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案例及反思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714689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教学案例及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初中语文教学案例及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初中语文教学案例及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初中语文教学案例及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初中语文教学案例及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教学案例及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教学案例及反思(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教学案例及反思初中语文教学案例及反思 篇一:初中语文教学案例反思举例 初中语文教学案例反思举例 为我们更好地学写语文教学案例与反思,为学生搭建 探究与对话的平台,我在这里转引两例与同行们共勉。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案例与反思 小说,作为一种主要的文学体裁,在初中语文教材 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小说教学,更因其内容的丰富、情 节的曲折、形象的多异、主题的潜蕴性等特点而呈现教学 的多样性。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 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 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 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 拓展思维空间,

2、提高阅读质量。 ” 新的课程,新的理念, 促使我们语文教学必须以新的姿态、新的面貌来迎接新的 挑战。在新课程的背景之下,为了培养学生阅读的感受力、 理解力、欣赏力、评价力和创造性,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 教学方式。以我的叔叔于勒为例,我的操作流程如下: 第一课时:学生自读课文。谈阅读印象与初读感受。 第二课时:四步阅读法,完成小说赏读。 一、寻读,辨析主要人物。 亮点探究一:从标题上看,这篇小说写的是谁?(于 勒)从小说的内容看,于勒是小说的主人公吗?就这个问 题展开讨论。 1、讨论前,教师提示:如何判定一个人物是否为主 要人物呢?有三个角度,首先看人物着墨的多少;其次看 人物在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

3、;第三看作家的创作意图。这 种带着一个主问题进行阅读的方式叫做寻 读,寻找发现,大家开始阅读,发现后做好记录,然 后分组活动。并确定发言人。 2、学生寻读课文。开始思考批注。 3、分组活动,确定本组发言人。 4、(来自: 小龙 文档 网:初中语文教学案例及反思) 确定四个小组开始交流汇报各组的发现。 5、教师归纳小结。于勒不是主人公,于勒在文中是 这样出现的,一是全家人的谈话,二是插叙介绍,三是在 游船上,真正的主人公则是菲利普夫妇。 亮点探究二:于勒虽然不是小说的主要人物,可老师 感觉于勒这个人物在文中无处不在。大家的意见是怎样的? 从文中寻找信息谈谈你的理解。 1、学生寻读课文,整理相关信

4、息。 2、相互交流,明确:于勒显然着墨不多,但很重要, 它的命运决定着菲利普夫妇的变化,并在他们一家中占据 着重要地位,掀起了很大的波澜。他是小说的线索人物。 我们带着第一个问题阅读解决了另外一个问题小说的 线索,这就是寻读的效果。 二、理读,体会精妙构思 刚才我们一起弄清楚了小说的线索,下面请大家据此 梳理本文的情节,对课文进行梳理式阅读,就是理读。并 通过理读情节,各提练一个字概括情节内容: 从课文顺序上看:盼于勒赶于勒赞于 勒骂于勒躲于勒 从小说情节上看:赶于勒盼于勒赞于 勒骂于勒躲于勒 亮点探究三:作家为什么作这样的安排情节:为什 么将“赶于勒”以插叙方式安排?为什么要安排船上相 遇呢

5、?我可以这样设计:于勒来过几次信,再以写信告知 其不幸落魄不可以吗?改后效果有什么不同? 1、分组活动,确定小组发言人。 2、相互交流,一人发言,其它同学可作补充。讨论 明确:巧设悬念,开头反复渲染盼归的气氛与心情,埋 下伏笔;一波三折,高潮迭起,构成情节的曲折美,俗 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就是这个道理。安排船上相遇 给人物亮相提供了一个特有的展台,更能体现主人公的性 格特点,具有一种较强的讽刺意味。 3、教师小结:概括后板书:小说的情节美。 三、品读,评说人物形象 本文除了以精妙的构思吸引人,更重要的是以其丰满 的人物形象而经久不衰。理解人物最好的方法是品读细节。 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6、、心理去品析。这篇小说写 得最精彩的地方在哪里?(骂于勒,高潮部分) 首先,我们来一起读一读几个精彩片段,请大家在我 的提示下朗读课文片段。 在游船上,父亲被太太高贵的吃法打动了,于是请 家人吃牡蛎,他故作高雅,摆架子爱慕虚荣的高峰,同时 也是不幸的开始。母亲的一番话别有情趣:(读 23 段) 当父亲朝那年老的水手走去时,突然发现那人很像 于勒,神色不安,骤而紧张,以至失魂落魄:(读 25 段) 在母亲的要求下,父亲再一次向船长走去,在极度 的担忧与恐慌中终于证实那就是于勒。这一消息对于母亲 如同晴天霹雳,怒火如同火山爆发,他们虚幻的幸福峰巅 一下子跌入了现实的悲苦深渊:(读 38 段) 也许

7、是对 叔叔不幸的一丝同情与怜悯,我给了于勒叔叔 10 个铜子的 小费,但母亲仍不忘作了最后一次精彩的表演,让其卑劣 自私的灵魂再次曝光:(读 46 段) 亮点探究四:对人物的描写中,哪些词句最有表现力。 抓住这些具有表现力的词句评说人物形象。 1、品读示范:第 25 段,品析“不安” , “瞪着眼” , “赶紧” , “十分苍白” , “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 , “低声” 等词语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2、学生读句品析,评说人物形象。 3、教师小结:通过品析,我们看到了一个唯利是图, 虚伪,自私冷酷的形象,他们以贫富为兄弟相认的原则, 在他们眼中,情不如钱!(板书) 四、说读,对人物说话。 赏读

8、完这篇小说,大家有没有什么话想对小说中的人 物说呢?或者对作者有什么话说吗?例如:老师读完后, 我想对作家说:莫泊桑,谢谢你的一支妙笔,向我们勾画 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人性泯灭的现实,在这样的现 实中生活,是人类的悲哀!大家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说几 句好吗? 1、学生练习用“读完这篇小说,我想对_ 说”句式说话。 2、结束语:用一幅对联来概括这篇小说的主题,正 是: 十年思盼同胞好比摇钱树 一朝相逢兄弟形同陌路人(板书) 附:教学板书 教学在合作讨论与交流表达中结束了,回顾这篇文章 的教学。我觉得三种构想的实施是成功的。 一、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自由读好文本。这是对话的 基础。通读文本,并读出

9、自己的感受。这样的阅读才是自 由的阅读,有效的阅读。而我们平时的教学,学生自己读 书的时间少,自己读出感受的更少。上课伊始,学生还未 开口读书,学生未及进入作品之中体验,教师就已经强加 给了学生,表现出教师对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体验的充分 不相信。我在教学中,给学生一节课自由读书(自习除外) , 并要求在读完后能谈自己对作品、人物的认识。事实证明, 这个目标实现了。 二、为学生创设主问题有层次地探究文本。这是对话 的关键。作为世界文学的精典名篇,既有内容的广度,又 有思想的深度。这篇小说怎样教学才能实现耗时少、效果 好,我设计了四个主问题和四个亮点探究活动:寻读,解 决主要人物和线索人物的问题,

10、这是打开文本的钥匙;理 读,解决作品的思路,这是学生最易获得的感性认识,并 通过理性探究体会构思精美;品读,通过品读细节认识人 物形象,并进而学习人物塑造的方法,这是小说阅读的中 心任务;说读,表达自己对文章主题、美 篇二: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我觉得打造高效课堂模式就应是让学生“乐学” ,让 学生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基于此,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 努力: 一、营造融洽的氛围,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在教学中,与学生拉近距离、多交流,寻求与他们的 认同点,找突破口,情感方法等全面关注他们,使之亲其 师,信其道。以此为起点,给适当的任务,促其自学,制 定明确具体可行的目标和

11、任务,相信他们,肯定他们,让 学生们真正感觉到学有所获,引起兴趣,并在其中体味到 快乐。只有在平等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愉悦地学习, 取得好的效果。 二、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 打造快乐高效的课堂,要做到知识容量、广度、深度、 技能训练达要求,课堂上注重过程方法,互相交流、思考、 释疑针对性强,收获全方位,课前准备很重要。平时备课 不能仅仅局限在教参,还应广泛的收集资料,才能保证课 堂的高效率。 三、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富有激情的导入课堂,给学生一个轻松、愉快的信号, 把学生带入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引领学生进入课堂。 巧设问题激发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动起来,做到不走神、 认真

12、听讲,积极地动脑思考。 四、注重学生自我展示,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能力。 注重分小组进行探讨交流,各小组推荐代表展示本小 组的学习 成果,其他小组同学进行全方位的点评,使问题得到 深化和纠正,如有必要,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展示过程中, 学生要注意倾听并及时作好记录或进行修改。尽量做到每 个学生都动起来,且能够表达出来,培养学生勤思考、敢 发言、勤发言,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又锻炼了学生 的语言表达能力。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培养其成就感, 增强自信心,使课堂效果更高效。 篇三:初中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语文课堂上师生对话要有实效性 案例背景: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 师、文本之间对话

13、的过程,阅读教学效率高低取决于对话 过程中的有效程度。而当下语文教学中的对话存在的问题 令人堪忧。 一、虚假对话 教师有一系列预设问题和预设答案,学生揣摩教师意 图,给教师以想要的答案,学生是教师思想和教参答案的 代言人。 二、精英对话 在这种对话中主角是少数善于思考,善于表达的学生 而多数学生只是看客,课堂中的对话只是几个精英学生在 表演着思维的艺术体操,其他学生则冷眼旁观。 综观以上现象,试问:何谓有效对话?如何做到有效 对话?以下案例来源于本人执教的唐雎不辱使命 ,在教 学中教师充分重视课堂对话的有效性,从而使教学取得了 良好效果。 案例描述:唐雎不辱使命是九年级上册的 一篇文言文。文言

14、文学习,大多数学生觉得繁琐无味,理 不清的字词,释不完的句意。一开始我也想因循掌握字词、 疏通文意、品析人物的模式进行教学,然而在讲到唐雎以 “布衣之怒”应对秦王的“天子之怒” ,并慷慨陈词自己将 效法专诸、聂政、要离与秦王同归于尽时,一个声音打破 了平静的课堂? 生 1:老师,我觉得唐雎不会真的去死,他不过是吓 唬吓唬秦王罢了!(一下子全班炸开了锅,很多学生在喊: “随时可能会死” ,一生干脆站了起来?)生 2:反对!唐 雎说完话后就“挺剑而起”了,表明他已经想要和秦王拼 个鱼死网破了。师:唐雎到底只是吓唬秦王还是真的想和 秦王同归于尽呢,我们首先看看,他怕死吗?生 3:唐雎不 怕死,文章第

15、一小节已经说到“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 雎使于秦” ,秦王已经不高兴了,此次出使秦国本身就带有 一定危险性。生 4:唐雎不但不怕死,似乎还有点故意激怒 的味道呢,因为他说“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口气很强硬,让秦王“怫然怒” 。师:秦王好惹吗 ?他是 怎样一个人?生 5:骄傲自大,蛮横无礼的一个人。师:那 面对秦王,唐雎退缩了吗?生 5:没有,而是非常冷静沉着, 和秦王正面交锋。师:秦王的反应怎样?生 6:秦王的态度 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 “色挠,长跪而谢之” 。师: 虽然我们无从考证当时的唐雎内心的想法是什么,是吓唬 吓唬秦王还是真的想和秦王同归于尽,但从这场智勇斗争 中你看到

16、的是一个怎样的唐雎?生 7:很有胆识!生 8:智 勇双全!生 9:不畏强暴,有勇有谋! 案例分析:(一) 有效对话的实现需要教师注意课堂生成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 课堂的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 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变动。 ” (给教师的建议 ) 。在案 例中,原本打算在逐段分析内容的同时品析人物性格,但 由于一个另类声音 “老师,我觉得唐雎不会真的去死,他 不过是吓唬吓唬秦王罢了”打破了按部就班的课堂,引发 学生对“挺剑而起”的争论,如此一来不仅极大地激发起 学生的探索热情,在对话中唐雎这个人物形象的性格逐渐 饱满、立体起来,学生对唐雎这个人物的理解也更全面更 深刻了。 (二)有效对话的实现需要教师加强问题引导。案 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事实上很难下定论这到底是古人的 一种外交技巧和智谋还是他誓死捍卫国家的决心,因此我 觉得没有必要让学生对问题本身纠结不清,我另辟蹊径引 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