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行为·理念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56767801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法·行为·理念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方法·行为·理念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方法·行为·理念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方法·行为·理念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方法·行为·理念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方法·行为·理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法·行为·理念(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方法行为理念,地理系 吴攀升,忻州师范学院青年教师教学方法培训,教案的规范与编写 教学语言规范与教学语言艺术 课堂教学环节的优化 我的课堂教学评价观 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 研究性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以人文地理教学为例 教材处理与课堂教学的关系以旅游美学教学为例,第三讲 课堂教学环节的优化,地理系 吴攀升,导入新课 课堂教学提问 教学中的停顿 组织教学 结课艺术,主要的课堂教学环节,1、导课的概念导课:在教学中,通过一定方法引导进入新课,也称为开讲。导课虽然在一堂课中只占很少的时间,但是它关系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先入为主”,因此精心研究设

2、计导课的方法,是每个教师值得重视的首要问题。广义:内容过度;狭义:“序言” “开幕词” “引子”,一、导课艺术,(1)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迅速指向特定的教学目标。 (2)激发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3)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课堂情境。 (4)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驱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5)建立联系,为学习新知识做鼓励、引子和铺垫。 (6)组织引导,明确学习目的。,集中注意引起兴趣激发思维 明确目的建立联系-进入课题,2、导课的意义,2、导课艺术的原则 (1)目的明确,具有针对性 (2)简洁明了,具有适度性 (3)新颖有趣,具有诱导性 (4)顺理成章,具有关联性 (5

3、)设疑布悬,具有启发性 (6)动人心魄,具有情感性 3、导课艺术的指向形式上巧 内容上趣心理上激 效应上导,4、导课艺术的形式与方法,(1)温故知新导课(承上启下) (2)悬念设置导课(陆飘移 南极大陆有煤、石油的分布 ) (3)震憾人心导课(问题、灾害) (4)兴趣激励导课(日界线、地中海洋流) (5)事实材料导课:(永定河:北魏 清泉河,辽金芦沟河(芦黑),明初浑河,明末无定河,清永定河。北美洲每天向太平西漂移0.1mm.跟人的指甲生长速度差不多,印度我国的距离自唐僧取经以来缩短了60米,大西洋每年加宽1.5cm.西玛雅山每年长2-3cm.) (6)生活实际导课 (7)妙语导课(俗语、民谣

4、、诗词 (井水不犯河水,黄河水天上来) (8)新闻焦点、时事导课,(9) 突出强调导课 (10)创设情境导课( 内蒙古草原 新疆温差 火焰山) (11)单刀直入导课(直接交待要讲内容:重点,难点,能力,方法 ) (12)图象显示导课(形象、直观) (13)仪器演示导课(空间、抽象的内容;地球公转的意义) (14)故事导课(内蒙古草原狼和羊 ,长白山灰鼠) (15)幽默导课(区域经济文化差异) (16)机变导课 (17)问题性导课,二、课堂教学提问艺术,1、提问的内容层次 知识水平的提问 理解水平的提问 应用水平的提问 分析水平的提问 综合水平的提问,2、“问点”的寻找,复习巩固提问 导入新课提

5、问 重点难点提问 调节课堂气氛提问(整体、个别学生) 检查效果提问 类比提问 发散思考提问 逆向(反证)提问 因果提问 观察中提问,3、提问的原则,准确具体性原则: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体,不可模棱两可,能够让学生确切地领会其含意,切忌颠三倒四,含糊不清,不合逻辑,容纳的概念太多,使学生没有思维的主线,“老虎吃天,无法下口”,结果有问无答,答非所问,问要切中要点,答之恰到好处 启发诱导性原则提出的问题具有引发学生思路的意义,有批点拔,崔化、诱导的作用,能够引导学生运用己有的知识分析、判断和推理,得出问题的结论 渐进深化性原则: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里得曼 “门槛效应”实验心理适应。因此提问题时,应该是

6、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步步深入,“诱敌深入”“上钩”一个小问题回答的成功,并得到适时的鼓励,可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而后回答更多更深更难的问题。“得寸进尺”。,疑难性原则:教师设置的疑问要具有一定的难度,即需要学生深思熟虑,而又是力所能用的问题,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自发地探索问题、寻找答案的内心需要“难而偏”“试而易”都会挫伤学生的极积性。“跳一跳,能达到”。 针对性原因:提问的内容有针对性,重点、难点、易忽视、易混崤,提问的学生要有针对基础能力,情绪。课堂气氛要有针对。,4、提问应注意的问题,先提问,后提人 问与答之间有思考的余地 提问要适合学生的能力水平,且因才而问

7、提问时要面向所有学生 鼓励学生提问 教师要做出正确的评判 要表扬,不要批评,更不要批判,三、教学中的停顿,(1)开课前的停顿: (2)过渡停顿: 一个内容讲完,过渡到下一个内容时,应有适当的停顿, 让学生对前一个问题进行回味、记忆、理解。并调整思路,使学生的思维进入到准备接受下一个问题的“备战“状态。 (3)提出问题时,要停顿: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其自己去分、推理、派断。 (4)讲到重点,难点时,要有停顿:清醒学生的头脑,引起学生的注意,强调问题的重要,激发学生的思维。 (5)组织教学的停顿:学生注意力分散,课堂秩序较差时,停顿,急刹车,改变课堂环境,扭转学生思路,调整课堂情绪。,1、组织教

8、学的主要内容 (1)对教材的分析、加工 (2)对学科新信息、生活、社会信息的整理、分析、使用安排 (3)对教学时间的分配组织:检查导课主讲总结自由课后安排 (4)对教学方法、程序的组织:导课提出问题讨论结论启发要求演示(观察)发现条理总结,四、组织教学艺术,(5)教学媒体、手段的使用和组织 (6)对学生的纪律、情绪的组织调控这是狭义上的组织教学,也是组织教学的主要内容组织好开端 学生情绪的观测、调整进入良好的教学情境调节整个课程、课堂氛围:轻松、和谐个别问题个别解决妥善处理突发情况A、积极主动,严肃认真;B、沉着,冷静,善于控制;C、宽严适度,掌握分寸;D、满怀爱心,教书育人。,2、组织教学的

9、主要形式:直接指令; 间接暗示; 恰当评价; 体语控制; 培养助手; 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3、组织教学对教师的要求:(1)明确目的: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轻松、愉快、和谐、积极、有序、有效、利于学生发展) (2)坚持师生平等的原则 (3)对学生要一视同仁 (4)以平等的心态对待课堂上的任何问题 (5)多扬少抑,多褒少贬,五、结课艺术,1、完整的课堂结构 “起调”导入新课,“主旋律”课堂主体,“尾声”课堂结尾。巧妙的课堂结尾可以使知识得以概括和深化,显示出课堂教学的和谐,同时还可以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探究深入,余音袅袅,余味无穷。 2、教学结课艺术的原则要求: 首尾呼应;留有余味,引发思考;干净利

10、索,适可而止。,(1)启发诱导思考性结尾思考性结尾就是在学生掌握了课堂讲授内容基础上,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启发性问题作结,这样不仅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条理化而且使知识得到得到深化。我国和美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有很大的的相似性,而气候的大陆性,季风性却有较大的差异?既有利于知识的深化,又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3、结课的形式与方法,(2)瞻前顾后-串联性结尾由于地理要素,地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系统性,可以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注意将知识概括,总结,还要一失时机地将新知识纳入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的知识更新系统中,形成良好的整体知识结构。如“大气的运动” (3)画龙点睛-概括性结尾课堂结尾时有必

11、要将讲授内容归纳,概括,梳理。教师有条不紊的提纲挈领,追根求源的画龙点睛有助于学生快速的再现本节课的内容,起到理解、巩固、强化知识的作用。 例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4)设“疑”激趣-悬念性结尾巧设悬念,立“疑”激趣,可引人入胜,拨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在结尾时,巧设悬念,引起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望。如讲完“地球的自转”后,可让学生思考,假设地球的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反,那么太阳日是还长于恒星日是吗?讲地球公转后,问:假如地轴不倾斜或黄赤交角改变,地球上的“五带)? (5)化繁为简-浓缩性结尾 学习的方法,有把书谈“厚”“薄”两法。这种结尾就是要学生把复杂冗长的内容浓缩成要

12、点。歌谣等。成为“压缩饼干”,“集成块”。如讲完南亚后可浓缩主六个“三”-三类国家:内陆国,临海,岛国;三大地形,三大河流,三大宗教,三种气候,三类国家,经济发展的三个过程。越南-一条扁担两面个筐。,(6)承上启下- 引导性结尾在总结本课堂或本章节讲述的内容的同时,又要巧妙地引发出下一课,下一章节要准备讲的内容 ,设下个伏笔,“且听上回分析”既使知识有了连贯性,又给学生以心理上,知识上的准备。如讲完气压带风带后引出季风环气压带。风带是理想化的地表(性质一致)。而实际地表却很复杂。差异最大的便是海陆性质。所以- (7)应用巩固-深化性结尾为了巩固 ,检查学生对讲述内容的掌握消化情况,可有针对地出一些思考题,应用题,让学生当堂落实,转化。消化 课堂内容,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如在讲完时区和区时后,就可让学生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