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说课稿模板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722532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8.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说课稿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古诗说课稿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古诗说课稿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古诗说课稿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古诗说课稿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说课稿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说课稿模板(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说课稿模板古诗说课稿模板篇一:古诗说课稿古诗说课稿 老师们: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 21 课古诗两首 。 一、教材分析 古诗两首这一课安排了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所著的望天门山和号称东坡居士的北宋诗人苏轼所著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古诗。两者相比,都是描绘了祖国山川景色。但前者写所见,抒发赞美之情,重在抒情,融情于景,诗中有画。后者讲所感,感悟人生哲理,重在说理,借物喻理,诗中有理。根据本组教材安排 2 课时教完,我想第一课时先教望天门山 。下面我就重点分析望天门山这首古诗。 望天门山共四行诗句。全诗从“望”字着眼,前两句描写山川气势。第一句先写山,天

2、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这两句所望到的景物是静止的,诗人却用“中断” 、 “开”这些字词来从动的方面把它写活。第三、四句写行船的感受。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青山相对而来。非身历其境者,不能有这样的体会,也不可能写得如此传神。形象地用“孤帆一片”来代表一只船,这一片孤帆把天门山水点缀得活泼了起来。展现了生动优美的意境,使读者仿佛也望到了天门山的壮丽风光。 望天门山这首诗借景抒情的古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色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根据选编这首古诗的目的

3、,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字词的理解,进一步领会诗意,进入诗境,品味大诗人李白诗作的艺术魅力,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略美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成了教学目的之一。据此,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一)读懂词句的意思,理解诗歌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二)体会思想感情,培养对诗的初步感受能力,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有感情的朗读,能背诵和默写课文(课后要求两首古诗任选一首默写,可在第二课时再让学生作选择。 ) 五年级了,学生对学习古诗已不再生疏。根据学生实际,我认为理解诗句含义,准确解释字义,合理想像诗句所描绘的图景,感

4、受祖国风光的壮美,应该做为教学的重点。 教学的难点就是通过读懂诗句,体会诗人思想感情。 二、教法学法 1、教法。根据高年级学生的特点,运用多媒体(幻灯、挂图、录音机、 课件等)直观教学法,图文结合创设情境,运用尝试教学法,如绘画、配乐呤诵等,充分调动学生的想像来体会诗中的景象,以此来落实重点。并用举一反三法来开拓学生视野,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更加喜爱祖国语言文字,更加热爱祖国,以此来突破难点。 2、学法。学生通过读读画画,读读讲讲,做尝试的练习 ,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 三、教学程序 这首诗的诗中有画,具有形象性、可感知性,就从这一处入手,我设计了“知诗人解题意 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迁移运

5、用”这一模式作为教学步骤。 下面,我就侧重地作个解说。 1、诗人解题意。 我首先以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导入, (幻灯出示诗句和插图) 。学生一定非常熟悉,这首诗同是李白 所著,又是从“望”字着眼,这样让学生结合回忆导入新的古诗望天门山的学习当中,既可复习旧知、加强记忆,又易找到知识的联结点,为学习新课作平稳的铺垫。接着(板书课题) ,这一环节完全让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说说自己对李白诗人的了解,对课题的解释也自然明了。2、抓字眼明诗意。 小组合作通读全文,感知古诗。利用字典、课后注释和文中的插图(幻灯出示插图)自学古诗,互相讨论。 与此同时,我引导学生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词(如:断、开、回、出等)讨论

6、、品味,领悟诗意,这是本模式中关键的一步。字词是古诗肌体的“建筑材料” ,只有体会词义的丰富性,才能创设想象的氛围。通过自学,你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这一环节我运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诗句的意思,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相互交流、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 ) 3、想意境悟诗情。 让学生边读边想象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小组内互相交流,并把自己的想到的画面试着画出来。 (学生乘兴作画,再现诗境,加深理解,落实了重点) 请学生(组内推荐代表)结合自己画的画面,叙述美景。我尊重他们的不同的阅读感受,把大概的诗意叙述好就行。 (我在此也可根据他们的叙述

7、,在黑板上画简笔画,让他们也评一评) 运用多媒体课件,边播放长江壮丽景色,边出示划好节奏线的整首古诗,听朗诵示范,以此创设他们想象的氛围,沉浸在诗情画意的享受中。使学生形象地感知深藏在跳动的字里行间的深信深邃隽永的思想和委婉复杂的感情。最后配乐诵读,学生置身于诗的美境,体察、感悟、陶醉,直至背诵。 4、迁移运用。 最后,我用幻灯出示古诗早发白帝城 、 登鹤雀楼、 山行等等,让学生按上述方法配上音乐呤诵,读中悟,悟中读,以悟促读,举一反三,扩宽视野,每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想像着画面,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美,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景色,达到与本文诗人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突破了难点。教育学生抓紧时间

8、好好学习,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富强。 四、板书设计 一首优美的诗是一幅美丽的画,为了让学生根据课文产生画画的兴趣做个榜样,我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方式,设计以下板书: 3 古诗两首 望天门山 李白 篇二:古诗词说课稿古诗说课稿 老师们: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 21 课古诗两首 。 一、教材分析 古诗两首这一课安排了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所著的望天门山和号称东坡 居士的北宋诗人苏轼所著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古诗。两者相比,都是描绘了祖国山川 景色。但前者写所见,抒发赞美之情,重在抒情,融情于景,诗中有画。后者讲所感,感悟 人生哲理,重在说理,借物喻理,诗中有理

9、。根据本组教材安排 2 课时教完,我想第一课时 先教望天门山 。下面我就重点分析望天门山这首古诗。 望天门山共四行诗句。全诗从“望”字着眼,前两句描写山川气势。第一句先写山, 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第二句写水,浩浩 荡荡的长江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这两句所望到的景物是静止的,诗人却用“中 断” 、 “开”这些字词来从动的方面把它写活。第三、四句写行船的感受。坐在小船上迎着阳 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青山相对而来。非身历其境者,不能有这样的体会,也不可能写得如 此传神。形象地用“孤帆一片”来代表一只船,这一片孤帆把天门山水点缀得活泼了起来。 展现了生

10、动优美的意境,使读者仿佛也望到了天门山的壮丽风光。 望天门山这首诗借景抒情的古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色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 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根据选编这首古诗的目的,如何在教学过程 中,引导学生通过字词的理解,进一步领会诗意,进入诗境,品味大诗人李白诗作的艺术魅 力,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略美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 爱祖国的情感成了教学目的之一。据此,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一)读懂词句的意思,理解诗歌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二)体会思想感情,培养对诗的初步感受能力,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有感情的朗读

11、,能背诵和默写课文(课后要求两首古诗任选一首默写,可在第二 课时再让学生作选择。 ) 五年级了,学生对学习古诗已不再生疏。根据学生实际,我认为理解诗句含义,准确解 释字义,合理想像诗句所描绘的图景,感受祖国风光的壮美,应该做为教学的重点。教学的难点就是通过读懂诗句,体会诗人思想感情。 二、教法学法 1、教法。根据高年级学生的特点,运用多媒体(幻灯、挂图、录音机、 课件等)直观教学法,图文结合创设情境,运用尝试教学法,如绘画、配乐呤诵等,充 分调动学生的想像来体会诗中的景象,以此来落实重点。并用举一反三法来开拓学生视野, 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更加喜爱祖国语言文字,更加热爱祖国,以此来突破难点。

12、2、学法。学生通过读读画画,读读讲讲,做尝试的练习 ,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 三、教学程序 这首诗的诗中有画,具有形象性、可感知性,就从这一处入手,我设计了“知诗人解题 意 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迁移运用”这一模式作为教学步骤。下面,我就侧重地作个解说。 1、诗人解题意。 我首先以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导入, (幻灯出示诗句和插图) 。学生一定非常熟悉,这 首诗同是李白 所著,又是从“望”字着眼,这样让学生结合回忆导入新的古诗望天门山的学习当 中,既可复习旧知、加强记忆,又易找到知识的联结点,为学习新课作平稳的铺垫。接着(板 书课题) ,这一环节完全让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说说自己对李白诗人的了解,

13、对课题的解释 2、抓字眼明诗意。小组合作通读全文,感知古诗。利用字典、课后注释和文中的插图(幻灯出示插图) 自学古诗,互相讨论。 与此同时,我引导学生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词(如:断、开、回、出等)讨论、品味, 领悟诗意,这是本模式中关键的一步。字词是古诗肌体的“建筑材料” ,只有体会词义的丰富 性,才能创设想象的氛围。通过自学,你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提出来大家 一起解决。 (这一环节我运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诗句的意思,在充分自学的 基础上相互交流、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 ) 3、想意境悟诗情。 让学生边读边想象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小组内互相交流,并把自己

14、的想到的画 面试着画出来。 (学生乘兴作画,再现诗境,加深理解,落实了重点) 请学生(组内推荐代表)结合自己画的画面,叙述美景。我尊重他们的不同的阅读感 受,把大概的诗意叙述好就行。 (我在此也可根据他们的叙述,在黑板上画简笔画,让他们也 评一评) 运用多媒体课件,边播放长江壮丽景色,边出示划好节奏线的整首古诗,听朗诵示范, 以此创设他们想象的氛围,沉浸在诗情画意的享受中。使学生形象地感知深藏在跳动的字里 行间的深信深邃隽永的思想和委婉复杂的感情。最后配乐诵读,学生置身于诗的美境,体察、 感悟、陶醉,直至背诵。 4、迁移运用。 最后,我用幻灯出示古诗早发白帝城 、 登鹤雀楼、 山行等等,让学生

15、按上述方 法配上音乐呤诵,读中悟,悟中读,以悟促读,举一反三,扩宽视野,每一首诗就是一幅美 丽的画,想像着画面,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美,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景色,达到与本文诗 人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突破了难点。教育学生抓紧时间好好学习,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 富强。 四、板书设计 一首优美的诗是一幅美丽的画,为了让学生根据课文产生画画的兴趣做个榜样,我采用 了图文结合的方式,设计以下板书:3 古诗两首 望天门山 李白篇二:古诗的说课稿模板 【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_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 _ 。 _是_时写下的一首_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_的景色,反映 了诗人_

16、。 品读全诗,我发现,短短_字,可谓字字珠玑。我个人觉得,该诗“有声有色” 、 “有 动有静” 、 “有景有情” ,充分体现了诗人_的风格。 【说目标】 新课程标准倡导我们要着手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 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此,我确定的教学目标为:、使学生学会生字,理解诗句内容,能想象诗文所描绘的情境,能朗诵该诗;、引导学生体会诗人_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说过程】 (一)指名学生背诵自己所熟悉的_的古诗,营造学习古诗的氛围。如_ _ 、 、 设计这一环节为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拉近学生诗人和诗歌的距离,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吟诵诗歌、当小诗人的快乐。 (二)揭题,解题。 指名读题后弄懂题目的意思。 “_”字,学生自己能理解;“_”这一,学生并不陌生。 关于“_”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