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第2节 三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6769670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2.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 第2节 三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七章 第2节 三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七章 第2节 三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七章 第2节 三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七章 第2节 三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 第2节 三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 第2节 三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州博研图书发展有限公司制作,必修二 生物,2009年名师面对面同步课堂系列丛书,(人教版),第2节 现代生物的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三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不同_之间、_与_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共同进化,物种,生物,无机环境,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某种兰花和专门给它传粉的娥,在自然界,一种植物专门由一种昆虫传粉的情形很常见,昆虫传粉的专门化对植物繁衍后代有什么意义?,倒挂金钟的花对蜂鸟传粉的适应,捕食者的存在是否对被捕食者有害无益?,猎豹追捕斑马,螳螂捕食,捕食者的存在是否对被捕食者有害无益?,

2、捕食者所捕食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精明的捕食者”策略:捕食者一般不能将所有的猎物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收割理论”: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共同进化的含义1:不同物种间的共同进化,某种兰花和专门给它传粉的娥,螳螂捕食,猎豹追捕斑马,倒挂金钟的花对蜂鸟传粉的适应,地球形成时原始大气中是没有氧气的,但是随着蓝藻的出现,使得大气中有了氧气。,共同进化的含义2: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也存在着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

3、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综上所述:,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主要内容,了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进化历程主要依据是_,化石,生物进化历程可以概况为:从_核到_核,从_生殖到_生殖,由简单到复杂,由_生到_生,由低等到高等。,有性,无性,真,原,水,陆,古细菌,寒武纪,4亿年前陆地景观想像图,中生代陆地和海洋中的情况,原始生命:古细菌(厌氧异养),动物: 两栖类动物,三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小结:,1.共同进化,不同物种间的共同进化 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共同演变,含义,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基因多样性 物

4、种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的进化历程生物的进化历程可概括为: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从无性生殖到有性生殖,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 3.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1.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符合种群概念的是( )A.某村庄中所有的l06个人 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上的所有汉族人C.某城市的所有成年人 D.全世界的华人,3.现代遗传学的研究表明,能够产生生物进化原材料的是( )A.生存斗争 B.有性生殖 C.自然选择 D.突变和基因重组,A,D,4.在生物的进化过程中,有的物种只生存了极短的时间就灭绝了,这是因为( )A.该物种没有变异 B. 该物种是进行无性繁

5、殖的C.缺乏有适应性价值的可遗传的变异 D.人为因素造成其灭绝,C,5.在我国云南澄江发现的动物化石群约处于5.3亿年前的寒武纪早期。该化石群有l00多种60多个类群,大多已灭绝。其动物结构与现存动物结构差异根大,在此前的地层中却找不到其祖先。如此多的动物种类在寒武纪早期“突然”出现的事实与达尔文进化学说观点相矛盾的是( )A.生物是由其祖先经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B.现代生物之间有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C.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 D.生物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进化的,A,【解析】B、C、D均为正确的陈述句,但与题意不符。达尔文进化学说认为:“生物是由其祖先经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而云南澄江发现的动物化石群“突然”出现多种动物表明生物也可能有另外的进化方式。,1.物种A进化为B、C的两个外部因素是 和 。 2.甲上的B物种迁到乙后,不与C物种进化为同一物种的 原因是 。 3.迁到乙后的B物种进化为D物种的原因是,自然选择,地理隔离,B与C已形成生殖隔离,两地环境不同,自然选择不同,再加上地理隔离,使它们基因频率的差别累积形成生殖隔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