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总结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744241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总结(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总结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总结篇一:小学六年级科学教学工作总结小学六年级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刘亚莉 紧张而忙碌的一学期教学工作即将结束,当我空闲下来细细回顾一学期的教学工作的得与失时,我深深的感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当然还有很多的遗憾。我知道教育终究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提笔写下点什么以促进今后的教学更加完善是及其重要的。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目前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我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的重要性,并下决心以我微薄的力量来推进我校科学教育的向前发展。我知道,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立足课堂,教师要从常规课上要质量。 “研在课前、探在课中、思在课后”这几句精

2、辟的话一直指导着我的教学思想,尽管课时任务重,我仍尽力精心预设每一节课,创设轻松愉悦的情境进行教学,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共同进步。一学期下来,我积累了不少教学经验,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一、关照学生参与的能力 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就要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把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话归纳出来,然后在合作、协调、讨论及在教师的引导下,作出正确的判断。要真正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进程,教师在课前要做好课前准备,也要布置学生按每节课的要求,做好课前准备,带齐实验器具,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依照提示就能热热闹闹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3、在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关键是激发学生做一个积极劳动者,勤动手、动脑、动口。三、丰富学生参与的方式。 丰富学生参与的方式,就是改变过去以教师讲、学生听,死记硬背的教学手段。自然课教材的特点非常抽象,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中发现秘密,获取新知识。如果教学中只是老师讲、学生听,就会显得很不协调,太干瘪了。如在自然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在教师的指导下,勤于动手动脑,仔细观察,就会获得新的科学理念。 四、关注学生的参与过程。 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所表现的质疑精神,从无疑到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让学生

4、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时常探究。要让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问题推动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过程成为主流。在学生参与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合理安排,解疑、质疑。让学生的参与及参与过程中的生存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五、让学生体验参与的快乐。 学生是好奇的,是好活动的,在参与过程中,他们能体验到自己的生活智慧与人类已有的知识融为一体的快乐。最后还是那句老话:回顾昨天,我百感交集;面对今天,我信心百倍;展望明天,我任重道远! 篇二:六年级上册科学单元小结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教学小结 一、本单元尝试通过指导学生研究一些简单的机械和工具,让学生认识生活中运用的一些简单的机械原理,并通过

5、研究这些简单的机械原理,培养学生开展比较完整的探究活动的能力。 二、对本单元的教学总结如下: 1 杠杆的科学这一课教学的重点在于杠杆上的三个位置的教学,分析这三个点的位置关系,结合平时学生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让孩子先自我分析一下,分别将用力点放在杠杆前后不同的几个位置,那我们的用力情况会费力一点还是省力一点。如此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力的体验过程,在这同时也分析一下用力点离支点的距离关系是近了还是远了。这样的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的那些距离关系。 2 杠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目标是让学生认识杠杆,了解杠杆的作用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给我的最大的感触是上课时教师一定要有时间

6、观念,要随时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改变教学方案,使课堂变的灵活。 3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本课教学的难点在于不规则的杠杆工具研究,关键要让学生体验典型几种杠杆的情况。经过我的课堂教学感受除了让学生动手体验,更要用视频播放来分析杠杆的三个点会更好。 4 轮轴的秘密本课教学“轮轴”的秘密,对学生而言,轮轴虽是一个新的简单机械知识,但生活中的应用却相当广泛,在教学中,要努力唤起学生的潜意识,当他学完这课后,他会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个道理啊!” ,并会去关注生活中更多蕴含着科学道理的事物和现象。本课教学,也更使我感觉到科学课的材料准备很重要,课前教师自己的操作体会很重要。如果没有这些准备,上课时就要事倍功

7、半,就要出洋相。 5 定滑轮和动滑轮通过实验学生很容易得出相关的结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省力情况学生能从实验数据中很快就发现,只是这里教师要提醒孩子去分析用力的方向与物体移动的方向之间的关系,从而更明了改变力的方向问题。从课的深度来看,本课挖深一层就可以从杠杆的原理来分 析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省力情况,这让学生在理解滑轮的概念的时候又增加印象了。6 滑轮组滑轮组一课的教学我在课堂上还是有所欠缺,唯一的遗憾是实验材料不够,没能做多组滑轮组提升重物的实验。 7.斜面的作用对于这一课的教学目标的制定,我有自己的想法:除了研究斜面的作用和坡度大小与拉力之间的关系外,我还重点设定让学生理解到达同一高度,选择不

8、同斜面坡度的方法,分析选择不同坡度的理由是什么,从而进一步学习坡度大与坡度小的利弊关系,这跟生活实际是紧密相关的。 课堂教学 35 分钟时间完成斜面的作用和斜面坡度与拉力大小之间的关系,没有时间探讨斜面的作用,生活中利用斜面的例子,以及分析斜面坡度小的利弊关系。时间没有安排好,教学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教学小结 一、 形状与结构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单元。木单元是从不间形状结构的物体与它能承受力大小的视角,引领学生探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的。木单元知识的编排由浅入深逐步展开,先研究薄形材料怎样抵抗弯曲,再研究弧形结构和框架结构,最后再涉及研究结构科学在塔

9、和桥上的应用。 二、对本单元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本单元活动涉及了探究过程的各个方面: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和制作、搜集信息、思考与推理、表达与交流,教学中要引领学生经历这些探究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要注重以设计为核心的技术教育,指导学生进行挑战性的设计、制作。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要促进儿童在以下方面有所发展:1了解一些常见的结构,知道物体结构是多种多样的; 2能说明结构上的力的作用,知道力有使物体产生形变的作用; 3知道不同形状结构承受力的大小不同,改变形状结构可以改变承受力的大小; 4能设计、制作桥的模型,能够对桥模型的结构进行介绍和评价

10、,并找出可以改进的地方。加深对设计重要性的理解,提高动手设计制作的能力; 5经历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探究过程,提高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6通过对我国古代和现代桥梁的了解,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体会到科学和技术对社会的巨大影响; 7(来自: 小 龙 文档网: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总结)通过了解物体的形状结构,感受形状结构的美; 8逐步养成注意观察物体结构,分析受力状况的习惯。 (二)经过本单元实验教学,我发现在今后实验素材的准备上,我要更加地仔细,清楚讲明要求。 第三单元能量教学小结 一、1820 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把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发现通电导线可以产生磁性,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 二、对本

11、单元的教学总结如下: 1、 电和磁本课作为能量单元的起始课,目的在于通过系列活动,使学生认识电和磁的关系,了解电能生磁的科学概念,为后续教学作好铺垫。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要强调通电直导线的方向应该和小磁针南北指向水平。告诉学生短路的危害,提醒学生不能长时间把导线接在电池的正负极上。 2、 电磁铁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都可以使小磁针偏转,但是除了电之外,又没有能使小磁针偏转的磁或磁性物质存在。所以引导学生推断只能是电产生了磁。进而使小磁针发生了偏转。证明了电可以产生磁。这节课由于课前没有准备好材料,课堂上浪费很多时间,安排的内容没有上完,没达到预期效果。 3、 电磁铁的磁力对于线圈的圈数,在学生讨

12、论的前提下,我做了个统一,20 圈、50 圈、80 圈为宜,因为圈数太少,效果不明显,圈数相差不多对比数据不明显,圈数太多又太费时间。此外,还应强调时间中的注意事项,如多做几次,取平均数以此来确保实验数据的可靠性,接触电池的时间不能太长且要一致等。在全班交流中完善实验方案后,进行实验探究。探究后,对全班 10 组的数据进行汇总,全了板书在黑板上,通过对比分析,发现线圈圈数越多,电磁铁磁力越强这个规律。这个规律还是比较明显的,全班能达成一致意见,这个规律也是这节课需要达成的科学概念,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自实践得来的结论印象更深刻。 4、 电磁铁的磁力(二) 本课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研究电流大小、线圈管

13、粗细、铁芯长短、铁芯粗细这四个因素,对于电流大小对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影响这个因素,研究的数据基本一致,能够说明问题,证明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力越大这个关系。 5、 神奇的小电动机本课的遗憾就在于没有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 亲自拆开电动机探究一下,安装个支架电路来试试使转子转起来。在集体议课的时候也为下一年将要上到这部分知识的周老师作了提醒:希望今后能准备更多的小电动机,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探究的机会。所以这次课就只能将这个活动安排在课外,让有条件的学生在课外进行了。6、 电能和能量本课,通过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能量电能,使学生了解到电能、能量,以及各种能量相互转化的关系。对于电能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能量,

14、学生还是能够较好地掌握的,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关键是多举些实例,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各种能量的表现形式。 7、 电能从哪里来这课是比较简单的,我让学生研究普通电池,把以前用旧的电池砸开来,研究内部的结构,帮助学生建立化学能的初步感知 8、 能量与太阳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太注重知识的讲授,自己说的太多。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同样很重要,还有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把话说完,即使说不完整也要注重让他自己组织语句。 2、提问不够谨慎,学生回答完问题要给予一定的肯定,要多表扬。 3、讨论不够充分,突法发事件处理不够妥当。 4、重点环节安排可以再详细一点。 篇三:XX-XX 学年小学六年级上册科

15、学教学工作总结XX-XX 学年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侨心小学:俞霞 紧张而忙碌的一学期教学工作即将结束,当我空闲下来细细回顾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的得与失时,我深深的感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当然也有很多的遗憾。我知道教育终究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提笔写下点什么以促进今后的教学,使之更加完善,也算是自己的一点小小总结吧。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接任科学课的教学,虽然听过不少优秀的课例,但实际操作经验不足的我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之重,但是,从开学初我便下了决心要以我微薄的力量来推进我校科学教育的向前发展。我知道,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立足课堂,教师要从常规课上要质量。

16、 “研在课前、探在课中、思在课后”这几句精辟的话一直指导着我的教学思想,尽力精心预设每一节课,力图创设轻松愉悦的情境进行教学,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共同进步。一学期下来,我积累了不少教学经验,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一、关照学生参与的能力 科学课堂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就要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把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话归纳出来,然后在合作、协调、讨论及在教师的引导下,作出合理的判断,得出正确的结论。要真正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进程,教师在课前要做好课前准备,也要布置学生按每节课的要求,做好课前准备,带齐实验器具,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依照提示就能热热闹闹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在刚开始的那一个月,由于学生的习惯没有,实验操作起来仍然有一定的难度,实验操作不规范,但在这一个学期之后,学生在这方面有了不少的进步。 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课堂教学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关键是激发学生做一个积极劳动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