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非小事的心得体会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754155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小衔接非小事的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幼小衔接非小事的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幼小衔接非小事的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幼小衔接非小事的心得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幼小衔接非小事的心得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小衔接非小事的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小衔接非小事的心得体会(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小衔接非小事的心得体会幼小衔接非小事的心得体会 篇一:一年级语文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一年级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赵 俊 转眼间孩子们进入小学生活已快一学期了,从刚入学 时找不到教室,对铃声不知所做到现在的听到铃声,进入 教室做好课前准备。学生们的变化很大,也说明他们已经 变成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了。 记得开学第一天家长们把孩子送进教室,依依不舍的 离开。而孩子们呆呆的坐在座位上,面对着陌生的环境, 严肃的老师,心里更多的是委屈,害怕。 从事低段教学已有 8 年,我觉得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 环境的适应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已经超越了知识的学习。于 是这半学期来,我重点从这两方面做起: 首先是环境的适应,环境分为

2、学校环境和学习环境。 在孩子入学的第一天,带着学生在学校各处转转,找到教 室的位置,厕所在哪,餐厅在哪,上体育课时的操场在哪, 需要老师帮助时老师的办公室在哪,这些是学生必须要知 道的,除此之外还有音乐教师,图书室等等。学习环境先 要从认识老师开始,知道班主任是谁,认识给自己带课的 老师。接下来是熟悉学校的作息时间表,知道每一次铃声 响起时该干什么。 其次便是学习习惯了,好的习惯伴随孩子的一生,也 能让孩子轻松愉悦的学习。刚从幼儿园升入一年级,他们 非常不适应。先从下课上厕所做起,幼儿园里厕所都在教 室旁边,学生随时可以去,但小学不行。一节课 40 分钟, 学生要认真参与学习活动。而且部分学生

3、太 贪玩,经常忘记上厕所。在每节下课时就提醒学生先 该做什么,慢慢的养成习惯。 接下来是课前准备,上课铃声响起以后,立即停止游 戏进入教室,拿出相应课程书本和学习用品摆放在课桌上, 同时在班长的带领下唱一首歌。这些在孩子刚入学时,老 师课前早到一会儿,帮助学生,提醒学生,一个月以后他 们就能做的很好。 最重要的就是课堂了,先教会孩子课前起立与老师问 好,课后和老师再见,懂得尊敬老师、爱护老师。再就是 要求他们课堂听讲,回答问题举手等等一些细节。教师可 以在课堂上相应作出要求和引导。 作业的完成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家长的配合。 家长给学生制定学习时间,老师也作出要求,学生应独立 思考并且在规

4、定时间内完成,可以在每天家长接送孩子的 时候,彼此交流,共同帮助学生。 一个学期结束以后就会发现,学习习惯好的学生在各 方面的表现都不错,成绩也很优秀。 在我所带的语文课堂中,开学第一天向学生做了自我 介绍,讲解了语文书和练习册的使用,并对作业本和笔作 出要求。后期的作业中会对书写的正确、美观的作业贴上 贴画奖励,以此鼓励学生课后认真完成作业。课堂上会对 积极思考认真听讲的同学提出表扬,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这些都是在这几年的低段教学中的一些感受,也是这 半年来一年级教学的体会,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给学生一 个美好的未来。 篇二:关于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体会 关于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体会 凌英

5、 一、为什么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小学相 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 良好的条件。 ”幼小衔接就是指由幼儿园进入到小学低年级 在教育中的连接。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根据儿童不同发展 阶段的特点而设立的、具有不同教育任务的教育结构,儿童 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了不同的教育阶段。而连续性 规律又决定了衔接存在的意义。 1教育的性质、内容不同。 幼儿园是一个保教并重非义务教育机构。幼儿以游戏 为主,教师的指导方法灵活多样,没有考试制度。而小学 教育属义务教育阶段,主导活动是根据国家统一计划、大 纲规定的各种学科文化知识的学习,教学形式以课堂教学

6、 为主,氛围严肃。有一定的家庭作业和必要的考试制度。 2作息制度及生活管理不同 幼儿园的生活节奏是宽松自由的,一日生活中游戏活 动的时间较多,生活管理不带强制性。而小学阶段的生活 节奏快速紧张,作息制度非常严格,每天上课时间较长, 纪律及行为规范带有强制性。 3环境设置不同 幼儿园环境的设置生动活泼,色 彩亮丽,有许多的活动区域,在其中有丰富的活动玩具和 材料供幼儿动手操作摆弄。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游戏及同伴 进行交往。小学的教室的环境布置相对严肃,成套的课桌 椅排列固定。学生自由选择活动的机会相对较少。 4师生关系不同 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个别接触的机会多,时间长,涉及 面广。师幼关系融洽和谐。幼儿

7、的安全感和被爱的需求都 能得到满足。小学师生接触局限在课堂之内,个别接触少, 涉及面较小。 5社会及成人对儿童的要求和期望不同 成人对小学 生的要求相对严格具体,期望值高,这给儿童造成了心理 上的压力。 6教学知识结构不同 幼儿园学习内容是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的浅显知识, 以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概括、想象、语言表达、逻辑 思维的能力等为主。小学的教育内容是系统的学科知识, 是以符号为媒介的学科知识,它的抽象水平相对较高,这 种学习内容只有当学习者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 力时才能理解和接受。 同时,小学生活对幼儿来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儿 童初入学时由于幼小衔接不当经常有生理方面,心理方面

8、, 社会适应方面,及情绪方面的不良适应表现如食欲不振, 自信心不足,学习兴趣降低,不会和谐交往,厌学等。这 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初入学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并对其 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消极影响。 因此搞好幼小衔接工作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意义重大。 它既有利于儿童入学前后的学习和发展,也为以后终身的 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当前我县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幼儿园小学化现象严重 很多幼儿园,尤其是一 些中小幼儿园和乡村幼儿园把入学准备片面的理解为认字, 做数学题,并以此作为评价幼儿园教育的指标。像小学生 一样写作业、背诵课文。由于教学内容背离幼儿的年龄特 点,幼儿不能或不甚理解。使孩

9、子体会不到学习 的乐趣。这不但不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极 大的挫伤了幼儿学习的兴趣。这不仅影响幼儿上小学,甚 至影响他们今后对学习的不良情绪。 2幼小衔接的片面性 幼小衔接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全面 性,不应仅偏向某一方面。目前的幼小衔接工作中偏重智 力的倾向比较严重。近年来,有些幼儿园对幼儿智力因素 极为重视。这些幼儿园教育中有时忽视了儿童倾听、表达 等各种能力的提高, 忽视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 学习能力,忽视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 承受能力等。这样使幼儿缺乏美好的情感和良好的行为习 惯,对学校的规矩和课堂常规缺乏了解。另外如握笔姿势 和坐姿不当等不良

10、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也将影响日后儿 童的有效学习。 3幼小衔接的单向性 不少幼儿园把幼小衔接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做,积极 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无论是在教学要求、内容、 方法还是作息时间方面都主动向小学靠拢。但小学却无动 于衷,很少考虑初入学儿童的特点,有的小学甚至给幼儿 入学设置各种台阶,形成衔接上的一边倒,形成衔接工作 的单向性。幼小衔接既不是幼儿园小学化,也不是小学幼 儿园化,双向准备才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有效途径。 4幼小衔接的突击性 衔接工作是一场持久战。其实,衔接工作在幼儿一入 园就开始了,整个幼儿教育时期都要为儿童小学和今后的 成长做好最基本的全面的素质准备。而在大班,是要侧重

11、 做好儿童入小学的特殊准备,如通过游戏和绘画等活动培 养儿童写字所需的基本功,熟悉田字格等。但大多数幼儿 园在儿童将要入学的前半年才做衔接工作, 在大班对幼儿 进行相应的突击训练,这些做法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在儿 童 3、4 岁刚入园时就加以逐步的培养其自理能力、交往能 力、规则意识等和正确的姿势、良好的习惯等。如果在最 后时期才进行强化训练,急于求成,会使儿童在生理、心 理各方面压力骤然加大,难以适应,不但教育效果不佳, 而且还使儿童对小学和未来的学习产生畏惧情绪。幼小衔 接是长期的工作。 5入学准备的表面性。 不少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 只停留在表面上。在幼儿园大班,在大班末期按小学教学 方式

12、上课,改变一下课桌的摆放形式,延长课时,或带幼 儿去参观小学,请小学生回园介绍学习生活等。而儿童的 适应能力,有意注意的持久性,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自制力等常常被忽略了。这些对解决幼小衔接问题来说是 远远不够的. 三,针对问题,明确思路 1.遵循儿童发展的特点,明确衔接任务 儿童的发展 既是阶段性的,又是连续性的,学前儿童和小学生确有不 同阶段的特点,但是一个孩子决不可能在跨入小学的那一 天,突然失去幼儿的特点。为适应儿童在此时的身心发展 特点和规律,促进其健康成长,幼儿园要创设适合儿童发 展的教育,即不能一味地要求儿童适应小学生活,而要强 调让教育适应儿童的发展。用科学的方法启迪和开发儿

13、童 的智力,培养儿童健康的体质、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怕困 难的进取精神、不依赖他人的独立创新意识、主动积极的 求知欲望和活泼开朗的性格等。 2.依据衔接工作的规律,突出衔接原则 (1)、双向性原则 双向性是指小学和幼儿园相互衔接,园领导和老师要 设法与小学沟通,既要保持幼儿园的独立性、特殊性,又 努力使其与小学保持连续性,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创造最大 的可能性。 (2)、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是指衔接的内容要包括体、智、德、美各个方 面。入学准备是全面素质的准备,包括身体、学习和社会 性适应等方面。教师和家长最关心的是儿童的学习,最苦 恼的是他们的社 会适应性能力,而儿童的身体素质和社会适应性能力 对学

14、习又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幼小衔接应是全面的衔接。 (3)、渐进性原则 渐进性是指从幼儿入园之初就开始逐步做衔接工作。 儿童某方面的能力和习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要 将幼儿入学前应具备的各方面素质分解成不同层次、水平 的教育目标,划分到不同阶段的教育中去完成。衔接工作 应该儿童一入园就开始,整个幼儿教育时期,都要为儿童 入小学和今后的成长做好最基本的全面的素质准备。在学 前的最后一年,侧重做好儿童入小学的特殊准备,如通过 游戏和绘画等活动培养儿童写字所需要的基本功,熟悉田 字格、四线格等。 3.从实际出发,找准衔接点 由于儿童所处的区域不同(如县城和农村),所受学前 教育时间长短和程度不同(

15、有的只接受了学前一年教育,有 的接受了学前三年教育),因此他们入学前所具备的知识、 能力和各方面的发展水平不同,因此必须依据上述条件来 确定衔接的重点,以点带面,推动衔接工作的全面发展。 要把提高儿童的适应能力做为衔接的焦点。应从发展和提 高儿童自身的内部适应能力入手,解决衔接问题。在课程 设置、教材配置和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上要注意以提高 儿童心理素质为目的,要加强对儿童的主动性、学习动机 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减少或缩小儿童不适应的过程, 使之较顺利地过渡到小学生活。 4.考虑外界困素对衔接的影响,重视家长工作 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因素都 对其产生影响。其中家长的作用尤

16、其不能忽视。一方面, 儿童的生活行为习惯、自理能力、身体素质、学习态度和 能力以及社会适应力等都离不开家长态度的影响。因此, 幼儿园应重视做好家长的工作,如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 学校和向家长开放幼儿园的活动等方式向家长宣传教育方 针和正确的衔接措施,帮助家长学习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使家长和幼教工作者同步对儿童进行衔接教育,保证衔接 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根据思路,调整方法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针对当前“幼小衔接” 存在的问题,我们学前班进行了“注重心理素质培养为入 学打下基础”的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我们的做法是: 一、帮助幼儿树立初步的责任意识,激发幼儿主动学 习 我们要重视从帮助孩子树立任务意识,培养孩子的责 任感入手,采取一定的方法使其将任务作为自己的一份来 完成。首先,要给幼儿立规矩,该做什么,该怎样做。利 用榜样的作用,如开展每周一评有“小能手” “我最棒” “我会干”激励幼儿完成自己的职责。在活动中让幼儿意 识到应该如何对自己、对别人、对班集体有一定的责任和 义务,从而提高幼儿参加活动的自觉性。开展游戏活动, 使幼儿认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