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56738823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PPT 页数:134 大小:4.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矿产资源储量分类_第1页
第1页 / 共134页
1矿产资源储量分类_第2页
第2页 / 共134页
1矿产资源储量分类_第3页
第3页 / 共134页
1矿产资源储量分类_第4页
第4页 / 共134页
1矿产资源储量分类_第5页
第5页 / 共1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矿产资源储量分类(1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王建国,一、矿产资源及属性,矿产是自然界产出的有用矿物资源。它是一种基本的生产资源和劳动对象。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社会生产所需的: 80% 左右的原材料95% 左右的能源 70% 左右的农业生产资料 30% 以上的饮用水来自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三重属性,1、地质属性(geological) 漫长地球历史演化的产物; 时间空间分布符合地质规律,而非均匀分布; 是不可再生的,有限的;,全球各大区能源矿产 剩余可采资源对比,中 国 油 气 田 分 布 图,世界主要油气区分布图,中东地区油气田分布,矿产资源在时间上分布不均匀,铁

2、矿主要形成于前寒武纪以前; 钨、锡、钼等则主要形成于中生代以来; 煤、石油、天然气主要形成于中生代以来,中国主要金属矿产成矿时代(据翟裕生一九九九),矿产资源的三重属性,2、经济技术属性(economic) 1)、开发利用的技术进步决定矿产利用的经济价值 核技术开发使铀矿成为能源矿产资源 2)、经济利用的可变性(全球范围内考虑)稠油技术开发的提高使石油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3)、技术是资源的利用效率更高,矿产资源的三重属性,3、环境属性(environmental) 环境决定资源利用效益 开发过程:水土流失、耕地毁损、水系污染、地质灾害频发、生态环境恶化、地方病滋生; 使用过程:污水、粉尘、废

3、气,造成大气污染、酸雨、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厄尔尼诺(EI Nino)和拉尼娜( La Nina )现象,二、国际常用资源/储量分类框架对比,1.联合国国际储量/资源 分类框架,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推出的“联合国储量资源分类框架”,可以简称为3维框架。所谓3维就是分类考虑的三种因素: X轴,勘查程度,分为四级: I详细勘探Detailed Exploration, 2一般勘探GeneralExploration, 3 普查Prospecting, 4 踏勘Reconnaissance,Y轴,可行性研究程度,分为三级: 1可行性研究和(或)采矿报告Feasibility Study andor

4、 Mining Report, 2预可行性研究Prefeasibility Study,3地质研究Geological Study。 Z轴,经济评价,分为四种情况: 1经济的Economic, 2潜在经济的Potentially Economic, 3经济的到潜在经济的(12未分),4? 未定的Undetermined,特点:首次提出三轴分类方案 在二维表上地质轴为勘查阶段,列取可行性轴 为企业和政府均可使用的标准,2.澳大利亚分类标准(RC,2004),设置三类资源量: 推断的 infered 指示的 indicated 测定的 messured 两类储量: 概实的 probable 证实的

5、 proved,特点: 经过可行性研究是资源量转换为储量的途径 为一国际认同性很高的企业分类标准 是CRISCO和英、美、加、南非等国的分类依据,“推测级”资源量是指资源量的吨量,品位和矿物含量的估算具有一个低水平的可信度。它是根据地质依据和假设而推定的,尚未证实其地质和/或品位的连续性。 推测级资源量不能与任何矿石储量相联系。若在推测级资源量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大致”的术语。,JORC规范分类与我国分类的对照矿藏资源量(Mineral Resources) 矿石储量(Ore Reserves)推断的 (333)推测级(Inferred)控制的(332) 预可采储量 余为(2M2、2S2) 地

6、质了解和 表明级(Indicated) 可能级(Probable) 可信度增加 探明的 (331) 可采储量 余为(2M1、2S1)实测级 (Measured) 证实级(Proved)考虑到采矿、选冶、经济、市场、法律、环境、社会和政府等因素(“变化影响因素”),澳大利亚分类标准(JORC,2004)与联合国分类对比,3.CRISCO标准(CIMM矿产储量国际报告标准委员会),与澳洲分类完全相同,三类资源量,两类储量是一个政府和企业均可使用的标准,国际企业界具有权威性; 与UFNC达成协议协调两类标准:,三类资源量: CRISCO: 测定的measured 指示的indicated 推断的if

7、erred UFNC: 331 332 333 两类储量: CRISCO:证实的proved 概实的probable UFNC: 111 122+121,4.俄罗斯分类框架,1996年分类只有储量分类概念,ABC体系 2003年由矿经所提出的新分类采用UFNC框架,全面使用了资源量和储量;经济轴、可行性轴;和地质轴的概念,但对小型、复杂矿床增加了对推断资源量的资源量储量的转换关系,5.我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中各勘查阶段要求一览表,中国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与联合国分类框架对比中国的分类有以下特点:矿产资源分为:查明矿产资源和潜在矿产资源, 地质轴用的是地质可靠程度探

8、明的、控制的等经济轴将联合国分类中的潜在经济的分解为:边际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矿产资源储量分为储量、资源量及联合国分类框架中没有的基础储量三类;矿产资源储量类型:分为十六个类型,较联合国分类框架多了6个类型:采用潜在经济的亚类多了3个,基础储量3个。,对现行分类框架的主要意见类型较多。 2S和2M较难把握。 可行性轴与经济轴都是表达经济的概念,能否合二而一。 基础储量是否不列(有的认为只列基础储量,不必列可采储量)。,6.我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有关问题,我国资源储量类型应用对象矿山和勘查企业从矿政管理的角度出发, 储量是矿山企业生产所必需的,管理、设备、生产技术水平,对其有明显的影响;资

9、源量的不确定因素很多,数据的可靠性不高,因此,增加基础储量作为矿政管理的重要内容,因其变动甚小,相对稳定。,关于矿体连续性和工程间距分类中对不同资源储量类型,强调对矿体连续性的不同控制要求;对矿体连续性的要求:普查是推断的,详查要达到基本确定的,勘探要达到肯定了矿体连续性。而不强调一定要达到的工程密度。 总则中有一段话“不同地质可靠程度、不同勘查类型的勘查工程间距,视实际情况而定,不限于加密或放稀一倍”。就强调了为满足不同资源储量类型的要求,方法手段要为目的服务。突出发挥勘查专家的主观能动性,从实际出发,科学、有效的布置工程。,推断的资源量(333)的条件中明确“地质可靠程度是推断的”,总则中

10、明确:普查阶段:“地表要用取样工程稀疏控制,深部要有工程证实,不要求工程网度”;联合国的分类框架中指出:“普查是寻找矿床的系统过程”,“据露头检查、地质填图、间接方法和有限的取样推测的”;,关于推断的资源量,CIMM指出“这部分矿产资源是根据地质证据和假设的”。在找矿阶段,确定工程间距的依据不足,此时布置工程,确定工程间距,项目实施专家应根据物化探成果、地质观察、矿化蚀变特征,从实际出发、从找矿角度布置工程。不论具体情况,都采用参考的系统控制工程间距放稀一倍的做法不科学。,关于可行性评价联合国分类框架中有,CIMM标准中有预可行性研究,CMMI、JORC等标准中没有提可行性评价。但这些标准中,

11、资源量转化为储量,都强调了充分考虑采矿、冶金、经济、市场、法律、环境、社会、政府的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内容也是联合国分类框架中的内容,也是我国分类中的内容。可行性评价也是我国基建程序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程序。,矿产勘查阶段的可行性评价与其他行业有着明显的不同。其他行业都是投资前做可行性研究,而矿产勘查则是在阶段间进行。这是地质工作的属性决定的。是规避风险,克服盲目性的重要手段。,分类中的可行性评价阶段由低到高分为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三个阶段,与联合国分类框架相对应。由于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涉及的领域很广,需要有资质的地质、经济等各方面专业人员才能完成,现在野外队缺少有资质的经济等

12、方面的专业人员,无法完成这两种研究。相关文件明确由有资质的设计院和咨询机构完成。野外队只承担可行性评价中的概略研究。,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固体矿产普查暂行规定(DD2000-02)中,对概略研究有较具体的要求。概略研究通过对矿产地的自然地理与经济条件和建设条件、矿产资源经济形势分析、矿产地勘查、开发的可行性及矿产开发的经济效益评价(包括总利润、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偿还)期等。),对项目的投资机会做出评述。,关于工业指标 国外的同类标准中,没有工业指标的内容,我国分类中也没有这部分内容,但总则中有,这部分是我国历次矿产勘查规范中都有的内容,已成了必不可少的内容,这与我国的体制机制及改革开放程度有密

13、切的关系。,矿产勘查过程中的圈矿指标 普查用一般指标,详查则应据预可行性研究推荐的指标圈矿, 勘探则应据可行性研究推荐的指标圈矿。但我国还未达到这种程度,现行的是各勘查阶段圈定矿体的指标,用规范中的参考指标即可。降低或提高指标参数,都要有论证资料。规范中的一般指标,需要根据市场矿产品价格及时调整。,三、中国储量分类框架的历史,1. 中国储量分类体系 2. 1993分类 3. 1999分类,1. 中国储量分类体系,两个阶段:1999年12月1日为界 第一阶段:固体矿产地质勘探规范总则 地质矿产部1977年颁布,1993年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进一步修改。 第二阶段: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

14、17766-1999)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年发布。,2. 1993分类,矿产资源储量 探明储量 按技术经济条件 平衡表内储量 平衡表外储量按勘探和研究程度 A、B、C、D、E级 (预测)资源量,表内储量:能利用的储量。 是符合当前采、选、冶、加工技术条件,符合当前的工业指标要求,符合当前的矿山建设的内、外部经济条件,国家现行富贵润需开发利用的储量。,表外储量:尚难利用的储量。由于有用组份含量低,矿体厚度薄、埋藏深,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复杂,或对矿石的选、冶、加工技术方法尚未解决,或位于自然保护区、名胜古迹、重要建筑物、交通干线、有争议的国境线附近、受国家法规限制,尚难利

15、用的储量。,A级储量:只生产部门探求的,其矿体形态、产状、空间位置及矿石自然类型和品级等均准确的控制或完全确定,可以作为矿山采掘计划依据的储量。 B级储量:在C级储量分布地段工作基础上,详细控制矿体构造、形状、产状、及空间位置,对矿石类型及其比例和变化规律已经确定的矿产储量,也是地质勘探阶段探求的高级储量。,C级储量:基本控制了矿体的构造、形状、产状及空间位置,对矿石类型、品级的种类及其比例和变化规律基本确定了的矿产储量。也是在地质勘探阶段探明的,作为矿山设计依据的重要储量。 D级储量:大致控制了矿体的构造、形状、产状及空间位置,对矿石类型、品级的种类及其比例和变化规律只做了大致控制或了解的矿产储量。 E级储量:经工程控制已证实矿体存在,为矿区的远景储量。,1993分类,侧重矿产资源地质学意义的探讨 矿产资源的可行性和经济意义不突出; 储量概念与国际标准不接轨。,3. 1999分类,三维分类 经济意义 可行性评价程度 地质可靠程度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为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3大类共16种类型。,1999年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表4-7-1 国内外矿产资源主要分级系统概略对比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