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灾救助工作总结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765735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救灾救助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救灾救助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救灾救助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救灾救助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救灾救助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救灾救助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救灾救助工作总结(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救灾救助工作总结救灾救助工作总结篇一:XX 救灾救济工作总结XX 年度工作总结 XX 年是充实的一年,是精彩的一年,经过这一年繁忙紧张的工作,我们低保科顺利的完成了上级领导布置给我们的各项工作,以下是我对承担的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和慈善超市建管工作的简单总结。 我们根据省市领导关于惠民工程的两项工作安排,按照市区领导的工作部署,在 XX 年我们承担了创建一家国家级、二家省级、五家市级减灾示范社区的工作任务。经过调查和研究确定黎华办事处的华北社区定为创建国家级减灾示范社区,大有办事处的嵩山社区及东莱办事处的教育园社区创建省级减灾示范社区。东原办事处的沿江社区、靖宇办事处的丰润社区、三棵办事处的泰

2、祥社区、太平办事处的泰达社区、崇俭办事处的公园社区创建市级的减灾示范社区。 根据市领导的工作要求,按照【“减灾示范社区”的创建标准】我们不只是分配此项工作到办事处,同样也积极配合帮助各办事处共同完成创建工作,我们为社区制作了社区展示栏、防灾减灾宣传板,宣传册、宣传单、各种功能指示牌,购买了档案柜、防灾减灾工具及医疗救助用具。在戴科长的带领下,多次走访创建减灾示范社区的几家单位,了解他们在创建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根据各单位的实际情况逐一调整完善创建工作。 此次创建工作比起往年的减灾示范社区的创建难度更 大了,各级创建标准都大大的提高了。从我区各社区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区的创建工作难度非常大。由于经

3、验不足,我们前往了香坊区的国家级示范社区进行了考察学习,我们发现了很多自身的不足之处,如档案不够细致,没有自己的特色等。在黎华办事处华北社区工作人员的全力配合下,我们重新整理档案,分装成册,丰富内容完善档案使之更好地反映本社区的基本情况。在社区居民的配合下落实了防火演练和社区宣传防灾减灾等活动。以多种形式宣传防灾减灾的重要性,建立了设施齐全的避难场所,由我区出物资建立的物资储备库也已出具规模。为更直观的了解社区情况,我们还为黎华办事处华北社区拍摄制做了宣传片,全面的展示了一所优质的设施齐全的社区全貌。现在的黎华办事处华北社区已经具备了防灾减灾的能力,为更好地服务群众,方便群众做好了完善的准备。

4、我区的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已取得了较好成绩,在省、市领导的检查中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在创建减灾示范社区工作中的一些好的做法还被作为案例在市救济会议中重点推广介绍给其他区县作参考。惠民工程的第二项重要工作就是慈善超市的建管工作,现我区有慈善超市 20 家,达到市级标准,分布在全区各办事处,基本做到了每个办事处都有一家慈善超市。XX 年度新建立的慈善超市有两家,分别在靖宇办事处的丰润社区和崇俭办事处的公园社区。两家办事处分别开展了以“社区居 民献爱心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为主题的捐赠活动,收集旧衣物上百件,经过分类整理后整齐的摆放在由区民政局出资购买的货架上,以方便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靖宇办事处丰润社

5、区还发动本区域内的党员,人大代表捐赠了,米、面、油、棉被等生活用品,充实到慈善超市中,为辖区的困难群众提供了救助平台。定期他们还会搞一些针对困难家庭的赠送活动。得到了辖区困难居民的拥护,有一些困难户还定期到慈善超市帮助社区工作人员整理慈善超市的物品,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劳动换取生活用品。元旦、春节期间由区慈善会出资购买的大米,都是通过慈善超市这个救助平台免费发放到了困难群众的手中。我们还联络了本区内的一些商场、单位不定期的捐赠物资到慈善超市,丰富了慈善超市的救助物品。仁里街道玛克威慈善超市就是通过街道和企业联合创办的慈善超市,该超市通过动员玛克威商厦的业户捐赠款物,为仁里地区的困难群众提供

6、救助,为慈善超市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为了慈善超市可以长久的更好的运营我们经常走访各家慈善超市,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出适合每一家慈善超市的运营体系要想使慈善超市更好的服务于群众。需要我们完善的工作环节还有很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落实惠民工程的各项任务,更好的服务群众。认真完成领导布置的各项任务,使工作落到实处,方便更多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 篇二:救灾工作总结救灾工作总结 XX 年救灾工作总结 一、今年来的工作情况 1、救灾救济及时有效 今年以来,全市辖区相继发生了旱灾、风雹灾和暴雨袭击,使辖区内 83 个村委会 58300 人受灾,农经作物受灾面积 7834公顷,成灾面积

7、2851 公顷,房屋损坏 2531 间,直接经济损失 4584 万元,救灾工作总结。灾情发生后,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亲自到第一线指挥救灾,查灾报灾,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解决灾民的实际问题。市政府年内安排市级救灾资金 33 万元,下拨上级救灾资金 270 万元,帮助受灾村民恢复生产,救济群众生活。购置棉被 2220 床,大米 13吨,衣服 540 套用于灾民困难群众救济,安排临时救济困难户 24 户万元。国庆中秋节慰问受灾户 224 户,开支44800 元。 2、地质灾害搬迁工作有序展开去年的洪灾,导致大曼咪、纳回帕、勐波、帕当、八家寨、小黑箐、香烟箐、巴洒一队、吕相村需要搬迁。根据州发改局通知,

8、其中的大曼咪、纳回帕、勐波、帕当、小黑箐、香烟箐、巴洒一队七个村组列入因灾搬迁省级财政预算,今年下半年已完成因灾村寨搬迁方案,争取早日落实上级预算资金,完成搬迁建房任务。当前在州委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搬迁工作正在有序展开。特别是州委江书记多次亲临到搬迁工作任务繁重的基诺乡巴洒一队和灾情严重的大曼咪村等村组,进行指导,从选择新址、规划设计到开工建设及资金整合,都作出了重要指示,关心灾区的生产恢复和日常生活,给我市的搬迁工作以极大的鼓舞和支持。现在,巴洒一队于 6 月 23 日开工建房,60 幢已完成二层楼板浇灌,如果建房资金有保证,可在年底前完成土建部份施工,春节前后可搬迁入

9、住。除建房费用外,巴洒一队搬迁工作已投入经费 400 多万元,经费主要来自乡上垫支一期平整费用,民政救灾专项资金,国土业务专项费用等。我市对因灾地质灾害搬迁工作极为重视,市政府及时成立了因灾地质灾害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领导各分管一个搬迁村寨,对搬迁工作进行指导和掌控,保证搬迁工作的运行。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进行调研,组织规划设计,安排施工,进行经费整合,解决搬迁工作的实际问题。针对搬迁工作进展缓慢的问题,市委陈书记带领有关部门从今年 5 月份开始用近两个月的时间,深入到每个搬迁村寨进行调研,现场办公,对搬迁工作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对进展缓慢、规划设计不尽合理的提出了严肃批评并限

10、期纠正,要求各单位负责人签定责任书,不但要求保证工程质量,还要求预防次生灾害的发生,确保灾区群众的生命安全。除巴洒一队(78 户需要搬迁)外,大曼咪村需要搬迁 44 户,现已完成新址平整、规划设计,正在进行挡土墙工程施工,等关门节后可动工建房,现已投入资金 150 多万元,主要用于规划设计、平整新址和挡土墙工程。小黑箐村需搬迁 45 户,已完成平整新址,规划设计通过评审,下个月可开工建设。勐波村 48 户,已搬迁36 户,有 12 户待搬迁。纳回帕需要搬迁 98 户,已选好新址,正在进行规划设计。帕当、香烟箐和八家寨两个村的搬迁新址正在落实当中。主要问题是土地置换工作复杂,涉及农场土地的,需要

11、省农垦总局批准,帕当村的选址工作面临许多复杂情况,选了两年还没有选定,现初步定在村小学,安排急需搬迁的农户,工作总结救灾工作总结 。3、考察边民生活状况,落实兴边富民资金。根据州民政局州财政局通知精神,云民保 XX37 号文件关于做好沿边定居群众补助工作的通知要求,对距边境线 1 公里以内定居群众给予补助,鼓励其从事与守土固边相关的行为。我们 3 月份同市财政局一起到两个乡镇(勐龙镇、景哈乡)进行调研,深入到边境一线,了解边民的生活生产情况,于四月二十二日下拨经费 103 万元,其中勐龙 56 万元,景哈28 万元,克木人富民兴边项目 19 万元,按照上级指示,保证距边境线一公里内的村民每户

12、1000 元,多余的资金,扩展到三公里内的困难村民,使他们感受到党和国家对边境一线村民生活的关心和重视。4、发挥农房保险在救灾工作的作用去年 8 月 28 日,根据市决定的批示,我局同保险公司签定了为期一年的农房保险协议,至今年 11 月,辖区内赔 付了 12 起火灾,6 起风雹灾 1365 户,4 起 15 户地质灾害,洪涝灾 6 起 325 户,共计房屋受损赔付 1716 户,已赔付金额万元。这项工作的开展,对我市受灾户的救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得(转 载 于: 小 龙文 档 网:救灾救助工作总结)到了农户的广泛欢迎,群众反映说,以前受了很大的灾害,只见统计灾情,不见救助款物,现在房屋受了灾

13、就可得到赔偿了,感谢政府为我们受灾群众做的好事。这也是市政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关心受灾群众生活的具体体现。通过一年来的农房保险实践,群众反映政策性农房保险对农民有五大益处:一是受灾农民能在最短时间得到救济,开始重新建家园,恢复生产,这有助于农民增强自救信心。保险查勘一结束,理赔金即可现场给付。二是保险已成为政府救助体系的重要补充手段。目前我国灾害救助有四种途径,即自救、政府救助、保险理赔和社会捐助。其中商业保险因资金来源稳定,被视为四个途径中起关键作用的一环。三是农房保险能提高农民的保险意识。通过农房保险,使农民认识到,遭灾不能靠政府单一救助,还应该借助商业保险,这也是灾难救助的国际趋势。四

14、是有效放大财政补贴效应。将财政补贴的钱用作保费,通过保险途径能数倍放大效应。五是有保险公司专业化查勘,使农房保险不论在损失评估还是理赔数额确定上,更能做到公开、公正、公平。今年 5 月 19 日,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版纳州分公司向两县一市支公司下发通知,要求今年的农房保险保费由去年的每户 5 元提高到 10 元,保险赔付最大金额由原来的 5000 元提高到 7000 元。市政府根据市民政局的请示,于 XX 年 6 月 25 日上午进行了研究,决定从今年起,政府为每户交 5 元,农户承担 5 元,同时为全市农村低保户、五保户和重灾户全额投保,继续做好农房续保工作,让这项惠民政策得以顺利延

15、续,使受灾农户的农房救助有了保障。市民政局和保险公司于 8 月28 日签定农房续保协议。二、存在问题及对策 1、救灾资金不足。近两年来,我市灾情严重,洪灾、风雹灾连续不断,造成群众粮食作物减产,冬春口粮短缺,需要投入救济资金进行救济,而上级拨的救灾资金逐年减少,不能保证救济灾民生活,需要上级给予支持。2、搬迁村寨选址难度大。由于地质灾害威协需要搬迁的村寨较多,而辖区受灾的村寨附近自身能够作宅基地的土地有限,而用其他村寨或农场的闲置土地作搬迁新址,乡镇一级协调难度较大,导致我市帕当村、香烟箐村等村寨搬迁工作受阻,而不能选好新址就不能作出可操作性的搬迁方案,从而影响整个搬迁工作有实施。请求上级出面

16、进行协调。3、搬迁村寨建房资金紧张。现有搬迁村寨建房,主要是依靠政府贴息贷款,由于多数搬迁村寨群众生产单一,一年的收入只能保证基本生活所需,出现许多村民由于收入有限无法返还贷款的现象,请上级领导和机关给予重视。三、明年工作打算 1、做好春节前后困难群众的救济工作。由于今年风雹灾严重,导致多数群众缺粮,需要在冬春期间进行救济,计划购置 30 吨大米,1000 件衣物及 1000 床被子,下发到各乡镇,使困难群众度过难关。2、继续做好农房保险工作。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受灾群众从农房保险中得到了好处,受到群众的好评,认为政府为受灾群众办了一件好事。计划明年的农房保险由政府全额为农房投保,每户 10 元,计54 万元。3、抓紧做好乡镇及行政村的重特大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及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根据上级要求,认真做好预案的补充和完善,每个行政村都要有可操作性科学的应急预案,并按上级要求,对灾害信息员进行培训,努力做好灾害的统计和报告,为上级决策提供有力的保障。篇三:防汛救灾工作总结自 22 日凌晨 2 点以来,我区经历了史上百年一遇的强降雨过程,长时间的不间断降雨导致农村农田大面积被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