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吸害虫(2)_201105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56700605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2.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刺吸害虫(2)_201105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刺吸害虫(2)_201105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刺吸害虫(2)_201105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刺吸害虫(2)_201105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刺吸害虫(2)_201105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刺吸害虫(2)_20110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刺吸害虫(2)_201105(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求应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武汉 430070,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园林植物害虫与防治,2018/10/15,,2,2.2 蚜虫类,同翅目蚜虫总科 重要种类 桃蚜 Myzus persicae (Sulzer) 桃粉大尾蚜 Hyaloptera amygdali Blanchard 桃瘤蚜Tuberocephalus momonis (Matsatsumura) 菊小长管蚜 Macrosiphoniella sanborni (Gillette) 棉蚜 Aphis gossypii Glover 夹竹桃蚜 Aphis nerii Boyer de Fonscolombe 竹蚜 Aste

2、gopteryx bambusifoliae (Takahashi) 月季长管蚜 Macrosiphum rosirvorum Zhang,2018/10/15,,3,棉蚜,夹竹桃蚜,竹蚜,园林植物蚜虫发生特点 春季发生重、秋季发生轻。,月季长管蚜,2.2 蚜虫类,2018/10/15,,4,2.2 园林植物蚜虫生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复杂而多变 一年几至几十代,短期可暴发 若虫一般4龄 卵或若虫越冬 世代交替 生活史复杂(寄主、生殖方式等变化) 侨迁型:2种寄主,迁移寄生。桃蚜 留守型:1种或几种近缘寄主,无中间寄主,不迁移。菊小长管蚜、葡萄根瘤蚜 复迁型:2种寄主,既有迁移蚜,也有留守蚜,几

3、年完成一个循环。落叶松球蚜,2018/10/15,,5,2.2 园林植物蚜虫危害特点,多害虫 危害嫩枝、幼芽、叶片及根部 导致梢叶卷曲、变色或形成虫瘿 致煤烟病,或传播病毒 适宜条件 15-22,80%,通风不良,茂密荫蔽 风助迁移扩散 强风雨冲击压低虫口,2018/10/15,,6,2.2.1 桃蚜,寄主 桃、樱花、月季、香石竹等300多种花木 为害症状 吸食植物汁液,被害后向反面横卷,呈不规则卷曲,严重时可致使叶枯黄脱落,排泄物诱发煤烟病,2018/10/15,,7,识别特征 无翅孤雌蚜: 体黄绿色; 腹管长筒形,稍长,有瓦纹; 尾片圆锥形,两侧各有曲毛3根。,2.2.1 桃蚜,2018/

4、10/15,,8,发生规律 年发生10-30多代; 以卵在桃树的叶芽和花芽基部越冬,也有部分孤雌蚜在温室花卉或十字花科植物上越冬。4-5月为害盛期。,2.2.1 桃蚜,2018/10/15,,9,寄主 桃、杏、红叶李、榆叶梅等 为害症状 成、若虫群集于新梢和叶背刺吸汁液,被害叶失绿并向叶背对合纵卷,被害茎、叶被有白色蜡粉,严重时叶片早落,嫩梢干枯。,2.2.2 桃粉蚜,2018/10/15,,10,识别特征 无翅胎生雌蚜: 体绿色,被白蜡粉; 腹管细,圆筒形; 尾片长圆锥形,有长曲毛5-6根。,2.2.2 桃粉蚜,2018/10/15,,11,发生规律 年发生10多代,南昌20多代,北京10余

5、代; 以卵在桃等冬寄主的芽腋,裂缝及短枝叉处越冬; 4-5月为害盛期,6月以后迁至禾本科杂草,10-11月产生有翅蚜,回迁,产生有性蚜交尾产卵越冬。,2.2.2 桃粉蚜,2018/10/15,,12,2.2.3 桃瘤蚜,寄主 桃、碧桃、梅花等 为害症状 以成、若虫群集叶背吸食汁液。受害叶的边缘向背后纵向卷曲,卷曲处组织肥厚,凸凹不平,初呈现淡绿色,后变红色,严重时整叶卷成细绳状,最后干枯脱落。,2018/10/15,,13,识别特征 无翅胎生雌蚜: 体色深绿至淡黄褐色; 头部黑色,额瘤显著,向内倾斜; 腹管圆筒状,后几节有横瓦纹; 尾片短小,末端尖,具长曲毛6-8根。,2.2.3 桃瘤蚜,20

6、18/10/15,,14,发生规律 年发生10-30代; 以卵在桃、樱桃等枝条的腋芽处越冬,翌年春当桃芽萌动后,卵开始孵化;4-5月为害盛期,4月末有翅蚜迁移至艾蓬等植物上繁殖,10月下旬迁回为害,交配产卵越冬。,2.2.3 桃瘤蚜,2018/10/15,,15,2.2.4 菊小长管蚜,寄主 菊花、香叶菊等植物 为害症状 以若蚜、成蚜危害,群集危害幼茎、嫩叶,有的在叶背为害,使叶片卷缩,影响茎叶正常生长发育;还可危害花梗、花蕾。叶片皱缩,花瓣退色。,2018/10/15,,16,识别特征 无翅胎生雌蚜: 体深红褐色,具较粗长毛; 腹管圆筒形,基部宽,向端部渐细,末端表面呈网眼状; 尾片圆锥形,

7、末端尖,表面有齿状颗粒,具11-15根毛。,2.2.4 菊小长管蚜,2018/10/15,,17,发生规律 年发生10多代,在温室中可终年繁殖; 以无翅胎生雌蚜在留种菊花的叶腋和芽旁越冬。在温暖地区不发生有性蚜,北方寒冷地区冬季在温室或暖房中越冬;4-5月、9-10月为害盛期。,2.2.4 菊小长管蚜,2018/10/15,,18,被害叶向反面横卷,呈不规则卷曲。,被害叶失绿并向叶背对合纵卷,被害茎、叶被有白色蜡粉。,被害叶边缘向背后纵向卷曲,卷曲处组织肥厚,凸凹不平,初呈现淡绿色,后变红色,严重时整叶卷成细绳状。,群集危害幼茎、嫩叶,有的在叶背为害,使叶片卷缩。,4-5月,4-5月,4-5月

8、,4-5月, 9-10月,附表1 园林植物常见蚜虫的为害症状,2018/10/15,,19,黄绿色,绿色,被白蜡粉,深绿至淡黄褐色,深红褐色,长筒形,稍长,有瓦纹,细,圆筒形,圆筒状,后几节有横瓦纹,圆筒形,基部宽,向端部渐细,末端表面呈网眼状,圆锥形,两侧各有曲毛3根,长圆锥形,有长曲毛5-6根,短小,末端尖,具长曲毛6-8根,圆锥形,末端尖,表面有齿状颗粒,具11-15根毛,附表2 园林植物常见蚜虫无翅胎生蚜形态比较,2018/10/15,,20,检疫措施 园艺措施 物理防治 生物防治 化学防治,2.2.5 园林植物蚜虫防治方法,2018/10/15,,21,2.2.5.1 检疫措施,20

9、18/10/15,,22,2.2.5.2 园艺措施,清洁田园、减少虫源:清除周围杂草,结合修剪,剪除有蚜枝条,保持通风透光等可减少虫口。 盆栽花卉:零星发生时,可用毛笔蘸水刷掉,刷下的蚜虫及时处理干净,避免蔓延; 木本花卉:可以早春刮除老树皮及剪除受害枝条,消灭越冬卵。,2018/10/15,,23,2.2.5.3 物理防治,黄板诱蚜 在花卉栽培地或温室内,可放置黄色粘胶板,诱粘有翅蚜虫; 银灰色避蚜 采用银白锡纸反光,拒栖迁飞的蚜虫。,2018/10/15,,24,捕食天敌 瓢虫、草蛉、食蚜蝇等; 寄生天敌 蚜茧蜂、蚜小蜂等; 寄生真菌 蚜霉菌属(Entomophthora),营体外寄生;

10、保护措施 少用高毒化学农药,多用植物性农药,以保护瓢虫、食蚜蝇、草蛉。,2.2.5.4 生物防治,2018/10/15,,25,2.2.5.5 化学防治,防治适期 春季蚜虫卵大量孵化时,初夏有翅蚜虫迁飞前,秋后蚜虫数量又增加时,都是施药的好时机,施药应掌握在花期外点片发生时喷药; 施药措施 对叶片、树干和枝梢施药要喷晒均匀,并可在药液中加入0.1 %-0.2 %中性皂或牛皮胶,提高防治效果。 对越冬、越夏寄主进行施药防治。,2018/10/15,,26,药剂选择 喷雾药剂最好是具有内吸和触杀作用的杀蚜剂。当蚜虫发生量大时,可选择吡虫啉、阿维菌素、乐斯本、氰戊菊酯、烟参碱、印楝素等进行喷雾。 对

11、木本植物芽腋处的蚜虫越冬卵,可在冬季或早春喷洒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杀灭。 保护地内宜选用烟雾剂或常温烟雾施药技术 ; 药剂埋盆时应选用内吸性杀蚜剂。,2.2.5.5 化学防治,2018/10/15,,27,2.3 粉虱类,同翅目粉虱科 重要种类 桔绿粉虱 Dialeurodes citri (Ashmead) 黑刺粉虱 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Quaintance 桔黑粉虱 Aleuidolobus marlatti Quaintance 温室粉虱 Trualeurodes vaporariorum (Westwood),2018/10/15,,28,2.3.1 桔绿粉

12、虱,寄主 柑桔、桂花、茶花、牡丹、常春藤、栀子、女贞和丁香等。 为害症状 若虫群集叶背吸食汁液,主要危害春、夏梢,叶面失绿,诱发煤烟病,引起枯梢。,2018/10/15,,29,识别特征 成虫:淡黄色,被有白色蜡粉;翅白色半透明;复眼红褐色。 蛹壳:略近椭圆形,黄绿色,可透见虫体。,2.3.1 桔绿粉虱,2018/10/15,,30,发生规律 年发生3-4代; 以若虫及蛹越冬; 4-5月、10-11月为害盛期。,2.3.1 桔绿粉虱,2018/10/15,,31,2.3.2 黑刺粉虱,寄主 柑桔、桂花、兰花、玫瑰、月季、茶花等几十种植物 为害症状 以幼虫群集叶背吸食汁液,严重发生时,每叶有虫数

13、百头,其排泄物还能诱发煤污病。,2018/10/15,,32,识别特征 成虫:体橙黄色,覆有蜡质白色粉状物;前翅紫褐色,有6个不规则白斑。 若虫:椭圆形,漆黑色,体躯周围有1白色蜡圈,随虫体增大蜡圈也增粗;老熟后体背有14对刺毛,周围白色蜡圈明显。,2.3.2 黑刺粉虱,2018/10/15,,33,发生规律 年发生3-4代; 以老熟若虫在寄主叶背越冬; 翌年3月化蛹,4月上、中旬成虫开始羽化。 5月、6-7月、9月各发生一代。1、2代发生整齐。,2.3.2 黑刺粉虱,2018/10/15,,34,2.3.3 园林植物粉虱类害虫防治方法,植物检疫 严防烟粉虱、螺旋粉虱等检疫性种类随着苗木和花卉

14、的调运传入非疫区。 园艺防治 清除大棚和温室周围的杂草,以减少温室白粉虱和烟粉虱的虫源; 适当修枝,保持通风透光的环境,可以减轻黑刺粉虱和橘绿粉虱的为害。,2018/10/15,,35,物理防治 利用粉虱对黄色有强烈的趋性,防治粉虱。 可在花卉植株旁边悬挂或插上涂以粘油(10号机油 )的黄色木板或塑料板,一般7-10天涂一次,振动花卉枝条,使粉虱成虫飞舞,趋向和粘到黄色板上,起到诱杀作用。,2.3.3 园林植物粉虱类害虫防治方法,2018/10/15,,36,生物防治 粉虱的天敌种类很多,国内外均有不少成功应用事例。 在我国,通过释放丽蚜小蜂、红唇瓢虫控制温室白粉虱,已在许多温室取得明显效果。 刺粉虱黑蜂、斯氏寡节小蜂和黄色跳小蜂都产卵于黑刺粉虱1-2龄幼虫体内,至寄主蛹期羽化出蜂,是黑刺粉虱的有效天敌;有条件的地方,可人为引移释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