三则史料,指出这两次改革历史作用的相同之处。 (6 分)材料二 如下图 (2)从材料二的图片中,你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该现象的出现有何作用?(4 分) 材料三 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 (3)据材料三,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 (2 分)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出现怎样的特

4、点?(2 分) 1 材料四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 矣。摘编自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4)依据材料二并,分析孝文帝“迁都”后如何移风易俗?(8 分) 3读战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 ,完成以下问题。 (1)图中的赵、魏、韩三国由春秋时的哪个国三分而来。当时晋国的哪位国王因称霸中原而位列“春秋五霸”之一? (2)由图中的 A、C 两国,你能联想到哪些成语典故?4、材料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 晁错(西

5、汉) 论贵粟疏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宋书 (1)材料一反映了汉代农民的艰辛生活,那时的“春耕”是应用何种农业耕作方式?(2 分) (2)材料二反映了南朝江南经济什么现象?指出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 (4 分) (3)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农民的艰辛生活,为了改变这种艰辛的生活,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这种措施达到了什么效果?(6 分) 5、 (14 分)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思想解放能促进社会的进步。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垄断在贵族手中的文化教育逐步扩展。有些人创立学说,广招学生,大办私学, 在思想、学术上形成了一个繁荣局面。 (1)材料一中“创立学说,广收

6、学生,大办私学”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是谁?他思想的核心是?对于教育最有影响力的举措?(8 分) 材料二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思考,秦朝的封建统治者对思想文化进行了哪些严苛禁锢,其根本目的是什么?(4 分) 材料三“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3)为实现大一统,汉武帝在思想上采纳了董仲舒的什么主张?(2 分) 6、 (16 分)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社会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

7、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材料二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上)2 材料三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 图 8 丝绸之路示意图 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凤凰网 (1)据材料一,描述“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必须包括图中字母所示的地区) , (3 分) 材料四 我国古代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 固、强化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请回答: (2)根据材料一可知,汉代丝绸最

8、远可以运到 A 国,写出该国的名称。 (2 分) (1)材料一中的“制度”是谁首创?(2 分)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推行了什么制度?(2 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朝西域主要是指我国今天的什么地区?(2 分)请写出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的机构名称。 (2 分)该机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2 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2 分) (4)公元前 221 年,秦王嬴政建立了秦朝。秦朝在中国历史上创造了哪些重要制度?(2 分) (5)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是什么?(2 分) 7、 (10 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文明

9、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阅 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丝绸之路开辟后的中西交往 (2)根据材料二,说说丝绸之路的重大贡献。 (2 分)7、 (6 分)中华医学源远流长,独树一帜。 (1)扁鹊创制了一套中医诊断的方法 ,被后世所沿用。 (2) “医圣”张仲景著有一书,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3) “神医”华佗观察动物的活动姿态,创制了一套“ ”用来锻炼身体。 8、 (10 分)三国时期是一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水面偏能用火攻。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 材料二 他挟天子以令诸

10、侯,采用谋士许攸的计策大败袁军。又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力量,基本上统一了北方。(1)材料一中“水面偏能用火攻”是指什么战役?“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指的是谁?(4 分) (2)材料二中“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是指谁?大败袁军的战役名称是什么?(4 分) (3)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历史,这一名著是什么?(2 分) 9、据图 6三国鼎立形势图,填出英文字母所示的政权名称。 3 A 。 (2 分) B 。 (2 分) C 。 (2 分)10、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和更改(10 分) 1、我国汉朝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2、最著名的水利工程都

11、江堰是秦朝时蜀郡守李冰父子在黄河上筑成的水利工程,起到了防洪灌溉的功能。 3、西汉蔡伦发明造纸术。 4、顾恺之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5、 水经注是一部农学著作,作者是祖冲之;九章算术是我国的一部重要的地理学著作。 4 篇二: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七校联谊 XX-XX 年度九年级第二学期 3 月考试历史九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25 分) 1、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是因为 A炎帝、黄帝战胜了蚩尤 B海外华人散居世界各地 C华人是黄皮肤的黄色人种 D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2、西周为了巩固统治,实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政治制度。这种制度是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12、分封制 D. 郡县制 3、秦始皇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的皇帝。他所采取的下列措施中,就其对历史发展的作用而言,不具进步意义的是 A实行郡县制 B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C修筑万里长城 D焚书坑儒 4、下列选项中能充分说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事件是 A张骞出使西域 B开通丝绸之路 C设置西域都护 D册封达赖喇嘛 5、历史地图能直观地再现历史。右图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西周分封 B春秋五霸 C战国七雄 D三国鼎立 A中书省 B尚书省 第 5 题图 A.闭关锁国 B.倭寇入侵 C.八股取士 D.文字狱 12、17、18 世纪,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时,东方的中国人

13、正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 。“思想的牢笼”指的是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八股取士、文字狱 D闭关锁国 13、恩格斯说:“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 ,其含义是 A它没有把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全部复兴出来 B它没有将古代文化古为今用 C它没有准确揭示这场运动的实质 D它没有提出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的要求 14、 “各国人民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村里,应该携手合作、共同努力,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 “地球村”的雏形最早开始于 A文艺复兴运动 B新航路开辟 C法国大革命 15、右图中官员怒斥国王的局面最早可能出现在 A 权利法案颁布后 B光荣革命后 C

14、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后 D克伦威尔时期 16、 “经过革命的洗礼后,这个国家已成为自由和机会的象征,作为没有以往数千年负担和积淀的一块新土地受到人们的羡慕。 ”这里的“国家”是 A德国 B法国 C英国 D英国工业革命 6、张某是唐代中央机关的一名小吏,他的主要工作是负责政令的执行,他所在的部门属于 C门下省 D军机处 7、它传入欧洲以后,引起了军事上的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 “它”是指 A.指南针 B.印刷术 C 造纸术 D.火药 8、图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小丽在自主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她要为这组图片拟定一个共同的标题,最恰当的应是 D美国 17、德国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创作

15、的第三交响曲总谱扉页上写有“为纪念一个伟大的人物而作的英雄交响曲” ,此曲也因此得名英雄交响曲 。贝多芬心目中的英雄是 A独立战争中的华盛顿 B内战时的克伦威尔 C称帝前的拿破仑 D古罗马的凯撒 18、某欧美剧作家在他的一部电影剧本中描写了 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是: A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 B岸边工厂一间接着一间,巨大的烟囱冒着浓烟 C大街上电线林立,一到夜晚整个城市霓虹灯闪烁 D不时有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 19、影片开天辟地中有句台词是“读读这位德国大胡子的书吧!” ,这本书应是 A祖国统一 B民族团结 C中外交往 D抵抗侵略 9、 “苏湖熟,天下足

16、?”谚语可以归纳出两宋时期的主要特征是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民族关系的发展 C政权的并立 D专制统治的加强 10、戚继光赋诗明志:“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诗中的“危”指 A.东北遭到入侵 B.台湾被殖民者强占 C.新疆地区遭受侵略 D.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11、清朝中期以后,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导致其落伍的主要原因是 A 人民宪章B 人权宣言 C 权利法案D 共产党宣言 20、日本明治维新后,在社会上出现了兴建洋房洋楼、穿西装打领带的热潮,这源于 A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 B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C置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D提倡文明开化 21、 “农奴先笑了,后来又哭了;地主先哭了,后来又笑了。”这句话描述的情景最有可能发生在下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