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备课(全套)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6753800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DOC 页数:77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备课(全套)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备课(全套)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备课(全套)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备课(全套)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备课(全套)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备课(全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备课(全套)(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计算机应用基础 全 套 教 案 年 月 日 目录 计算机基础知识.4 计算机发展历程.4 计算机系统组成.6 计算机数制表示.8 计算机外部设备.10 计算机安全.12 中英文输入.14 软件系统.16 WINDOWS 操作系统18 认识 Windows 系统 .18 文件与文件夹.21 WINDOWS 系统常用设置23 常用软件安装配置.25 Internet(因特网) 27 认识 Internet(因特网) .27 网上信息搜索.30 电子邮件 E-mail.32 网络通信、发布、存储.34 文字处理软件.36 Word 基本操作.36 Word 字符格式.39 Word 表格基本操作.4

2、1 Word 版面操作.43 Word 图文混排.45 Word 图文混排实例.47 Word 样式模板.50 电子表格软件.52 Excel 基本操作.52 Excel 单元格基本操作.54 Excel 格式化基本操作.56 Excel 计算、排序、筛选、汇总.58 Excel 图表使用.60 Excel 页面及打印设置.62 多媒体软件应用.64 多媒体知识.64 图像处理.66 音频与视频.68 PowerPoint 演示文稿软件.70 幻灯片基础知识.70 幻灯片样式母版.72 对象操作.74 动画、放映、打包.76 科目计算机应用基础授课班级授课时间 授课题目及章节、页码计算机基础知

3、识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发展历程计算机发展历程 教学目的 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 2、认识计算机的分类与特点。 3、了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教学重点 1、 计算机发展及分类; 2、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 难点 计算机发展的趋势。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讲解课时 教 学 过 程 任务一任务一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过程及趋势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过程及趋势 信息设备可以是电视、广播、移动电话等,以学生熟知的电视为例,用问题启发。例如,电 视信号的发展(从模拟到数字)、电视信号传输设备的发展(从电视基站微波接力传播到卫星传送 数字信号,从同轴电缆传输到光纤进户等),解释人是如何与信息设备、信息来源、网络等组成

4、一个封闭的系统。在这样一个系统内,人是得到何种类型的信息,每种信息传播的特点,重点讲 述人与发明的计算机如何在这个系统中作用的。 1、计算机的发展 首先,提出“什么是计算机”的问题,给学生建立计算机的定义(计算机为一种可以接受输 入、处理数据、存储数据并产生输出的装置)。 计算机是电子数字计算机的简称,是一种能自动地、高速地进行数值运算和信息处理的电子计算机是电子数字计算机的简称,是一种能自动地、高速地进行数值运算和信息处理的电子 设备。它主要由一些机械的、电子的器件组成设备。它主要由一些机械的、电子的器件组成 ,再配以适当的程序和数据,程序及数据输入后,再配以适当的程序和数据,程序及数据输入

5、后 可以自动执行,用以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可以自动执行,用以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ENIAC 产生于 1946 年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先后经历了电子管、晶 体管、集成电路、超规模集成电路四个发展阶段。 其次,归纳并补充学生回答的计算机的应用领域的答案。介绍当今世界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 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三大杠杆的支撑下的信息化社会将给人类再一次带来生产 力的飞跃发展。 发展阶段 第一代 (1946-1958 年) 第二代 (1946-1958 年) 第三代 (1946-1958 年) 第四代 (1946-1958 年) 逻辑元件电子管晶体管中小集成超大集成 主存

6、储器磁芯、磁鼓磁芯、磁鼓半导体存储器半导体存储器 辅助存储器磁鼓、磁带磁鼓、磁带、磁盘 磁鼓、磁带、磁盘 磁带、磁盘、光盘 处理方式 机器语言、汇编语 言 作业连续处理、编 译语言 实时、分时多道程 序 实时、分时处理网 络结构 运算速度(次/S) 几千-几万几万-几十万几十万-几百万几百万-百亿 主要特点 体积大、耗电大、 可靠性差、价格昂 贵、维修复杂 体积较小、重量轻、 耗电小、可靠性较 高 小型化、耗电少、 可靠性高 微型化、耗电极少、 可靠性很高 教 2、计算机的主要特点 运算速度快: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是指计算机在单位时间内执行指令的平均速度。 学 过 程 精确度高。 具有“记忆”和逻

7、辑判断能力。 程序运行自动化: 可靠性高 3、计算机的分类 按计算机规模分类: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 按计算机用途分类:通用计算机(现在大家使用的计算机) ;专用计算机(超市收银,银 行管理,加油站电脑加油机等) 4、计算机的应用 科学计算 数据处理 电子商务/电子政务。 过程控制/实时监控 计算机辅助工程 智能模拟或人工智能 网络应用 5、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巨型化:高速的、大存储容量的超大型计算机。如中国的银河系列 微型化:1971 年问世,是以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微型机又称 为个人电脑(PC) 智能化: 网络化:实现了网络多种资源共享和健在处理,提高了资源的

8、使用效率。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微型计算机的功能远远胜过以前,尽管具体的设备变化很快,但是它们的本质特征(即 冯诺依曼关于组成计算机的思想)却没有改变。 ”请同学们在学习计算机工具时重视这些特征。 并且,着重阐述当今经济时代的特点和核心是以计算机、通信和多媒体技术三大杠杆支撑的社会 信息化,自然过渡到本书的讲授重点: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即信息技术,它将围绕计算机技术 的应用而发展。 任务二任务二 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处理过程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处理过程 1、数据与信息的概念 数据:就是人们看到的景象和听到的事实。 信息:经过收集、整理和组织起来的数据,就构成了可供人们使用的信息。具体指计算机所处 理的

9、字符、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和图像等。 2、计算机处理信息基本步骤 信息输入:指将信息转换成计算机可以处理的形式输入到计算机内存储起来。 信息加工:指将输入到计算机内的信息进行转换,得到需要的结果。 信息输出:将加工完成的 0,1 代码串表示的信息转换为人们容易辨认的形式,提供给用户。 讨论讨论 1、计算机在现代化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在哪些地方? 2、信息社会应该以什么为标志?你是如何理解信息社会的? 课堂课堂 小节小节 通过本课的学习,对计算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重点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和计算机在生产生活 中的应用。 作业作业 1、 计算机有哪些特点? 2、 计算机的应用有哪些? 科目计算机应用基础授

10、课班级授课时间 授课题目及章节、页码计算机系统组成计算机系统组成 教学目的 1、认识组成微型计算机系统的主要外部部件的名称。 2、熟悉硬件和软件所包括的主要内容:硬件的主机和外设;软件的种类。 3、认识微型计算机的主板系统单元电路组成的电子器件的名称及其功能。 4、熟悉常用的外存储器设备的种类及使用特点:硬盘、闪盘、光盘及光盘驱动器等。 教学重点 1、认识微型计算机系统外部主要组成设备。 2、认识常用外存储器的种类及功能。 教学难点 计算机系统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主要技术指标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讲解课时 教 学 过 程 任务一任务一 认识微型计算机的组成认识微型计算机的组成 计算机系统

11、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硬件是计算机物理装置,看得见,摸得着 的实体。软件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运行的程序,这些程序使用的数据以及相应的文档集合。 “什么是个人计算机系统?”的问题。教师再给学生概括小结“尽管个人计算机的外观各 有不同,但其系统组成通常都包括以下的部件:计算机系统单元(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 磁盘驱动器、CD-ROM 或 DVD-ROM 驱动器或光盘刻录机、音箱、打印机等”引导学生过渡并完成下 一个活动。 任务二任务二 认识主板系统单元认识主板系统单元 展示计算机系统单元的内部结构,剖析微型计算机主板的组成结构,向学生展示 CPU、内存 储器、芯片组(南桥、北桥芯片

12、) 、总线、BIOS 芯片是什么样子的,初步认识它们的外观,并学 习系统单元电路的主要部件特点、功能与作用等知识。 教 学 过 程 任务三任务三 认识主板与外部设备的接口认识主板与外部设备的接口 计算机如何把数据通过内存储器传送到外部设备呢?(接口电路的作用) (提示:在计算机内部,数据是通过一种叫做总线的电路,从一个单元电路传输给另一个单 元电路。在这里,数据总线的一部分用来连接 RAM 和 CPU,另一部份用来连接 RAM 和各种不同的 存储设备的总线称为扩展总线。由于数据是沿着扩展总线流动的,所以它会经过电缆、扩展槽、 板卡和接口。) 什么是扩展槽?扩展槽有哪些主要类型? (提示:台式计

13、算机主板电路主要有数据传输速率为 32 位或 64 位的数据总线的 PCI 扩展槽; 专门用于传输图形显示卡高速数据传输路径的 AGP 扩展槽;用于短板卡的扩展插槽 CNR 插槽或 AMR 插槽,如图 1-4 所示,前者比后者使用更加广泛,但是市场对这两种插槽的产品支持度很少, 因此它们也只是成了主板上的摆设。) 哪种接口是用来连接外部设备的最好的接口? (提示:USB 接口是目前最好的接口类型。) 任务三任务三 内存内存 全称为内存储器,用于存放当前待处理的信息和常用信息,其容量不大,但存取迅速。有: RAM 随机存储器、ROM 只读存储器和 CACHE 高速缓存。 任务四任务四 机箱和电源

14、机箱和电源 机箱作为电脑的配件中的一部分,一般包括外壳、支架、面板上的各种开关、指示灯等。主 要作用是放置和固定各电脑配件,起到一个承托和保护的作用。 电源的作用是将交流电转换成电脑所需的直流电,以供应主机箱内系统板、硬盘及各种适配 器扩展卡待系统部件使用。 任务五任务五 计算机系统主要技术指示计算机系统主要技术指示 1、运算速度 运算速度是衡量 CPU 工作快慢的指示,一般以每秒完成多少次运算来衡量。 2、字长 字长是 CPU 一次能同时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字长主要影响计算机的精度和速度。 3、存储容量 包括内存和外存的容量。但主要指内存容量。内存容量是衡量计算机记忆能力的指标。 4、输

15、入输出数据传输速率 决定了可用的外设与外设交换数据的速度。 5、可靠性 指计算机连续无故障运行时间的长短。 6、兼容性 高档机总是低档机发展的结果。 讨论 观察一台微型计算机的外部接口,分别指出串口、并口和 USB 接口的位置。 课堂 小节 普通用户最常用的计算机是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经常与 PC、电脑、台式机、微机等名词 混用,这里的微型计算机主要指台式机。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构成微型计算机的主要部件及其 作用。 作业 1、 计算机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 2、 计算机系统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 科目计算机应用基础授课班级授课时间 授课题目及章节、页码计算机数制表示计算机数制表示 教学目的 1、

16、通过认识计算机处理数据的方法理解二进制的概念。 2、通过实例了解十进制与二进制的转换方法。 3、通过阅读 ASCII 码表了解计算机内字符的编码规则。 4、知道汉字在计算机内的存储单位及表示方法。 教学重点 1、掌握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的转换。 2、掌握字符与编码规则。 教学难点 1、数制及不同数制间数据的转换: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2、ASCII 码表的理解。 3、信息的存储单位,字与字长的区别。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讲解课时5、6 教 学 过 程 任务一任务一 了解数制了解数制 1、数制的概念 数制也称计数制,是人们利用符号来计数的科学方法,指用一组固定的符号和统一的规则来 表示数值的方法。 计数制三要素:数码,进位基数和位权。 十进制(D):基数为 10,10 个符号 0、1、2、9 为数码。逢十进一 二进制(B):基数为 2,2 个符号 1、0 为数码。逢二进一 八进制(O 或 Q):基数为 8,8 个符号 0、1、2、7 为数码。逢八进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