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

上传人:di****ng 文档编号:56770212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部分 星星点灯,点亮一盏心灯,照亮孩子前行的路,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了适应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的需要,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总结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的情况、实验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形势和应该注意的问题,教育部制定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

2、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要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小学低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小学中、高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

3、趣和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 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 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 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 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正常的智力。智力发育正常与否是衡量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正常的智力是小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所必需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如果一个小学生的智力明显低于同龄人的水平,则属于智力发育不正常,一般认为智商在90110之间为中等,在110120之间为

4、偏上,在8090之间为偏下,通常我们会把智商在90以上者都看成是正常。,2.稳定的情绪。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一般是心境良好,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占主导,但同时又能随事物对象的变化而产生合理的情绪变化。所谓合理的情绪变化是指,当有了喜事时感到愉快,遇到不幸的事时产生悲哀的情绪。此外,还能依场合的不同,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情绪。,3.适度的反应。人的行为反应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反应敏捷,有的反应迟缓。但是,这种差异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不正常了。反应敏捷并非反应过敏,反应迟缓不等于无反应。对事物的反应强度应视事物的作用的大小而定。反应异常敏感或异常迟钝都属不健康的表现。对外界事

5、物毫无反应,这是患了严重的心理疾病;对重大刺激无动于衷,反应微弱也是不正常的现象;而对任何事物都反应强烈,一点小事就大惊小怪,心惊肉跳,稍有意外就惶惶不可终日,偶遇挫折就无法忍受等,都是心理反应不良的表现。,行为协调适度表现为:a:行为举止与年龄特点相一致;b:行为方式与社会角色相一致;c:反应强度与刺激强度相一致;d:行为总体上相一致,不能喜恕无常。,4.和谐的人际关系。具备健康心理的小学生,善于理解、尊重、信任和帮助他人,以真诚、谦让的态度发展和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与人交往。相反,远离亲友、集体,独来独往,可能意味着开始出现人际关系的失调。与集体总是格格不入,没有友伴,很少与人往来,是

6、人际关系不良的表现。,5.心理与行为符合年龄的特征。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心理健康的小学生,应具有与自己年龄特征相符的心理和行为。如果心理和行为经常偏离自己所属的年龄特征,如老气横秋、老态龙钟或天真撒娇,一会儿哭一会儿笑,都是不正常的。,6.能够适应学习生活。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通常喜欢上学,觉得学习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感到轻松;对学习内容往往抱有浓厚的兴趣,乐于克服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学习效率较高。,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误区,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1.形式化:2.学科化:3.医学化:4.简单化:5.德育化:,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1.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

7、部分,是教育目标之一;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须,是孩子快乐人生的基础.,2.全员参与每位教师都要承担起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每个学生也要主动掌握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技能,3.优化环境硬环境: 赏心悦目 文明健康软环境: 热爱 尊重 自由鼓励 宽容 幽默,孩子对教师的要求,亲切一点 理智一点 公正一点 大度一点 耐心一点 幽默一点,爱心+耐心+用心=教育艺术,用 爱 的 目 光 注 视 孩 子 用 爱 的 心 情 倾 听 孩 子 用 爱 的 眼 睛 发 现 孩 子 用 爱 的 语 言 鼓 励 孩 子 用 爱 的 细 节 感 染 孩 子 用 爱 的 胸 怀 包 容 孩 子 把 爱 的 机 会 还

8、 给 孩 子,如何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爱,1、 在他觉得,你还不知道他名字的时候,叫出他的名字。 2、 道出他的一个鲜为人知的特点或特长。 3、 确切地说出他某次考试的名次或分数。 4、 间接地渗透你很喜欢他。 5、 在你的讲话中引用他的一句话。 6、 让同学观赏一次他的作业、作品或作文。 7、 在他难过时给他一点鼓励或关怀。 8、 在他取得一点成绩时,给他一个祝贺。 9、 适时地送他一个褒义的外号。 10、 在严肃场合叫他的小名。 11、 十分认真地介绍给他一些课外读物。 12、 在他闲暇时让他 为你办件小事。,班主任要扮演好四个角色,像亲娘一样关心 像后娘一样狠心 像干娘一样热心 像丈母娘一样

9、偏心,一、献爱心,筑好基础 二、用微笑,拉近距离 三、勤鼓励,驱动前进 四、善表扬,培养自信 五、设目标,感受成功,4.课程渗透所有课程都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和要求,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心理素质,而不是只开设一门心理教育课程,只有一位教师负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奠定学生心理安全的基础。 资料表明:一个人的学生时代,与老师在一起的时间超过与父母相处时间的两倍,老师的人际交往80%是与学生交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活跃课堂心理氛围,开发学生创造潜能和为学生提供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基础。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a.热爱学生。这是师生关系和谐的灵魂。b.理解学生。这

10、是实现师生关系心理相容的基础。c.尊重学生。这是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支柱。,二、挖掘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提供心理自由环境。 学生的学习成功总是同其良好的心理品质,诸如浓厚兴趣、正确动机和保持自信等联系在一起。课堂教学中蕴藏着巨大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教师要善于抓住机遇。可以: a.运用与创造情景,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b.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c.运用幽默化解学生的心理困境。,充分挖掘各学科教学中的心理教育蕴涵,结合课程特点,有意识地引申心理素质教育,使每堂课都能成为师生共度的一段美好的人生历程,5.方法多样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1、.认知法:阅读、听故事、艺术欣赏操作法:游戏、劳动、测验行为改变法:奖惩、习惯培养、治疗,一个中心: 辅导服务中心 两支队伍: 教师和家长 三个层次: 1.维护心理健康,排除心理障碍2.提高心理素质,培养健全人格3.开发心理潜能,培养创新精神 四个结合:1.学校全员投入与骨干教师专门教育相结合 2.专门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现有课程教学、潜在环境教育相结合。3.集体心理辅导、分组心理辅导与个别心理辅导相结合。4.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小心“师源性”伤害,师源性心理伤害”是由于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不佳,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的消极影响,其表现形式有:教师打骂学生;侮辱性的批

12、评或嘲讽;讲课死板,教学水平低下;教学方法简单粗暴,不讲道理等。引发学生厌学、注意力不集中、焦虑、恐惧等心理困扰和心理问题,对学生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这种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伤害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指教师做出的伤害学生心理健康的行为;另一方面指学生在心理上所受到的来自教师的伤害。,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示例,【活动准备】 每人准备一张旧报纸,教师在一块大黑板上写上全班同学的学号。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有趣的顶纸棒游戏,它能使我们懂得做任何事怎样做才能取得成功。 二、活动与训练 指导学生自制纸棒: 取出一张旧报纸,平放在桌上,双手均匀地用力木匠报纸卷成一根纸棒,然后用胶水封住

13、纸边。,指导及探究顶棒方法: 学生试顶纸棒,教师看秒表,并让学生把顶纸棒的时间写在黑板上自己学号的下面。 学生两人一组练习,一边练一边讨论如何延长顶纸棒的时间写在黑板上自己学号的下面。 学生试顶纸棒,教师看秒表,并让学生把第二次顶纸棒的时间写在黑板上自己学号的下面。 请顶纸棒时间较长和进步最快的同学谈谈顶纸棒的窍门和成功的原因。 学生甲:窍门是纸棒尽可能长些;顶纸棒时身体要保持平稳;身体移动的方向要与纸棒倾斜的方向保持一致。 学生乙:成功的原因是努力、不怕困难和失败、找窍门、机敏等。,小竞赛: 采用刚才同学们总结出来的窍门和成功的经验再次顶纸棒,比一比谁顶的时间长,并能顶出各种花样来。 请顶纸棒时间长、顶纸棒花样多的学生在班上表演。 教师提问:我们看看顶纸棒顶得好的日呢是否都是班级里成绩最好的学生,显然不全是,这说明了什么? 讨论交流: 从顶纸棒的游戏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让学生自由发表感想),三、总结 这次顶纸棒的游戏大家玩得很开心,从中我们也得到了一些启示,把就是只要你不怕困难、刻苦努力,善于找窍门、找规律,就能获得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