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居保护情况调查报告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765716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故居保护情况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故居保护情况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故居保护情况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故居保护情况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故居保护情况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故居保护情况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故居保护情况调查报告(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故居保护情况调查报告故居保护情况调查报告篇一:有关历史和文化古迹保护的调查报告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论文) 题 目_关于历史和文化古迹保护的调查活动 学 院_ 班 级_ _ 姓 名_ _ _ _ 学 号_ _ _ _ 联系电话_ _ 成 绩_ _ _ _ 评阅教师签名_ _ _ _ 日期:年月 日 关于历史和文化古迹保护的调查活动 以慈溪市龙山镇虞氏旧宅为例 摘要: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而历史文物一方面能为人们展示了那个时代的生活,有其独特的意义,另一方面,也能促进人们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提升文化品位。因此,以名人故居为主的历史文化古迹

2、成为大众热衷的景点已不足为奇。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报道显示,历史文化古迹成为景点的同时也不断遭受着破坏。本次调查以慈溪市龙山镇虞氏旧宅(虞洽卿故居)为例,结合实践中对景区的观察,通过与景区工作人员的交流、访谈和问卷调查等形式,多角度地探究有关历史和文化古迹保护的问题,制定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从个人、景区和社会等方面来有效地达到保护历史和文化古迹的目的。 关键字:历史文化古迹;破坏;保护;解决方案 一、调查的背景和目的 (一)调查的背景 中国向来是个崇古的国家,所以历史和文化古迹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有特殊的感情的。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人们也更加追求精神层次的富足。逐渐地,

3、遍布全国的名胜古迹也就成了人们在外出旅行时的不二选择。而随着文化古迹所处景区客流量的增加,历史遗产遭到破坏的程度也在不断增加。近期,有关历史文化古迹遭到破坏及游客恶意行为的消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纷纷关注。面对这样的情况,除了痛心和深思以外,对历史遗产、文化古迹的破坏与保护进行深入的调查与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调查的目的在本次暑期实践的调查活动中,我小组以浙江省慈溪市龙山镇虞氏旧宅为例,以历史和文化古迹的破坏因素为主要出发点,通过调查与研究,了解群众心目中对于景区现状的看法,景区所属单位的态度,在原有的保护措施上增加新的解决方案,帮助景区更好地对历史遗产、文化古迹进行保护。除了制定相对有

4、效的解决措施,调查活动的过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人们保护历史和文化古迹的意识,有助于景区所属单位多角度地加大对古迹的保护力度,让历史遗产和文化古迹能在社会各界更好的保护下,以更好更完整的姿态,向人们展示它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发挥其价值和真正效用。 二、调查的内容与方法 (一)调查的内容 以浙江省慈溪市龙山镇虞氏旧宅为例,本次的调查内容分为以下四方面:普通群众对于文化古迹保护的认识、群众对待历史遗产和文化古迹保护的态度、自然灾害对于景区的影响、景区所属单位的保护措施。根据搜集得到的以上四方面信息和相关资料的查阅,针对以虞氏旧宅为代表的历史遗产、文化古迹,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从而有效地对其进

5、行保护。 (二)调查的方法 在本次的调查活动中,我们主要采取了实地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 问调查法等。在进行调查活动之前,我们先搜集了有关虞氏旧宅的相关历史资料,以普通群众和景区的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制定了两份问卷。普通群众版问卷共设置了 15 道题,分为12 道单选题和 3 道多选题。景区工作人员版问卷共设置了15 道题,分为 12 道单选题、2 道多选题和 1 道填空题。 在实地观察了虞氏旧宅后,我们分别向普通群众(游客、附近的居民)和景区工作人员分发了调查问卷。但在分发问卷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即不同的人群存在文化程度差异较大的情况。比如在向附近的村民发放问卷时,有一部分人根本不识

6、字,或者有些人不能很清楚地理解问题的指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变更了原来的调查方法,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通过近似于采访的方式完成的。此次调查共计发放问卷 220 份,有效回收达 192 份,回收率达%。 在实地观察和问卷调查后,我们针对调查过程中出现的真实情况,讨论分析后又提出了 6 个关于虞氏旧宅保护方面的问题,向景区的工作人员进行实地采访,以提高本次调查的可靠性。 三、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一)普通群众对于文化古迹保护的认识 1、普通群众的年龄分布 1-1 调查对象的年龄分布图为了确保数据的可靠性,调查的对象各个年龄段都有分布。如上图所示,十六岁以下占据了,十七到三十岁占,三十一到五十岁占五十岁

7、以上占据了。考虑到地域的影响,我们分发问卷的地点也不一样。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看到,青年与中年人群占了调查对象中的很大一部分,这符合我们的预期。因为从大体情况来看,会选择以历史文化古迹作为旅行地点的人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两个年龄段内的。同时,这些年龄段的人更能把握问题的实质与指向,他们提供的信息,也更能代表广大群众,使本次调查活动更能反应真实情况。 2、普通群众眼中的现状 篇二:有关历史和文化古迹保护的调查报告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 题 学 班 姓目_关于历史和文化古迹保护的调查活动 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级 15 测控一班 名杨登云 李成龙 蔡松柏 田晗 曹禹 关于历史和文化古迹保护的调查活动

8、摘要: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而历史文物一方面能为人们展示了那个时代的生活,有其独特的意义,另一方面,也能促进人们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提升文化品位。因此,以名人故居为主的历史文化古迹成为大众热衷的景点已不足为奇。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报道显示,历史文化古迹成为景点的同时也不断遭受着破坏。本次调查以慈溪市龙山镇虞氏旧宅(虞洽卿故居)为例,结合实践中对景区的观察,通过与景区工作人员的交流、访谈和问卷调查等形式,多角度地探究有关历史和文化古迹保护的问题,制定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从个人、景区和社会等方面来有效地达到保护历史和文化古迹的目的。 关键字:历史

9、文化古迹;破坏;保护;解决方案 一、调查的背景和目的 (一)调查的背景 中国向来是个崇古的国家,所以历史和文化古迹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有特殊的感情的。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人们也更加追求精神层次的富足。逐渐地,遍布全国的名胜古迹也就成了人们在外出旅行时的不二选择。而随着文化古迹所处景区客流量的增加,历史遗产遭到破坏的程度也在不断增加。近期,有关历史文化古迹遭到破坏及游客恶意行为的消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纷纷关注。面对这样的情况,除了痛心和深思以外,对历史遗产、文化古迹的破坏与保护进行深入的调查与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调查的目的 在本次暑期实践的调查活动中,我小组以浙

10、江省慈溪市龙山镇虞氏旧宅为例,以历史和文化古迹的破坏因素为主要出发点,通过调查与研究,了解群众心目中对于景区现状的看法,景区所 属单位的态度,在原有的保护措施上增加新的解决方案,帮助景区更好地对历史遗产、文化古迹进行保护。除了制定相对有效的解决措施,调查活动的过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人们保护历史和文化古迹的意识,有助于景区所属单位多角度地加大对古迹的保护力度,让历史遗产和文化古迹能在社会各界更好的保护下,以更好更完整的姿态,向人们展示它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发挥其价值和真正效用。二、调查的内容与方法 (一)调查的内容 以慈溪市龙山镇虞氏旧宅为例,本次的调查内容分为以下四方面:普通群众对于文化

11、古迹保护的认识、群众对待历史遗产和文化古迹保护的态度、自然灾害对于景区的影响、景区所属单位的保护措施。根据搜集得到的以上四方面信息和相关资料的查阅,针对以虞氏旧宅为代表的历史遗产、文化古迹,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从而有效地对其进行保护。 (二)调查的方法 在本次的调查活动中,我们主要采取了实地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等。 在进行调查活动之前,我们先搜集了有关虞氏旧宅的相关历史资料,以普通群众和景区的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制定了两份问卷。普通群众版问卷共设置了 15 道题,分为12 道单选题和 3 道多选题。景区工作人员版问卷共设置了15 道题,分为 12 道单选题、2 道多选题和 1 道填

12、空题。 在实地观察了虞氏旧宅后,我们分别向普通群众(游客、附近的居民)和景区工作人员分发了调查问卷。但在分发问卷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即不同的人群存在文化程度差异较大的情况。比如在向附近的村民发放问卷时,有一部分人根本不识字,或者有些人不能很清楚地理解问题的指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变更了原来的调查方法,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通过近似于采访的方式完成的。此次调查共计发放问卷 220 份,有效回收达 192 份,回收率达%。 在实地观察和问卷调查后,我们针对调查过程中出现的真实情况,讨论分析后又提出了 6 个关于虞氏旧宅保护方面的问题,向景区的工作人员进行实地采访,以提高本次调查的可靠性。 三、

13、调查的结果与分析(一)普通群众对于文化古迹保护的认识 1、普通群众的年龄分布 1-1 调查对象的年龄分布图为了确保数据的可靠性,调查的对象各个年龄段都有分布。如上图所示,十六岁以下占据了,十七到三十岁占,三十一到五十岁占五十岁以上占据了。考虑到地域的影响,我们分发问卷的地点也不一样。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看到,青年与中年人群占了调查对象中的很大一部分,这符合我们的预期。因为从大体情况来看,会选择以历史文化古迹作为旅行地点的人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两个年龄段内的。同时,这些年龄段的人更能把握问题的实质与指向,他们提供的信息,也更能代表广大群众,使本次调查活动更能反应真实情况。 2、普通群众眼中的现状 1-2

14、 普通群众对当前景区保护状况的满意程度 通过数据的整理研究,普通群众对当前景区保护状况非常满意的占%,比较满意的占%,一般的占%,不满意的占%。以上数据,结合我们了解到的普通群众认为的目前虞氏旧宅的保护程度,我们发现,在人们眼中,当前的保护还是存在不足的。一方面,可能是景区所属单位的正常保护不足,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所造成的。当然,自然灾害或者一些不可避免的因素,也是使虞氏旧宅遭到破坏的一部分原因。总的来看,对虞氏旧宅的保护有待提高。 (二)群众对待历史遗产和文化古迹保护的态度 1、对不文明行为的态度 1-3 普通群众发现其他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时所采取的行动 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是使

15、历史遗产、文化古迹遭到破坏的很大一部分原因。从上图可知,在所有的调查对象中,发现其他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时,有%的人会上前劝说阻止,%的人会选择向有关部门举报投诉,剩余%的人会选择无视。 调查显示,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具有责任感和保护公共财产的意识的,这是值得每个人学习 篇三:历史保护街区保护现状调研报告历史保护街区保护现状调研报告 武昌昙华林街区及历史建筑保护的探讨 调研对象: 江汉路近现代历史建筑群调研时间:XX年 2 月 教学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土建学院 专业班级:建筑学 0902学生姓名: 马思雨 学生学号:0120906220222 摘要: 拥有 1700 多年历史的昙华林,坐落于武昌古城的

16、东北部,地处城墙内的花园山北麓和螃蟹甲之间,随两山并行成东西走向。 昙花林在过去的 1700 年中,逐渐发展成了大武汉记忆,历史名城之根。武古老的城墙、别致的江夏名居、歌特式的基督教堂、希腊神庙式的圣诞堂古韵遗风里珍藏着大武汉的城市文脉。 本文通过对昙华林的书面资料的搜集,实地的调研分析和引申到对整个历史建筑的保护的相应措施的探究。总结出历史保护街区建筑保护的现状和现今中国对古建筑保护中还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改善和提高的地方。并在一系列的分析中提出自己对于城市历史环境保护的意见。 关键词: 历史街区 保护重建 昙华林 城市文化 城市环境 历史价值 正文: 一, 读书报告部分 中国是一个历史文化很悠久的城市,虽然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的城市建设也如雨后出笋一般,在这样的发展状态下,新的城市规划,新的建筑与新的街道建设,更加向西方化的方向去发展。而中国本身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都,大量的古代建筑遗留就成了很大的问题。现在的中国,随着城市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大量的城市失去自己本身的特色而逐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