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论文,会计人员舞弊行为伦理分析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6747972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论文,会计人员舞弊行为伦理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大论文,会计人员舞弊行为伦理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大论文,会计人员舞弊行为伦理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大论文,会计人员舞弊行为伦理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大论文,会计人员舞弊行为伦理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论文,会计人员舞弊行为伦理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论文,会计人员舞弊行为伦理分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一 选题依据选题依据该研究课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后附国内外主要参考文献)1.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提出我国会计秩序的紊乱已非局部现象,最典型的问题就是财务舞弊,深深的侵害着我们这 个社会。从揭开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序幕的 1992 年深圳原野公司案,到骇人听闻的 2001 年爆发的“银广夏” 、 “蓝田股份”风暴;到 2004 年上市仅 10 个交易日即爆出中小企 业板首例财务丑闻的“江苏琼花” 。2006 年初,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财务舞弊研究中心披露了 以“科龙电器”为首的 2005 年度上市公司十大财务舞弊公司排行榜;为此,财政部发布了 新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报告,依法对涉及做假

2、账的 8 家上市、8 家会计师事务所和 23 名注 册会计师作出了处理和处罚,其中,普华永道和岳华等国际或国内的知名公司被责令整改, 再次引发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吴笔者从颇具技术含量的财务运作,到最终赤裸裸的数字造假, 舞弊丑闻中涉及到国有资产流失、会计师事务所是否值得信赖等诸多话题令人深思。表面上 看,这些财务舞弊是企业管理层职业操守问题,但没有企业内部会计人员和会计师事务所的 注册会计师的不作为,是不会造成如此恶劣的影响。 我国刑法 、 会计法 、 注册会计师法等一直对财务舞弊者的惩罚缺乏有效的实施 机制,很少纳入司法程序。因为会计人员财务舞弊不会受到什么严厉的处罚,因此,诚信问 题就被财务

3、舞弊者抛于脑后,企业就成为了财务舞弊者的乐园。财政部的公告印证了会计行 业舞弊行为严重和屡禁不止的现状仍未得到改善。会计行业在人们心目中再次成为“不诚信” 的代名词。 对于会计人员来说,没有法律惩戒的威慑,道德自撸的约束,往往会屈服于巨利。你不 舞弊,别人抢着来补位,负责任的反而遭到排挤。结果是“逆向淘汰”主导市场,会计人员 身陷问题公司也表明了中国现行的相关法制环境还相当不尽如人意。虽然财务舞弊会有风险, 但经过实际运营就会发现,会计人员财务舞弊的“机会收益”要远远大于“败露成本” ,因 而在利益的诱惑和驱使下,会计人员容易拜倒在金钱的脚下,无视法律的威严和权威而敢于 铤而走险。比如湖北立华

4、会计师事务所为活力 28 等 5 家上市公司编制“绩优神话” 、出具虚 假业绩报告,事后仅被兼并了事。这样的惩处不足以杀一儆百。 会计人员本来是一个充当公正裁判员的神圣职业,也应该是经济秩序的法定监督者。如 果会计人员在业务上未能控制或制止财务舞弊,甚至“猫鼠结盟” ,对社会经济秩序所造成 的重大危害将是无法估量的。因此有必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以伦理学的角度对财务会 计人员财务舞弊行为及其伦理矫正途径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2.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将舞弊动因理论应用于分析会计舞弊的动因,进而对甄别会计舞弊形成了有力 的规范性的理论支持,并在

5、此基础上形成了会计舞弊冰山理论(二因素论)、会计舞弊三角形 理论(三因素论)、会计舞弊GONE理论(四因素论)和会计舞弊风险因子理论等四个代表性的理 论观点。 (1)会计舞弊冰山理论(二因素论)。冰山理论把舞弊比喻为海平面上的一座冰山, 露在海平面上的只是冰山的一角,更庞大的危险部分隐藏在海平面。从结构和行为方面考察 舞弊,海平面上的是结构部分,内容实际上是组织内部管理方面的问题,是客观存在且容易 鉴别的,称为第一类因素;海平面下的是行为部分,内容包括行为人的态度、感情、价值观、 满意度等,更主观化和个性化、且更容易被刻意掩饰起来的,称为第二类因素。冰山理论说 明,一个公司是否可能发生会计舞弊

6、,不仅取决于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严密性,更重 要的是取决于该公司是否存在财务压力,是否有潜在的败德可能性。该理论强调,在舞弊风 险因素中,个性化的行为因素更为危险,必须多加注意。 (2)会计舞弊三角形理论(三因素论)。最早研究舞弊因子学说的,是美国内部审计 之父劳伦斯索耶先生,他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舞弊的产生必须有三个条件:异常需要、 机会和合乎情理,为后来舞弊学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美国注册舞弊审核师协会创始人 Albrecht博士(1995)进一步发展了舞弊学理论,认为舞弊的产生由压力、机会和借口三要素 共同作用。该理论认为,舞弊的三要素之间形成了互为依存的关系,缺少了任何一项要

7、素都 不可能真正形成舞弊。显然,防范和治理会计舞弊应该从压力、机会和借口三方面同时着手, 不仅要通过制度建设消除会计舞弊的机会,还要设法消除会计舞弊的压力和借口来抑制舞弊。(3)会计舞弊GONE理论(四因素论)。“GONE”理论是由Bologua等人在1993年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舞弊由G(Greed:贪婪)、O(Opportunity:机会)、N(Need:需要)、 E(Exposure:暴露)四因子组成,它们相互作用,密不可分,并共同决定舞弊风险程度。 GONE理论实质上表达了会计舞弊产生的四个条件,其中“贪婪”和“需要”与行为人个体有 关,“机会”和“暴露”则更多与组织环境有关,这一点

8、与二因素论有相通之处。与三因素 论比较,四因素论把舞弊的动机解释为需要,把其道德价值取向解释为贪婪,并且增加了一 个“暴露”因素,认为舞弊行为被发现和揭露的可能性大小以及被发现和揭露后的惩罚强弱 将会影响舞弊者是否实施舞弊行为。 (4)会计舞弊风险因子理论。该理论是Bologua等人在GONE理论基础上发展形成的迄今 为止最完善的舞弊动因理论,它把舞弊风险因子分为个别风险因子与一般风险因子。个别风 险因子是指因人而异,且在组织控制范围之外的因素,包括道德品质与动机。一般风险因子 是指由组织或实体来控制的因素,包括舞弊的机会、舞弊被发现的概率以及舞弊被发现后舞 弊者受罚的_性质和程度。当一般风险

9、因子与个别风险因子结合在一起,并且被舞弊者认为 有利时,舞弊就会发生。可以看出,风险因子理论相比GONG理论更加一般化。风险因子说理 论的各因子与GONE组成因子的关系如表 近年来,国外学者对会计舞弊动因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其成因理论也更加丰富。 Mei Feng , WeiliGe , ShuqingLuo , TerryShevlin2010研究发现,尽管 CFO 和 CEO 都 有股权激励的动机以至于进行会计操纵,但是,CEO 股权激励动机更大,而且 CEO 比 CFO 拥 有更大的权力,所以,CFO 进行会计舞弊更大程度是上因为他们受到了来自 CFO 的压力而不 是为了个人财务收益

10、。Mine Omurgonulsen, Ugur Omurgonulsen(2009)通过研究发现,除 了股东和高管的个人利益外,法律体制的不足,政府规制与监管机构的不恰当,司法体系的 无效率运作而导致伦理标准、法律规范等在执行方面存在困难等,也是会计舞弊的重要原因。 Mary Low, Howard Davey, Keith Hooper2008认为,低品质的会计职业教育也是会计舞 弊的又一重要成因。他们还指出,公司价值问题、与公司披露透明度相关的运行状况、金钱文化、资本社会的恶习、法制文化等都是影响会计舞弊的重要因素。通过以上对国外会计舞 弊成因经典理论与近年来相关文献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

11、四个经典理论观点基本上都是从组 织和个体两个维度来构建理论框架,并且都更加强调个体行为,其原因是因为它们都是以完 善和成熟的外部治理市场(经理人市场、独立董事市场、控制权市场等)为背景而提出的, 都强调从组织和个体维度对企业自身进行分析,而较少涉及外部因素。而从国外近年来的文 献研究可以发现,在注重组织和人体维度外,外国学者也逐渐开始关注政府监管,文化道德 等外部因素对会计舞弊产生的影响,国内外的研究开始出现一些趋同性。 2.2 国内研究现状国内研究现状 2.2.1内部原因 (1)经济利益。经济利益是最常见的造假动机,造假者通过造假旨在得到直接或间接 的、现实或潜在的经济利益,对经济利益的追逐

12、也使造假者铤而走险,不顾后果。李晓丁、 沈淑霞(2006)指出,上市公司本身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如果通过会计舞弊来提 供虚假的会计信息可以获得比提供真实会计信息更大的预期净收益。那么管理当局会理性地 选择会计舞弊行为。滕云,滕红(2008)把会计信息舞弊的利益驱动因素分为以下方面:一 是出于业绩考核的目的进行舞弊。二是为了发行股票及配股而进行舞弊。三是为了获取信贷 资金和商业信用而舞弊。四是为减少纳税而舞弊。邵子复(2008)指出,壳资源的稀缺性也 是我国上市公司舞弊的重要动机。由于上市资格不易取得,众多非上市公司试图通过购并来 达到借壳上市的目的。购并谈判中关键的是购并价格,业绩优良

13、的上市公司股价无疑可以卖 个好价钱,故上市公司有可能为购并增加筹码而进行会计信息舞弊。从人员的舞弊动因方面, 傅怡(2009)发现,大股东,经营者,财会人员各有其舞弊动机。大股东作为了转移侵占公 司资产,经营者为了提高声誉,获取更多的劳动报酬,财务会计人员为了保住饭碗,都会进 行会计舞弊。 (2)政治利益。国内学者研究发现,除经济利益外,我国的政府侧面干预也是造成舞 弊的重要诱因。由于我国上市公司中很多是由国有企业脱胎而来,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由地方 政府委派。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与经营者的政治前途、政治待遇密切相关。杨德 怀(2005)就明确指出,会计舞弊虽然产生于经济领域但是包含着深刻

14、的政治利益。杨英强 (2009)在其硕士论文中写到,地方利益、部门利益是与政绩相联系的。国家对地方政府及 各行业部门的考核主要是依据该地区、该行业的经济增长情况、国有企业扭亏为盈情况、企 业改制进展等来进行的,于是政府各行业部门各地方政府就想尽一切办法抓企业的发展,抓 企业改制上市,而在实际情况不尽如人意时也就欺上瞒下了。秦江萍,张勇(2006)谈到, 政府官员与政府利益的偏差、地方利益与中央利益的偏差,导致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很容易 卷入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行为中,他们会为了本地区、本部门有更多的上市公司,许多地方政 府、中央部委直接参与上市公司利润包装和造假,成为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怂恿者或庇护者

15、。 安琪(2008)提出,国企对经理人员的考核也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产生了影响。企业经理厂 长为追求荣誉与晋升而粉饰会计报表与确保职位而粉饰会计报表别无二致。上级主管部门为 了某种目的而要求企业上报会计报表时,企业往往会迎合政府的偏好来编制会计报表。邵子 复(2008)也认为,我国物质奖励与行政手段激励相结合的制度,使得公司的业绩考核直接 与其职位的晋升挂钩,国企的经营者在经济活动中取得了“政绩”就可能被提升,因此,公 司管理当局会出于追逐政绩荣誉的考虑而粉饰考核业绩。 2.2.2外部原因 (1)法律制度不健全、各监管部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是调节个人与社会,秩 序与自由,权威与有服从三大矛

16、盾的准则。一个完善的法律体系所带来的强制惩罚机制将大 大增加其行为成本,从而改变其行为决策。然而,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现有的法律规范中 还存在许多矛盾与不足。魏静峰(2004)认为法律责任的缺陷是会计舞弊得以产生的又一重 要因素。他在文章中谈到,我国当前的法律环境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法律责任 太轻,执法力度不够。这使得违法者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太轻且不具体,难以有效执行。二是部分企业法制意识淡薄,有章不循,有法不依,置国家的法律法规于不顾,为了达到目标, 往往采取各种手段,随心所欲地编造虚假会计数字,达到维护其局部利益的目的。从直接成 本角度,代江蕾(2009)指出,我国尚未真正建立因会计造假而承担的民事责任制度。李世 权,周舟(2008)认为目前在我国现行的证券监管体制下,公司因为会计舞弊被查处的概率 不高,即使舞弊被查出,往往也不会因此而受到很严重的惩罚。在这种舞弊的预期收益大大 高于舞弊预期成本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管理当局或会计人员会理性地选择会计舞弊行为。杨 英强(2003)总结了我国目前在法规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现一些急需的法规迟迟没有出台; 一些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