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高中历史关于改革类的材料题技巧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702921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4.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做高中历史关于改革类的材料题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做高中历史关于改革类的材料题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做高中历史关于改革类的材料题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做高中历史关于改革类的材料题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做高中历史关于改革类的材料题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做高中历史关于改革类的材料题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做高中历史关于改革类的材料题技巧(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做高中历史关于改革类的材料题技巧做高中历史关于改革类的材料题技巧 篇一: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解题技巧 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解题技巧 做好材料解析题,首 先是要熟透教材,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做到融会贯通,并 能进行知识迁移。同时,也要掌握一定的解题策略。一般 来说,解答材料解析题要遵循如下四个步骤:审题,读题, 联系,作答。 1.审题 审题,就是审读设问,明确问题要求,这是做好材料 题的前提。很多同学在答卷时,一看是材料解析题,便不 管三七二十一就读材料。有的题即使有四、五则材料,也 一气读完,然后再看问题。因为是先读材料,后看问题, 所以读材料时几乎是无目的地读,盲目地读,因此看问题 后,有个别能得

2、出答案,但多数则不能。无奈又得回头再 读材料,这样第一遍读材料收效甚微,几乎就是浪费时间。 科学的解题步骤是,先看问题,以设问为指向,带着问题 有针对性地去读材料,这样就能做到有的放矢,省时省力, 事半功倍。 材料解析题的设问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材料型” , 即“根据(或结合)材料回答” 。这种问法的答案应该要通 过解读材料,从材料中直接或间接获得, “论从史出” ,切 忌置材料于不顾而生搬课本知识,导致文不对题。二是 “课本型” ,即“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这种设问方式 材料只提供切入情境,要通过联系、回想所学知识才能获 得问题的答案。三是“结合型”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识回答

3、问题” 。这是近年来高考和平时模拟试题中普遍采用 的提问方式,这类问题的答案不能全从材料中得出,部分 答案必须要结合所学相关知识来回答。不同的设问方式, 决定了思考问题的方向和答案的来源,务必要注意。 在审题的时候,还要认真分析问题中的限制性条件, 包括时间、空间、领域(如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 、角 度(如背景、目的、性质、结果、影响、意义等)等的限 制。通过分析这些限制性条件,以明确设问的考查要求, 并确定要具体回答的内容。以 XX 年浙江高考历史第 39 题 第(3)问为例: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由“根据材料二、 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

4、知该问题属于材料内容与课本知 识相结合的设问方式。再分析限制性条件:蒸汽机的创制, 直接影响。这就告诉我们要分析的是蒸汽机的创制而非工 业革命对历史发展的影响,是直接影响而非深远影响。如 此一来,要回答什么,心里就十分有数了。 有些问题的设问语言或直接来自材料,或比较艰深晦 涩,有同学往往不知从何下手。遇有这种情况最好先进行 问题转化,把原问题转换成比较通俗易懂的问题,以便利 于组织作答。如以下一段材料: “为什么别的国家不采取这些法律(指英国法律)呢? 这样是否等于问为什么椰子在印度能成熟,在罗马就不会。 你可以回答:在英国,这些椰子不是从来就能成熟的;可 以回答:它们被栽培得还不久;所以,

5、试种一下吧!” 伏尔泰关于英国制度的描述:关于百科全书的 问题 问题: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中“在英国,这些椰 子不是从来就能成熟的”这句话的理解。 这个问题乍一看,不太好理解。但通过分析,我们可 知“这些椰子”应该指的是英国建立的近代政治制度 代议制, “这些椰子不是从来就能成熟的” ,也就是说,椰 子的成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英国的代议制的建立也并非 易事。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把原问题转化成:“结合史 实说明英国代议制的确立经历了一个艰辛的历程,是长期 斗争与努力的结果” 。这样一来,答题的思路自然就清晰了。 2.读题 读题,就是研读材料,并从材料中采集提炼有效信息。 所谓“有效信息” ,是

6、指蕴涵在材料中的、对题后设问具有 针对性、对解答问题具有实用性的信息。通过研读材料, 准确而完整地获取信息是做好材料题的基础,而读懂读透 材料又是准确、完整获取信息的前提。一般情况下材料应 读三遍。第一遍粗读,即通晓全文,大致了解材料所涉及 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基本内容。第二遍细读,理 清头绪,划分层次,理解各层的含义和各层之间的联系, 归纳出材料反映的核心问题、基本观点等,初步建立起材 料与设问之间的联系。第三遍重点读,即结合设问对材料 中的关键语句再进行重点阅读和理解,去粗取精,去伪存 真,由表及里,提取出能最终导向答题目标和契合题问要 求的有效信息。 在阅读材料的时候要注意不能只读

7、材料正文,而不读 出处(多为文字材料)、题头 (多为图片材料)、提示语或注 解 (多为表格、图表材料)。其实,这些地方往往就蕴含着 一些很有价值的信息,能给我们以某种有效的暗示和引导, 有时还能起到“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效果。如以下一段材 料: 古代战争水平不高,崇山峻岭、长河大川都是天然的 防守工事。因此如岭南山地,如四川盆地,如山西高原, 都是地理条件极佳的割据区域。元代的省无视历 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一一秦岭、淮 河、南岭、太行山 一一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 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 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至于江浙行省,乃从

8、 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 周振鹤犬牙相入还是山川形便?历史上行 政区域划界 的两大原则 问题:根据材料,判断元代行省划界的原则是什么?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采用这种划界原则的 原因。 在回答第一小问的时候,很多同学在阅读完正文后便 开始根据自己的理解答题,但往往词不达意或答案不够简 练。如果能够多关注一下材料的出处犬牙相入还是 山川形便?历史上行政区域划界的两大原则 ,本题的 答案就一目了然了。根据材料正文的内容表述,很容易得 知元代行省划界的原则就是“犬牙相入” 。 另外,巧用标点符号有助于我们解读材料。比如可巧 用省略号。历史学科命题在材料的引用方法上,有直引、 串引、转述

9、、模拟四种形式,就忠实原文而言,最好是直 引。可由于考试时间的限制,大段直引原文会增加考生的 阅读量,所以往往对原文有所删略。而保留下来的文字自 然是与命题者的考查方向紧密相关,尤其是对于要求概括 材料内容的题目来说,每一个省略号的前后可能就都有不 同的内容角度,可能隐含着重要的解题信息。如以下一段 材料: 贞观十一年七月一日洛水瀑涨,漂六百余家。 十三日,诏曰:“暴雨为灾,大水泛滥诸司供进 (进奉的财物),悉令减省。凡所力役,量事停废。遭水之 家,赐帛有差。 ”九月,黄河泛滥太宗幸白马坂以 观之。 旧唐书 问题:根据材料概括唐太宗应对灾害的举措。 本题材料总共有五个省略号,我们来分析这五个省

10、略 号前后的内容:前三个和第五个省略号之前均为介绍时间 和灾情,之后是唐太宗相应的措施及态度。运用这五个省 略号我们就可以得出下列格式:时间、灾情相应的措施 及态度,再结合题目要求及第三个和第五个省略号之后的 关键动词“悉令减省” “量事停废” “赐帛有 差” “幸白马坂以观之”即可概括出问题的答案:减 省诸司进奉(戒奢从简);减轻摇役;救济灾民;亲临灾区 了解灾情。 同样,鉴于考试时间的限制和考查的需要,命题者会 精选材料并最大限度地利用所提供的材料设问。所以,不 仅省略号有帮助概括的功能,其他如分号、句号也可以帮 考生归纳、提取材料信息,在这里就不再举例赘述。 3.联系 联系,就是链接教材

11、,建立材料与教材及相关知识之 间的关系。 “课本型”的材料题自不待言,必须要联系所学 知识。这里注意的就是要能准确联系相关知识,或能在教 材相关的专题或某一历史阶段中通过辨别取舍择其要端, 拣取紧要的知识点来组织答案。 答案需来自材料的“材料型”题是否还需要联系教材 呢?也需要!尽管材料题都具有“新材料、新情境、新问 题”的特点,但不管材料有多“新” ,它必定仍与教材有不 可分割的联系, “貌离神合”于教材内容。在解答“材料型” 题时,如能把材料中的重点信息与教材中的史实、观点相 对照,确定材料与教材的哪专题、哪节、哪一历史阶段、 哪一知识点相关联,就可以把材料置于这一专题、这一节、 这一历史

12、阶段或这一知识点的背景下来考察,如此则有助 于更好地理解材料,挖掘深层次信息,并可诱发联想、启 发答题思维,有时还可据此确定起答题的大方向,甚至直 接从教材中寻找答案。即使已经充分提炼出了材料中的各 种有效信息,如能进一步联系教材和所学知识来对其进行 印证,也一定程度上能起到纠偏、加工和润饰的作用,从 而增强最终的答案的科学性。 4.作答 作答,就是要根据设问的要求,利用所提取的材料信 息或所联系的有关知识来组织答案,形成最后的答题语言。 这是解答材料题的落脚点,是你之前所有工作效果的集中 体现。没有这一步,或这一步没做好,之前的工作做得再 漂亮也没用。 作答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注意理清思

13、路。落笔前先思量答题的思路和角度, 力求条理分明、层次清晰、答案全面。 注意语言的组织与表达。答题语言要经过认真斟酌、 精心构思,不滥用文学语言,不“白话”连篇,不拖沓冗 繁,要尽量用历史学科术语答题,形成答题要点,努力做 到准确规范、言简意赅、一语中的。 不要照抄材料原文词句来答题,除非题目明确要求 摘引材料原文作答,或这些语句本身已经较为明确的反映 了材料内容、又符合设问要求。 答好第一问。材料题一般有多个设问,设问之间常 常互相联系,第一问的回答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下一问 题的回答。 注意分值。要根据各问的分值,看分作答,详略有 据。一般情况下,分值大的要详尽回答,反之,则相对简 要回答

14、。 书写规范工整。书写答案时要做到“三化” ,即段 落化、序号化、标题化。 段落化:一个问题有多个小问或 需要分若干层次来组织答案时,每个小问或层次一个自然 段。 序号化:一个问题有多个要点时,每一个要点前标一 个番号,如(1) 、 (2) 、 (3)或 A、B、C。 标题化:就是在每一个问题的答案前面根据其要求加 上一个小标题,如“原因” 、 “性质” 、 “意义” 、 “认识”等。 一个问题有多个小问时尤其如此。这样做等于告诉阅卷老 师:“某个问题是答在这儿 篇二:XX 高考备考: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思路 与方法详解 中小学在线 1 对 1 咨询电话:4000-176-333 XX 高

15、考备考: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详解 距离 XX 年高考还有 301 天:高中高考都是不容易的, 把同学们自己认为容易的题目百分之百做对;把每个简单 的知识点掌握;把学习中的错题知识点弄懂。下面三好网 小编整理出了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详解 合集。 。方便大家保存随时查看!平时做题也方便多了! 一、材料解析题的考查目的 材料解析题要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忠实于材料而不是 忠实于课本 解答试题中所提出的各个问题。这种试题能够有效地 考查考生驾驭史料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 力、知识迁移能力等较高层次的历史学科能力,熟练程度 和相关知识面。 二、材料解析题的分类 1、

16、材料解析题按其材料采用的形式,可分为文字材 料、数字材料、图形材料、综合型(即前面三种材料的结 合型) 。 2 第一类、间接提示型材料解析题哪部分历史范畴(时 间、朝代、范围) ,这 在题首给出关于材料的背景说明,或引用提示明显的 材料,历史范畴。考查考生分析、概括能力、理解能力。 例 1: 董仲舒。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 宁者,为君也。是以未得之也,荼毒天我固为子孙创业 也。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 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 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请回答: (1)扼要指出材料一、二的核心思想。 (2 分) (2)从时代背景方面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二观点差异 的原因。 (4 分) (3)试从客观作用方面简要评析上述材料中的思想 观点。 (4 分) 答案: (1)材料一:宣扬君权神授。材料二:君主是天下 大害。 中小学在线 1 对 1 咨询电话:4000-176-333 (2)董仲舒处于中国封建社会初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