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式工作总结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767121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0.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散文式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散文式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散文式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散文式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散文式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散文式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散文式工作总结(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散文式工作总结散文式工作总结篇一:XX 年个人工作总结(散文版)个人年终工作总结 当圣诞的钟声敲响时,XX 年的历练已接近尾声。坐在电脑前凝神回想,那风风雨雨,紧张有序的工作场面又在脑海浮现,呼之欲出,控制着双手敲击着键盘 自 XX 年 9 月入公司以来,我一直从事新产品开发方面的工作,虽然有些工作是不断的机械式的重复,但每一款新产品的成功开发都带给我从心底燃起的喜悦,就像孕育了一个完美的新生儿般,每一份图纸,每一张工艺,每一颗汗水在此刻都有了如秋收般的收获。在新产品开发后的批量生产过程中,又如一个新生儿童年时培养,我要给予正确的方向去指导生产,刚开始时要“牵着手”一步一个脚印的带着他慢慢的熟

2、悉,直至他成长到能够独立行走,然后带他快速奔跑。在奔跑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摔跟头的情况,此时我要扶起他,分析摔跤的原因,纠正他跑步的姿势,让他吸取教训,再次奔跑。看着他飞奔时背影,心里默默念着“加油!好样的!” 在孕育新产品的过程中少不了各种挑战,有的要求他“长得漂亮” ,有的要求他“长得有新意” ,有的要求他要有“很深的内涵” ,也有的要求他“能挑战极限” 。面对种种要求,单凭个人的头脑哪怕是借到了爱因斯坦的大脑那也是杯水车薪,完成不了整个创作过程的,这时我只有查阅资料,咨询高手,求助他人,这样就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利用整个团队的力量各自发挥所长,攻克难关,满足客户的需求。 “大礼不辞小让,细

3、节决定成败”这句话在在孕育新产品的过程中是非常实用的。因为开发的过程是环环相扣的,一处出错就全盘皆输了。只有注重好每个环节的所有细节,再三考虑,不要一味地追求进度,否则那由于赶进度而欲速则不达的失败经历又要重演。每走一步都得提醒自己“是不是满足走下一步的条件了,下一步先从哪儿着手” ,只有步步为营,才能脚踏实地,完满的完成整个创作。XX 年的创作即将落幕,新的一年必定有新的挑战,新的领域在等待着我去征服,我只有昂首挺胸,满怀激情,全力以赴,力求达到胜利的彼岸。 是的,那是必须的! 仿佛 XX 年底的我喊出的口号又在耳边响起“苏立电器,顶天立地;苏立员工,各显神通” 汇报人:魏振球 篇二:散文知

4、识点归纳 散文知识归纳 一、明确概念 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理解特点 形散: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等。 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三、散文的分类 (1)抒情散文(2)记叙散文(3)议论散文 或(1)写景散文 (2)状物散文(3)叙事散文 (4)说理散文 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

5、大 五、散文的线索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找线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 “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六、散文的主题 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命题趋势上,多数作品涉及到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冲突,体现了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对现代化的反思与批判,尤其是探讨农耕文化、乡村文化对现代人类的拯救问题。 概括主题的方法 1.解读题目法。很多题目直接点明了主题,是文章中心思想最精练的概括。即使有的题目没有点明主题,也往往与中心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

6、系,是最佳的思考切入点。2.分析首尾法。首尾往往提示或暗含中心思想,所以一定要对首尾的语句进行重点品悟。 3.分析议论抒情句法。这些句子往往直接反映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抓住了这些语句,就抓住了作品的主题。 4.联系背景法。有的文章,只有了解它的背景,才能深切地理解内容的由来和作者的意图,准确地概括出它的主题。要特别注意文后的注释说明的文字。 5.因文而异法。写人叙事类散文主要对人物作出评价和赞美,或揭示评价事件的意义,或从人物事件中发出对人生等问题的感悟和认识;写景状物类散文则是借景、物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某种感悟,思想认识程度也深广,富于理趣;哲理性散文的主题,往往是作者对人生或生活尖锐地揭示或

7、评价。 七、散文的语言(1)质朴、自然、平实 (2)生动、形象、明快 (3)深刻、隽永、含蓄 (4)华丽、优美、典雅 (5)幽默、诙谐、辛辣 散文答题技巧 一、解题的一般要求 原则:忠实于原文 观念:整体的观念;联系的观念 步骤: 第一步 带着问题读文章 第二步 把握大意读试题 第三步 结合原文巧作答 1定区域。先确定题干中的语句在原文中哪个段落,从而划定选择答案的有效区域。 2明方向。认真审读题目,弄清所问,找准答题方向,再“瞻前顾后”结合上下文(包括上下段落)进行分析,找出最切题的语句作答。题干能显示命题意图。题干能显示答题方向。题干能显示答题区间。 题干能显示答题方法。答题方法包括答案应

8、采用怎样的句式去表述、用怎样的方法去推求答案等几个方面,这同样会在试题题干中有所反映。 二、结构类答题 1句子所处位置及其结构上的作用 (1)在文首段:开篇点题,开门见山 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提挈全篇,提纲挈领 渲染气氛 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设置悬念,制造波澜。 首段是环境描写,有渲染气氛、烘托心情、交代背景、铺垫后文等作用。 (2)在文中段:承上启下(过渡) 总领下文 总结上文 (3)在文末段:画龙点睛,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首尾呼应,结构严谨言有尽而意无穷 2. 散文中的穿插性材料是近年来频繁考查的欣赏点。所谓穿插性材料,就是文中在主体材料之外,经常穿插一些其他的材料。 就其

9、类型而言,或是景物描写,或是事件叙述,或是诗词引用,或是细节描写,不一而足;就其位置而言,或开头,或结尾,或中间,视需要而定; 就其作用而言,或对比,或铺垫,或象征,或暗示,或烘托,或渲染,或正衬,或反衬,或营造氛围,或表现风格,各尽其妙。 a.准确定位。位置不同,结构作用就不同。 b.三个角度思考 (1)内容本身所写。看穿插材料写什么内容,对表现主旨、抒发感情等有何作用。 (2)上下文联系。这是思考的主体部分,回答应具体。(3)结合表现手法考虑结构作用。 c.答题模式 (形象地)表现(强调、展现)了领起(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衬托(反衬)了。 (形象地)表现(强调、展现)了与上文(下文)

10、照应,与形成对比,衬托(反衬)了,为展现主旨作铺垫。 ,与上文相照应,点明了中心,引发思考等。 三、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四、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 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五、描写手法 1.景物描写:再现自然风光,营造某种气氛,烘托人物的

11、情感和思想。 2.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有时在结构上引起下文、推动情节发展。 3.正面描写:A渲染采用浓墨重彩的笔法描绘事物、感染读者。B白描:运用简笔勾勒事物的轮廓的描写手法。侧面描写(烘托、烘云托月):正衬、反衬。 4.点面结合:描写事件全过程是面,抓写某一特殊情节或细节是点,点面结合才能反映出事物的全貌,突出重点,表达事件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细节描写增加文章情趣和可读性。 六、修辞手法 1.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2.对偶: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3.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

12、具体。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 ,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七、表达方式(记叙、抒情、议论、描写) 记叙、抒情、议论三者结合是散文常用的手法。叙散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主旨的作用;文章中的记叙

13、是为抒情议论服务的,而抒情议论又以记叙为基础。八、表现手法 1抑扬:先抑后扬,欲扬先抑。 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可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4托物言志,在事物中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含蓄、富有哲理,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14、。 7联想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篇三:散文阅读总结现代文阅读(散文阅读) 【考纲解读】 【命题趋势】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活泼、形象具体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或自然景观,深入挖掘其中的真谛、哲理,真挚表达对社会、人生、自然的感悟的一种文体。文体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神不散:主题、意境集中。分三类:托物言志类,记叙抒怀类,议论明理类。文意=形式(结构和手法)+内容(材料)+主旨(

15、志向、情怀和哲理) 从选材上看,考试大纲明确了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类型及顺序,即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由此可以看出,小说、散文仍然是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热点体裁。从作品出处看,地方特色、名家名作仍是选文的重要方向。从考查内容看,试题对文学类文本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突出了考生的创意解读能力和探究能力,有的还间接考查了学生的写作分析能力。 【考点透析】 一、梳理文脉 考纲要求考生“分析作品结构” ,能力层级 C。 散文往往“形散” ,笔墨似随意挥洒,为了做到“神不散” ,在结构上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线索正是把文中各个部分的材料串起来的那根“红线” ,它可以是某个中心事件,某个

16、实际的物体,也可以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当然,也可以是人物。线索的类型及其在具体文章中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仅以写景散文为例,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例如:绿 、荷塘月色以游踪为线索, 灯 、 蒲公英 、 故乡的榕树则分别以“灯“、“蒲公英“和“故乡的榕树“为线索。我们阅读时,首先要梳理清文义,即把文中所写到的事件、景物、人物一一梳理清,理清线索,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一一吃透“形” 。 要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与安排。分析文章结构用语: (1)做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 (2)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 (3)呼应、照应:前后的互相联系。 (4)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二、寻找“文眼” 考纲要求考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能力层级 D。 优秀的散文大多设有“文眼” 。 “文眼”往往 是文中最精采、最耐人寻味的地方,是反映主题思想、创作意图的关键词句。抓住了“文眼” ,就抓住了全文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