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复习建议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6714678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3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复习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中考物理复习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中考物理复习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中考物理复习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中考物理复习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复习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复习建议(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物理复习建议,(课改实验区),中考复习建议:,1、集体备课,(1)备考试说明:,集体研究“课标”和“考试说明”。在研究过程中明确以下几点:考试要求: 试卷结构:难度值: 必考知识点:必考知识点的考试题型:知识点考查的覆盖率:,研究全省中考试卷的目的:1)梳理知识点;对非必考知识点,尽 可能不重复。2)稳中求变;对变化的部分和题型要 认真进行研究。3)发现命题中具有的地方特色。,备课组成员:分工研究近三年全省中考试卷 和全国各地中考试卷,(2)备中考试卷,研究全国各地中考试卷的目的是:1)借鉴新题型 ; 2)把握考试动向;3)分类整理各块复习资料。,(3)备考生:,1)了解学情 2)分层制定

2、教学目标 3)统一教学进度 4)分工制定练习和考试卷,(4)备教学计划,2、个人备课,(1)备考点,6)出现的新题型,例题2、如图所示,蜡烛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这三种光学仪器正常使用时,与上述成像情况一致的是,如果在前面的实验中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只移动中间的凸透镜,要使光屏上再次出现一个明亮清晰的像,则应向移动 凸透镜(选填“左”或“右”)。,例题3、某小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下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按正确的方法安装和调节好实验装置。他们在光具座上先固定焦距为fl的凸透镜,按表一中的物距u依次进行实验,

3、每次都使光屏上烛焰的像最清晰,并将相应的像距v记录在表一中。然后他们换用焦距为f2的凸透镜,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为了进一步探究物距u和像距v之间的关系,他们进行适量的运算,将结果分别记录在表一和表二的后四列中,(已知f1f2) 表一(凸透镜的焦距为f1),表二(凸透镜的焦距为f2),(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或4、5与6)数 据中的物距u与像距v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数据中的物距u与 像距v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不同的凸透镜,当们成实像时,物距相同,像距随焦距的增大而增大。 (3)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

4、二中经运算后 得到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表一:_; (b)分析比较表二:_。,例题4某校同学在学习了眼睛和眼镜内容后,想通过实验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原因.他们选择了如下器材:蜡烛、用薄膜充入水后制成水凸透镜(与注射器相连,注射器里有少量水)、光屏等.水凸透镜的厚薄可以通过注射器注入、吸取水的多少来调节.其装置如图所示. (1)在此实验装置中, 相当于人眼球中的晶状体. 相当于人眼球中视网膜. (2)请你用此实验装置探究近视眼的成因,要求写出实验过程:,例题5、一天下午,小明向远处的一座大楼望去,他看到一个现象:有的窗户明亮刺眼,而有的却黑洞洞的,他问妈妈这是怎么回事,妈

5、妈告诉他,那座大楼有的窗户是开着的,有的是关着的,小明很快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请你解释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例题6、用影子辨别方向。如图,中午前后,用描点的方法在地面上画出竖直杆阴影顶端的运行轨迹,找出其中距O最近的点A,则OA就指示_(南北/东西)方向,这一技能应用的光学知识是:_,例题7、如图(a)所示,直线AB是光滑木板与棉布的分界线(木板与棉布处在同一水平面上),然后使一个小线轴(如缝纫机上的线轴)沿着与直线AB成一角度的方向PO匀速滚动,可以看到,线轴在棉布上滚动的方向发生了改变.如图(b)所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传播方向也发生了改变.,(1)由图(a)可知当线轴的甲轮刚接触到

6、棉布 时,其速度的大小将 (变小/ 不变/变大),此时乙轮速度的大小将 变小/不变 /变大) (2)从图(a)、(b)两种类似现象可知,光由 空气斜射入玻璃时而发生折射现象的原因 可能是 (3)在你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是否运用过本题的研究方法?请列举一例说明:,(2)备学生,1)认真分析所教班级的学生情况 2)随时与班主任进行沟通和交流 3)与学生一起制订学习目标 4)建立学情档案,(3)备教学,中考前的总复习,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目的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网络,使所学知识进一步系统化、熟练化和技能化,促进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提高。,1)体现“新意”,重在效果,选择恰当的教

7、学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要真正上好一堂复习课并非易事,教学中必须遵循系统性、针对性、典型性、指导性原则,切忌简单机械重复,避免炒“现饭”。复习课要体现“新意”,注重方法,注重效果。,例如:下列各图中,电源电压为4.5V,R1=R2=10,电流表、电压表分别使用0.6A和3V的量程。下图正确的是,教师提出要求:学生不仅要会选择正确答案,还应会指出图中错误的原因。然后由学生归纳得出:A、正确使用电流表 B、正确使用电压表1)使用前调零 1)使用前调零2)串联 2)并联 3)正与正相连、 3)正与正相连、负与负相接 负与负相接4)选择量程 4)选择量程5)绝不充许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接在电源两极上

8、,2)体现拓宽,重在提高,对教学的总体要求是:控制难度,拓宽知识面。复习课教学尤其要注意体现知识的拓宽、思路的拓宽、方法的拓宽,要在知识的广度上做文章,要防止在某些知识点上挖掘过深。促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一个显著提高。,例题:老师整理了一份器材清单,根据清单准备的器材见下图。用以下器材:(1)提出研究课题;(2)设计实验方案;(3)简述实验过程。,1、测金属块的长度,2、测金属块的密度,测金属块的体积,测金属块的质量,测金属块的体积: 1)用刻度尺测量、 2)用量筒测量 3)用阿基米德原理测量 4)用等量替代法测量,测金属块的质量:用弹簧秤测量,3、测金属块在液体中的浮力大小,4、研究

9、金属块在液体中:浮力大小与深度的关系,5、研究金属块在液体中: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6、研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7、研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9、测牛奶瓶的玻璃密度 10、利用牛奶瓶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11、验证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8、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接 触面的粗糙程度、正压力的关系,3)体现专题,重在理解,争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后一阶段的总复习可以进行一系列专题复习,如:“中考题型的解题方法与技巧训练”、“容易混淆的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实验仪器仪表原理及使用注意事项”、“力、声、热、光、电知识结构复习专题”、“动态电路专题讲座”等,切

10、实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4)体现创新,重在能力,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到教学目的的高度,把发展思维、培养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要牢牢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一理念,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创造力发挥的氛围,鼓励学生善于观察、敢于质疑、勤于实践。,例如:为了测定木块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设计了甲、乙两种实验方案,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中不计弹簧测力计的 重力。 甲方案:在水平实验桌面上将木板用线拉住,通过弹簧测力计沿木板方向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在木板上面滑动。 乙方案:将木板放在水平实验桌面上,用线通过弹簧测力计水平地拉住木块,沿木板

11、方向水平拉木板,使木板在木块下面滑动 。,(1)从实验操作方面考虑,应选择_方案。简述你选择的理由? (2)从实验误差方面考虑,应选择_方案。简述你选择的理由?,小明所在的班级共有30位同学,常采用投票表决的方式来决定班级重大事宜,小明想设计一个表决统计器,来快速地获知投赞成票(或反对票)的人数。为此,小明准备了下列器材:电源(电压为2V且恒定)、开关(足够多)、电流表(表盘如图)、阻值100的定值电阻(足够多)、导线若干 (1)画出表决器的电路原理图(可用“”省去 部分重复的电路); (2)通过计算改画下图中电流表的表盘刻度,使它能直接显示人数; (3)写出表决器的使用方法。,电路图:,使用方法:,梳理知识,形成网络,第一轮复习(1个月),第二轮复习(1个月),系统性、针对性、典型性、指导性,插缺补漏(模拟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教育/培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