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大石头教案6篇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732495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5.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6篇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6篇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6篇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6篇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6篇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6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奇怪的大石头教案6篇(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奇怪的大石头教案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6 6 篇篇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一):学习目标1认识“考、秦”等 5 个生字。会写“著、藏”等 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 20 个词语。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之后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好处。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预习,搜集有关李四光其人的资料2准备生字卡片3准备冰山推动巨石的科普录象第一课时导入新课1汇报预习效果a、 奇怪的石头讲的是谁的故事?(李四光)b、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并介绍李四光其人。2切入本课主题刚才同学们的介绍十分精

2、彩。李四光是怎样成为著名的地质学家,大家想不想明白?此刻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咱们也去取取经。初读课文1循序渐进读课文。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如果不留意忘了还能够再看看生字表。2互帮互助学生字。出示生字,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齐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3按序逐段来反馈。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4呼应导语解疑惑。此刻你认为李四光之所以成为著名的大家的原因了吗?请学生依照自己的理解说说。指导写字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2学生自主

3、合作学习,讨论怎样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3指导写字: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透过观察自己总结就应怎样写。第二课时朗读感悟1复习切入,精读课文上节课同学们说得十分好,发现了我们李四光先生成才的小秘密,那就是勤于思考,好学不倦。2、请同学们画出李四光幼年时围绕这块奇怪的大石头提出的问题。a、出示所有问题,指导朗读,你认为该用什么语气来读?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b、 “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来的呢?”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大石头)说说你从哪看出来的?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相机理解“孤零零” “严严实实”c、分主角朗读(第一到第八自然段)3观看录像,明白原理。a、有关巨石如何毫无痕迹来到故乡的

4、这个疑惑一向困扰着李四光,二十年后他最后揭开了其中的奥妙,你想明白吗?b、观看科普录象,演示冰川推动巨石的情景。c、情景再现:假如你是李四光,你来我们学校做有关“冰川移石”的科普讲座,你准备怎样把这个知识讲清楚,此刻请你整理好你的演讲稿。4齐读课文交流感想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受到了哪些启发?用“李四光爷爷,我想对你说_”的句式说一说。分组交流。课外拓展1有多少在工作上做出一番成就的人,他们从小就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探索,最后为他们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回去找找这方面的材料。2我的奋斗计划:拟订一份奋斗计划,看自己需要怎样做,才能向这些伟大的人靠近。奇怪的大石头教案(二):一、学习目标1会认 6 个生字

5、,会写 14 个生字。2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平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等词语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读懂课文资料;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教学的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资料写具体的。三、教学时间:两课时四、教学准备:五、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简介李四光,导入课题。1、这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大朋友出示李四光头像,简介他的生平。2、这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小时候的故事,看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3、板书课题。齐读

6、课题。二、初读课文。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3、你对小李四光有什么印象?教师相机板书学生对李四光的印象。如:爱思考,爱提问,好问好学,等等。4、能用书上的话来充分说明你的观点吗?三、再读课文,合作研读1、再读课文,划出说明自己观点的理由。2、小组合作,互相说说自己的观点和句子。由记录员做好记录,准备全班交流。四、写字指导。重点指导“藏、卧、旅、考”第二课时一、认读词语。二、全班交流。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研读有关句子。如:1、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为什么李四光会对这块石头感

7、兴趣呢,这块石头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吗?可用因为所以让学生说说原因。让学生感知巨石形象及李四光的好奇之心。2、李四光跑去问老师想象情境,进行说话练习。李四光会怎样问老师?同桌演一演对话。指名演一演。3、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老师的回答令李四光满意吗?说话练习:这么重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 ,就应会把草地() ,可它没有卧进土里,所以必须() 。从而让学生感受李四光好问好质疑的品质。4、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师生演演这次对话。李四光在请教多人失败后,你觉得他会怎样想?5、这个问题李四光一向想了很多年,直到才用直到才说话。感受李四光的执着,认真的态度。6、之后,李四光回到家乡,

8、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感受李四光的执着探索的可贵品质。三、总结升华1、小李四光从一块巨石质疑,透过自己的探索,研究出的成果震惊了全世界,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有什么感想?学生畅所欲言2、你想对李四光爷爷说什么话?四、课外积累找一找课外资料,搜集名人小时候敢于质疑,勤学好问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做好准备。课后分析:尝试让课本留下思考的痕迹新课程注重课程的开放和生成。经常看到有的老师上课时让孩子海阔天空的发表自己的高见,孩子们在课堂上忙着左一个讨论,右一个交流,却无暇捧起书本细读,有时甚至使孩子的思维脱离文本,教师也不作引导,任其夸夸其谈,课堂看似热闹,却无多少实质。有时自己也放这样的错误。这堂课在课始初

9、读课文时,学生说了对李四光的印象后,我让孩子仔细读课文,找找自己观点的理由,看谁的理由最要充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被激发,进入用心备战状态。于是在课本上勾勾、画画、写写,留下思考的痕迹,这样做就是优化孩子与文本的对话,让孩子有自己的个性阅读。尔后我不急于让孩子发言,而是让他们在组内再次交流自己找到的理由,再次让孩子与文本进行碰撞,撞初个性化的火花。在交流时,我十分重视学生的表达,让学生按照句式“我从这句话中看出”或者“我觉得这句话能够看出”抑或“我认为”让孩子的语言也带上个性化的色彩。我想,尝试让孩子在课本上留下思考的痕迹,也该是阅读教学中中段学习向高段学习过渡的重要一环吧!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10、(三):第一课时板画激趣,谈话导入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 (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扫除障碍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质疑解难1结合资料袋中的资料介绍本文主人公一李四光。2学生针对课文资料质疑,师生共同解疑。(1)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2)主要解决以下疑难: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地质学家:

11、从事地球物质构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构成和发展的科学家。突兀:高耸。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 250 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儿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十分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语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3)完整地齐读课文。(4)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资料。第二课时感知巨石形象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

12、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1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 2 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2教师用电脑多媒体显示巨石,讨论:(1)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 、 “孤零零” )(2)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电脑多媒体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课文资料描述。(3)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感受好问精神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样问

13、?老师怎样答的?李四光又会怎样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解开巨石之谜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之后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样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后讨论:李四光怎样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1)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许多年;(2)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能够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3)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最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那里来的。(4)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

14、了什么重大成果?交流读后感想1完整地朗读课文。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3小结鼓励: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巨大价值。愿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奇怪的大石头教案(四):教材分析:奇怪的大石头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组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从小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疑问,透过自己多年研究最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感人故事,表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编写意图:选编

15、这篇课文的意图,不仅仅使学生懂得遇事要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才会取得成功,还要让学生体会作者是透过哪些具体事例把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写具体的。学情分析:课文中难理解的词语比较多,像“突兀、秦岭、陨石、第四纪冰川” ,第四纪冰川活动的地质知识和李四光学生也很陌生,能够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相关资料。教学目标:1认识“考、秦”等 5 个生字。会写“著、藏”等 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 20 个词语。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之后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好处。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朗读

16、课文。2.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之后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好处。课前准备1发动学习收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查字典找资料。教学课时: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这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 (板书课题) 。二、查预习状况1结合资料袋中的资料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2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n)石、大坑(kng) 、卧进、突兀(w) 、旅行、考察、秦岭、流域(y) 、遗(y)迹、研究、震(zhn)惊三解决一些术语词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