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弘扬中国精神 共筑精神家园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6704642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PPTX 页数:106 大小:7.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弘扬中国精神 共筑精神家园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第二章 弘扬中国精神 共筑精神家园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第二章 弘扬中国精神 共筑精神家园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第二章 弘扬中国精神 共筑精神家园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第二章 弘扬中国精神 共筑精神家园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 弘扬中国精神 共筑精神家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弘扬中国精神 共筑精神家园(10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 共筑精神家园,第一节 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主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一、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一)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首先表现在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古圣先贤认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在于人有道德,有精神追求。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崇尚“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精神追求。,(二)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也表现在中国古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道德理想是激励个体的精神内驱力,是凝聚社会

2、整体的精神力量。儒家把“仁”、“义”视为最高的道德理想,孔子言“杀身成仁”,孟子讲“舍生取义”;墨家把“兼爱”作为最高的道德理想。,(三)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亦表现在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重视。,中国历史上的儒、墨、道、法各家都认为,在树立起崇高的理想和道德人格的同时,最重要的就是奋发志气,切磋践履,养心修身、变化气质,才能达到目的。孟子和荀子在人性论上各执一端,但是都肯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一个提出,“反身而诚”,“人皆可以为尧舜”;一个主张通过“教化习修”,“涂人可以为禹”, 通过后天的修养成为品德高尚的人。,(四)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还表现为重视人生境界和理想人格。,中华民

3、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还表现为重视人生境界和理想人格。儒家把“君子”、“圣人”作为自己的理想人格,道家推崇逍遥于天地之间的“真人”、“至人”,近代启蒙思想家梁启超呼吁“新民”的理想人格。,(五)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 忠实继承者和坚定弘扬者,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强调要处理好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重视发挥人的精神的能动作用,发扬光大了中华民族重精神的优秀传统。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等,是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光大,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现代历史中的新表现。,实现民族复兴 的精神引领,提升综合国力 的重要保证

4、,凝聚中国力量 的精神纽带,在中国共产党 领导下建立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一步步接近伟大复兴的目标,走向 辉煌。重要 原因就是高扬 中国精神的旗帜。,中国精神对维护民 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发挥重要的凝聚作用。用中国精神引领各族民心,汇集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弘扬中国精神,提振全民族精气神,激励广大人民投身现代化建设, 是提升综合国 力的精神支撑。,二、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三、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 精神的统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二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

5、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民族精神,民族 精神,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民族精神是构成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垮。而如果没有优秀的历史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不打自垮。”,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社会风尚,文明史告诉我们,解决时代课题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解决了时代课题

6、,民族就进步和发展,解决不了时代课题,民族就停滞、倒退,甚至毁灭。江泽民同志曾经以十七、十八世纪中国统治阶级陶醉于“康乾盛世”,而无视世界上正在发生的历史性大转折,最后导致中华民族落后挨打的历史教训,提出要“善于观察世界大势和把握时代要求”。清代自康熙雍正乾隆的130多年,形成中华民族的一个辉煌盛世。,乾隆末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第一位,人口占世界1/3,对外贸易长期出超。但是正是在这时西方社会已经开始了资产阶级社会革命和工业技术革命,康雍乾三代君主面对历史性大变动、大转折,茫然无知,采取了错误的对策,关闭国门,最终导致中国长期落后挨打。现在摄制的一些电视剧,对康熙、雍正、乾隆皇帝大加赞扬,对

7、慈禧太后进行责难,客观上看,中国的落后在康熙、雍正、隆时代就已经埋下了根源。 今天我们要善于观察世界大势,把握中国发展的大势,大力弘扬时代精神。,第二节 以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第二章 弘扬中国精神 共筑精神家园,一、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幅员辽阔、内陆纵深、大河涛涛、率土万里的国家。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在与无数天灾人祸的斗争中,很早就认识到国家和民族整体利益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是实现个人利

8、益的保障。这使得中华民族越是遭临大灾大难,越是能够激发出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越是能够空前地团结统一,一致对外,这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绵延不绝的根本原因之一。,团结统一,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能够和睦相处、友好相待,其原因是维护国家民族整体利益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价值基础。中国自古流传 “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等俗语、格言,把“和”视为处理人际关系的一个准则,提倡从整体和谐统一出发,重大局、重整体的思维方式。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民族的关系,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基础。,爱好和平。,“以和为贵”的价值基础直接表现为两个方面:对内表现为“团结统

9、一”;对外表现为“爱好和平”。早在先秦,思想家就提出了“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的思想。中华民族崇尚自由,同时,也尊重其他民族、国家的自由。奉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事原则,反对通过侵略、掠夺来谋求自己的利益。,勤劳勇敢,勤劳勇敢的中国各族人民创造了古代文明。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历史上有着灿烂的文化和发达的科学技术,对世界文明发展曾起到了举公认的巨大推动作用。我国的科学技术,曾在世界历史土长期处于领先地位。据1975年出版的自然科学大事年表记载:公元前6世纪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发明创造54项,中国占31项。直到公元1500年止,在世界科学技术就成中,中国占将近58%,其他世界各国只占42%

10、。在世界文明的发展史上,中华民族以高度发达的历史文化著称于世,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自强不息,在与无数天灾人祸的斗争中,不畏艰难。自古流传着“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故事。,二、及其时代价值,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具体内容。 (一)的科学内涵,是由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列宁,1.定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11、(1)对祖国的深厚感情。,指出人们对祖国深厚感情产生的基础“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 人们常说: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我? 感情说得具体和透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2)的调节对象: “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过去教材中的概念大多没有提出调节对象问题。(3)的实质:将的实质界定为“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是重要的道德要求,具有无穷的生命力以及在道义上的巨大鼓舞力量。民族英雄受到经久不衰的歌颂和敬仰,相反,一切叛卖祖国、屈膝媚敌的行径,都被视为最卑劣无耻的恶行而受到

12、永远的鞭挞。“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跪在岳飞墓前的秦桧铁像,千秋万载受人唾骂。,清乾隆状元秦涧泉为秦桧后人。一日涧泉至西湖,人故请其瞻拜岳坟并题联,涧泉无奈,题云: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忠奸之判,俨如冰炭。秦桧之害岳飞,遗臭一至如此!,2.的基本要求,(1)爱祖国大好河山,“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祖国的山山水水滋养哺育着她的子子孙孙。祖国的大好河山,不只有自然风光,而且是主权、财富、民族发展和进步的基本载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成都峨眉山的云海,(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自己的骨肉同胞就是爱人民群众。人同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对人民群众感情的深浅程度,是检验一个人对祖

13、国忠诚程度的试金石。,(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中国是文明古国,中国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英国人罗伯特坦普尔于1986年出版了中国发现与发明的国度一书,以简明通俗的文字介绍了中国的一百个“世界第一”。,(二)的时代价值,1. 维护祖国统一和 民族团结的纽带,对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是各族人民的共同企盼。,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长期奋斗,实现了民族独立和解放。改革开放以来,在推动祖国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韩德彩:我打落了美国王牌飞行员,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韩德彩驾

14、驶性能上并不占优势的米格-15战斗机,成功击落了当时美国空军的“双料王牌驾驶员”费席尔驾驶的F-86战机。是赋予勇气和力量。,3. 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古往今来,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无一不是忠诚的爱国者。他们之所以能作出一番事业,使自己人生有价值、有意义,根本原因在于对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有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三、新时期的,新时期的,既承接了优良传统,又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一)与经济全球化,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利用是跨国界的,商品在全世界销售,资本跨国界流动,信息得以共享。跨国公司本土化的程度不断提高,不仅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而且还充分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各国公民在世界

15、范围内流动,一个国家的公民可能工作和生活在另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产生感情。某些发达国家的政要和学者借此机会积极宣称“民族国家的时代已经过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过时了吗?,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有没有过时?,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要弘扬,国家仍然是本民族整体利益的最具权威的代表者。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民族国家的形式并没有过时。我们所处的时代仍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与民族国家并存的时代。只要国家存在,就有其坚实的基础。只有继续高举旗帜,才能使每个民族国家,乃至整个世界获得共同发展。这是因为: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民族国家仍然是国际社会的最强大的独立主体。,尽管经济全球化使国家的部分职能处于变革之中

16、,但是,国家作为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未变,国家是民族整体利益的最具权威的唯一代表者的地位和功能未变。今天的国际社会架构仍然是以民族国家为基础的,无论是区域性的经济联盟,还是跨国公司,都不具有民族国家的主体地位,民族国家依然是国际社会中最强大的最具权威的无可替代的主体。在今天的世界,哪个民族削弱了国家的地位和能力,哪个民族将面临毁灭性的生存危机。这已被当代世界历史所证明。,国外敌对势力妄图西化和分化 我国的战略并未改变。,西方从未停止过对中国要崩溃的预测,并多次列出中国要崩溃的时间表:“北京”、苏联解体、邓小平逝世、SARS期间、国际金融危机,都是西方预测“中国要天下大乱”的时间节点。 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某些西方发达国家把中国作为潜在的竞争对手,企图遏制中国,分化和西化中国。为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必须弘扬精神,努力使中国强大起来。 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与的关系,需要树立以下三个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