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6769482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节 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1节 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1节 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1节 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1节 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节 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节 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知道细胞代谢的概念。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酶的本质。知道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4.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学习目标:,1.这个实验要解决什么问题?,讨论:,问题探讨: 斯帕兰札尼在研究鹰的消化作用,2.是什么物质使肉块消失了?,鸟类的胃是否只有物理性消化,没有化学消化。,胃内的化学物质将肉块分解了。,一些化学反应的条件,MnO2,浓H2SO4,乙醇,醋酸,乙酸乙酯,一般化学反应的条件,Fe,水浴,(1)高温(2)高压 (3)强酸(4)强碱(5)催化剂,在化学

2、反应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叫做 。,催化剂只是改变反应速率,并不改变化学平衡,催化剂,细胞内外的环境 是很温和的 1.常温 2.常压 3.水溶液环境 4.pH接近中性,细胞内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发生的环境条件是什么?,在这种环境状态下发生的化学反应,应该有适合的生物催化剂 酶,一. 酶的作用,细胞代谢: 细胞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细胞代谢离不开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活化能 分子从常态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 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实验: 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方法步骤: 1.取4支洁净试管,编

3、上序号,并且各注入2mL过氧化氢溶液,按序号依次放置在试管架上。 2.将2号试管放在90左右的水浴中加热,观察气泡冒出的情况,并与2号试管作比较。 3.向3号试管内滴入2滴氯化铁溶液,向4号试管内滴入2滴肝脏研磨液。轻轻地振荡两只试管,使试管内的物质混合均匀。仔细观察哪支试管产生的气泡多。 4.将点燃但无火焰的卫生香分别放入3、4号试管内液面的上方,观察哪支卫生香燃烧猛烈。,请比较图中3、4两支试管,哪支试管中的反应速率快?,3,4,4,3,3号试管反应速率较快,2.为什么酶的催化效率会比无机催化剂更高?,加入催化剂相当于给汽车找到了一条穿山隧道,催化剂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且与无机催化

4、剂相比较,生物催化剂酶有突出的优越性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思考: 从巴斯德研究的领域来看,他得出结论的出发点主要是什么? 从李比希研究的领域来看,他得出结论的出发点主要是什么? 巴斯德和李比希的观点各有什么积极意义?各有什么局限性? 请分析一下毕希纳的研究过程,从毕希纳的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5.请给酶下一个较完整的定义。,阅读关于酶本质的探究,巴斯德 和 李比希 观点的比较,18221895(法国)微生物学家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发酵的过程中有酵母菌结论:没有活细胞糖类不可能变成酒精,18031873(德国)化学家通过对化学变化的研究认为糖类变成酒精就是一个化学反应 结

5、论: 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只有细胞死之后放出了某些物质起了作用,对比,结论: 1.巴斯德是微生物学家,他主要强调生物体或细胞的整体作用。 2.李比希是化学家,倾向于从化学的角度考虑问题。 3.,毕希纳的实验说明,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能够在酵母细胞破碎后继续起催化作用,就像在活酵母细胞中一样。,酵母细胞研磨,加水搅拌,加压过滤,含酵母细胞的提取液,加入葡萄糖,过程:,现象:冒出气泡,4.请分析一下毕希纳的研究过程,从毕希纳的实验可以 得出什么结论?,177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札尼喂食鹰的实验,1836年法国科学家施旺提取胃液实验,1926年美国科学家萨姆纳从刀豆中提取脲酶实验,20C80th美国

6、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有催化功能,关于酶本质的探究,小结,酶是一类生物催化剂,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是,有机物。,蛋白质是酶吗?,一类,大部分酶是蛋白质,也有少数是RNA。,二、酶的本质,什么是酶?,1. 同一个体内的各类活细胞所含有的酶( )A、种类有差异,数量相同 B、种类有差异,数量不同C、种类无差异,数量相同 D、种类无差异,数量不同,B,2.细胞内合成酶的主要的场所是( )A.细胞质 B. 线粒体 C.核糖体 D. 内质网,C,课堂练习:,3.催化脂肪酶水解的酶是( )A. 肽酶 B. 蛋白酶 C. 脂肪酶 D. 淀粉酶4.图中是一种酶促 反应P+Q R,曲 线E表示在没有酶时此反 应的过程。在t1时,将催 化此反应的酶加于反应混 合物中。则表示此反应进 程的曲线是 ( ),B,t1,A,E,B,C,D,C,时间,常态:常叫基态,微观粒子处于能量最低的状态。当原子处于基态时,电子处于离核最近的轨道上,此时原子处于稳定状态。活跃状态就是激发态。 激发态:微观粒子其内部能量高于基态能量时所处的能量状态。当原子获得能量的时候,便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