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卡特琳娜 (30)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56750090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2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美卡特琳娜 (30)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完美卡特琳娜 (30)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完美卡特琳娜 (30)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完美卡特琳娜 (30)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完美卡特琳娜 (30)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完美卡特琳娜 (3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美卡特琳娜 (30)(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新型教师教学特色,创新意识 心理沟通 创设问题情境 创造优质课,教学目的学习和认识创新意识对于塑造创新型教师、推行教学创新的意义和作用学习与掌握创新型教师应具有的教学特色和教学艺术,把创造性的教和创造性的学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天下足球 ,第一节 创新意识,一、创新意识的涵义: 意识:即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能动性的反映,它指能够调节、控制和驾驭各种心理活动家的过程。 创新意识:指人有目的的创立或创造新事物的精神。它是在旧事物不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情况下所产生的一种革新并扬弃旧事物的过程。,二、教师创新意识的作用和意义 创新意识

2、是创新的启动器:教师创新意识是教师渴望认识教育、热衷于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激情的体现。有激情,就有动力。就有创新活动。因此说,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创造力在教学创新活动中的出发点和起动器。 创新意识是永不枯竭的动力: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创新意识需要确立新型师生观:尊师爱生、民主平等。 如何对待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是建立和发展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对待后进生应做到: 多一点理解和尊重 多一点信任和支持 多一点表扬和鼓励 多一点温暖和体贴,好奇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培养和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问题意识,是唤起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和基础。,新型师生关系,第二节 心理沟通,一、心理沟通的意义:俗话说:

3、“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共同活动,需要教师的学生的合作、需要情感交流、教法和学法的融合。教学过程是一个统一的过程。因此教师和学生是否心心相印,至关重要。即教师与学生心理沟通是教学的起点和前提。课堂教学要深入地了解师生间的心理沟通情况,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二、心理沟通的内容,师生心理融合的沟通 智力因素的心理沟通 学生的学习活动不能顺利地开展,智力方面存在三大障碍 知识障碍 方法障碍 思维障碍 非智力因素的心理沟通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可能存在的非智力方面的障碍 动力障碍 意志障碍 行为习惯障碍,智力因素,关于认识过程本身所必须的心理因素,如感觉

4、、记忆、想像与思维等。 智力因素构成了学习活动操作系统,它承担知识的加工处理,保证认知过程的顺利进行。,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关于学习积极性方面的因素,如注意、情感、情绪与意志等。 非智力因素构成了学习活动的动力系统,对学习活动起着维持、调节、控制和强化的作用。,第三节 创设问题情境,什么是问题情境? 指问题解决者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客观情境或刺激模式。当个体在活动中遇到某种不清楚、不了解的客观事实或现象,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不能解决的情况下,就会出现问题情境。普通心理学第295页 叶奕乾等主编 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简言之,就是一种适度的疑难情境。高等教育

5、心理学讲义第131页 指出现在人的面前并使人感到不了解和无法解决的那种情况。它促使个体积极思考,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技能去寻求答案,解决问题。同上,怎么创设问题情境,设置疑问,激发兴趣 补充知识,引导学习 以情引趣,激活思维,设置疑问,激发兴趣,提问有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向学生强调要点、给学生表达机会、了解学生心理活动过程和掌握知识的反馈等多种功能。 提问要围绕教学目的、重点、难点,经过精心设计,进行有目的,有趣味、有启发性提问。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 引起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常从“疑”、“情”、“趣”三字着手。,教“天花板”一词趣闻,一位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

6、师,想用启发式提问让学生学习“天花板”这个词。他没有直接说出这个词来,而是采用了如下的设问:“同学们,你们头顶上是什么?”学生左顾右盼,异口同声地回答:“是头发。”老师又问:“头发上面呢?”头发上边是什么呢?学生困惑了,不过还好,一学生答:“是帽子。”“帽子上边呢?”全班学生莫名其妙,望着这位说帽子的学生,这位学生急了,原来他的帽子被老鼠咬了一个洞,就嗫嚅地小声说:“有一个洞。”这一来全班同学都大笑起来,弄得这位学生十分窘迫,老师也很难堪。他制止大家的哄笑,不满地说道:“难道帽子上边不是 天花板吗?”,补充知识,引导学生,引导是学习的助推器,具有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巨大力量。教学艺术中讲究的导课

7、艺术,充分说明了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方面的重要性和可能性。如阿凡提理发及“最锐利的是你的胡须”这两个故事讲述了教师是如何补充知识,从而引导学生学习的。,阿凡提理发一位教师在讲“词义”时,先向同学们讲了一个阿凡提理发的故事。从前有个人理发向来不付钱。有一天,阿凡提为了惩罚这个小人,给这个人理发时,首先问:“先生,你的眉毛要不要?”那个人回答:“要。”阿凡提刷刷几刀将这个人的眉毛剃下来,交给他。这个人很生气,但又没有任何理由来责怪。接着阿凡提又问:“你的胡须要不要?”由于刚才上了当,所以这个人赶快说:“不要,不要。”这样,阿凡提又刷刷几刀将这个人美丽的大胡须给剃了下来,扔到地上。结果,理完发后,这个

8、人的头像剥光的蛋一样。学生们听到这里哄堂大笑。这时老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阿凡筛在什么问题上捉弄了这个人?经过大家讨论,得知是在“要”的多义性上捉弄了这个人,这时教师再讲“词义”就水到渠成了。,“最锐利的是你的胡须”,一位教师在教竞选州长之前,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美国的进步作家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发表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一次偶然的机会,马克吐温与当时纽约州的州长不期而遇。这个州长对马克吐温怀恨在心,因此,他劈头就问:“马克吐温,你的小说很成功吗?你知道世界上什么最锐利吗?告诉人我手枪里的子弹最锐利。”马克吐温听了,微微一笑,说:“尊贵的先生,我了解的却和你不一样。我认为,最锐利的是你的胡须

9、。瞧,你的脸皮那么厚,而你的胡须竟能钻出来,能说不锐利吗?”,以情引趣,激活思维 从生活中,学习中提出一些富有情趣性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思考。 舍罕王失算 传说印度的舍罕王要重赏发明64格国际象棋的大臣西萨,他问西萨想要得到什么奖赏。西萨说:“我想要点麦子。您就在这棋盘的第一格赏我1粒麦子,第二格赏2粒,第三格赏4粒依次都使后一络的麦粒比前一格多1倍,您就把64格内麦粒的总和赏给我吧。”国王一听连连说:“你的要求太低了。”讲到这里,老师转向问学生:“你们说,这个要求真是太低了吗?”这一问,课堂上顿时活跃起来,同学们思索着、议论着。这时,老师在黑板上写出了18,446,744,073,709,5

10、51,615一串数字,全班学生都睁大眼睛看着黑板。老师解释说:“这就是西萨要求得到的麦粒总和。这些麦粒若以重量计算,约为5270亿吨,是全世界两千年里生产的全部小麦。”听到这里,同学们兴趣盎然,都说西萨真聪明,国王吃了亏。这时,老师趁机说:“国王为什么吃亏?这样大的数字怎样才能迅速算出?这是一个等比级数求和的问题,学了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就清楚了。”,第四节 创造优质课,强化“精品”课意识 发挥教师的期望作用 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强化“精品”课意识 强化 教师的“精品”课意识,重视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方面的优化与创新。 教学的优质课意识是创新教学的本质要求。 优质课的重要特色就是启发式教学启发有术,点拔有方。 教师的优质课意识可以激励教师努力依据创新性教学理念和教学原则来控制教学过程,努力运用创新性的教与创新性的学的辩证关系。,发挥教师的期望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表露的内心期待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心理学上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气氛作为人们活动的环境因素之一,影响着活动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心理气氛的激发,控制、运用及其良性活化,是教师必须重视的一种教学心理策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