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人的心得体会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765704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救人的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救人的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救人的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救人的心得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救人的心得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救人的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救人的心得体会(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救人的心得体会救人的心得体会篇一:学习李建军舍己救人的光荣事迹心得体会 - 副本 - 副本 - 副本学习李建军舍己救人的光荣事迹心得体会 11 月 26 日我校按照县委县政府的下达的通知,开展了向李建军同志学习的活动。在这次学习活动中,秦校长带领我们认真学习了李建军同志的英雄事迹。通过聆听李建军同志的感人事迹,我的内心汹涌澎湃、感动万分。 李建军同志,男,汉族,党员,1982 年 10 月出生于红河镇周家成官村,生前系日报社分社首席记者、记者部主任。XX 年 10 月 20 日晚,冷风瑟瑟,气温到了 10以下。23 时 50 分左右,告别朋友步行回家的李建军走到濠景海岸西门附近时,突然听到一女

2、子叫喊声,他循声望去,只见一女子坐在景观桥中间要往下跳。当他跑过去时,那女子已从桥上跳到水里了。李建军见势,一边甩下上衣,一边跳入水中救人。他冲上前往救人,因为李建军水性不是很好,不幸遇难。看到这个新闻,很感动,也很敬佩。在当今社会,各人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也是娇生惯养,但是看到旁人有难,他们却没有丝毫犹豫,一心只想着救人,这类精力其实太值患上我们学习了! 舍己救人,是中华传统美德。对于我国的民主社会主义精力文明设置装备摆设有着重要孝敬。同时唤醒了那一些麻痹的神州人。为当代大学生树立了榜样,是当代大学学生学习的方针,起劲的方向。都说“80 后,90 后”是自私的,正是这一次次的行动告诉社会

3、。我们 “80 后”孩子表现出来的坚忍、自强、互助的精力,并不如以往任何一代减色。 在这世风日下的人情冷漠和弥望是钱的道德沦丧中,无论有多少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总还是有很多人,循着人类善良的本性而活。 这件事虽然已过去一段时间了,但此次以“向全县舍己救人英雄学习”为主题的光荣事迹学习,李建军的勇敢时刻鼓舞感动激起了我心中许多共识经过学习与讨论,我体会颇多,现简要归纳综合如次: 一、时刻保持公理感,做一名合格的公民 李建军献出了年仅 28 岁的生命,从价值观上来说,国度和社会为造就一名大学生所花费的时间和金钱远跨越在这名年轻女子身上花的,其行为似乎有些草率我想说的是,我们必须弄清楚一点:他们为何而

4、 掉去本身的人命?答案只有一个为了救人司马迁曾经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岳,或轻于鸿毛”一名新闻工作者如此“重于泰岳”似的牺牲方式,我们为何还要去怀疑它是否值当呢?更何况县委、县政府授予“全县舍己为人优秀新闻工作者”声誉称呼,招呼全国开展深切学习、宣扬和宏扬他们的先进较重要的事和崇高精神的勾当,就是对他舍己为人行为的最大肯定!他在救人之前肯定没想过本身会因此而掉去生命,看到有人落水,首先想到的是救人,而不是为保住人命而坐视无论,这是他们强烈公理感和社会责任心的体现,是值得每一位学习的 。现代社会物欲横流,人们更加关注本身的方方面面,对与本身无干的事物漠不关心与勇敢救人的英雄形成鲜明的对比。

5、我们年青一代作为故国将处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学习他们勇于牺牲本身的精神,时刻保持公理感,这样才是一名合格的公民。二、舍己为人、见义勇为本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匡扶正义、见义勇为本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多少年来,是激励人们与邪恶作斗争的精神支柱。但在社会转型的前提下,传统的社会习惯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变,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极大变化,社会道德水准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滑坡,抱着“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看客心理。这些都是社会失范的表现。 见义勇为, 辞海中解释为看到合乎正义的事便勇敢地去做。最早出现于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广义上说一般的好人好事、互助行为也属于见义勇为,应当倡导,而

6、如何才能在全社会有效地形成见义勇为氛围更是我们应面对的问题。见义勇为是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正义不是自然而然地降临到我们的生活中的,它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竭力维护。社会是一个联合体,只有相互搀扶,相互为善,世界才可以变成一个美好的人间。李建军为我们树立了典范。 三、让感恩常驻心灵港湾 俗语道:“人间处处有真情” ,我们要信赖真情的存在,常怀一颗感恩的心,人生之路说长不久,说短不短,我们在欣赏沿途风景的同 时要感谢为我们创造风景的人,没有他们,没有风景,人生之路将枯燥无生气,甚至无心义让感恩常驻心灵港湾,人生会多许多温馨和打动新闻工作者李建军给我们上了极具意义的一课

7、,他的壮举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好人一生平安” ,老天会保佑这个救人英雄的,逝去的英雄,一路走好!首先从道德角度来看是值得提倡的。舍己救人。是中华传统美德。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贡献,同时唤醒了那些麻木的中国人。为当代大学生树立了榜样,是我们学习的目标,努力的方向(精神方面) 。都说 80 后是自私的,正是这一次次的行动告诉社会,我们 80后是可以担负起祖国建设的重任的。 从哲学角度来看,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李建军救人就是对社会的贡献。他实现了自己的价值,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他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科学发展的含义。 从人性的角度来说。人分为两种,一种是经济人,

8、一种是社会人。经济人认为人是为了金钱而活着,做事前考虑经济利益。社会人更注重人的社会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理应坚持后者。所以他们救人时体现了人的社会性。值得提倡。我所提倡的是他们的精神,我不鼓励人们都做一些自己做不到的事,头脑发热不考虑后果也是当代青年人的的特点。我想在紧急时刻的冷静才是最重要的。我得出的结论,当代青年人有理想、有抱负、有热心、有社会责任感、有使命感但社会经验不足,做事不动脑。 见义勇为是当前社会经久不衰的话题。现实中既有象李建军似的英雄给人们带来的感动,又有“英雄流血又流泪”事件给人们带来的心痛,还有未成年人盲目见义勇为而献身使人们感动和心痛的同时开

9、始的反思。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研究所所长周孝正表示:“80 后 、 90 后是有个性、有想法的一代,可以为国争光,勇夺奥运冠军;可以在抗震救灾、奥运、国庆盛典、世博会中身体力行,展现志愿者风采;也可以结梯救人,英勇献身。 ”对于本则新闻来说,尽管人们依然会质疑 80 后 救人方式的科学性和生命价值的对等性,但是,在笔者看来,这并不能否定见义勇为作为一个时代命题的价值和意义。学者尼尔?麦考密克指出:“制度道德有两个范畴:一方面,它必须尽可能地适应所设想的文明社会的实际的法律制度和政治。另一方面,就符合这一适应的要求而言,它应当可能紧密地接近我们的背景政治道德的理想。 ”才能发挥出鼓励公民进行见义

10、勇为的积极性,才能促进公民道德建设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李建军事迹充分体现了中国青年人的传统美德,李建军是当前正在深入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中值得党员和群众学习的好典型。党员中有好榜样,群众中有好典型,平凡人身上也有闪光点。一个党员就是群众中的“一面旗” ,一个典型就是党员心中的“一面镜”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广大党员都要向李建军学习,做到平常时间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冲得出来,危难时刻能豁得出来,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李建军舍己救人的感人事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了当代青年英勇无畏、无私奉献的优秀品格。在人民群众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紧急关头,他不顾个人安危,舍己救人,用

11、行动书写了人生的壮丽篇章。李建军不仅是新闻工作者的先进代表,更是广大人民群众学习的楷模。 我们广大教师要以颜李建军为榜样,学习他积极向上、勤奋工作的优秀品质,学习他团结友善、乐于助人的高尚风格,学习他高尚师德和奉献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愤图强,勤奋工作,积极进取,以高尚的情操引导我们全面发展,做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工作者。 作为人们教师的我,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我,决心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要以他为榜样,学习他站在时代前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崇高思想;学习他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师德。我要以培育优秀人才为己任,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以良好的

12、大局意识、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超的教学技能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为职业教育做出积极的贡献,为基础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和才智 篇二:多杰宽心得体会观看多杰宽的英雄事迹心得体会 祁西全 今天,为深入学习弘扬多杰宽同学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组织老师认真观看了关于多杰宽同学英勇事迹的视频新闻。多杰宽同学英勇救人的事迹感人至深 。他见义勇为、无私奉献的精神,集中展现了海南人民的精神风貌,不愧为时代的英雄,不愧为我们学习的楷模。 9 月 15 日,青海藏族小伙多杰宽在湖北省潜江市江汉区,勇救落水女孩而献出了 17 岁的年轻生命,在湖北潜江谱写了一曲民族团

13、结的大爱之歌。 15 日,是一个令江汉石油高级技工学校全体师生万分悲痛、深深铭记的特殊日子。这一天,来自青海的藏族小伙子多杰宽用舍生救人的壮举,唱响了新一代青年的英雄赞歌,用年轻的生命、无言的行动,展现了当代青年无私利他的精神风貌。 多杰宽同学是江汉石油高级技工学校 XX 级石油一班学生,出生于 1996 年 6 月 11 日,是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人。9 月 15 日中午,多杰宽和同校的王海煜、张文玉、杜银国、仁增冷周、徐梦媱、陈聪洁等 6 名同学午饭后相约前往江汉油田附近的红旗码头游玩。周末外出聚会,年轻的心充满欢乐,却没想到天有不测风云。在红旗码头,王海煜和徐梦媱想亲近一下水,就脱掉鞋子

14、坐在岸边将脚放入水中,两人在站起来时,不慎滑入江水中。看似平静的汉江水,此刻变得面目异常狰狞,似乎要吞噬两个无助的生命。两人拼命挣扎,情况万分危急。就在这生死攸关的紧急时刻,离他们最近的多杰宽顾不上考虑,纵身一跃,第一个跳进江中救援,其他同学也先后下水,分别向困在江水中的学生施以援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两名落水的同学终于脱离险境得救。当惊魂未定的大家发现多杰宽不见了时,他已经因体力不支沉入江中,献出了年仅 17岁的生命。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位藏族小伙勇敢跳入河水勇救汉族女孩。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让这位从来不会游泳的多杰宽能将生命抛 之脑后?其实,这是青海这片土地赋予多杰宽的博大胸怀。这是人性的光辉,在生死时刻的展现,这是民族团结的强大力量。多杰宽同学,他见义勇为、无私奉献的精神,集中展现了当代学生的精神风貌,不愧为时代的英雄,不愧为我们学习的楷模。我们要学习多杰宽同学的这种舍己救人的大无畏精神,学习他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付出精神,学会关心他人,学会感恩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