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家长学校授课教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754132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班家长学校授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班家长学校授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班家长学校授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班家长学校授课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班家长学校授课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班家长学校授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家长学校授课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长学校授课教案家长学校授课教案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幼儿家庭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及如何做好家庭健康教育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通过理论阐述让家长明白家庭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 通过例证与分析,让家长了解我国目前幼儿家庭健康教育的现状。3 通过教师的指导与建议,让家长能更好做好幼儿家庭健康教育。教育过程:教育过程:一导入部分一导入部分1 1 健康的含义。健康的含义。健康是人人渴求的宝贵资本与人生财富。健康(Health)一词是个古老的概念,它第一次出现在英语语系中,大约是在公元前一千年,其本义是指一般性的健全及完整,包括体格魁梧、机警、聪慧以及精神的得救。1947 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指出:

2、“健康是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 ”可见,无论是最原始的健康思想还是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定义,都在为健康注入了生理、心理等多层面之内涵。2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幼儿家庭教育的价值观倾向从总体上讲普遍存在着重智轻德的心态,并忽视对幼儿基本行为习惯、传统美德等的培养教育。如缺少严格的行为规范、过分满足物质欲,忽视自立态度及协作精神的培养等,这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及全面发展来说是不利的,应引起家庭教育的重视。家庭健康教育是学校和社会健康教育的基础。儿童青少年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健康教育。有益于健康的生活、卫生习惯是儿童在家长

3、的教育影响下,通过反复实践,持久积累而形成的。习惯一旦养成,就难以改变。世界卫生组织在 1982 年召开的“健康教育的新任务和新的工作方案”座谈会的总结中指出,实现新的改革,要求在选择重点对象上与过去有所不同,在特定的生活方式下,无论劝阻或者鼓励哪种行为,都必须把力量集中到习惯形成的最早场合,以家庭为工作重点。家庭又是儿童实现社会化的最初场所,儿童早期的社会化行为首先是在家庭中获得的。家长在满足儿童各种需要的基础上,要帮助他们感知理解他人的情感,懂得在社会生活中与人分享、合作,培养他们乐于帮人和善于助人,并在与人交往中认识自己和接纳自己。人类早期作为一类生物与其他生物平等地参与大自然中优胜劣汰

4、的竞争,农业经济时代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充满自然物质的空间里,工业经济时代人类开始生活在人工的物质环境中,逐渐脱离了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在当今生存环境越来越舒适的知识经济时代,生存空间渐渐异化,人们几乎用不着让自身被动地去适应自然条件,而为此付出的代价却是身心素质的弱化。因此,人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了解如何保持和促进身心健康,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健康教育。二现阶段,我国的家庭幼儿的教育主要存在以下缺点。二现阶段,我国的家庭幼儿的教育主要存在以下缺点。1 幼儿家长重智轻德的心态比较普遍幼儿家长重智轻德的心态比较普遍 在对幼儿培养上,不少家长片面重视智力发展,忽视品德、性格教育如果老师夸幼儿脑子聪明,智

5、力好,家长满心欢喜;如果反映孩 子品行上的缺点,就不屑一听,厌烦,甚至怀疑老师有成见。重智轻德是相当多父母的一种心态。而且随着孩子入学,这种倾向会更严重。当今中小学家长有意识的家庭教育重点往往放在对子女学习活动的管理上,用功 第一,成绩第一,已成为家长的一种教育价值取向。以孩子是否考上大学,来判定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失败,成为许多家长的教育信条。幼儿家长重智轻德的价值观倾向,有其心理的和社会的原因。阿勃勒等认为, “在既不能决定又不能预见 子女职业命运的社会里,双亲在其子女的教育上关心的焦点必然首先指向社会所期望的一般能力方面,而这种 能力又主要被视为可以用学业成就来测定” 。这可以说是家长教养心

6、态的一种社会背景,也是现在以应试、分 数作为录取标准的升学制度的反馈。我们认为,重视智育、崇尚智慧、希望孩子受高等教育是社会进步的一种 表现。但是,如果出于急功近利,仅仅重视孩子的分数,忽视其个性和品德发展是难以造就真正人材的。许多 事实表明,有些人既使考上了大学,如果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优秀品质,也难以避免精神的危机和动摇 。 2 本应作为家庭教养重点的基本行为习惯培养受到忽视本应作为家庭教养重点的基本行为习惯培养受到忽视 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但教育的内容、重点和方式方法则有所区虽。婴幼儿时期,家庭负有教育机构所无法替代的重大使命,其中之一就是结合日常生活培养幼儿良好的生

7、活习惯、卫生习惯以及各 种行为习惯,这是婴幼儿家庭教养的重要任务。但是现在的情况却倒了过来,幼儿教师虽强调这个问题,但不 少幼儿家长却不太重视。他们认为吃饭、穿衣、洗手、大小便都是小事,孩子日后总要会的,因而很少注意培 养。这里主要还是观念、价值观问题。首先,家长没有认识到婴幼儿这个阶段,孩子本身具有学习做事的主动 性、可塑性,如果不顺其心理加以培养,自然养成其依赖性。其次,家长对婴幼儿习惯的价值认识不足。婴幼儿时期为个体生活行为开始的阶段,也是各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幼儿的可塑性和模仿性很大,容易接受成人的行为指导,如果错过这个时期,幼儿的一切变成定型,良好的习惯不但不容易养成,已养成的

8、坏习惯 ,也不容易纠正。成人应该抓住幼儿期这一培养习惯的敏感期、关键期,使良好的行为方式、行为习惯先入为 主,以预防再教育的困难。同时,幼儿基本习惯的养成不仅有益于个体生活,也有益于社会生活和幼儿人格、 性格的发展。人类是社会化的动物,不能离开群体而生活,在一定社会里,如果人人都有良好的习惯,社会一定安祥快乐。一个人有良好习惯,别人愿意和他接近,容易获得朋友,受到悦纳,能够适应社会而圆满地生活 。另外,基本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中,对幼儿的性格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在习惯的养成过程中,幼儿必 须亲自去做,如亲自洗脸、刷牙、穿衣、饮食、自动收拾整理房间、自己上洗手间等等,同时他必须长期不断 的重复

9、与练习,无形中培养了他自动自发、自信心、独立性、忍耐性,做事井然有序的科学头脑,负责任守纪 律,爱整洁的习性,因此基本习惯的养成和幼儿的性格教育有重要的关系。在家里,父母必须抓住幼儿各阶段 的发展心理,顺应着他的能力、兴趣和需要,以培养幼儿的各种基本习惯。同时,应注意与幼儿园取得密切的 联系与合作,这样才能收到教养的最佳效果。 3 某些传统美德遭致冷遇,新的观念尚未健全某些传统美德遭致冷遇,新的观念尚未健全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家庭的物质环境、精神环境有了很大变化,人们对待生活、对待人生、对待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上的道德价值观也随之有了变化。其中有积极的变化,如竞争意识、开拓精神等,也有一些消极

10、倾 向,如一些传统的优良品德、基础文明遭致冷遇,新的伦理观念、行为准则尚未健全。幼儿的自立态度应该从小培养,父母不仅要结合其年龄,培养初步生活自理能力,还要提供机会使孩子对 适合他的年龄和理解力的事情做出判断和选择。从而使他有某种选择权和决定权。只有通过大量的机会让孩子 作出选择或决定,才能使他们从大量的行为结果的反馈中认识自己的决定是否正确。只有当儿童真正地对自己 作出的决定负责任,他们才可能变得有责任心。如果孩子在幼儿时期就已经能够对一些小事情有自己的看法, 能作出决定,将来在决定大问题上很有可能具有远见卓识和创造性,这也是未来社会越来越期待的性格特征。 三家长应如何做好家庭健康教育三家长

11、应如何做好家庭健康教育 (一)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一)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1 1 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家庭教育要从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开始,加强与孩子的感情交流,建立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了解孩子的性格、兴趣、爱好和交往的朋友。尊重孩子在家庭中的作用,在家庭中有他发表意见的一席之地,建设民主化家庭。其次,要为孩子提供一个理想的固定的学习场所,有必备的图书资料和先进的科技手段(如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容易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和积极向上的学习需要。其发现、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得

12、到较好的发展。2 2 重视家长的榜样作用,言传身教,潜移默化重视家长的榜样作用,言传身教,潜移默化 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是深刻的。其对待人生、事业、生活以及对待他人的态度让孩子潜移默化地从中获得不同于他人的经验,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发展待人处世的能力等。可见,父母的文化品位、道德素养、个性品质和兴趣爱好等是塑造子女人格和灵魂的关键性因素。3 3 注重基本生活能力的培养注重基本生活能力的培养所谓基本的生活能力是指生活自理能力、从事家务活的能力、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以及与人相处的能力等,它是家庭教育中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孩子的思想道德、自信心和责任心、意志品质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素质的综

13、合建设和体现。生活能力强的孩子必然会有丰富的情感、善解人意、心胸豁达、吃苦耐劳、富有责任心和自信自强的优良品质。4 4、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孩子潜能、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孩子潜能 一个孩子成绩的好坏,一是取决于聪明才智和学习能力的强弱(智力因素);二是取决于学习的动机、兴趣、情绪、毅力以及良好的个性(非智力因素)。从许多成功人士的经历中可以发现,天才之所以成为天才,并不是由于他们与生俱来的天赋所致,而是他们在幼年时期的兴趣和热情幼芽没有被泯灭,并得以细心培育的结果。当孩子专心致志投入到某项喜爱的活动时,内心充满了某种“成就感”,感受到成功和喜悦时,家长就应该对孩子们进行热情鼓励并尽

14、可能提供优越的条件。长此以往,孩子能不断的在探索中激发潜能,提高才干。(二)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二)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从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来看,现代家庭教育的误区存在以下几种类型:1 1、严管型。、严管型。对子女期望值高,要求严,父母是“绝对权威” ,管得过多过死,管的过严过狠。其结果是孩子的精神压力大,心理情绪不安定,容易产生自卑、逆反心理,从心底里产生与父母对抗情绪。 2 2、溺爱型。、溺爱型。对孩子爱得过度、过分;爱不得法,对孩子的要求、索取有求必应,百依百顺。孩子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劳而获的环境中长大,其结果是变得自私、贪婪、懒惰、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爱心、不关心他人、不关心集体、

15、不心疼父母、不尊重他人劳动。3 3、放任型、放任型:父母误认为对孩子的教育是学校的事,只养不教,孩子成长得如何、每个时期孩子有什么变化不闻不问,放任不管,其结果是孩子进步了不能及时鼓励,令孩子没有成就感,失去继续向上的动力;孩子犯错了不能及时纠正,结果习惯成自然,越陷越深。4 4、暴力型、暴力型。父母奉行“棍棒下面出孝子”的“古训” ,认为“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就采取指责、训斥、辱骂、殴打来教育孩子,其结果是打出了奴才、懦夫、逆子、暴徒、甚至罪犯。懦夫、逆子、暴徒、甚至罪犯。5 5、无奈从众型、无奈从众型。父母虽然注重孩子的教育,但苦于无法或不得法,面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不佳、行为习惯不良、待

16、人接物不妥,无可奈何,不知所措。在无助的情况下,以从众的心理跟“风” ,模仿别的家庭送孩子学这学那,脱离孩子实际,效果不理想,孩子叫苦,家长烦心。从以上几种家庭教育误区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出,错误的家庭教育必将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作为家长,一定要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三)有的放矢的选择教育方法(三)有的放矢的选择教育方法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天下没有一模一样的孩子,在家庭教育中,只要把握住孩子的特点,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1 1、精力过剩的孩子。、精力过剩的孩子。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爱玩,爱闹,爱打架,难以管教,但他们较聪明好动,反应快,接受能力强。教育方法:首先,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他们明白自己不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这样他们容易在心理上接受教育和指导。其次,要适当放手,管教适度。管教若太严,与他们性格不对劲,就会适得其反。要给他一定自由,一定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再次,耐心教育与疏导,通过讲道理,使孩子明白自己的一些“主见”并不那么好,并不那么符合社会道德与规范,从而自愿放弃自己的“主见”,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