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课工作总结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694594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法课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书法课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书法课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书法课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书法课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书法课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法课工作总结(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法课工作总结书法课工作总结篇一:书法教学总结书法教学总结 书法可培养学生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巩固识字与教学的成果,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格。写字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训练,其作用远远超过写字本身,为了切实打好写字基础,求得写字和育人的整体效果,学校进行了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今后的工作能有进一步的提高,特对本学期教学作一小结。 一、 教学方法: 1、开学初拟订学期书法教学计划,明确书法教学的意义。 2、书写重要,认识提高 写是运用语言文字交流思想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字能写好的人则等于多了一张文化名片,书写过关则

2、终生受益。所以,我们首先从书写的重要性来提高学生对书法的认识。先带学生到欣赏作品,往届书法班(包括我以前学生)的作品、成绩和荣耀,提高对书法学习的认识,激发兴趣,增强信心。 2、发掘亮点,培养兴趣 “爱之愈深效果愈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书法需要很好的耐性和坚强的意志,如果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会很快放弃对书法的学习。 A、首先,除了认真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外,平时严格要求自己,遍临学生手中所学的帖,抓紧时间读帖和创作,对练习认真、肯动脑、进步快的学生,我们都会写一张书法作品送给他们、勉励他们。 B、当学生进步较慢或心情烦燥时,播放一些古代书法名家成才故事的视频给学生看,引导学生如何去欣

3、赏书法作品,启发鼓励学生,陪学生渡过一个又一个的枯燥期和进步过渡期。 C、经常在课堂上时玩书法游戏。如猜字谜、闯五关、比快慢、背唐诗、抄宋词,师生打成一片,互动氛围极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得到满足。 3、鼓励学生广泛临帖,根据他们书法的不同基础和爱好,确定临帖的基本范围。 4、广泛灌输知识,尽量灌输一些与书法紧密相关的知识。帮助学生练好书法之外的“辅助功” ,培养浓厚兴趣,奠定理论基础。求得理论、实践的真正结合和统一。 5、写字训练过程中,坚持两全、三结合,即书法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要全面发展,课 堂与课外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训练与习作相结合。6、加强书法教学环境的布置,开展书法竞赛,

4、激发师生书法兴趣,形成勤于习字的风气和竞争局面。 二、教学效果: 学生写字态度认真,写字坐姿和执笔姿势都有很大改观,身体不正,姿势不良,握笔错误的现象得到纠正。字的书写正确规范,字迹工整,部分学生书写水平有大副度的提高。 学生学习的总体写字水平发展良好,与教学的合理安排、教学大纲目的明确、教师授课质量高、学生原有知识水平低、学习态度、纪律好等方面的原因有关系。对于学生学习书法兴趣不浓,自学能力较差的现象,初步分析与教师在教学中过于强调学生书写效果,而忽视了学生情感发展,忽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关,在今后我们将努力修正教育观念,以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三、本学期书法教学经验汇总: 1、给学生讲

5、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或教师将自己练书法的方法、感受、过程告诉学生,让学生明确练字的意义,并坚定学生持之以恒练字的信心。 2、采取个别指导与集中指导,学校指导与家庭指导相结合的方法。 3、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从基本笔画入手,讲练结合,以练为主。 4、一般采取先在田字格示范、讲解每个字的间架结构,再让学生观察,然后进行练写、评价的方法进行教学。5、对学生难写笔画采取优与劣、正确与错误的对比,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 6、引导学生把同类偏旁或书写要领相似的字进行整理,找出共性。 7、对两姿正确姿势的培养,采取编顺口溜、写字歌的方式让学生掌握。 8、对抽象、枯燥的书写要领用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语句进行描

6、绘。 9、通过营造书香氛围、开辟书法园地、请学生当小教师等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 9、示范时,教师以身示范,学生练写时,教师巡视,学生的作业及时批改, 力求面批并对写得好的字用学生喜欢的符号标上。力求课堂效果达到最佳。 1、想方设法,启发兴趣 学生只有从学习过程中产生兴趣,才能自觉地、热心地、专心致志地学习。因此想方设法启发学生兴趣,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讲名家故事,激发写字兴趣,例如:“以讲欧阳修沙地练字” , “王羲之为何成书圣”告诉学生只有刻苦练字,才能有所成就。讲王羲之“以翰墨为乐” ,怀素“秃笔成冢”的佳话告诉学生要持之以恒,自强不息。常常展示一些书法范例和自己的书法作品(

7、以楷为主)适当指导观赏,虽然大多数学生并不懂得怎么欣赏,可书法作品的规范美、形式美、气韵美、整洁美无疑使学生直观感受到了,从而引起他们书法的追求愿望,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及时张贴好的习字作业,举行作业展、给优秀作业画小红花、画笑脸等方法激发兴趣,调动了学生要学好书法的内在驱动力,促使学生努力练字。2、认真准备,以身示范。 在课前作好充分准备,或练写当天所教汉字,或提前用小黑板画田字格,端端正正写上范字,并在黑板上画上规范的田字格,当堂指导笔画、结构,甚至平时的板书、作业的批改都用正楷字。达到以身示范的效果, 3、潜心教学,摸索教法 一般书法课教学的过程采取“指导-示范-练写-辅导-评改

8、-整理“的模式进行。实际教学中,因班而宜,因生而宜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一看二描三写四评五改”的五步一环教学法,一看即看字形,看范字,二描就是在田字格描摹,三写即在田字格仿写,四评对仿写的字进行评定,一般采取自评、互评、点评的形式进行。五改就是对书写的字的笔画、结构再发现、再改进。学生在看、描、写、评、改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汉字 的结构特点汉字书写的规律,逐步形成熟练的书写技能 困惑与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在多年的书法教学和辅导中,要使学生在提高并保持浓厚的兴趣、培养持之以恒的毅力、掌握行之有效的临帖方法、提高书法的书写技巧,培养人文精神,并进而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使学生的书法“技进乎

9、道”的基础。而这几点也是学生包括我们每一个学习书法艺术的最容易出现的主要问题或说是我们在教学中的主要困惑。 1、持之以恒的毅力。 学习戏曲者都知道一句话:“曲不离口” 。就是戏曲演员要坚持不断,有空就要练声练唱;习武之人也熟知一个道理:拳不离手。也是讲学习武术的人要每天坚持练习拳脚,不管 严寒还是酷暑,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学习书法也是这个道理,每天坚持练习不辍,一日不练,顿觉腕底生涩。艺术大师们都将练习基本功作为“日课” ,未尝一日闲过,曾有文载:齐白石曾一日因病未画,必在第二日一同补之。因此,学习书法,必须坚持不懈,每日临习不辍,既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亦不可“一曝十寒” 。

10、 2、培养并保持浓厚的兴趣。 作为艺术,书法的学习和提高,需要学习者付出大量的功夫和艰苦的训练,绝不是一蹴而就的。那么,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成为书法技艺不断提高,而不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的关键所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了这样几个措施: A、让学生了解书法的有关知识和文化。 首先,了解书法的产生和文字的关系。自文字产生,书法这门艺术也虽之产生了,当然一开始是不自觉的,而文字的演变大体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小篆、汉隶、楷书、草书和行书几个阶段。在讲述这些内容时,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不同字体的图片,形象生动直观,学生们逐渐提高了兴趣。 其次,了解书法和社会生活

11、、文化的密切关系。王羲之的著名行书代表作兰亭序 ,风神萧散飘逸,是和当时的政治环境(东晋政权偏安一隅、风雨飘摇) 、文化氛围(东晋文人士大夫崇尚清谈、追求个性自由)等密不可分的;颜真卿的楷书雄浑遒健,富有庙堂气息,是和唐朝繁荣的经济生活、频繁的外交、兼容并蓄的文化时尚以及颜真卿个人的政治抱负息息相关。而他的祭侄季明文稿的沉郁顿挫的风格,则直接缘于当时的政治气候(安史之乱)和个人的感情生活(痛失爱侄)等等。 B、让学生了解古代书法家们苦学书法的故事。历史上留下了很多书法家学习书法的生动故事,如:池水尽墨的张芝,四十年不下楼、退笔成瓮的智永,柿叶代纸的郑虔,掘墓偷帖的钟繇,等等,不胜枚举。这些故事

12、给了学生们很大启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经历风雨,如何见彩虹。 C、让学生不断得到精神激励。善于发现学生作业中的进步,并及时给予表扬,对于整体较好的习作,在教室内辟专栏张贴展示,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也带动了其他学生的学习干劲。 D、鼓励和带领学生参加、参观学校、街道、区、市等各级书法展览。通过参加、参观书法展览,与同道请教、切磋、交流,不仅从临帖到创作,也不仅从笔法到结构、章法,并且 从毛笔的执使到墨色的浓淡干湿,甚至于笔墨的使用与书家的品格性情的微妙关系,都会汲取到良好的经验,从而避免误入歧途,重到前人覆辙。3、要重视读帖。 很多人学习书法时,一拿到字帖,就手忙脚乱地临

13、写起来,这样做的后果,一是容易形似而难于神似。个别笔画可能很像字帖上的范字,但整体的精神风貌没有吸收;二是写字帖上的范字还可以,但写字帖上没有的汉字,则难以根据范字精神加以仿写或创作,即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也; 三是学习效率低,往往事倍功半。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在临帖之前,花一些工夫,细心读帖。 “读” ,并非读出声音来或单纯地识别汉字,而是观察、琢磨、研究字帖上的范字,那么,怎么“读”呢?首先,通读或曰泛读整篇字帖,感受字帖的整体精神风貌和意韵。这一过程,在闲暇或零碎时间就可。 其次,细心钻研范字的笔画特点和结构特点。八种基本笔画的粗细、短长、藏露、方圆、俯仰、向背等;偏旁部首之间

14、的比例、避让、穿插、高低、宽扁、呼应、映带等等,都要细心体察,不仅要研究笔画和结构的共性,还要研究笔画和结构的不同变化,因为雷同和重复是艺术之大忌,例如, 兰亭序中二十一个姿态各不相同的“之”字,就是有利的说明。 再次,了解所临字帖的作者的生平事迹和思想品格,以及作品与作者所处的历史年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等时代背景,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的精神内涵。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读帖这一过程,不仅在临帖之前要进行,而且在临帖过程之中也要穿插读帖的工作,即边临边读或曰边读边临。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将以下工作作为我们的思考与发展的方向: 1、通过书法教学,使学生认识书法、欣赏书法,培养传承祖国文化的

15、责任感,从学习文化、传承文化的高度去看书法、学书法、用书法和赏书法。学习书法历史和多种字体,组织外出参观和交流,促进了学生的辨认欣赏水平;学习了书法的技能技巧,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和书写能力;同时也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和拓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2、在教学中充分感受中国汉字艺术的独特魅力,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其它文化学科的学习中,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为学校营造一种和谐发展、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篇二:书法工作总结 XX书法工作总结 保定市德惠小学 黄超 书法是一门艺术,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良好途径,使学生

16、能从少年时期打下良好的写字基础和书写习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丰富艺术修养,培养学生审美文化素质,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在书法教学中,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开展书法兴趣小组的教学活动,为我校第二课堂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 书法兴趣小组活动稳步发展。 上学期本校的学生以自愿报名的形式参加了书法小组,坚持每周星期一下午 4 点 50 到 5 点 50 的时间进行培训,同时也鼓励学生进行日常练习。经过书法兴趣小组学生的努力学习和勤奋,在学期末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二、精心辅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 书法兴趣小组学生有学习书法一年的学生,有学习书法两年左右的学生,更有新加入的学生。所以在书法教学中,以分层指导为主,让学生们都有进步:三年级学生刚起步,需要着重教给学生正确的执笔、运笔方法,执笔轻重的调控,书写坐姿、站姿等要领;在训练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如何起笔、运笔、顿笔、收笔等书写要领。着重从结构的分布方面加以指导,让他们能够为今后的创作打下基础。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书法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