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矿库闭库设计规范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747589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0.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尾矿库闭库设计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尾矿库闭库设计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尾矿库闭库设计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尾矿库闭库设计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尾矿库闭库设计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尾矿库闭库设计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尾矿库闭库设计规范(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尾矿库闭库设计规范尾矿库闭库设计规范篇一:尾矿库设计规范1选矿厂尾矿设施设计规范第一章 总 则 第条 为使我国选矿厂尾矿设施设计符合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令,达到妥善贮存尾矿和保护环境的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第条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选矿厂尾矿设施设计。 第条 选矿厂必须有完善的尾矿设施,严禁尾矿排入江、河、湖、海。 第条 尾矿设施设计除应遵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第条 尾矿设施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符合企业建设的总体规划,尾矿库使用年限与选矿厂的生产年限相适应;当采用多库分期建设合理时,应制定出分期建库规划,确保后期库的竣工投产时间比前期库的闭

2、库时间提前1 年,每期尾矿库的使用年限,小型选矿厂不宜少于 5 年,大、中型选矿厂不宜少于 10 年; 二、在满足生产要求和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荒地和贫瘠土地,不占、少占和缓占农田,有条件时可考虑造地还田和尾矿库闭库后复田; 三、对有现实利用价值的尾矿考虑综合利用的要求; 四、采用符合国情、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五、充分回收利用尾矿澄清水,少向下游排放; 六、供电的负荷等级与选矿厂一致; 七、提交的最终设计文件中有专供厂矿生产管理使用的设计要点说明及有关的主要图纸。 第条 尾矿设施设计视其工程规模、设计阶段、项目组成和重要性等因素,应具有下列相应的基础资料

3、: 选矿工艺资料; 尾矿量和尾矿的物理、化学性质资料; 尾矿浆的沉降和浓缩试验资料; 尾矿水水质分析和水处理试验资料; 尾矿水力输送试验或流变学试验资料; 尾矿土力学试验资料; 尾矿堆坝试验及渗流试验资料; 气象及水文资料; 尾矿库库区、坝址、排水构筑物沿线、筑坝材料场地和输送管槽线路等的 测量、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资料; 尾矿库上、下游居民区工农业经济调查资料; 尾矿库占用土地、房屋和其它设施拆迁及管道穿越铁路、公路、通航河流 等的协议文件; 环保资料。 第二章 尾矿库 第条 尾矿库库址的选择应经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综合考虑,并遵守下列原则: 一、不宜位于工业企业、大型水源地、水产基地和大居

4、民区的上游; 二、不宜位于大居民区及厂区最大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三、不迁或少迁村庄; 四、不应位于全国和省重点保护名胜古迹上游; 五、不宜位于有开采价值的矿床上面; 六、汇水面积小,有足够库容和初、终期库长; 七、筑坝工程最小,生产管理方便; 八、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好; 九、尾矿输送距离短,能自流或扬程小。 第条 尾矿坝的选择应以筑(堆)坝工程量小,形成的库容大和避免不良的工程、水文地质条件为原则,并结合筑坝材料来源、施工条件与排水构筑物的布置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下游式尾矿筑坝宜选择具有一定长度的狭窄谷口作为筑坝坝址。 第条 尾矿坝宜以滤水坝为初期坝,利用尾矿筑坝。当遇有下列条件之一时,才可全

5、部采用当地土石料或废石建坝。 一、尾矿颗粒很细,粘粒含量大,排水固结不易; 二、由尾矿库后部放矿合理; 三、尾矿库与废石场结合考虑,用废石筑坝合理。 第条 初期坝坝高的确定应满足下列要求,并符合本章第二节的规定。 一、贮存选矿厂投产后半年以上的尾矿量; 二、澄清尾矿水; 三、调蓄洪水; 四、利用尾矿库调蓄生产供水时,贮存所需的调蓄水量; 五、冰冻地区容纳冰层和冰下排矿的容积。 第条 坝基处理应满足渗流控制和静、动力稳定要求。遇有下列情况,应进行专门研究处理: 一、透水性较大的厚层砂砾石地基; 二、易液化土、软粘土和湿陷性黄土地基; 三、溶岩发育地基。 第条 尾矿筑坝的方式,对于设计地震烈度为

6、7 度及7 度以下的地区宜采用上游式筑坝,设计地震烈度为 89度的地区宜采用下游式或中线式筑坝。 第条 上游式尾矿筑坝,中、粗尾矿可采用直接冲积筑坝法,尾矿颗粒较细时宜采用分级冲积筑坝法。 第条 下游式或中线式尾矿筑坝分级后用于筑坝的尾矿,其粗颗粒 篇二:尾矿库闭库处理第六章 尾矿库闭库处理 废弃尾矿库恢复和有效利用已成为当今世界呼声极高的环境和资源问题。相应地,对尾矿库工程管理的认识也产生根本性变化。传统认为,从矿山开发规划与作业观点,停止尾矿排放即工程寿命结束,实际上这只是排放和堆积的结束,洪水和地震的威胁仍将长期存在,况且沉积滩面在长期风吹雨淋之下滩面坡度渐趋平缓,调洪库容随之减少,防洪

7、能力自然降低。一旦失事,造成的灾害不亚于正在运行的尾矿库。 为此,国家经贸委于 XX 年 12 月 1 日颁发了尾矿库安全管理规定 ,其中第 16 条至第 19 条对 尾矿库闭库设计的要求作了原则规定。为了加强尾矿库闭库的安全管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于 XX 年 10月 1 日又制定了尾矿库闭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 ,对尾矿库闭库的全过程如何进行安全管理都作了具体的规定。详见本教材第三部分中尾矿库安全管理规定和尾矿库闭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 。概括地说:尾矿库闭库工作包括闭库前的安全评价、闭库设计、库闭工程施工及闭库安全验收。尾矿库闭库后的安全管理由原企业负责。如要重新启用或改作它用时,应经过可行

8、性研究论证,并报审批闭库工作的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 第一节 尾矿库安全评价 一、尾矿库评价报告内容 (4)坝面渗流破坏情况(包括管涌、流土等 企业应在尾矿库闭库前 1 年,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评价机构进行尾矿库安全评价,评价前企业应当提供以下资料: 尾矿库现状地形图及下游有关资料;水文气象资料;尾矿库(坝)工程地质勘探报告(含堆坝物理力学指标) ;尾矿库工程设计资料;尾矿库运行管理(含环境保护、事故及其处理情况)资料;尾矿的化学成分资料;其它有关资料。 评价机构向企业出具的尾矿库安全评价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不良地质现象对尾矿坝(库)安全造成不利影响的情况。 (2)坝体结构、构造的

9、情况。 (3)坝体沉陷、裂缝、坍塌、位移的情况。 现象) 。 (5)执行尾矿规程坝安全超高和沉积滩长度规范的情况。 (6)尾矿堆积坝坡比及坝面防护的情况。 (7)坝内排渗设施效果及坝体浸润线观测的情况。 (8)尾矿坝静力、动力和渗流稳定分析结果。 (9)尾矿库防洪标准。 (10)尾矿库调洪与排洪能力的情况。(转 载 于: 小 龙文 档 网:尾矿库闭库设计规范) (11)排洪构筑物完好程度及可靠性的情况。 二、尾矿库的安全度 按照评价内容的评价结果,根据尾矿库安全管理规定 ,确定尾矿库的安全度。对非正常级的尾矿库,提出尾矿库治理建议。 记录(重点是水和尾尘的污染) 。 (5)确定闭库的治理方案。

10、 2. 闭库处理的目标 (1)长期坝体稳定性。 边坡稳定性。一般地,当停止尾矿排放,不再有连续水源补给沉淀池,或恢复期间采取有效措施不使库内积水,坝体内地下水位显著降低,使恢复后尾矿坝边坡稳定性比作业期间稳定性更高,可以认为,在作业期间稳定的尾矿坝,在作业停止后一般将保护其总体完整性。 地震稳定性。在高发地震区,尾矿库作业期间发生地震时,松散沉积的尾矿可能液化,引起大规模的流动型滑坡。然而在废弃和恢复后,预期达到非饱合状态的尾矿,即便在较大震动冲击下也可能防止液化,因此,一般可以保证废弃尾矿沉积 第二节 尾矿闭库设计与施工 企业应当根据尾矿库设计资料,在尾矿库闭库前一年,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

11、单位进行尾矿库闭库设计。设计单位在进行尾矿闭库设计时,应当根据评价机构的安全评价结论和建议,提出相应治理措施,保证闭库后尾矿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 1. 闭库设计内容 (1)根据现行设计规范规定的洪水设防标准对洪水重新核定,并尽可能减少暴雨、洪水的入库流量。可采取分流、截流等措施将洪水排至库外。 (2)对现存的排洪系统及其构筑物的泄流能力和强度进行复核。 (3)对现存坝体的稳定性(静力、动力及渗流)做出评价。 (4)对库区周围的环境状况进行摸底调查,并 层的地震稳定性。水文稳定性。水文因素引起破坏是废弃尾矿坝不稳定的重要原因,径流水汇集在库内,除了可能引起边坡和地震不

12、稳定外,还可能因漫顶或坝址浸蚀而直接引起尾矿库破坏。 所有库型,包括跨谷型、山坡型、谷底型和环型坝,都可以某种材料封盖尾矿库,并使库中心区地势最高,便于向周边排水,防止库内积水,然而,需要大量材料才能形成%的排水坡度,此外,还需额外附加一些材料,以防止在封盖材料重力作用下引起尾矿沉降。一般需要附加 3m以上覆盖层,以补偿尾矿沉降。 (2)长期浸蚀稳定性。土地恢复的另一重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废弃尾矿沉积层受风和水的长期浸蚀,干燥尾矿易遭风蚀,破坏地表面,污染大气,毁坏良田,尾矿极易受水径流的冲蚀,水蚀常常造成坝坡稳定性问题。经验证明,坝坡缓于 3:1 一般满足抗浸蚀和建立植被的需要。有时选用缓于 5

13、:1 的坝坡更为可取。 (3)环境污染控制。在尾矿库停止尾矿排放之后,渗漏量通常减少,最终停止,但在某些情况下,还必须采取一些专门措施防止环境污染。如果尾矿含有黄铁矿,随着废弃尾矿库内地下水位的降低,非饱和带内黄铁矿氧化急剧加速,引起 PH 值降低和游离金属污染物增加。氧化作用生成的这些污染物可能比尾矿作业期间出现的污染物有害的多,由于降雨从尾矿库表面渗入,使之溶滤进入地下水。在这样场合,通常需要在尾矿库废弃和恢复时在表面覆盖以粘土,并重整坡度,以防径流汇集。在尾矿富含黄铁矿的特殊情况下,最好在闭库后使库区内保持饱和状态,以防止长期氧化作用。 (4)土地有效使用。尾矿库恢复的最终目的、所期望的

14、目标是恢复库区达到土地有效使用。从狭义上讲,似乎应当恢复矿山开发之前的外观、植被和土地利用形式,关健是究竟想干什么用。例如,在尾矿沉积层上种植引进的草本植物可能适宜用作家畜牧区,而可能不适宜于野生生物的生态环境。恢复工程必须在明确目标下有计划的系统进行。 3. 闭库工程施工 企业应当将尾矿库闭库设计报相应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未经相应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批以及审查不合格的,不得进行尾矿库闭库施工。企业应当根据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闭库设计,分别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闭库施工和施工监理。 闭库施工应当按照批准的闭库设计进行,并应当执行尾矿设施施工及验收规程 (YS5418-

15、95)和国家有关规范、规程。 施工中需对设计进行局部修改的,应当经原设计单位认可;对设计进行重大修改的,应由设计单位重新设计,并报审批闭库设计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尾矿库闭库治理工程施工应当建立技术档案,做好施工原始记录、试验记录、隐蔽工程记录、质量检查记录和施工监理记录等。 对隐蔽工程必须进行阶段验收,未经阶段验收和验收不合格的,不得进行下一阶段施工。在施工过程中,企业和施工监理单位应当对施工设备、材料的质量的施工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在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负责编制竣工报告和竣工图,监理单位负责编制施工监理报告。 第三节 闭库处理的地表覆盖与固化技术 一、地表覆盖 覆盖是尾矿稳固的重要方

16、法,根据覆盖材料性质,覆盖大体可分三种:植物的,在尾矿上栽培植物;物理的,覆盖以土壤、碎石或其它抑染材料;化学的,采用各种能与细粒矿物相互作用并形成外壳的材料。固化是在尾矿中添加化学粘合剂如地质聚合物使尾矿凝结。最终是要通过综合恢复技术与工程实现污染控制与生态恢复。 1. 植物覆盖 目前,普遍把植被作为尾矿库稳固和恢复的第 一选择,因为长久性植被能控制风蚀水蚀,抑制粉尘,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原始景观和土地利用。然而,大多数尾矿都存在这样问题;与天然土壤相比,有机物含量低;尾矿中含有害物质如重金属,选矿药剂等;硫化物氧化和酸生成影响植物生长;尾矿粒度过细或尾矿泥的存在可使尾矿通气不足;矿质肥料与尾矿之间可能发生化学反应。 (1)植物生长的环境因素。 气候。气候条件如无霜期、干旱、有效总水量强烈影响植物生长、植被率和演替。干燥、低 降雨量地区种子发芽、植物生长和维护都很困难。寒冷气候,生长季短和冻胀问题妨碍植物生长。阳光幅射直接影响尾矿库表面温度,即影响植物生长的小环境。大多数植物生长温度在 138,然而,库表面土壤常保持温度在 50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