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讲题稿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743382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讲题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讲题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讲题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讲题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讲题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讲题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讲题稿(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讲题稿小学数学讲题稿篇一:小学数学讲题稿(董婷婷)新文学校小学数学讲题稿 董婷婷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进行讲题交流。我的讲题交流分为这样四部分:选题背景、选题分析与解法、拓展以及反思。 一、 选题背景。 我这个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八单元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P117 例 1” 。四年级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植树问题” ,选这道题来和大家交流,我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1、植树问题原本属于经典的奥数教学内容,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2、它也是一个需要自主探究的问题。3、可以让学生了解“复杂问题简单化” 、 “一一

2、对应”等数学思想在数学中的运用。4、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选题分析与解法 1、 首先以学生熟悉的手为素材,从手上寻找看到的数字,除了有 5 个手指,还有 4 个空,解释“间隔” “间隔数”的意义,初步感受手指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2、在短距离上整体感知、确定研究方向为两端都栽的条形植树问题。 3、课件出示题目:同学们在全长 100 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 5 米栽一棵(两端要栽)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通过仔细分析观察题目: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提出自己的猜想。可能会出现 1005=20(棵)

3、 、1005+1=21(棵)、1005+2=22(棵)等等多种猜想结果。通过 分析几种不同的猜想结果,都用到了 1005=20,这个20 是表示 100 米里面有 20 个 5,也就是说 20 是表示间隔数,从而我们知道棵数与间隔数有关系,那么要求棵数就必须知道棵数和间隔数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先请学生们猜一猜它们的规律,要验证这些猜想是对还是错。这就需要学生自主探究。怎样探究这个问题,马上就有学生想到我们以前常用的方法画图。画线段图的确是研究数学好方法,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发现在长距离上一颗一颗种树太麻烦了。到这里,我马上让学生思考,应该画多少棵既清楚又简便的看出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就有学生发现我

4、们可以只种 2 棵、3 棵、4 棵等等,就是把数据缩小来研究,从而让学生领悟到解决复杂问题要先想简单的。学生选择几个简单的数据画线段图研究棵数和间隔数的关系,之后选几位学生上台展示分析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观察比较得到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在小数据中两端都种的情况下,有“棵数比间隔数多 1”的规律,再在屏幕上通过线段图,一棵对应一个间隔,因为两端都栽,最后还要种一棵,让学生们清楚的看到在小数据中有“棵数比间隔数多 1”的规律。问题到这里,是不是就可以停止了,肯定不行,还要引导孩子们猜想并说一说:在大的数据中会不会还有这样的规律?为什么有这样的规律?再次通过线段图演示,一棵对应一个间隔,多少棵就对应

5、多少个间隔,两端都栽,我们还得在最后栽上一棵。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不管数字多大,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最后还要补上一棵才达到两端都种的结果。最后要同学用一个式子把两端都栽的规律总结出来:棵树=间隔数+1.应用这个规律,马上可以解决前面的这个问题。先用 1005=20(段) ,求出了间隔数,再 20+1=21(棵) ,求出棵数。一个有思想深度的题目的背后,总会隐藏着许多的精彩!它总能激发孩子无限的想象!于是 我马上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寻找类似的植树问题,并说出什么相当于树,什么相当于间隔。三、 拓展 有了这个结论,再遇到这类题目,我们就多了一个武器。例如这题计算第一棵到最后一棵树有多远,那就先要知道从

6、第一棵到最后一棵到底有多少个 6 米?利用棵数=间隔数+1,马上可以求出间隔数即段数。再如这道题,求响12 下需要多少秒,乍一看很难,不知如何下手,但如果利用我们今天的结论,把 5 声看成 5 棵树就有 4 个间隔,4 个间隔用时 8 秒钟,所以每个间隔是 2 秒,12 声相当于 12 棵树就有 11 个间隔,共用时 22 秒。从以上两题中,我们不难发现,利用我今天讲题中的结论,可以化解生活中的难题,让我们的解题更轻松、惬意。 四、反思 讲完这道题目后,我有了这样的一些思考: 1、要解决学生心中的疑惑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动手操作,直观呈现。 2、化归思想渗透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寻求解决复杂问题的

7、一般方法,那就是从简单问题、简单事例入手,寻求规律,通过规律的得出,最终得到问题的解决。 3、作为老师的我,更要认真的钻研讲题。教给孩子的不仅仅是一道题目的答案,而应该是处理这一类问题的一种策略。 “授人鱼,更要授人以渔” 。 我的讲题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倾听,谢谢您的指导!篇二:小学数学说题稿小学数学说题稿 张艳燕 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进行说题交流。我的说题交流分为这样六部分:题目背景、题目分析、思路解法、指导策略、拓展以及反思。 一、 题目背景。 我今天说题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第 101 页,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中数学思考例 2,这是一个

8、非常典型的逻辑推理问题,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要用到逻辑推理的思维形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这对帮助学生学习数学概念、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等都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逐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 2 体现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第二条: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新课程标准还对推理能力做了这样的解释,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9、,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 二、题目分析这道题是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载体,进一步让学生感知推理的方法和依据,构建推理框架,同时也是利用多种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在掌握这一类型题的解法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心中渗透“化繁为简”的数学策略。 例 2 这个逻辑推理问题,需要借助列表逐步缩小范围,找到答案。此题让学生体会逻辑推理的常用策略“排除法” ,根据学生的程度不同,我们也可以首先先不列表,先排除,在经历不同学生的思维碰撞中,让学生初步感知解决数学问题可以大胆设想,动手操作展示,另外动脑思考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必要途径。同时通过多媒体演示把

10、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直观的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掌握分析方法,积累学习经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思路解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刺激学生主动学习最活跃的因素,当学生对某门学科产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强大的动力,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很有必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针对逻辑推理问题,出示最会推理的有几个传奇人物:柯南、福尔摩斯 教学思路:1、可以先明确题中给与的隐藏条件:同时到会的肯定不同班,不同时到会的可能同班,列出已知条件,需要解决的问题, 让学生的思路更清晰。2、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根据条件尝试解决问题。学生在教师

11、的启发下,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 讨论问题的机会下,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释疑解惑尝试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促进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全面发展。 3、在同学们遇到问题解决不明朗时,指导学生借助列表逐步缩小范围,利用表格和排除法,找到答案。 4、在“表格法”中,以和分别代表到会与缺席。列表的方法,可用直观、清晰的方式呈现抽象的已知信息,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信息之间的联系,推理得出结论。 四、指导策略 (1)引导学生仔细读题,理解题意。 呈现题目后,要让学生读题,使他们充分理解题意。

12、在理解的基础上,再作适当的引导。例如,可以让学生说说,第一次到会的有 A、 B、C,说明 A 不可能和谁同班。学生有了这些基础,才有可能作出正确的推理。 (2)让学生独立思考,个性化解决。 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如有学生会直接根据条件推理:从第一次到第三次到会情况看,A 去了两次,这两次其他班到会班长 是 B、C 和 E、F,只有 D 两次都没有到会,说明 A 和 D同班,同样道理,可以推出 B、C 和谁同班。每种方法,教师都应让学生充分表达,并让其他学生听懂。(3)要适时发挥示范和指导作用。 如果学生不理解上述推理,教师可以“为更清楚地表示他们的关系”为由引出列表,并先示范填上第一次

13、的情况(符号可以用和) ,并作简要分析。后续的填写可让学生自己进行。在学生填写完后,教师应引导(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经历推理。 五、拓展探究 根据此题的结构特点,设计了一个这样的拓展研究题:王阿姨、刘阿姨、丁叔叔、李叔叔分别是工人、教师、军人。王阿姨是教师;丁叔叔不是工人;只有刘阿姨和李叔叔的职业相同。请问他们的职业各是什么? 设计这道题的原因是此题也是一道典型的逻辑推理问题,适合学生的思维特点,通过练习,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列表分析、逻辑推理的能力,提升兴趣和自信。 六、反思 讲完这道题目后,我有了这样的一些思考: 1、要解决学生心中的疑惑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动手操作,主动打开

14、思维,直观呈现。 2、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时可能会遇到困难,但是这个过程也是思想碰撞的过程,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四维空间,可以通过小组 合作学习,同桌交流等方式进行,作为教师要适时发现思维的火花,及时引导。2、化简思想渗透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寻求解决复杂问题的一般方法,那就是从简单问题、简单事例入手,寻求规律,通过规律的得出,最终得到问题的解决。 3、教会学生能用所学的推理思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学会自己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去寻找规律,从而让学生的潜能得以激活、思维展开想象,把培养学生的能力目标落到实处。 作为老师的我,更要认真的钻研讲题。教给孩子的不仅仅是一道题目的答案,而应该是处理这一类

15、问题的一种策略。 “授人鱼,更要授人以渔” 。 我的讲题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倾听,谢谢您的指导!篇三:小学数学教师说题稿(易)科学地球的内部说题稿 小学部科学组 易向华 尊敬的各位老师评委,晚上好,很高兴我能站在这里,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地球的内部 , 地球的内部是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的内容,我准备从地球的结构、火山的分类、以及地震来时的自我保护,等方面进行说题。首先请看题目: 1、地球的内部结构是( 地壳) 、 ( 地幔 ) 、 (地核 )三部分。 这是以填空题出现的,大部分同学会很快写出答案,有的同学没记住,写不出来,还有的同学会说不会写,如写成了(地壳) 、 (地慢) 、 (地

16、该) 。 2、有时是以选择题出现的,如: 地球的内部结构从外到里依次是() 、 () 、 () 。 A、地壳、地幔、地心 B、地幔、地心、地核 C、地表 、地心、地核 D、地壳、地幔、地核 像这种选择题有的同学一眼就能看中选好,有的同学模棱两可,选 A 选 B 还是选 C 都有地心呀,有的干脆乱懵。第二个方面是以火山出题,如: 火山分为( 活火山 ) 、 ( 死火山 ) 、 (休眠火山 )三部分。 像这种问题平时在课堂上讲过并会出现各类火山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火山的认识。 第三个出题意向就是地震,地震时的自我保护 如:假如地震来了,下面做法不正确的是:A、跳窗逃生 B、躲在桌子底下 C、躲在卫生间的墙角 D、远离高压电线 在这道题中,一定要看清题目,做法不正确的是,有很多的同学会选 C,这是由于审题不清,正确答案是B、C、D,不正确答案是 A,所以应该 A。 二、解题反思: 设计这些题的原因是因为它有值得学生去思考探究的因素,第 1 题地球的内部结构,既是一个记忆性题目又是一个操作、实验的题目,地球就像鸡蛋、地球结构分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