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调查报告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733557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2.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媒介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媒介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媒介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媒介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媒介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媒介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媒介调查报告(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媒介调查报告媒介调查报告篇一:媒介调查报告大学生媒介使用习惯调查问卷 性别:专业:年级: 1你一般是从什么渠道获取新闻的() a.电脑 b 电视c.手机 d.报刊杂志 2.你获得新闻后会对其就时下背景进行思考吗() a.会 b.不会 c.不确定 3.你认为手机新闻报内容的真实程度怎么样()a.非常真实 b.一般 c.不真实 4.你购买手机的时候会注重手机的什么方面()a选择功能多的 b.选择性能好的 c.选择我款式新颖的 d.其他 5.你每个月的手机流量是多少() 100m 6.你上网的时候主要做什么() a看新闻 b 聊天 c.玩游戏 c.学习、查资料 7.你平时与朋友的联系方式是什么()

2、8.你认为手机网络的使用与电脑网络的使用有什么不同() a.电脑网速快 b.电脑的视野更宽广 c.手机网络使用便宜、随时随地都可以用 9.如果平时上网你会选择什么时候() a.上课 b.只在空闲时间 c.一天都在上 10.你是否每天用收音机收听节目()a.会 b.不会 c.有时会关于大学生媒介使用习惯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XX年 15 日调查地点:xxxx 大学 调查对象: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情况 调查人:xxx 问卷共涉及了 11 个问题,涉及到大学生使用媒介的方式、种类,以及使用媒介对他们的 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这次调查主要是针对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展开的。在调查

3、活动 中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表现出了极高的积极性。 下面我就本次调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调查的结果做以下论述: 首先,本次调查就性别、专业、年级的不同方面而言有以下几点:1、就性别,男生使用 这些媒介的时间和频率均高于女生,究其原因,主要是男生接触这些东西的范围比女生广; 2、就专业,几乎所有专业的学生都能频繁的使用这些媒介,但是也稍有不同,如信息技 术、新闻、法学专业这些时下时政、新闻有紧密联系的专业的学生对这些媒介的使用,尤其 是对新闻的关注频率较高;3、就年级,低年级的大学生较高年级的大学生更容易接受这些新 事物。大一、大二的学生大多是 90 后,二大三的是80 后,虽然年纪上只相差几岁

4、,但是受 价值观、审美观都有相当大的差别。其次,在这多种多样的媒介中,大学生最钟爱的还是手机,无论是获得新闻,还是查询 资料,有绝大部分是用手机,还有极少数是在用电脑。但是对如今网络上的各种新闻,大学 生们都认为其可信度不高,一般只有 50%,网络新闻除一些比较正式的以外,其余都升级经 过加工后被播放的,即这些新闻中夹杂着新闻制作人的某些意志。 另外,收音机对现代大学生的用处不大,即使自己拥有一部也不常用。或许一个月都不 用一次。综上所述,大学生对现代社会的这些媒介的使用是积极的,多元化的。一种新事物出现 后在这部分传播的速度比较快,现代媒介也不例外。对于大学生使用现代媒介的积极方面我 们应该

5、予以鼓励和支持,而对于那些不利因素应加以引导,使其步入正轨。 通过这次问卷调查,我也获得了不少知识,首先是懂得了一份问卷调查应该怎样做;其 次,了学解了大学生对现代媒介的使用状况及好感度;最后,也深入地参加了一次社会实践, 使我受益匪浅。篇二:新媒体调研报告 新媒体调研报告:形态 状态 业态新媒体变局与政府管理 内容提要 数字技术的出现,使媒介形态、传播状态和媒体的经营业态都发生了革命性 的变化。媒体形态的物理边界日益模糊,传播趋于双向乃至多向互动的混乱场状态,随着媒 体形态和传播状态的变化,传统的媒体经营业态也相应地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面对这 样的新媒体变局,政府在大众传播领域的管理思想

6、、制度和分工,亟需进行改革,以顺应时 代潮流,创造环境优势,同时也要采取有效对策,维护主流舆论在“组织社会力量共同行动” 中的职责和作用,以应对全球化竞争所带来的挑战。 关键词 新媒体 形态 状态 业态 对策 “媒介即讯息”( “the medium is message” ),著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的这句话,如 今已和他所发明的“地球村” 、 “部落化” 、 “酷”等词一样,成为大众的时髦语言。这句话意 在指出:任何一种新兴媒介都对人类事务的尺度、进度和标准产生影响,从而强有力地改变 了人类感觉的比例和感知的图式。 (1)从现实来看,主要因为新兴媒介的出现而出现的新媒 体,的确对我们的媒体环境

7、、文化环境,乃至经济和社会环境发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如 何认识这种趋势,如何应对这种变化,无论对媒体组织、社会民众,还是政府机构,都是崭 新而富于挑战性的课题。 一、没有报纸、电台和电视的一天 作为一位上海市民,如今完全有可能这样度过的一天: 早上出门,你的手机发出滴滴的声音,一个根据你个人爱好定制的可爱的动画形象,根 据你定制的消息分类,告诉你今天有什么值得关注的事情,气象情况如何,应该穿什么衣服, 是不是要带伞,最好选择什么样的出行方式和路线; 然后,在黄浦江的轮渡上,还有公共汽车上,你通过移动电视看完了早间的电视新闻, 如果乘坐的是外滩沿线的部分公交车,你还能看到滚动播放站点信息、广告

8、和 mtv 的图文视 频;换乘地铁,你可以在站台上看到有天气预报、时间、上下车次信息以及新闻、广告和 其他节目的图文电视;在车厢内,还有结合了沿途站点信息、广告和 mtv 等内容的视频节目; 走出地铁,可能在地铁出口外,你发现了一口“井” ,你伸过头去一看,里面竟然是奥斯陆的 夜色,你摇摇井绳,竟然水波荡漾,一个同样好奇而友好的北欧面孔出现在水波中,你跟他 说晚上好,他跟你说早上好这是一个通过互联网连接的互动传感装置。据说,雄心勃勃 的艺术家们还准备在上海开凿十几个这样的“井”与世界各地相联(2) ; 如果还需要换一辆出租车,那么在车上还可能移动电视、车载录像或其他类型的移动多 媒体节目; 也

9、许你觉得烦,于是将耳机插到手机上,开始使用mp3 播放从网上下载的音乐,也会切 换到正在播出的广播电视节目,或者访问移动网站,如果你足够新潮,更有可能通过手机看 看体育比赛的直播,甚至是一部专门为手机制作的,用数据包或流媒体方式播出的情节剧;下得车来,迎面是大厦门口的电子屏幕,也许是打出文字信息,也许在转播电视台节目, 也许在放自己的广告资讯,如果这电子屏幕是一个大的电视机或者投影屏,你可以把它称为 电视,但这个屏幕也许是由若干小色块翻转而成,那么,还不知道该叫它什么; 进入大厦,电梯口或者电梯内,有大楼物业管理提供的闭路信号,或者在播放文字信息、 视音频节目和广告的显示屏;到办公室坐下,激活

10、计算机,边浏览新闻网站上的信息(这种信息既有可能是文字,也有可能是图画、声音和图象) ,顺便检查一下昨天下班时开始下载的电影好了没有,当然也有 很多网站是用流媒体的方式来提供影音节目的;这时手机震动了,根据个人爱好分类订制的 新闻信息又来了,同样也许是文字、也许是声音也许是画面,或者是新新人类约定俗成的一 堆希奇古怪的,只有你们之间才能心领神会的其他什么符号; 同事走进来,炫耀自己手中一个薄薄的掌上电脑似的东西,里面有今天几十张报纸的内 容,还可以让机器把内容读出来虽然声音听起来比较刻板,当然,也可以打电话、上网、 玩游戏,更为有趣的是,它还提供全国乃至全球许多城市主要街道的实时监控图象;趁中

11、午休息的时间,你上一个游戏网站的 mud 社区,在那里,你自封为某个部落、城市、 国家甚至宇宙的“电视台台长” ,你排好了“电视台”的节目版面,并把上午搜罗到的有意思 的新闻、电影、音乐、游戏等等一股脑儿地堆了上去,并正式起用了你费心创造的三维形象 好似周润发、合成声音好似赵忠祥的主持人,真有不少网友蜂拥而至,还用虚拟货币来购买 广告时间和节目; 你终于觉得累了,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到窗口伸了一个长长的懒腰,看见外面某幢大厦 的大屏幕,甚至就是大楼本身的玻璃幕墙,在翻过一页文字后,开始播放五彩缤纷的画面? 二、媒介形态的边界模糊上面所描述的没有传统的报刊、电台和电视台,仍然生活在信息海洋中的这样

12、一天,虽 然不无夸张,但绝非“纯属虚构”:从受众的角度来看,很难严格定义上面所列这些媒介方式是什么不是什么,它们有的完 全是创新的媒介形态,如超文本和超媒介共享文件,有的则不过是对传统媒介形态的变异, 如用来阅读报纸的“电子平板” ,有的又是对传统媒介形态的综合,如结合了文字、音频、视 频甚至触摸屏的图文电视,还有的,只是对传统媒介形态某个传播过程的截取如已赢得 数千万美元风险投资,并有望以高科技股的形象,在纳斯达克上市的聚众传媒和分众传媒, 在技术上不过是把播放数字光盘的显示器装在了大楼里(3) ,用放映录像的方式填补了广播 方式的电视所没有到达的,或者说所忽视的,那部分传播空间。媒介形态的

13、物理边界模糊, 是数字技术所引发的媒体革命的最大特点。在人类近现代史上的两次重要媒介革命中,新媒介与旧媒介在传播渠道的物理状态上都 有着明显的分界线:因为印刷术的普及而出现的报纸,其媒介形态是非线性的“报纸+文字” ; 之后,随着电子技术发展而出现的电台、电视台,其媒介形态是线性的“收音机+声音” ,或 者“电视机+声音和图象” 。而基于数字技术的新媒介,则分割、融合、交杂、放大、变异了报纸、电台、电视乃至 人际传播的诸多特点。从内容上来说,既可以传播文字,也可以传播声音和图象;从过程上 来说,既可以通过流媒体方式线性传播,也可以通过存储、读取方式非线性传播。这样,原 有的以材质、样式、符号系

14、统等物理形态,对媒介所进行的分类和定义,已经不适用于数字 技术条件下的发展趋势, “媒介”这个概念的外延已经大大扩展。 外延的扩大,意味着内涵的缩小。在媒介形态越来越多的同时,媒介之所以成为媒介的 本质原因它所传递的所有信息,已经被高度地抽象为 1 和 0 这样两个数字。事实上,正 是数字技术的发展,引发了媒介形态的分割、融合、交杂、放大和变异,使传统概念中媒介 形态根据物理属性所划分的边界日趋模糊。 三、传播状态的混乱场数字技术所带来的媒介形态的丰富和变化,不可避免地象以往新兴媒介的产生和发展所 引发的革命一样,改变人类社会的传播状态。在报纸、电台和电视等传统的媒介形态中,传 播的状态 更多

15、地接近于政治学家,也是现代传播理论重要来源之一的拉斯韦尔(harold d.lasswell)于 1948 年提出的所谓“5w 模式”: 而在数字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介形态,其传播状态则更多地类似于数字通讯技 术的开山鼻祖、信息论创始人、也是现代传播理论重要来源之一的香农(claude shannon) 的传播的“数学模式”: 以及传播学者德夫勒(defleur)在香农的“数学模式” ”基础上,于 1970 年进一步发展 的信息“回馈模式” (4):香农的数学模式把“信息”(information)从“意义”(meaning)中抽象出来,使不管 何种形式的传播,都可以用一个简洁而统一的模

16、式进行观察和理解,而德夫勒的模式,则加 入了“反馈” (feedback)这个概念。这两个模式预言式地揭示了数字技术条件下信息传播的 三个特点: 1、对于媒介来说,承载和传递的只是“信息” ,与“意义”无关。这一点是基于数字技术的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根本的不同。正如尼格洛庞帝在数字化 生存 ( being digital )中所说:“比特就是比特” 。在数字语言里,人类在文本、声音 和影像中的区别是无关紧要的。而无论是报纸、电台还是电视台,它们所使用的媒介,其使 用的语言和传达的内容,也就是符号学上讲的“能指”和“所指” ,是高度接近甚至统一的。 传播的信息从传播的意义中抽象出来,使得在传统媒体中所具有的“把关人”职能,在数字 信息传播中,变得几乎没有可能。因为意义是完整、单一而不能分割成片段来进行传播的, 易于甄别,而信息是可以编码、分段、压缩,进行传播,再组合、复原、解码,进行读取的, 很难在传播过程中判别每一片断的信息意味着什么。 而且,单纯的信息传播过程是可以截取、加快、减速的,其内容则是可以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